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逝世狡侩永垂不朽坚韧不拔
B.奚落鉴赏原形毕露毋庸争辩
C.困顿缝隙眼花潦乱惊慌失措
D.衷心衰颓旁证博引愚昧无知
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狡侩”的“侩”应为“狯”;
C.“眼花潦乱”的“潦”应为“缭”;
D.“旁证博引”的“证”应为“征”。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驱逐(qū)空白(kōnɡ)诽谤(fěi)卓有成效(zuó)
B.嫉恨(jí)诅咒(zǔ)悼念(diào)豁然开朗(huò)
C.撰稿(zhuàn)给予(ɡěi)奠基(diàn)纷繁芜杂(wú)
D.估量(lianɡ)勒令(lè)诬蔑(miè)浅尝辄止(zhé)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空”应读kònɡ,“卓”应读zhuó;
B.“悼”应读dào,
C.“给”应读jǐ。
故选D。
3.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C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述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理解错误,这些意识形态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
故选C。
二、小阅读-课内
4.围绕“抱负与使命”主题,阅读本单元4篇课文,分析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以及的写作目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品写作原因与对象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立场、观点或行为写作目的
《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谏逐客书》
《与妻书》
示例
作品写作原因与对象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立场、观点或行为写作目的
《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演说。对象是参加宴会的志同道合的战友这个时代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认为无产阶级将结束这个时代宣告无产阶级必将解放,以激励志同道合的战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逝世。对象是马克思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贡献卓越表述对亲密战友逝世的悲痛与哀悼,全面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
《谏逐客书》秦王下令驱逐所有的客卿。对象是秦王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实施“疲秦计划”。从维护秦国利益出发,反复阐明逐客之过,说服秦王。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
《与妻书》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夕,深感自己可能要牺牲。对象是妻子陈意映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为推翻清政府谋求天下人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表述对妻子的爱和对天下人的大爱。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的写作原因与对象:马克思发表这篇演说时,离1848年那场轰轰烈烈、震撼全欧的大革命已有8年了,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离1871年大革命还有10余年),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正处于低潮时期。马克思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并发表演说。对象是参加宴会的志同道合的战友。作为亲身参加过1848年革命的马克思,在演讲中对这次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他以1848年革命作为引子,阐释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革命的原因,说明这个时代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立场、观点或行为:无产阶级形式上是与机器结合的,但实质上他们却不拥有机器,他们是与生产资料脱离的,同时他们也不拥有自己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的分配权,他们是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奴隶。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认为无产阶级将结束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而无产阶级则是资本主义死亡的执刑者。
写作目的:无产阶级只有行动起来,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剥夺剥夺者,摧毁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现存的国家机器和上层建筑,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政权,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结束社会的不公平,从而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宣告无产阶级必将解放,以激励志同道合的战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写作原因与对象: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地上发表的讲话。
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立场、观点或行为:“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贡献卓越。
写作目的: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同时表述对亲密战友逝世的悲痛与哀悼,全面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
《谏逐客书》写作原因与对象: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在被逐的路途上惶恐不安地写下了《谏逐客书》。
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便实施他们的“疲秦计划”。
立场、观点或行为: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路,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识见,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从维护秦国利益出发,反复阐明逐客之过,以便说服秦王。
写作目的: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以使秦王权衡轻重收回成命,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
《与妻书》写作原因与对象: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立场、观点或行为:在这封绝笔信中,委婉曲折地表述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表现了为推翻清政府谋求天下人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写作目的:这封信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写的,生与死,妻与儿,国家、民族与人民,无不牵动着他的心魄,其万千思绪,如春潮荡漾于心海,追忆往事,不需依时间先后为序,一件往事似信笔拈出,每一笔都流注着炽热的血液,饱含着对革命、人生的崇高信念,文章表述了对妻子的爱和对天下人的大爱。
三、小阅读-课外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在文化结构中,高层文化起着导向作用,它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大众文化直接来自民间,具有民间的活力,也往往推动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大传统即上面所说的过去思想家所产生的高层文化或高雅文化,小传统即民间文化,包括谣谚,格言,唱本、评书、传说、神话小说、戏曲,宗教故事等。民间社会是通过小传统这个渠道去接受大传统的,间接地吸收了大传统(如经史)中的观念以及史实等等……大传统既然以小传统为中介传播到民间去,因此它就不可能完全保持其原来面目,而要经过民间的筛选和转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取舍,也有引申、修订、加工和再创造。
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屈原与端午节习俗之间的关系。
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是大传统的体现,而民间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是小传统的体现,民间通过端午节习俗纪念屈原,来传播他的精神,就是对原有的大传统的引申、加工和再创造。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正确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在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屈原与端午节习俗之间的关系。文中画线句子大意是“大传统以小传统作为中介传播到民间,会经过民间的筛选和转述,不仅会有取舍,而且也会引申、修订、加工和再造”。结合题目,端午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通过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因此端午节是小传统,屈原的忠君爱国是大传统,而包粽子、赛龙舟是对屈原这一大传统的引申、加工和再创造。据此组织解析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6.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8.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7.D8.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伟大的革命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之后才是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指出了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接着写出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的心理——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顺势引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据此可以将段落大意概括为: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指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D.