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参考答案_第1页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_第2页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_第3页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_第4页
文艺美学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艺美学》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特征不属于审美教育的是〔DA:感性B:愉悦性C:渐进性D:抽象性正确答案:D2提倡"以美育代"的是〔CA:王国维B:宗白华C:蔡元培D:胡适3、认为诗歌有三大罪状而驱逐诗人的是〔BA:伊壁鸠鲁B:柏拉图C:赫西俄德D:亚里士多德4、提出"儒以文乱法"的是〔DA:庄子B:老子C:墨子D:非子5、珊.朗格的艺术理论是〔CA:巫术说B:痛苦解脱说C:符号说D:表现更高实体说6、下列人物中与游戏说有关的是〔AA:席勒B:泰勒C:亚里士多德D:托尔斯泰7、提出"立象以尽意"的著作是〔CA:子B:典论C:周易D:史记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人是〔BA:孟浩然B:王昌龄C:愈D:商隐9、康德认为喜剧性的笑产生的原因是〔AA:预期失望B:心理能量消耗节省C:生命的机械化D:对立因素的倒置10、霍布斯的喜剧理论是〔CA:模仿中间人B:无害的丑C:突然荣耀说D:好人遭受厄运说11、《艾尔那尼》是哪位作家的剧本〔AA:雨果B:巴尔扎克C:伏尔泰D:司汤达12著名的诗句"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是哪位诗人的诗句〔DA:拜伦B:海涅C:华兹华斯D:雪莱13、《人间喜剧》的作者是〔CA:普希金B:司汤达C:巴尔扎克D:莫泊桑14、《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谁的作品〔AA:普希金B:司汤达C:莫泊桑D:马克.吐温15、卡尔登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CA:《罪与罚》B:《红与黑》C:《双城记》D:《悲剧世界》16、于连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A:《双城记》B:《红与黑》C:《高老头》D:《简爱》17、于连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A:《双城记》B:《红与黑》C:《高老头》D:《简爱》18、马奈特医生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DA:《巴黎圣母院》B:《简爱》C:《死魂灵》D:《双城记》19、梭巴开维奇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CA:《巴黎圣母院》B:《简爱》C:《死魂灵》D:《罪与罚》20、罗切斯特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BA:《巴黎圣母院》B:《简爱》C:《死魂灵》D:《红与黑》二、多项选择题1.道家美学的主要容是〔ABCDA.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B.追求对于欲利超越的自由心态。C.注重美的相对性。D.追求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2.儒家美学的主要容是〔ABCA.强调美善结合,注重社会人格之美。B.把中和、中庸作为评价美的尺度。C.强调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与人格塑形作用。D.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3.下列特征属于审美教育的是〔ABCA.感性B.愉悦性C.渐进性D.抽象性4.审美体验的特征:〔ABCDA.原构性B.历构性C.超构性D.预构性5.审美想象的特点是〔ABCDA.自由B.饱含着情感C.形象性整体性D.创造性三、填空:1.艺术的逻辑历史分类: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根据出现顺序划分艺术可分为:再现艺术〔雕塑、绘画、摄影、戏剧、电影,表现艺术〔工艺、建筑、音乐、舞蹈,语言艺术〔文学2.工艺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做表情艺术。舞蹈和音乐一样也是动态的表情或表演艺术。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3.雕塑、绘画、摄影是静态的再现艺术。戏剧、电影是动态的再现艺术。4.东晋顾恺之明确提出"以形写神"。"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神的源头来自庄子5.优美与崇高是西方美学的审美畴,中国的传统美学亦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6.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以后南齐赫又提出以"气韵生动"为中心的"六法",这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7.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诗词学》,都是建立在总结以往文艺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的。8.古希腊艺术门类:神话、雕刻、史诗和悲剧。9.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母嘉通[Baumgarten]。这门新的科学叫做"伊斯特惕克"[Aesthetik],即美学。10.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用的是对话形式。四、名词解释1、休谟的"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答: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中强调的,"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他自己的感觉,也应该不要求支配别人的感觉。"休谟强调,应该充分重视经验的特殊性,诚其特殊,使得诸种审美活动,包括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均不再能够放在普遍主义的框架中进行讨论。这也意味着,没有某种纯粹的、抽象的、同质化的审美趣味。