第五单元第11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五单元第11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五单元第11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五单元第11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五单元第11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体生历史第五单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习目标】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时空坐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知识问答】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有哪些?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如何认识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特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的口号?《辛丑条约》是怎样体现列强侵略特点的?简述我国在近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点点拨】多种史学范式分析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从革命史学范式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史观关键词:革命、侵略、反抗等)②从现代化史学范式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史观关键词: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理性化等)③从文明史学范式看: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文明史观关键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传承、交流、融合等)④从社会史学范式看: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社会史观关键词: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生活环境等)⑤从全球史学范式看: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史观关键词:各地区交往;世界市场;全球化等)【体系架构】【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高考体验】1.(2022·辽宁高考·7)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A.缓和德英关系B.推广德语教育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2.(2022·全国乙卷·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3.(2022.6·浙江高考·1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4.(2022·全国甲卷·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5.(2021·江苏高考·7)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人()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6.(2021·福建高考·7)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7.(2021·全国乙卷·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8.(2020.7·江苏高考·8)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现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参考答案【课堂探究】清末,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西学东渐。“德”,忠孝报国等;“智”:学习西方技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历史学习等;“体”:雄健尚武等。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旧杂陈、中西结合的特点。【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从背景角度作答:清末,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西学东渐。也可从特点角度作答:即“德”,忠孝报国等;“智”:学习西方技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历史学习等;“体”:雄健尚武等。还可以从评价角度作答,可得出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旧杂陈、中西结合的特点【高考体验】1.【答案】D【解析】京师大学堂的英文教习和德文教习数量涉及英国和德国在中国力量体现、文化影响和软实力渗透问题,德国认为德文教习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为了加大德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其在华利益服务,所以答案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华的争夺,故排除A项;推广德语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实质目的,故排除B项;从列强对华政策实质来说,在C.D之间比较不可能选C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可知,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认为康有为所著《孔子改制考》内容较为激进,容易激化矛盾,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一书,以平息争论,进而保证维新变法的实施,其举动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C项;据所学,陈宝箴的主张,只是为了平息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论,没有消除双方的矛盾,不可能推动新旧势力的合流,排除A项;据所学,“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主要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而陈宝箴虽反对民权平等,但变法也在学习西方的制度,已然突破了“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可知,陈宝箴认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也支持变法行为,只是不赞同民权平等说法,也没有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的意图,且“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产生巨大影响”可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当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项;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排除A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排除B项;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排除D项。4.【答案】B【解析】由材料“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可知梁启超在宣传西方民权学说的同时,还印刷黄宗羲等早期启蒙家的著作进行宣传,说明维新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故选B项;“百日维新前”维新派的主张是主流思想,排除A项;“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维新派并未发动民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5.【答案】C【解析】由材料“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可知清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国人认识到发展体育教育,强化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反映出救亡自强的愿望,故选C项;清末民众并未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并未提及文化教育,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分科教育是将学科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科目,材料内容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担心难以引起……士子的关注”可知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故选A项;材料中未提及新旧知识的分子的区别,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改革思想的传播,未提及科举制度,排除D项。7.【答案】C【解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是因为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有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则是由于很快戊戌变法就失败了,所以该书商的对书籍销量的预判跟当时政局变化太快有关,故选C项;儒学地位遭到颠覆性打击最早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列强侵略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就不断加剧,据此没法解释该书商所面临的困境,排除B项;西学深入民心无法说明“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排除D项。8.【答案】B【解析】历史档案断定光绪因病死亡,研究文献说明光绪毫无中毒现象,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说明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故选B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非常详细,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说明原始档案也不一定更接近历史事实,排除A项;文献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