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用_第1页
游褒禅山记课用_第2页
游褒禅山记课用_第3页
游褒禅山记课用_第4页
游褒禅山记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掌握“乃”“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本课学习目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者简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年),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1、庐冢()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3、盖音谬()也4、有穴窈()然5、则或咎()其欲出者6、无物以相()之7、何可胜()道也哉8、王回深父()朗读正音zhǒnɡmiùyǎojiùxiànɡshēnɡfǔhuāhuáhuá理清思路一二三(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中心句——(1-2):记叙——游山经过。(3-4):议论——游山心得。(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结构——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华阳洞、前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五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五六里第一段:重点词句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起名。名→状,往东。表判断,为,是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名寺洞碑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有泉侧出有穴窈然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照明。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形→动,到尽头“而”,表修饰动→名,见到的景象十分之一动→名,到达的人/

更有人/

责怪,埋怨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悔——叙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

并且,连词而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

景观,名词到达/

帮助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段:重点词句对于/是,算得上,动词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此余之所得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判断句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的原因尽,完/

说,动词因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判断句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

”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而慎取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归纳主题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质于齐,兵乃出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

副词,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

名词,车盖连词,表原因,因为动词,超过,胜过副词,大概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道文名词,路,道路名词,道理名词,学说,主张动词,说,讲名词,方法

名词,文字名词,纹路名词,文章动词,掩饰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然得

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

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他们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3)第一人称,我、自己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指示代词,那、那些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副词(1)表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例:“其孰能讥之乎?”(2)表测度的语气,可译为“大概”例:“其皆出于此乎?”(3)表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例:“吾其还也”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希望”例:“而其无忘乃父之志”

3连词(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还是”、“是……还是……。”例:“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其如是,孰能御之?”

4助词,无实义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

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其中助词,调节音节,无义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

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12、后世之谬其传13、莫能名者

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