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答: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的著名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冶〔净化。3、艺术答: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4"文艺美学"答:文艺美学是胡经之在1980年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美学大会上提出的。他认为"高等学校的文学、艺术系科的美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授哲学原理,而应开拓和发展文艺美学。"在西方并没有文艺美学的名称,它们有艺术哲学的名称,也有细分之后的音乐美学、绘画美学、戏剧美学的提法,因此,文艺美学的提出和设置,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5、戏剧答:戏剧艺术也归入到时空艺术的畴。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舞台上展示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门类。动作和道白是戏剧中基本的情感符号。作为表演艺术,戏剧在在本质上,以"行动性"和"冲突性"两大特点最为突出,有人甚至认为,"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一点在悲剧中体现得特别明显6、柏拉图《会饮》中的"美"答:在《会饮篇》中,柏拉图给"美"设定了非常严格和苛刻的限制。"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不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就丑。还不仅此,这种美并不是表现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他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7、"大希庇阿斯篇"答: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主要谈到"什么是美"的问题。格拉底向希庇阿斯反复追问"什么是美",希两人渐次围绕"什么是美"的疑问和"哪些东西是美的"的回答展开辩驳,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问答最后以古希腊著名的谚语"美是难的"结束,因为格拉底想把握那种非具象的美,他们二人的问答也就以"美的无解"收场。8、优美:答:优美通常亦成为美,是美学和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畴。优美指以和谐为基本特征,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可亲可爱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类型。优美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基于人的生活。基于审美经验,但又超越个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明显的神圣性和超验性〔二重性。9、崇高答: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10、悲剧答: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11、喜剧答: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12、审美直观:答:一般地看,审美经验往往作为一种独特的"感觉"和经验被肯定下来,其最为显明的标识是,这样一种经验的发生方式依靠审美直观。叔本华在谈到审美直观的特点时,在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认为:"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性,忘记了他的意志。"忘记意志就是为了宣称这样一种方式和效果的无利害关系的特性。13、艺术作品的形式答:是指容的部结构态势,即由作品意旨或情趣所制约的题材各因素、各部分之间的那种在联系和组织方式,因此形式实际上所构成的就是形象、形象体系即各种各样能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态"14、物象、表象、意象:具象,亦称物象,答: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可以作为文学的反映对象,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始材料而存在。表象是物象被反复感知强化之后,在主体思维中形成记忆并随时可以复现的映象。意象〔审美意象是表象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融会进主体思想情感的产物。它是意与象的统一,审美者"我"与审美客体"物"的统一。15、蒙太奇:答:是电影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将不同画面、镜头和段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艺术构思的需要加以拼接组合,形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语言,是电影美学的重要元素,也是电影的基本艺术表现手段。16、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答:"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一般认为,它作为一个独立而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提出。席勒从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的作用等层面全面地阐发了他的基本思想。他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设想出发,把美育放到与体育、智育、德育相并列的独立地位进行强调。在席勒看来,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于培育和养成完整的人,而不是分裂的、冲突的人。17、康德的"崇高"观答:康德认为,崇高的对象之特征是无形式,这里的无形式不是体积、大小、力度的无,而是对象在形式上的无规律无限制,具体表现为体积和数量的无限大〔数学的崇高,力量的无限大〔力学的崇高。