“世界各国”错误,应为“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资产者”。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可知,马克思参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参与到实际的革命实践中去;由“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等可知,在经过实践之后,马克思发表了科学的革命理论著作。从中可以看出对于马克思而言,革命实践是创立理论的基础。他先参与了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然后才有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由“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可知,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又指导他进行的革命实践。因此,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之后才是同样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某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2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他们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使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夫夫,对他进行最单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并且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摘编自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9.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革命斗争这实践和革命理论两方面概括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巨大损失。
B.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是马克思斗争的真正目的。
D.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10.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用了讳饰的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不忍心直接说出。这种手法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述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
C.“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用夸张手法表现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第三自然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两则悼词对马克思夫妇的崇高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他们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
B.马克思在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后,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从此两人患难与共,共同抗争。
C.两则材料都是悼词,能够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述方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两则材料的语言准确而又富于感情,在表述情感上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同时又能激励、鼓舞人心。
12.结合材料一,概述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13.结合材料二相关段落,燕妮生前得到了哪些“补偿”?请概括作答。
9.C10.C11.B12.(1)在欧洲各组织中的工作;(2)最早的编辑报纸的工作;(3)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工作。
13.看到了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烟消云散,听到了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传播,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也看到了德国工人阶级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是马克思斗争的真正目的”曲解文意,原文第六段的表述是“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并非“是马克思斗争的真正目的”。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C.“夸张手法”错,说马克思“未必有一个私敌”是事实,不是夸张。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写法的能力。
B.“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错,原文提到是在报纸被普鲁士政府查封后结婚的。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某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概括出最早的编辑报纸的工作;
结合“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概括出在欧洲各组织中的工作;
结合“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概括出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工作。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有关“补偿”的内容在材料二的第五段,注意结合“她生前终于看到……她生前终于听到……她生前终于看到……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等内容进行概括表述。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________关心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52年宣告解散。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国际团结,对抗联合起来的反动势力。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同各国革命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帮助他们学习理论,推动革命的发展。到了50-60年代,随着一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各国工人阶级运动又高涨起来,________成立了工人自己的组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被更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这些,十分高兴。
马克思一方面指导、关心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也常把有关资料寄给马克思,并且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867年4月初,当恩格斯得悉《资本论》第一卷写成的消息以后,马上写信说:“好啊!我终于看到白纸黑字,知道第一卷已经________了!就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欢呼声。”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的手稿交给出版商以后,曾到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作客。两个人对下一步工作交换了意见,并且商定要在书的附录中做一点补充。恩格斯地________成了这部巨著的第二个校阅者。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它阐述了(①),揭示了(②),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有力的武器。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非常连续脱稿水到渠成B.尤其陆续杀青自然而然
C.非常陆续脱稿自然而然D.尤其连续杀青水到渠成
15.“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剩余价值学说”是从文中括号内摘出的语句,请根据文段将它们写在下列对应标号后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①
②
理由: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一方面指导、关心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
B.马克思一方面加紧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另一方面又关心、指导了工人运动。
C.马克思一方面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另一方面又指导、关心工人运动。
D.马克思一方面关心、指导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
14.C15.“剩余价值学说”“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理由:由原文“阐述了……揭示了……”的提示,再根据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顺序,应先说“剩余价值学说”,再说“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16.D
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非常”和“尤其”都是程度副词,表示很突出,但是“尤其”突出是在比较中的“更”怎么样。语境讲的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心工人运动,但没有将他们和其他人进行比较,故选“非常”,进而排除了BD。
第二组“连续”指人或事物持续地做什么事;而“陆续”多指人一个接一个地做什么。语境是讲各地工人运动高涨起来“一个接一个地”成立了工人自己的组织,故用“陆续”,故排除A。
第三组“脱稿”只是说明写完了内容;而“杀青”是交付出版的意思。语境是说写完了,即“脱稿”;后文才有恩格斯将书稿交给出版商的事情。
最后一组,“水到渠成”,本指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而“自然而然”,意思是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语境讲恩格斯成为校阅者是非常自然地事情,没有任何人力干预。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
