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顶横梁内板的工艺研究_第1页
汽车前顶横梁内板的工艺研究_第2页
汽车前顶横梁内板的工艺研究_第3页
汽车前顶横梁内板的工艺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前顶横梁内板的工艺研究

1dp钢在生产30年来,dp钢板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广泛使用,包括热悬钉、电泳和热塑锡。dp钢的主要成分是c和mn,可以适当添加cr、mo和其他元素。主要组织是铁素体和马氏体,其中5%~20%为马氏体,钢材冷却时应避免析出珠光体和贝氏体等组织,随着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强度范围为500~1,200MPa。众所周知,钢板的强度越高,塑性就越低,成形性越差,回弹就更难以控制,大量采用高强板制造车身制件,其成形工艺和模具制造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除了成形裕度差、容易破裂之外,最重要的是冷作硬化后产生的回弹非常难修复,DP钢的冷作硬化达40%以上,通常使用的回弹修复方法已不再适用。DP钢主要用于需高强度、高抗撞吸能,且成形要求也较严格的汽车制件上,如车轮、保险杠、悬挂系统加强件及部分汽车内外板等制件上。本文是针对高级别的DP钢,应用带活动拉伸筋的过拉伸模成形方法,作一些有益的探索,旨在为汽车大量采用高强度DP钢板时,突破其工艺瓶颈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2钢板的结构和制作汽车超高强度钢板的制件结构一般都相对简单,容易成形,但抗回弹能力差。现以前顶横梁内板为例进行详细研究。前顶横梁内板制件结构如图1所示,长度1,325mm,纵向呈弧形,弦高92mm,横向最大凸起高度30mm,台阶高22mm,制件上分布3个压坑和2处压包。制件材料为北欧瑞典的DOCO1DP780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相当中国牌号CR780DP,为双向先进高强度钢板,其屈服强度为420~550MPa,抗拉强度为:780~820MPa,延伸率为14%~18%。该件是轿车顶棚前沿一个受力构件,在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将承受绝大部分载荷,起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3拉伸成形分析制件的纵向呈现大曲率弧形,成形时变形程度很小,基本上是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卸载后呈恢复平板状态的趋势。横向凸起较高,对克服纵向回弹有较大的帮助,凸起的材料主要由宽度方向流入,前侧呈凹曲线压形,流入材料将被拉长,后侧呈凸曲线翻边,流入材料将逐渐压缩。由此可见,前侧属伸长类变形,后侧属压缩类变形,卸载后的残余应力将使制件产生扭曲回弹,这是工艺方案制定时,需要努力克服的。根据制件形状和上述分析,决定用如下工艺方案成形:(1)拉伸。使用块料进行过拉伸成形,拉伸时两端开口,如图2所示,拉伸开始时不压料,材料可以自由流入,距离拉伸结束前10~15mm时,布置在前后两侧的活动拉伸筋凸出压边圈压出高筋,强力拉伸使制件两侧均产生大于2%的伸长变形,从而减小或消除因残余应力产生的回弹。(2)修边冲孔。周边除二角不修给传递夹手留出夹料空间之外,共分8块修掉,冲孔共有4个,如图3所示,由于拉伸高度较小,用形状定位不可靠,增加外形定位。(3)侧修边侧冲孔。侧修边2块,侧冲孔5个,如图4所示,定位用已冲的2个圆孔。本方案的关键是拉伸工序,拉伸件设计是将制件的前后法兰面延长,在废料区设置活动拉伸筋拉料,两端开口拉伸。成形分析是利用由法国引进的PAM-STAMP2G高级分析软件进行的,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深色区域是变形效果较好的区域,没有破裂和起皱,由FLD可知,制件全部在安全区域,未变形的浅色区域很大,回弹不可避免。对于回弹采用活动拉伸筋进行调整,并通过数字仿真方法修复90%以上的回弹,留下极小的回弹,由模具调试消除。