这种无限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超出了主体想象力所能把握的限度,对象压倒了主体,但同时,作为具备理性能力的主体又能战胜无理性的对象,因而唤起了主体的崇高感。18、自然美欣赏的三阶段:答:从致用、比德到畅神1致用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2比德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3畅神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盛行时期: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四、简答题1、艺术的拟态表现有几个特点。答:一是客体的虚拟性,即它是对客体现实形态的虚化和重建,不具有客体本身的直接现实性,因而,虚拟的实质是创造而不是模拟,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二是主体的自由性,即艺术家在拟态表现时有选态的自由、变态的自由、组态的自由,可以完全突破客体实态所受的物理属性和物理时空的限制,既可以选取不同的态虚拟为一定情感的载体,也可以根据情感的需要以各种变态形式来表现,还可以将百态千姿组为一态来强化情感。三是普遍性,即拟态表现突破了体态表现、声音表现、物件表现等自然表现的狭隘性和粗糙形,而是以精细的个体情感形式来表现的具有某种普通意义的情感。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原因是什么?答: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之所以诗人下了逐客令,是因为在他看来,诗人的摹仿是不真实的。他们对神和英雄没有按后者真实的、本来的样子摹仿,只是以歪曲神和英雄的形象、杜撰种种故事为能事,这样的作品只会蛊惑人心,影响城邦的稳定,因而,当然要把他们驱逐出理想国之外。3、社会性艺术接受有哪些基本特点。答:一是具有引导性,即社会性接受是一定的社会机构代表一定的社会力量对作品进行的选择和认可,这种选择和认可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接受原则,从而引导个人接受,规个人接受,力现其作品对社会的应有价值。二是具有传递性,即通过社会接受向社会的广大接受者传递作品的有关信息,沟通作品与接受者的关系,促成社会的一种接受氛围,为某一作品的被接受创造必要的社会和心理条件。三是具有科学性,一般来说,社会接受取比较客观的态度,重视对作品自身价值的科学评价,并在科学评价的前提下追求应有的社会功利。因此,真正的社会性接受代表着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鉴赏力水平,也反映着艺术创作达到的高度,能有力地促进创作的发展和鉴赏水平的提高。4、丑的类型答:〔1作为陪衬的丑丑的因素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的审美活动,并卷入美感经验的形成。在原始时代,凶恶的、怪诞的形象就已经出现在当时的艺术神话中,比如,神话中的人头马面的怪物、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等,这些都是原始艺术中的丑,这是人们还没有把美丑分开,而是混沌一起的。到了古典时代,美丑有了明确的界限,并且丑只能是美的陪衬,还有或自己独立的地位。〔2作为形式的丑在古典时代,一方面丑作为美的陪衬出现在审美活动中,另一方面丑在审美活动中以单纯的形态出现,这就是形式的丑,如在崇高、悲剧和喜剧中都包含有丑。形式的丑在审美活动中并没有独立性,它主要起一种激荡作用,并且有可能向美转化。〔3作为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的丑随着西方近代社会的到来,丑的因素就紧敲着美学的大门,审美活动中的不和谐的、反目的的性的、非理性的因素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越来越强烈和重要,这样丑就突破了其作为陪衬地位,变成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5、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答:从狭义上讲,悲剧是戏剧题材的一种;从广义上讲它是美学畴。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冶。"第一、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第二、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之所以陷入厄运,并不是他做了坏事,而是犯了过失,他的行为产生了他自己意想不到的结果。他用古希腊大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来证明他的看法。6、列举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对经验和审美经验的看法。答: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探讨了经验和审美经验,他们对经验的重视有力地彰显了认识的"物质"的、后天的基础。洛克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源于经验。他的"心灵白板说"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人的知识的源泉和塑造除后天经验之外一无所傍。其余奉行经验主义的思想家如夏夫兹伯里、休谟等人,都强调经验的特殊性的重要,他们认为,不是某种普遍的原理可以决定美丑的标准,而是一时一地的经验起决定作用。在此意义上说,经验主义的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入情境主义而不是普遍主义。7、文艺美学如何超越"文艺的美学问题"这种偏正结构?答:就文艺美学本身的涵来看,应该超越这样一种"文艺的美学问题"的偏正结构。不能把文艺美学看作与文艺理论那样的仅是文艺学之下的一个方向,否则文艺美学仍旧是与文学理论、艺术理论界线不清的一门课程。文艺美学应当是,既立足于作为具体的艺术门类的文学艺术中,对其特殊性予以关注,又依赖于美学所提出、划定的基本概念谱系,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保持力。这既是这门学科维护自身特性的需要,更是它的存在理由。8、何理解审美经验就是自由的愉悦?答:审美经验的本性是自由的,是对一切利害关系的摆脱,使审美对象摆脱了主体的欲望能力对它的宰制而独立自足,成为自由的存在。而这样一种自由之获得,显然和审美经验的过程有关。它开始于审美中断,伸展于审美注意。中断的是日常经验和其他非审美经验,在此基础上审美主体真正成为审美的人,而在审美注意的环节,审美主体专注于与对象的融合,审美感觉与其对象自由对待,相互确证,至此,审美态度得以建立起来。