语境是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要求填的是这部书阐述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我们的“阐述”往往是具体的东西,揭示的往往是本质的规律的东西,故第一处填“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是“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上下句之间内在有由浅入深地逻辑关系。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原句有语序错误,“指导”和“关心”有先后关系,应先“关心”后“指导”,故排除A项。
而且“关心、指导”工人运动呼应的是上一段最后的内容:各地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并成立自己的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这些,十分高兴。而写作《资本论》是在这些实践斗争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地写作,应该放在后面,故排除BC。
故选D。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遇冯著①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长安东郊山区。③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④飏飏:形容鸟儿飞行的欢快。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首联写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颔联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18.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7.A18.①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②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述对朋友的劝慰之情。③以“燕新乳”寓意关爱,表述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17.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错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
故选A。
1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句题,注意要首先理解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述的思想感情。解答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颈联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分析其含意。该联的字面意思是: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表述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以“燕新乳”寓意关爱,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一定会有人来关切爱护的。
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述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述的情感。
八、语言表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导师们①,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一个事例当中的许多生动的例子。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45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实践来检验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详细地记载了这个事实。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又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新实践的不断检验,包括新的历史事实的发现,曾对《宣言》的个别论点作了修改。例如,《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条解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1页)这是因为,《宣言》发表以后人们对于社会的史前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摩尔根的调查研究证明: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恩格斯根据新发现的历史事实,作了这个说明,修改了《宣言》的旧提法。《宣言》还有一个说法,说到无产阶级要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推翻资产阶级。1872年,两位革命导师在他们共同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明确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说明十分重视,他认为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的修改”。
(《列宁选集》第3卷第201页)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误,修改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B.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C.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9页)”
D.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I卷第229页)”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法上有问题,请把它改成正确的句子。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19.A20.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21.①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并非从来就有的
1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能力。
画线部分属于“明确指出”的内容,前面已经有了冒号和双引号连用,可见是直接引语,整个引文出处应该放到双引号外边,排除CD。
划线部分属于引文里面的引用,里面的引语应该用单引号,排除B。
故选A。
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所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一个事例当中的许多生动的例子”处有三处问题。根据上文语境“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看来,原文想要表述的意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态度而非别人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所以“对待著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态度”主客倒置,需要把“对待”放到主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后面;“著名的”修饰限制对象有歧义,可以是“马克思”也可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抑或是《共产党宣言》;“一个”有歧义,是“一个”事例还是一个例子表述不清楚,需要和“许多”调换位置。
于是改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21.本题考查补写能力。
两处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①处要注意后面有“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
②处注意“在阶级社会以前,有一个很长的无阶级社会;阶级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说明阶级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
22.墓志铭可以是对墓主人一生业绩的概括,也可以表述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或对生命的思考;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但要言简意赅,独具特色。如: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作家沈从文墓志铭)
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音乐家贝多芬墓志铭)
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位,为他们各写一则墓志铭。
备选人物:苏轼、巴金、马克思、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
人物:
墓志铭:
人物:
墓志铭:
苏轼在贬谪中顿悟的诗人,在苦难中超越的智者。巴金拯救扭曲的人性,记录真实的历史。海伦凯勒双目失明的光明使者。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实践者,人权的捍卫者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人物写墓志铭的语言表述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读懂题干的要求:墓志铭可以是对墓主人一生业绩的概括,也可以表述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或对生命的思考;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但要言简意赅,独具特色。
接着考生按照题干的要求,在试题中提供的人物中选取两个自己熟悉的人物,为人物写墓志铭的时候,要注意熟悉人物的生平事迹,语言表述要简明连贯且符合人物的身份。
比如考生选取苏轼,就要注意其生平中的被贬谪的经历和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九、微写作
2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例文]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友谊。
管鲍之交,名传史册。困境中,鲍叔牙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对管仲体贴人微;甘霖里,管仲“贫贱之交不可忘”,对鲍叔牙万分感激。感人如管鲍,平凡如你我,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感人的友谊。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钟子期与俞伯牙共同分享彼此之间这份珍贵的友谊。这份友谊感动天地,这份友谊天长地久。相遇相知才是友谊的真谛。
马克思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友谊需要诚实与守信作保证,双方都要有“给予与分担、宽容与接纳、分享与倾听”的品质和心胸,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
要求写一个以“友谊”为题的片段,可以采用叙事也可以采用议论或抒情的手法。
如果是叙事,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友谊;如果是议论,可以举例来论证友谊的伟大;如果是抒情,用优美的语言、排比的句式、比喻等修辞来歌颂伟大的友谊。
