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_第1页
文化和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_第2页
文化和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_第3页
文化和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_第4页
文化和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和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

中国已经从文化和遗产资源大国转变为遗产科学大国。在这一时期,我们必须学习世界上所有可能的概念、知识、技术和经验。因此,外来术语——尤其是“概念性术语”1——的翻译,具有关键性意义。如果说遗产科学是一座知识大厦,那么概念性术语则是大厦的梁柱。对它们的翻译不只是要求一般意义上的正确,而应精准。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对国外遗产科学体系的理解不受丝毫扭曲,才能立足于中国特点、有所扬弃地进行中国遗产科学创新。当前中国遗产界的术语翻译准确性主要有三个问题:①“偏”,即译名与原意并不完全吻合;②“泛”,即译名与原意相比显得空泛,未能突显原意的精髓;③“口语化”,即以口头甚至市井用语替代规范术语。本文选择现时中国遗产界流行的,但有语病问题的术语,以及虽不流行,但对中国遗产事业发展极具重要性的术语为例,既讨论其译名,又讨论其释义。谨以此引发中国遗产界对术语的关注,并期望唤起各类遗产学术团体承担起规范相关术语翻译和创制的责任。一关于遗产类型1.法定选择上的困难这一翻译的正确性是没有争议的,因为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ConventionConcerningtheProtectionoftheWorl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的中文法定译本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然而,这一译名一直受到我国文化遗产界以外各方面的各种干扰。如:一些媒体与风景名胜区将它称为“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发改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采用“文化自然遗产”;《政府工作报告》(2006)采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这些提法均有或大或小的缺失,因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包含三类:“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自然遗产”(naturalheritage),“复合型文化-自然遗产”(mixe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简称“复合遗产”)。很难想象,上述使用者为什么弃置法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术语不用,而是硬造形形色色既不规范又有错误的术语变体?2.关于“双遗产”在世界遗产委员会文献中,mixedheritage是mixedculturalandnaturalheritage或mixednaturalandculturalheritage的简称。中国一度盛行将它称为“双遗产”,这多少是一种误译。mixedheritage是指一项遗产,其中既有文化组分又有自然组分。如译为“双遗产”,则含有“两项遗产”之意。现在,“双遗产”提法已开始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得到纠正。新出台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它译为“混合遗产”,这仍有值得推敲之处。在英语中,mixed固然有“混合”之意,但这个“混”字用在此处未必贴切。mixedheritage中的文化组分并非“混”乱地安排。它们往往是有意识地设计,并按一定方案营建的。因此,将mixedheritage译为“复合遗产”,似更恰当。3.遗产保护的活态遗产这是从功能性角度对文化遗产的分类。根据《圣·安东尼奥宣言》对staticculturalsites(静态文化遗产地)和dynamicculturalsites(活态文化遗产地2)的区分,“静态遗产”(staticheritage)与“活态遗产”(livingheritage)大体可做以下定义。所谓“静态遗产”是指现已失去原初和历史过程中使用功能的遗产,如古迹、古墓葬、考古遗址等;所谓“活态遗产”是指至今仍保持着原初或历史过程中的使用功能的遗产,包括历史城镇、村落,历史园林(如颐和园),历史工程(如都江堰),文化景观(如哈尼梯田),等等。国际博物馆界提倡的“生态博物馆”(ecologicalmuseum)亦属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heritage)则是最典型的活态遗产。