源于这样一种中断〔否定和注意〔集中,审美经验就充分体现出了瞬间性与永恒性、个体性与普遍性等关系中的力。9、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答:审美中的想象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想象,它有自己的特性,不同于科学的想象或一般日常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也要进行各种想象,比如飞机还没有造好的时候,他要想象飞机起飞和起飞后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怎么处理,也就是说科学或日常的想象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实际功能的想象。而审美中的想象主要是想象审美对象的整体形象,事物的形状,充满了审美主体的情感。比如诗人在想象飞机起飞,他常常只会想飞机起飞在云层里飞翔是多么飘渺美丽,而不会考虑遇到恶劣天气飞机怎么应对。勰在《神思篇》中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审美中的想象是与事物的形象分不开的,它是一种自由的想象。审美想象具有非功利性,而科学想象则具有功利性,他想象的是事物的功能。作为想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超越时空的限制,感觉、知觉都只能感知眼前的"此时此地"的东西,而想象却能使那些失去的东西不在眼前的东西"如在眼前",所以,总的说来,审美想象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审美想象是包含着情感的想象;二、审美想象是借用形象的想象;三、审美想象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十分自由的。10.鲍姆加登美学的问题和启示?答:鲍姆加登在他的《美学》中鲍姆加登试图对理性和感性予以分别处理,把"感性"划入到美学的领域,他把美学所关注的"感性"作为一种认识能力,但同时又与逻辑学相对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美学只是服务于其哲学大厦的仆役。作为一门学科,"美学"只有附属性的地位,而不是独立的。从另一方面看,鲍姆加登对"美学"的设计彰显了一个既新又老的问题:美学与感性维度、感性事物的关系。11、20世纪否弃"美的本质"后,美学有何发展?答:到了20世纪,"美的本质"被分析美学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假问题。没有了"美的本质"这种根本性的统摄之后,美学的发展越来越向多个向度展开探索。比如,有着强烈的心理学品格的以移情说、直觉论、模仿说为中心的审美心理流派,在20世纪初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再比如,上承康德的"无利害说",在20世纪的美学观念发展中,克莱夫·贝尔等人的英国形式主义、雅各布逊等影响下的俄国形式主义、比厄斯利等人的新批评理论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理论图谱。12、列举5种以上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答:〔1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2"集体无意识说"是荣格全部理论的中心畴,也是他原型美学的前提性假设。他把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容",而集体无意识的容却"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简言之,集体无意识是唯一依赖遗传,不依赖个人经验而独立存在的心理要素,是一种从难以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一种每一世纪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3"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模仿说"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4心灵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己于人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代表人物: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维隆、乔治科林伍德、珊朗格。合理之处:表现说无疑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情感在推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动力作用,它从本质的角度体现出艺术一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今天仍然有许多学者坚持从情感表现的意义上来分析和认识艺术。不足指出:首先,仅仅局限于"表现说",很难将再现性艺术、创造性艺术的起源解释得十分清楚。其次,人类表现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艺术之外的许多语言动作和表情都可以表现情感,仅仅强调感情的冲动和宣泄还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产生的真谛。〔5符号说,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情感的符号。符号说的理源于哲学家卡西尔,他认为人是一种制造符号的动物,人是一个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的动物,制造各种各样的符号是人的本质属性。〔6形式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形式,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他就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四因":材料因、形式因、创造因和目的因。13、维特根斯坦认为,美学中许多用法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误用,请对其观点予以举例分析答:按照维特根斯坦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中的逻辑,美学中的许多用法属于语言的误用和混淆。