该副模具按传递模具(Transfer)要求设计,模具用在800t多工位(5工位)压力机上,下模高度控制在785mm,传递横杆(FEEDBAR)在800mm高度等待,抓手进入模具200mm抓件,抬高100mm,传递杆前行600mm送到下个工位,落下100mm放件,然后抓手退出模具外并压件,返回原来位置,整个过程模具制件、制件和传递杆抓手,都在运动,但不能发生干涉,设计要用干涉曲线审核。上述3副模具分别安装在机床第1、3、5工位上,2、4工位是空工位,空工位上要安装简易的过渡模。4拉压料的拉伸过拉伸这个名词,早已有之,但以前所说的过拉伸与高强板成形的过拉伸不是一个概念,以前所说的过拉伸是指外板件的过拉伸,外板过拉伸是将制件的外形向外延伸1~2mm分型拉伸,拉伸时板件上会出现由于冲模撞击材料而产生的冲击线,冲击线会影响外板件表面质量,需要在以后的翻边工序把加大量翻下,冲击线被翻到包边以里,制件的表面质量不受影响。现在所说的过拉伸是指高强度板成形的一种工艺方法,它和小圆角成形、FO(成形)代替DR(拉伸)、开口拉伸和工艺储料筋等工艺,都是高强度板成形研究中的最新成果。通常过拉伸是指在拉伸的初期和中期,对板料基本不进行压料,只是到拉伸快结束时,才在板料的边缘部分上压筋或阶梯,施以较大的拉应力,使板料产生等于或大于2%的拉伸变形,从而克服回弹。过拉伸工艺是国际领先的板料成形新技术。目前,常用的过拉伸有如下几种形式:(1)上下压力垫型式。模具为倒装结构,凹模在上,上压力垫行程较大,拉伸时压住中间的不变形区,下压力垫行程较小,在法兰边缘之外的废料区做成阶梯形状,在拉伸结束之前和凹模闭合先压料,然后压出阶梯,使之产生大于2%的拉伸变形,消除回弹。(2)上压力垫型式。模具倒装结构,凹模在上,上压力垫行程较大,拉伸时压住中间的不变形区,下模在法兰边缘之外的废料区作成阶梯形状,在拉伸结束之前和凹模压出阶梯,使之产生大于2%的拉伸变形,消除回弹。(3)下压边型式。模具和单动拉伸模类似,只是在压边圈的形状上有所区别,仍制成阶梯形状。工作时压边圈抬起和凸模等高,凹模压料,但压力很小,直到最后压出阶梯时,才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压边圈抬起主要是起毛料定位和举起抓手抓件的作用。此制件设计的过拉伸模是个带活动拉伸筋的过拉伸模,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本模具和下压边型式类似,但压料面没做阶梯,而是直接设计了活动拉伸筋,用其压筋产生拉应力消除平面扭曲回弹。5活动筋底部和压边圈金块齐平压边圈活动拉伸筋是本模具的精髓。拉伸筋细长,不能设计为整体结构,现分为6段,每段还要作角型加强,拉伸筋下方设置有支杆和卡箍,在压边圈座中可以上下活动,当开模后压边圈升起时,活动筋靠自重缩回压边圈内,卡箍控制其行程,使其吊在压边圈座中,这时活动筋上端和压边圈镶块齐平。当合模后压边圈下行开始压件时,并不压筋,材料可以顺畅流入,压边圈继续下行直到快结束时,活动拉伸筋下支杆顶到模座上的垫板时,活动筋将逐渐露出压料面,压出拉伸筋,使之产生径向拉应力,发生大于2%的伸长变形。活动拉伸筋的组合系统是活动拉伸筋镶块、支杆和卡箍组成,调整卡箍位置控制活动筋行程,就可控制压筋的高低,从而获得不同的拉应力和伸长变形。各活动拉伸筋的压筋高度可以任意调整,前后可以不同,左右也可以不同,即可中间高,两头低,也可两头高中间低,模具调整时可以设定几个方案,只要更换支杆即可达到目的,免去了模面修补的工作。活动拉伸筋修模时,不用修整压料面,只需调整压筋高度,就可以达到修整回弹目的。这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构思,在国内尚属首次,国际上也未见报导,是过拉伸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设计的创新点。6现场调试结果由于制件形状较为简单,调试不会产生破裂现象,主要缺陷将是平面扭曲回弹,CAE分析得出回弹方向是制件两端上翘严重,最大达15mm,仿真修复13mm,其余2mm显示极不规律,由现场用活动拉伸筋微调解决。现场调试方案压筋高度取13mm、11mm、9mm共3档,另加中间低两端高和不用筋两个方案,共5个方案,调试结果见表1。对比结果:方案5最好,方案2次之。拉伸筋高度应适中,过高与过低都不好,余下微量回弹通过模面调整很快达到合格要求。测量筋单面间隙为1.25mm。7双相钢板压料面的修复回弹工艺带活动拉伸筋的过拉伸模。对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