此外,在自然遗产中,生物多样性类遗产和生态景观类遗产属活态遗产;地质类遗产,从保护角度看属静态遗产,从地质年代尺度看也属活态遗产。应当指出,传统的遗产保护科学,偏重于静态遗产,如《威尼斯宪章》。对于活态遗产,仅在个别文献有所提及,如《佛罗伦萨宪章》将“历史园林”(historicgarden)视为“活态古迹”(livingmonument)。事实上,“活态遗产”是遗产科学中很有前途的概念。它与“静态遗产”在其原真性理解上,在遗产保护方式和技术上,在遗产管理制度上,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原则性区别。它现正日益频繁地出现在遗产研究和管理领域。中国的“活态遗产”资源丰富,但其“活态”特点至今未受重视。如果将“活态遗产”当做“静态遗产”处理,甚至将它改为“静态遗产”,那将是遗产保护的失败。前些年成为论争热点的“袁崇焕墓保护”,就是最突出的例证。它现已由一个极为难得的历时17代、300余年的家族守墓型“活态遗产”,变成如今的博物馆型“静态遗产”。因此,应对“活态遗产”问题给予优先和特殊关注。4.“系列遗产”是中国遗产保护的优先地位这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这一概念由《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提出,但尚未在中国遗产界得到介绍。它是指一些离散的但有同一人文或自然特征的遗产单体,如果它们整体上(而不必是每个单体)具有“突出的普世性价值”,那么,它们可以合而为一,成为世界遗产中的“系列遗产”。“系列遗产”按遗产内容可以分为“系列文化遗产”“系列自然遗产”“系列复合遗产”;按遗产所在地可以分为“国家系列遗产”(nationalserialheritage)与“跨国系列遗产”(transboundaryserialheritage)。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倡和鼓励“系列遗产”申报。“系列遗产”概念对于中国具有特殊重要性。如果说国外(如美国、加拿大等)主要是从自然遗产角度重视系列遗产,那么中国这样一个国土辽阔的历史古国,不仅有“系列自然遗产”的潜力,更在“系列文化遗产”及“系列复合遗产”方面具有优势。“明清皇陵”就是一项“属于同一类型历史—文化群体”(《指南》用语)的系列遗产。因此,应将对“系列遗产”的研究置于优先地位。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不违反《凯恩斯决定》精神申报世界遗产,又非常有利于从一个新的时空层次整合中国遗产保护和管理事务。过去中国遗产管理部门在申报世界遗产时,流行使用“捆绑”“打包”等措辞。然而,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范的用语应当或是“扩展”(extension),或是“系列遗产”(serialheritage)。遗产部门舍弃规范术语不用,而借用那些口语化的市场用语,只能削弱遗产科学术语的严肃性,模糊对术语含义的认识。5.“遗产线路”—“heritageroute遗产线路;linearheritage线形遗产“遗产线路”(heritageroute)是《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认可和使用的概念。“线型遗产”(linearheritage)仅出现在国外部分论文中。它并未被《指南》正式采纳,只是在说明“遗产运河”(heritagecanal)概念时,使用了“线型文化景观”(linearculturallandscape)提法。“遗产线路”与“线型遗产”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包容,但并不重叠。比如,可以认为长城是“线型遗产”,但它不是“遗产线路”。一般来说,“线型遗产”着眼于遗产形态;“遗产线路”既着眼于形态,又着眼于原初功能。这样,在学术上,“遗产线路”比“线型遗产”在含义上更为准确,更利于科学界定和统一保护规范。6.相关文献的翻译在中国遗产界,这一翻译没有争议。这里要讨论的是一些以scape为后缀的派生术语。在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它们有:landscape、townscape、seascape。当它们在同一场合、同一课题、同一论著中并用时,必须加以区别。这里建议可做如下翻译:landscape—大地景观(简称“陆景”),townscape—城市景观(简称“市景”);seascape—海洋景观(简称“海景”)。其中,townscape还可译为中国城建界更为流行的用语—“城市风貌”。7.hericage处理法上述翻译在中国遗产界没有争议。这里要讨论的是中国文物界的“大遗址”提法。应当说,它至今尚未严格界定,也难以界定。据说,在将它译为英语时,径直采用heritagesites。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heritagesites的内容远比“大遗址”为广。根据中国的大遗址名录以及《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宪章》,它的较为恰当的英译应是archaeologicalheritagesites。这就是说,将“大遗址”称为“考古遗产地”,才更准确。