譬如,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人们面对一簇鲜花时,我们表达为,这簇鲜花是美的,但是,表达这样的花朵的"美"包括令人感动,等等,却可以用"啊"、"哎"等感叹词表达;但面对一簇鲜花的颜色之判断,如红色,人们不能再用惊叹等进行表达。两种不同的用法说明了两种判断的不确定/确定、无意义/意义的区别。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美不存在。这同样也可以从分析如下两个句式看出:"这朵花是红的"/"这朵花是美的"两者都是判断句。前者是事实判断,后者试图表达的是与情绪、感觉相关的判断;前者是可确定的,是主词的属性,而后者表面上也试图表达属性,但它是不确定的,因此美作为事物的属性是站不住脚的。14、简述乔治·迪基对审美经验的"无利害说"的批判。答:乔治·迪基在《审美态度的神话》中对"无利害说"〔不涉及任何外在的目的展开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人们既可以"不涉及任何外在的目的〔无利害地听音乐",也可以"携带某个外在目的〔有利害地听音乐",这两种听音乐的"方式",并不像奉行无利害说所构想的那样,并不是倾听方式的区别,归根结底,只是倾听的意图和动机的区别,其实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听而已。乔治·迪基的做法是将动机和方式分开,认为从不同的动机和意图对审美对象的关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在他看来,区分审美经验和非审美经验就变得毫无意义了。15、艺术的功能答:〔1审美功能;王国维首先提出艺术的纯粹性和独立性。〔2认识功能;是另一种科学认识。〔3自我表现功能;满足艺术家表现在精神世界的需要的能力。〔4暗示功能;艺术对直觉者产生情感感染,唤起他们意识和潜意识中的感情能力,这就是暗示功能。进入催眠状态。〔5净化作用;艺术舒缓,宣泄直觉者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从而产生审美快感作用。〔6补偿作用;我们对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满,可以在一书中得到补偿。〔7社会组织功能;艺术像号角,召唤社会共同体一致行动。〔8社会改造功能;艺术改造和变革现实的能力。16、悲剧有哪些基本的美学特征。答:首先,从悲剧冲突的展开过程和结局看,它表现巨大而又异乎寻常的不幸,其极致是生命的死亡或精神的毁灭,引起人们的苦难感和悲痛感。其次,从悲剧人物的人格和情操看,它表现—种至性至情的坚定、顽强和伟大,体现出一种忍受苦难、抗争困厄、征服邪恶的至此不渝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质,因此而引起人们的壮烈感和崇高感。第三,悲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它体现着一种深沉的理性精神。一般来说,悲剧直接表现真实的社会人生问题,表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对社会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因此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和人类前景的哲学思索便常常交融在悲剧之中,体现为一种明亮而敏锐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包含着毫不隐晦的觉醒意识、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17、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美学思想是什么?答:人们一旦谈到美的事物之外观体现出来的比例、结构时,必然要提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与贡献。他们的美学思想可以用"美是数的和谐"作概括。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美学的思考和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和研究息息相关。对他们而言,"数的本原就是万物的本原"。在他们看来,大至天体,小至人体,无不体现了某种美的秩序,这些秩序的获得均源于它们符合某种数的比例。18、在最初提出文艺美学时,强调回归审美本位,疏离政治标准,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文艺美学的提出和文艺反思被政治和工具化地利用与看待有关,是为了让文艺从"他律"走向"自律"。这里的"他律"、"自律",指的是,文艺不能按文艺外部的标准例如用阶级斗争的原则进行看待,否则,文艺就是"他律"的,而应按照文艺自身的审美规律进行创作和评判,是为"自律"性。因此,文艺美学的提出最初是为了疏离政治第一的标准,向审美本位回归。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光韵的消失"给艺术作品带来了什么变化?答:"光韵的消失"是本雅明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尚未有技术复制支撑的时代,艺术作品因其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而具有某种神圣性乃至神秘性在艺术作品的周遭凝聚起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在艺术作品进入技术复制时代以后不可阻遏地崩溃了。因为,艺术作品借助技术复制实现了从一到多的变化,将其从封闭性和神秘性中解放了出来。

其次,艺术作品的功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艺术作品从原先的膜拜功能到展示功能转变,原先因为光晕的环绕,其神秘性和神圣性是供人向往乃至崇拜的,现今由于有了一到多的改变,作为复制品的艺术作品变得举手可得,这样一种可接近性和可获得性使得艺术作品主要剩下的是展示功能。

