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单选题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④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

⑤朱元璋称帝A.⑤①②③④ B.②⑤①③④ C.⑤②①③④ D.②⑤③①④2.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军队平定云南时,朱元璋发下榜文,在土官地区建立地方儒学,“大行教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开始实行“金牌信符制”,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明朝还部分延续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对东北女真等民族,明政府采取招抚、羁縻等政策……材料综合反映明朝经营管理民族事务的主要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分而治之 C.方式多样 D.战和不定3.“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推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一变化反映出()A.内阁决策权力的增强 B.行政中枢运转的成熟C.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内阁辅政功能合法化4.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 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 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5.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 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6.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7.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的第二天,摄政王多尔衮采取应急措施,规定原明“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可速将职名开报,如虚饰假冒者,罪之”;有的避李自成农民军“回籍,隐居山林者,亦具以闻,仍以原官录用”。上述规定意在(

)A.促进社会局势稳定 B.镇压农民阶级暴动C.推动国家统一进程 D.承继明朝政治体制8.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君主集权的强化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中央集权的强化9.明太祖提出“盖驭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明政府遂将西宁卫与西番茶马交易中“上马给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的比价降到“凡上马每匹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明政府此举(

)A.以经济手段加强边疆治理 B.实现了中央集权C.保证了西南边疆经济稳定 D.有利于民族交流10.从洪武(1368年)至成化(1487年)的一百余年间,明初对外交往经历了由锐意开拓到主动收缩的转变。其间,明朝对四夷的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一些朝臣更以招俅四夷为弊政。这主要是由于(

)A.国家财政日益衰困 B.倭寇的侵扰日益严重C.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D.欧洲殖民者不断侵扰11.《大明律·户律》规定:“凡泛海客商舶船到岸,即将物货尽实报官抽分,若停塌沿港土商牙侩之家不报者,杖一百。虽供报而不尽者,罪亦如之,物货并人官。”此规定旨在(

)A.维护关税主权 B.促进对外贸易交流 C.推行海禁政策 D.防止白银大量外流12.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内阁阁臣的选拔方式大致有两种:特简和廷推。特简是指由皇帝直接以圣旨的方式任命阁臣,而不通过吏部。这种方式大致又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由皇帝本人亲自选拔出阁臣;二是皇帝采纳大臣们的荐举,或由中官(中官:宫内官员的总称)们的援引而任命;再有一种形式是由现任阁臣们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点用。万历以前,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而万历以后,则多是廷推。廷推是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共同推举,推举出的往往是一些威望素著的大臣。明代的廷推大典形式很严格,大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和言官们,所以,延推能够采纳众议,较为公正。特简和廷推的决定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喜欢与否是能否入阁的决定因素。——摘编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材料二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大学士,这些人都在内廷,所以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其时,内阁学士的官职只有五品,又不能参与机要,在朝廷里的地位并不高。由于这些学士辅政有限,朱元璋很快又否定了这种形式。明成祖即位后,“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此时内阁大学士相比朱元璋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是深得成祖信任的心腹,且得以参与机务。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并且还以六部尚书来兼任,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到了嘉靖朝,首辅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过了尚书。可以说内阔首辅虽无宰相之名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权相的地位。——摘编自李子龙《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内阁阁臣选拔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朝内阁权力的变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CDAAABAA题号1112答案CB1.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②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1616年;④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1644年;⑤朱元璋称帝,1368年,按照时间排序应为⑤①②③④,其余顺序排序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反映明朝经营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方式有武力征服、教化、经贸往来、设机构、招抚、羁縻等,反映了明朝经营管理民族事务的主要特点是方式多样,C项正确;因俗而治、分而治之、战和不定都是明朝经营管理民族事务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明朝。根据材料信息,密揭是“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可知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这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表现,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A项;行政中枢运转成熟是在唐朝,排除B项;“合法化”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皇帝的旨意需要经过内阁审批才能下发执行,反映了皇帝朝臣商议决策、内阁拟旨下发的行政运作程序,D项正确;明代君主专制制度下,军国大事决策权主要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A项;内阁和司礼监各司其职,都是中枢行政制度的一部分,司礼监并不从属于内阁,排除B项;草拟下发诏令原本就是内阁的职能,看不出“发生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重要政务都亲自处理决定,之后为了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出现了票拟、廷议、廷推等制度,无论是丞相的废除,还是票拟等制度的出现都是皇帝决策的产物,都是服从皇权需要,A项正确;丞相的废除和票拟等制度的出现加强而非制约了皇权,排除B项;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大臣没有法定的决策权,无法代行丞相职权,排除C项;废除丞相后,军国大事的裁决完全取决于皇帝,同时皇帝在决策过程中或多或少仍然需要大臣的辅助,而后出现的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臣下对决策的影响,但没有根本上改变皇权专制、臣下辅助的决策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未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较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任意妄为,A正确;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B选项中的“严重制约”不符合内阁这一机构的特征,排除;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C;内阁不是宰相,因此题干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排除D。7.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64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摄政王多尔衮采取应急措施”“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可速将职名开报”可知,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采取了笼络汉族官僚集团的做法,说明其旨在维护新旧政权过渡的稳定性,从而维护社会局势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摄政王多尔衮镇压农民运动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统一进程得到推进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继承明朝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虽然“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但通过内阁、司礼监和厂卫机构的制衡和监察控制整个朝政,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强化,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政局黑暗,不利于政局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并没有完备,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枢决策体系,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凡上马每匹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保证朝廷的利益,以经济手段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明朝的茶马交易是不公平的,故意压低马价,抬升茶价,控制茶马比价,使明朝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和垄断的地位,达到了“以茶驭蕃”的政治目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保证了”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未涉及西南边疆经济稳定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茶马比价的变化,并非民族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朝贡体制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强调“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负担。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退,国家财政日益衰困,无力承担,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A项正确;倭寇的侵扰日益严重并非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和材料所述现象皆是由于国家实力的衰退,巩固统治的需要,排除C项;欧洲殖民者不断侵扰是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并非材料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海客商舶船到岸,即将物货尽实报官抽分”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提到的“泛海客商”,显然是民间商人,其泛海贸易,入境时报官纳税,当即为合法,而对其他的民间贸易进行限制,所以其目的是推行海禁政策,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尚未有明确的关税主权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海外贸易的限制,并非为了防止白银的外流,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3.(1)特点:皇帝主导,专制色彩浓厚;方式多样;选拔形式趋于严格;具有一定的公正性。(2)变化:明太祖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明成祖时期,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洪熙、宣德年间,地位提升,取得票拟权;嘉靖朝,地位达到顶峰,首辅地位超越尚书,拥有了相权的地位。【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由皇帝直接以圣旨的方式任命阁臣,而不通过吏部”“特简和廷推的决定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喜欢与否是能否入阁的决定因素”可知,皇帝主导,专制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一“万历以前,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而万历以后,则多是廷推”“这种方式大致又表现为三种形式”可知,方式多样;根据材料一“明代的廷推大典形式很严格,大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和言官们”可知,选拔形式趋于严格;根据材料一“廷推能够采纳众议,较为公正”可知,具有一定的公正性。(2)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二“内阁学士的官职只有五品,又不能参与机要”可知,明太祖时期,内阁只是顾问机构,不得参与机要;根据材料二“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可知,明成祖时期,地位有所提升,但大学士官职仍然较低;根据材料二“洪熙、宣德年间,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并且还以六部尚书来兼任,同时获得了对内阁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可知,洪熙、宣德年间,地位提升,取得票拟权;根据材料二“到了嘉靖朝,首辅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