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4《致云雀》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课课练(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致云雀》课课练(解答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昨日上午从成都某交警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私家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C.雪莱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
D.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成都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
2.下列对《致云雀》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节是全诗的总括,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其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云雀欢乐歌声的神圣,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B.诗歌第二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的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习性。第三、四节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云雀的歌声中。
C.在诗歌中,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的美雨之类的意象,描绘云雀歌声给人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等意象概括云雀明朗、清新,欢悦的特点。
D.诗歌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在诗歌的最后,用间接的口吻表述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欢欣指的是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峨日朵雪峰之侧》)
D.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
评卷人得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个性化创造活动和结果,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要体现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作主体的生存境遇必然会影响其审美判断,从而影响其创作风格。现实的社会生活绝不是艺术家的敌人,它造成痛苦和失望,但对于艺术激情的产生来说,这恰恰是必要的准备。正如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所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因此,建安风骨所透露出的悲凉慷慨之气使人触目惊心,其忧郁悲凉之感让人心绪颤动。“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刘勰的这段话可谓是对建安文士创作情感的最好描述。生存的困境与精神的迷惘,这双重困境必然会在建安文士们的审美情感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审美肇源于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就会使审美主体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审美情感,从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崇高作为反映人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审美意识形态之一,与审美主体自身因素(生活经历、思想性格等)以及在审美过程中与审美客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频繁的战乱和疾疫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大批建安文士的生命,“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曹丕《与吴质书》)如果说生命在瞬间的消逝只是一种命运的劫数,或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话,那么精神价值的失衡和无所皈依就更促使文士们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一方面,正是人们面对战争的摧毁强力,感觉生命的存在力量在它面前不堪一击;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整体失衡,可以说又毫不留情地给了人们本已脆弱的灵魂以沉重一击,他们所做出的种种抗争、追求是毫无意义的渺小。崇高体验大都是艺术家遭受心理挫折时的异常体验。在自然界的外物面前,不管是数学的还是力学的巨大或宏伟,都首先给艺术家以威慑和震撼,迫使他自惭形秽,反躬自问:在如此苍茫的宇宙中,作为如此渺小的生物,我的存在是否太可悲、太可笑、太脆弱,不值一提?因此,我们可以说建安时期的战乱、疾疫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失衡是崇高感产生的契机。
至此,建安文学所体现出来的崇高感就不难理解了:明净的大自然与错综复杂、肮脏丑恶的社会人事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文士们极易领悟山川草木之不朽和个体生命之卑微,便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崇高的愿望,从而努力把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天地之中。在对物质不灭而人生短促的崇高(审美)体验中,一股浩然正气不可遏制地冲击着作家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人格力量和向上的决心去与巨大狰狞的外物抗衡,以超越挫折,最终实现“我”(人格力量)的升华,使“我”获得非凡的能力和意料不到的观世高度。
(摘编自吴巧云《建安风骨的美学阐释》)
材料二:
“风骨”属于中国传统的文论范畴,它既可以用作文学批评,也适用于书画、人物的品鉴。在中国的文论范畴中,“风骨”体现为情志和思想的刚健正气之力。以此观照雪莱的诗歌,发现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诗作中所蕴含的崇高正气之力恰好与此相通,从而揭示出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某些层面上的可通约性。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释“结响凝而不滞”句,指出“凝者不可转移,声律以为贵”,声律调畅而凝练,文章读起来就铿锵有力。因而,形成了文章声律美的效果。基于汉字的单音节现象和齐梁以来的“四声说”,构成了中国诗歌或激越高昂、或沉郁苍凉、或简淡清亮的声律特色。而英诗在音节的轻重和音步的长短错位中也形成了诗歌独特的声律美。韵律在英诗中的植入,形成了英诗的多重音象。雪莱尤为推崇培根文章中波澜壮阔的声韵,认为它超出了人心的局限,带着人的心灵一块倾泻,涌现它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在雪莱的诗作中,因其情感的奔放与韵律的短促有力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诗歌声律的铿锵有力,从而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魄,如他的《西风颂》就体现了这种特色。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声律铿锵有力的诗歌在雪莱诗作中既非个别,也非偶然。《西风颂》固然是此中的一个代表,但除此之外,像《颂歌》《苍天颂》《云》《致云雀》等,都是声律铿锵、节奏明快的名篇。尤其是《致云雀》,雪莱以饱满的激情和充满张力的语言,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体现了声律的调畅凝练。这正与刘勰《风骨》中所说的“结响凝而不滞”相通约,展现出“风骨”的声律特色。
