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砺成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插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2.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3 B.46 C.92 D.963.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日照香炉生紫烟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5.碳和钙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B.碳属于非金属元素C.钙的质子数为20D.碳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6.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钇的化学式有过争议,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经测定钇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核外有39个电子,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1.1.若钇在氯化物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相同,则氧化钇的化学式为()A.YO2B.Y2O3C.Y3O2D.Y2O7.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解的是()A.黄酮素由15个碳元素,10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B.黄酮素分子中有3种原子C.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D.黄酮素分子中含有氧分子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9.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D.若用蜡烛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10.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11.2014年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通常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0.1℃,熔点为5.5℃,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苯属于混合物B.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C.常温下可通过过滤的方法出去水中的苯D.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12.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N2 C.2He D.Fe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 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 D.氧气用于炼钢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葡萄糖、蔗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单质B.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C.钙、铁、铅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释放与吸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2)实验室要用C装置作氧气的发生装置,应先在锥形瓶里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然后从长颈漏斗倒入物质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若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为原料用装置B制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如果在收集过程中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已知乙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如果用装置G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计算:(1)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AN(NO2)3

BN2O3

CNO2DN2O5(3)304g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与多少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18.(8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加热到2.5分钟时是否完全反应?___(填“是”或“否”)(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明同学去油车水库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瓶装了一些水库里的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b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d用玻璃棒引流(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②,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____端通入(选填字母“a”或“b”)。(3)在制得蒸馏水前常一般加入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求:①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②83g高铁酸钠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B.铁丝插入盐酸中,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溶液,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浅绿色,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D.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无色的氯化钠溶液,故无明显现象,正确。故选B。2、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解得x=46,故选B。3、B【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日照香炉生紫烟,并不是燃烧形成的烟。而是由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阳光照耀下冉冉升起的团团水雾,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4、B【解析】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2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6mL。故选B。【点睛】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5、A【解析】

A.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单位不是“g”,故描述错误;B.碳的偏旁是“石”旁,说明此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描述正确;C.由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因为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钙的质子数为20,故描述正确;D.由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碳的质子数为6,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6个电子,故描述正确。故选A。【点睛】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来解答。6、B【解析】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39=89,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1.1,所以一个氯化物分子中钇原子的的个数为:(191.1-89)÷31.1=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显-1价,所以钇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钇在氯化物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相同,则氧化钇的化学式为Y2O3。故选B。7、B【解析】

A.元素只能说种类,不能说个数,黄酮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此选项错误;B.黄酮素分子中有碳、氢、氧3种原子,此选项正确;C.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此选项错误;D.分子中含有原子,黄酮素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此选项错误。故选B。8、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A.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A符合题意;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9、D【解析】

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详解】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A正确;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B正确;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C正确;D、用蜡烛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10、C【解析】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11、D【解析】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性质,苯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属于纯净物,此选项错误;B、一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C、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苯是一种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此选项错误;D.苯的沸点为80.1℃,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此选项正确。故选D。12、B【解析】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正常燃烧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故答案选择B13、D【解析】

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符号可表示2个氦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4、D【解析】

A、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的物理性质--蒸发时吸收热量,故选项错误;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高温条件下能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15、B【解析】

A、有机物(葡萄糖、蔗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元素,不是含有碳单质,故A错误;B、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故B正确;C、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C错误;D、不仅化学变化有能量的释放与吸收,物理变化中也存在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如冰融化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试管集气瓶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装置气密性不好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F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AFa【解析】

(1)仪器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先在锥形瓶里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然后从长颈漏斗倒入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装置漏气;(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F,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在收集过程中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已知乙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乙炔的密度比水小,如果用装置G收集乙炔,气体应从短管一侧通入。故填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52D320g(过程见解析)【解析】

(1)N(NO2)3的相相对分子质量=14×4+16×6=152;故填:152;

(2)根据各化学式:A.N(NO2)3--N2O3

,B.N2O3,C.NO2,D.N2O5,则可知:每2个氮原子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