与"光韵的消失"和从膜拜转向展示相关,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特点使得原作固化的一时一地性得到了松动,使得原作实现了从不可更改不可移易到加工甚至改造的转变。因此,艺术不论在制作还是欣赏上都变得轻而易举了.2、结合文艺创作的三个阶段,谈谈怎样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答:三个阶段是:〔1、审美感受、〔2、审美构思、〔3、审美物化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要解释如何做好一个阶段,做好每一个阶段就在理论上说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3、文艺的审美构思到审美创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言意关系的问题〔2炼字修改与连贯的问题〔3继续构思与物化技术的问题〔4主题改变与遵循在逻辑问题〔5天才灵感等问题4、西方审美价值取向的演变是怎样的?答:〔1、古典的知识论、道德论文艺美学〔2、从知识论、道德论到审美独立论的文艺美学〔3、从独立论到生存论的文艺美学〔4、结合例子进行论证5、道家美学的主要容是什么?答:道教美学是关于道教文学艺术的审美关系的理论。是美学更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因而道教美学在中国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略分为道家美学、道教美学、丹美学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道家和道教的文化渊源始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殖崇拜、女性祟拜的原始,道家和道教美学也以这种原始观念为出发点。《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美学的总纲,无论是社会结构、伦理结构、心理结构、自然结构,凡是与道相谐调的,符合自然无为的宇宙节律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而那些矫饰做作,违反自然本性的东西。则是无道的,是假的、丑的、恶的。战国时《庄子》一书更提出了道家的意境说和境界论。《庄子·外物》云:"茎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茎;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种意境是中国文学、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理论的根据,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进而上升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的境界,突出了道家美学的特征。庄子哲学更提出了真人逍遥无待的人生境界,至德之世无为而治的社会境界,道通为一坐忘朝彻的生命境界,将审美标准推向了道的顶峰。直至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成熟,道家自然主义的审美标准成为社会风尚,道教美学逐渐形成。六朝时期是美的觉醒的时代,过去被皇权政治和儒家伦理观念束缚住的文学艺术开始解放出来,在各个领域开出美的花朵。在这个时代,山水文学、游仙诗、志怪小说、山水画、水墨画、模拟自然山水的庭园艺术、盆景等几乎同时出现,自然美的发现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的觉醒。自然和人性本质上是深刻联系的,是道家和道教美学激发了艺术家个性的自觉。戴适、顾俏之、宗炳、王微等皆六朝人,好山水画。一些诗人名士醉情山水,隐栖于山林的自然环境中,追求天人合一的仙人理想,山水文学亦应运而生。道教美学是道家美学在彼岸世界中的延伸,是道家美学的化,而道教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的追求,尽管是一种虚幻的审美价值观念也好。道教美学的审美标准是"天人合一",它的核心是对神仙世界的追求,从而发展出神话传说、涉道诗、仙歌、道曲、小说、传记、道化剧、典故、音乐、美术、壁画、书法、雕塑、宫观建筑等道教文学艺术形式。美是人的情感对客观事物在心理结构上合目的性的追求和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在心理结构上和谐的程度。和谐即是主体和客体合目的性的同构,宇宙间万事万物就是依同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传递的,这种和谐同构的程度越大,主体获得台目的性的信息量就越多,审美的价值判断值就越高。人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为实践活动,反映出人的社会性;而人的心理结构同自己的生命结构、躯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一种生命活动,反映出入的自然性,美就是社会人和自然人的自由形式的实现。唐代以来,道教丹学兴起,它吸收道家哲学和佛学禅宗的精华,于唐末五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修持实践和人体奥秘探索上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样,丹美学也吸收道教美学与禅宗美学的长处为探讨美的本质跨进了一步。丹学以。"无始先天一炁"的学说追求天人合一、体道通玄的仙入境界。所谓"元始先天一炁",可以看作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初始信息,是时间印空间还没有展开的宇宙本源,这种初始的混沌中隐藏着秩序,是潜藏的产生字宙在节律的信息源。丹学的要害是要将自己的主体结构同自然界的根本节律相谐调,使自己的身心与混沌的宇宙融为一体,将宇宙初始状态的本源信息召摄到体,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返回先天的初始状态。从广义信息论的角度看,任何相互作用着的存在物都可以视为传递和接受信息的信源和信宿,人既是一个信息传感器,又是一个信息发生器,人的大脑对信息有"同构"和"异构"的作用,信息量可以在人脑中储存和增殖。这样,丹学可以看作是种将人体节律同子亩在节律调谐,并激发元意识<元神>在量子层次上招摄"先天一炁"进行凝炼的技术,从而达到还虚合道的目的。"道"就是美的最高境界,丹学发掘"自我"的功夫,也是努力趋向美的最高境界的功夫。‘人类追求合目的性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字宙自然本性复归的过程,也是由后天返先天,以至天人合一、体道通玄的过程。由此看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多以社会结构的和谐有序为价值判断,以家族为本位,认为符合家族伦理的事物是善的,因而也是美的。道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多以自然结构的和谐有序为价值判断,认为合于自然的事物才是真的,真的事物也合于道,因而也是美的。道教是一种以道为宗。融汇儒、墨等百家之学的,因之道教美学将真和善统一起来,但又将美的追求引向彼岸世界。丹美学将审美标准揭示为同宇宙自然本性的契合和宇宙在节律的调谐,将同道的一体化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就进—步触及到美的本质。道教美学体现在道教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我们将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逐渐加深认识。