二国外的大力使用outstandinganduniversalvalue突出的普世价值中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它译为“突出的普遍价值”。这里需要讨论的是universal一词。将它译为“普遍”,显得空泛,不贴切。“普遍”是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如地区层次、国家层次、国际层次、全球层次。世界遗产公约中的universal显然是最高层次。这里可参照西方宗教团体名称的中译。他们名称中不少使用universal,其中文译为“普世”。因此,outstandinganduniversalvalue可译为“突出的普世价值”,这样才能准确表示世界遗产的价值等级。三ity,平台这里主要讨论三个术语:authenticity,integrity,setting。它们是遗产科学的基础性术语,各自有着遗产科学的独特定义。对于这样的术语应当专词专译,必要时应当另造新词,以求对这一术语含义的最佳表达,同时也确保回译的对应性。1.遗产科学中“原初和后续特征”的称谓中国遗产界过去一直将它译为“真实性”。这一翻译对于遗产科学并不贴切。根据authenticity的辞典释义以及它在文化遗产科学中的特定含义“文化遗产的原初和后续特征”(originalandsubsequentcharacteristicsoftheculturalheritage,见《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献》),它在遗产科学中的译名,应体现两个要点:“原初”和“真实”。这样可以专造一个新词“原真性”,即“原初的真实”,庶可贴近遗产科学中authenticity的英文原意。现在“原真性”一词已愈来愈多地出现于中国遗产界。2.原初状态or东南角中国遗产界一直将它译为“完整性”。这一翻译对于遗产科学同样不贴切。在国际遗产界对integrity的界定是“intactandoriginalcondition”,意即“未受干扰的原初状态”。可见,“完整性”译名并未体现integrity中的“原初”(original)含义。因此,对integrity的翻译,可与authenticity相似,另造一个新词,即“原整性”,意为“原初的完整”3.etingenvirentorsetting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概念。中国遗产界一直将它译为“环境”。这显然与environment的翻译相同。然而,在遗产科学中,setting与environment不是同义词,不能互替。它们之间的区别是:setting含有“场景”“背景”之意,注重与主体的关系;而environment不必如此,它可以独立使用,如英国的“历史环境”(historicenvironment)3已成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代名词和概称。这样,对setting的中文翻译应区别于environment的“环境”,可为之专造一个新词“环景”,意为“周遍场景”。四关于遗产保护方法1.“重建”、“再现”和“重新”关于reconstruction,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是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其二是对这一术语的中文翻译。对于reconstruction的理解和界定,国际遗产界有一个逐渐认同的过程,还有一个将reconstruction与其他近义词进行区别的过程。这些近义词包括:rebuilding、reproducing、replica、re-creation。上述术语均涉及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两大要求:“原貌”和“原址”。根据国外一些文献,可对上述术语进行区隔和含义界定。①reconstruction可定义为“在原址,再现原状”,译为“重建”;②rebuilding可定义为“在原址,未能完全再现原状”,译为“再造”;③replica或reproducing可定义为“不在原址,但再现原状”,译为“复制”;④re-creation可定义为“不在原址,也不能完全再现原状”,译为“再创”或“臆造”。应当说,国际遗产界对reconstruction已有共识,对其他三者则尚无定论。不过,对它们的处置是明确的,即方案①是容许的;方案②与③是有保留或有条件地容许的;方案④是反对的。对于reconstruction的翻译,中国遗产界尚不统一。古建专家普遍采用“复建”一词。然而,由ICOMOS中国委员会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协助下制定并得到中国国家文物局认可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明确选择了“重建”。《准则》的英文版附件English-ChineseGlossary(中英术语对照表),专门确认了reconstruction的中文译名“重建”及其含义;并将中文的“再建”或“复建”等术语归类为re-creation,认为它们是不可取的。中国文物学会和ICOMOS中国委员会应当对r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