如本文,第一段,由名言警句引出论点“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友谊”;第二段,引用“管鲍之交”人物事例来进行论证;第三段,再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人物事例再次论证;最后结尾,引用马克思曾名言“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扣题“友谊需要诚实与守信作保证,双方都要有‘给予与分担、宽容与接纳、分享与倾听’的品质和心胸,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逝世狡侩永垂不朽坚韧不拔
B.奚落鉴赏原形毕露毋庸争辩
C.困顿缝隙眼花潦乱惊慌失措
D.衷心衰颓旁证博引愚昧无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驱逐(qū)空白(kōnɡ)诽谤(fěi)卓有成效(zuó)
B.嫉恨(jí)诅咒(zǔ)悼念(diào)豁然开朗(huò)
C.撰稿(zhuàn)给予(ɡěi)奠基(diàn)纷繁芜杂(wú)
D.估量(lianɡ)勒令(lè)诬蔑(miè)浅尝辄止(zhé)
3.下列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自然段的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贡献。
B.“不可估量”是从程度上表现了马克思逝世损失之巨大。
C.“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繁芜”是多而杂,“丛杂”是杂而乱,反映出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深刻的贬义。
D.“简单事实”包含三层意思: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组织由经济基础来解释。
二、小阅读-课内
4.围绕“抱负与使命”主题,阅读本单元4篇课文,分析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以及的写作目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品写作原因与对象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立场、观点或行为写作目的
《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谏逐客书》
《与妻书》
三、小阅读-课外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在文化结构中,高层文化起着导向作用,它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大众文化直接来自民间,具有民间的活力,也往往推动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大传统即上面所说的过去思想家所产生的高层文化或高雅文化,小传统即民间文化,包括谣谚,格言,唱本、评书、传说、神话小说、戏曲,宗教故事等。民间社会是通过小传统这个渠道去接受大传统的,间接地吸收了大传统(如经史)中的观念以及史实等等……大传统既然以小传统为中介传播到民间去,因此它就不可能完全保持其原来面目,而要经过民间的筛选和转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取舍,也有引申、修订、加工和再创造。
结合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屈原与端午节习俗之间的关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③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6.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一生中的发现是很多的,而且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
B.马克思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他还密切注视物理学科的发现。
C.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他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斗争的顶峰。
D.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次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成就空前绝后,导致世界各国都驱逐、诽谤、诅咒他。
8.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某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2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他们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使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夫夫,对他进行最单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并且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摘编自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9.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革命斗争这实践和革命理论两方面概括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巨大损失。
B.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是马克思斗争的真正目的。
D.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的有机界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10.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里比喻马克思逝世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表明马克思在革命事业中不可企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B.“停止思想”“永远地睡着了”用了讳饰的手法,对于马克思的死,不忍心直接说出。这种手法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含蓄地表述出来,又符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心愿。
C.“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比喻敌人的无能和马克思对敌人的蔑视,“未必有一个私敌”用夸张手法表现马克思的大公无私和光明磊落。
D.第三自然段“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对比,热烈赞扬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功盖当世、前无古人。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两则悼词对马克思夫妇的崇高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他们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
B.马克思在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后,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从此两人患难与共,共同抗争。
C.两则材料都是悼词,能够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述方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两则材料的语言准确而又富于感情,在表述情感上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同时又能激励、鼓舞人心。
12.结合材料一,概述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的。
13.结合材料二相关段落,燕妮生前得到了哪些“补偿”?请概括作答。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________关心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52年宣告解散。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国际团结,对抗联合起来的反动势力。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同各国革命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帮助他们学习理论,推动革命的发展。到了50-60年代,随着一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各国工人阶级运动又高涨起来,________成立了工人自己的组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被更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这些,十分高兴。
马克思一方面指导、关心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也常把有关资料寄给马克思,并且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867年4月初,当恩格斯得悉《资本论》第一卷写成的消息以后,马上写信说:“好啊!我终于看到白纸黑字,知道第一卷已经________了!就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欢呼声。”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的手稿交给出版商以后,曾到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作客。两个人对下一步工作交换了意见,并且商定要在书的附录中做一点补充。恩格斯地________成了这部巨著的第二个校阅者。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它阐述了(①),揭示了(②),是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装修劳务分包合同范例
- 桥梁销售合同范本
- 电信施工合同范本详解
- 创业合伙协议书格式
- 办公室迁移工程协议
- 2024年度离婚协议公证服务合同
- 联合经营协议书的作用
- 防火石膏线条采购合同
-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合同
- 物业使用权买卖协议范本
- 危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课件
- 大学生应具备的职场技能课件
- 境外就业劳务合同范本(2篇)
- 电缆敷设与绝缘检测记录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近年考试真题汇总(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7终结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最全讲解学习课件
- 2022年标准员考试题库通关300题及答案解析(云南省专用)
- 后勤主任现实表现材料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5课件
- 改进润梗机提高烟梗预处理效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