6、请论述不美的艺术或美和艺术分离的表现。答:进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来,艺术的情势诸方面都表现了巨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艺术和它本来的代表性标识"美"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著名画家纽曼不无耸人听闻地宣布:"现代艺术的冲动,就是要摧毁美。"无论是出于造反性的冲动与美对立,还是出于表征复杂的社会、政治处境的考虑,美在艺术中的"退隐"毕竟逐渐成了现代艺术的常态。针对赋予所谓美的元素或外观作为审美实践。不少人对此予以了强有力的抨击,并以此为不美的艺术目。丹托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去颂扬不管以何种方式业已存在的东西。当然,这里面也有艺术的生存的机会。以一种相异的、远离的形式结合到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中以便唤起批评性的反思,这或许是艺术的另一种选择,而且许多艺术也正这么做。无论如何,我认为艺术在根本上应该属于一个相异性的领域。面对审美化社会的过度刺激的敏感,我们倒更需要麻醉。"这意味着,艺术在批判性的层面以自身相异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的方式,通过彰显不美之特质以便和后者对美的滥用划清界线。7、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是艺术的悲观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是艺术上的乐观主义者,结合他们的表述,谈谈你的看法。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差异性深刻地体现在他们对"美的本质"的不同回答中。对于柏拉图,他从建设理想的城邦入手,抨击荷马等诗人对"美是理念"的偏离,他们的摹仿是失真的、歪曲的摹仿,这种失败的摹仿之后果是,不成功的作品将激起受众不安的、动荡的总之是没有确定性的情绪,大大有害于城邦的稳定。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情感在观看悲剧的过程中有了着落,这些因观看悲剧而激起的怜悯和恐惧的情感最终又将得到净化,作为受众的人不仅不会得到坏的影响,而且可以得到升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美的本质"的追问最终引向了两个不同的向度——柏拉图是艺术的悲观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因为对悲剧的维护,自然就荣膺艺术的乐观主义者。前者在他的《理想国》中没有给诗和艺术留下地盘,诗与艺术无家可归,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诗和艺术干脆就是人的家园,是供人品鉴和自我提升的栖息之地。8、西方文论的传统是什么?西方古典时期的文学观念总的来说有这样几个传统:一、在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上形成了模仿——再现的传统;二、在文艺与作家的关系上则是激情——天才的传统;三、在文艺与读者的关系上则形成了教化——愉悦的传统;四、在文艺作品自身的审美形态上则形成了和谐——整一的美学传统。正是这些传统使得西方文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1、文艺与世界:模仿——再现论的传统。在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上,西方文论最古老的一个传统便是认为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模仿"。文艺和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关系是古典文论不可回避的最基本、最中心的一个问题,是文艺所面临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文论的一个传统是朴素地认为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模仿"、"再现"。早在前希腊时期,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便提出了"模仿说",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文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而不应模仿坏人,他的这些主奠定了西方文艺"模仿说"的基础。进入古罗马时期,西方文论的这种模仿说实际上变成了对古希腊文艺例的模仿。而文艺复兴以后,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人们又开始把文艺看作是对外在自然世界的真实模仿与反映了,镜子说成了这一时期的一个主要观点,以后这种"镜子"的模仿论传统逐渐转变成了比较自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如实的反映生活,再现世界,出现了像斯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歌德等这样影响巨大的一大批世界性的大作家,把"模仿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质、文艺典型性等理论的论述中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从"模仿"到"镜子",从"镜子"到再现,从再现到能动反映、典型的现实主义理论,模仿——镜子——再现——能动反映——典型,这是"模仿说"传统的发展历程。2、文艺与作家:激情——天才论的传统。强调作家的主观创造才能、个人天才、激情与灵感,强调作家用自己灵魂的"探照灯"来照亮整个世界,进行创作,这是西方文论的又一个传统。中世纪神学时期,人们世俗的人间激情受到压抑,把上帝看成一切事物的根源,认为七情六欲腐蚀人的心灵,要求人们对上帝绝对的虔诚与恭敬,宣扬禁欲主义。文艺复兴兴起后,人们以感性的人性论对抗禁欲主义,以科学主义对抗愚昧主义,强调人现世生活的享受,强调人的自然真情,强调人自身个人才能的自由施展。启蒙主义兴起后,强调用知识理性"照亮"人,强调人的个性解放,更加强调创作中作家个人的主观才能,在这一时期,人自身自然的、自由的情感也得到了强调,以后,随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强调文艺是作家激情表现更是成为一股世界性的创作思潮,华滋华斯、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夏多布里昂、惠特曼、普希金、歌德等一大批浪漫主义的伟大作家相继出现,在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德国等浪漫主义都成了那一时期主要创作方法,文艺表现个人激情成了席卷世界的创作思潮。西方古典时期这种激情天才的传统到19世纪中期以后,它的涵有了明显的改变,传统的激情变成了一种以非理性为主要特征的个人情感,3、文艺与读者:教化——愉悦的传统在文艺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对读者的作用这个问题上,西方古典文论非常重视文艺对读者的引导、教化功能,强调文艺作品积极的社会价值与功利作用,形成了所谓的教化传统。这种教化传统常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要求文艺给读者以教育与益处;二是要求文艺给读者以愉快和喜悦;三是要求文艺能够寓教于乐。那种游戏与纯粹自我发泄的文艺观是很少见的。从古希腊的哲人到黑格尔,在文艺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上都强调文艺对读者的这种教化、灌输作用。4、文艺作品自身:和谐——整一的美学传统在文艺的美学形态上,古典时期的文艺理论都追求和谐、整一的美学理想。西方古典时期人们一个最大的审美理想就是追寻事物的和谐、有序,事物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协调,希望把多种纷杂的事物统一为一个秩序井然的整体,追求一种安宁、和谐静谧的美,其主要的审美品格相当于现在意义上的优美。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近代的黑格尔,许多美学家都表现出这样的审美理想。9、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答:〔一黑格尔的命题:〔1关于艺术终结的第一个命题:艺术的职能被哲学取代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因此,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的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

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象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黑格尔把艺术分成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最终艺术让位于哲学。但艺术并不也是哲学,艺术满足于人的审美需要。〔2关于艺术终结的第二个命题: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现时代不是一个诗性的时代,而是一个散文的时代。诗性时代人与世界万物为一体的的时代,也是生生不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时代。散文的时代则是功力和理性统治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不利于艺术发展。但这个时代人对艺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了。

〔319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实践证明了黑格尔的错误。

〔二丹托的艺术终结命题命题:阿瑟·C丹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分析哲学家。他以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为背景,重新提出"艺术终结"命题。

1964年超市里用来包装肥皂盒子也是艺术品,艺术就走向了终结。也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模糊以至消失,追求艺术自律的现代主义叙事已经不起作用。"杜尚作品在艺术之提出了艺术的哲学性质这个问题,它暗示着艺术已经是形式生动的哲学,而且现在已通过其中心揭示哲学本质完成了其精神使命。现在可以把任务交给哲学本身了,哲学准备直接和最终地对付其自身的性质问题。所以,艺术最终将获得的实现和成果就是艺术哲学。"〔三关于两种"艺术的终结"的比较两者都主艺术终结于哲学,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同,黑格尔立足于他的观念哲学,即绝对理念发展的逻辑决定了艺术的终结。丹托立足于后现代主义艺术实践,即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流派抹掉了艺术品与现成品的界限,艺术转到观念的领域,艺术变成了哲学,导致了艺术的终结。艺术不可能终结。从最根本的道理上说,艺术活动属于审美活动,这是人的精神的需求,是人性的需求。人需要认识活动,因而需要科学;人需要形而上的思考,因而需要哲学;人还需要审美体验活动,因而需要艺术。人通过审美体验活动,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与万物的分离,超越主客二分,回到本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审美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变化,但绝不会消亡。哲学不可能代替艺术。10、谈谈对灵感和直觉的区别答: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含义,是作家在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思维过程,具有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特征。如梅尔创作暮光之城,就是在梦中得到的灵感。而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它的作用在于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和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蕴区别是: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奋斗后的成果,而直觉是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的突兀的判断。灵感常发生在就死不得其解之后,而直觉则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面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