虽然雪莱追求诗歌的自然成文,但是追求诗歌写作的自然性并不拒斥对语言的锤炼。雪莱也是在不断修改自己作品中,完成其诗篇对雄壮伟力的表现,并非全凭最初的灵感。他在《诗之辩护》中指出,语言、形式等诸多因素是组成广义诗歌的素材。而对于狭义的诗歌而言,正是语言,尤其是具有韵律、力量语言的特殊配合,才创造出无上威力的诗歌。他认为倘若诗歌文辞使用妥当,就犹如“火星”“原子”,充满了精神,饱含电光。这正与“风骨”的“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具有属性上的相似。
此外,雪莱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中,由于其鲜明的抗争性、昂扬的斗志及其乐观的精神风貌,也营造出了诗歌“风骨”高昂刚健的格调。在雪莱的一些抒情诗中,这种格调表现得尤为明显。希腊神话是雪莱诗作题材的主要来源,雪莱对希腊神话的崇高形象情有独钟。这些富有力量的神话形象经过雪莱天才诗情的改造,从而具有了现代精神。雪莱《阿波罗之歌》中对阿波罗的阳刚形象加以赞美,诗中的阿波罗象征着光明和正义,那些有奸伪、欺诈的恶念的人都对阿波罗敬畏三分。因而诗歌的高昂格调就在正与反、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中突显出来。阿波罗与黑暗、邪恶的斗争,揭示了胜利的可能,预言着最后光明的降临。因而,马克思又称雪莱为预言者。
(摘编自李玮玮《雪莱诗歌的中国阐发研究——论雪莱诗歌的“风骨”特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述,它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创作主体能够借助文学“感物吟志”,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B.诗人的审美判断、创作风格与其生存境遇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失望往往能够激发出诗人的创作激情。
C.创作主体在自我实现中形成审美体验,主体的审美情感不同导致其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审美判断与评价也不同。
D.我国的诗歌追求声律美,汉字中的单音节现象和齐梁以来的“四声说”,为我国诗歌呈现声律美提供了可能性。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时期的文人认为自己在战乱、疾疫面前所做出的种种抗争、追求都是毫无意义的,他们选择消极避世,来逃避现实。
B.雪莱借鉴中国文论中的“风骨”特色,使自己的作品蕴含崇高正气之力,这也证明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是有相通之处的。
C.培根追求文章的音律美,雪莱亦是如此,他在《致云雀》中大胆尝试,植入音律,使诗歌达到声律铿锵、节奏明快的效果。
D.雪莱在创作中善于借用希腊神话的相关题材,他创作的诗篇《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阿波罗之歌》都预言了未来的胜利。
6.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气”的一项是()
A.“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B.“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曹丕《芙蓉池作》)
C.“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
D.“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雪莱诗歌的特色与我国传统文论中的“风骨”特色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8.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魏晋诗人刘桢用下面这首诗来劝勉自己的堂弟,同时也是在自我劝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出崇高感的。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注]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罹:遭遇。
评卷人得分
三、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课文《致云雀》,完成文后题目。
9.下列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B.第十五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惟妙惟肖的再现。
C.第二十节中“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
D.诗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10.请赏析诗歌中的“云雀”这一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峨日朵雪峰之侧(节选)
昌耀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
……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致云雀(节选)
雪莱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11.下列对三首诗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选段借红烛流脂膏,表现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的情怀。
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述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C.《致云雀》选段借“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D.三首诗的选段都选取了典型意象,并赋予其特定的含义,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激情。
12.下列对三首诗选段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选段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述了心中的情感。
B.《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C.《致云雀》选段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述出诗人的愿景。
13.阅读三首诗的选段,找出各自的主要意象,分别指出其象征意义。
14.阅读三首诗的选段,结合原诗,谈谈各自的“意象—形象—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风颂(节选)
雪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致云雀(节选)
雪莱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是赞婚的合唱也罢,
是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到,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扰,
我们最真挚的欢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任何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15.简述雪莱的《致云雀》和《西风颂》中“云雀”和“西风”的象征意义。
16.诗史上一个传统观念是“最伤悲的歌是最美妙的歌”,而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雪莱观点的看法。
17.郭沫若说雪莱是“自然的宠子,泛神论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请在《致云雀》和《西风颂》(节选)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谈谈雪莱在诗歌中所透露的“革命思想”。
评卷人得分
四、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红的夕阳垂落在天边,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在田埂上蹀躞。这是十多年前的秋天,我刚下乡就下地干活了,一天下来,浑身仿佛散了架。回到我的小屋里,一个人木然颓坐,筋酸骨痛,心灰意懒,只有那盏小油灯忽闪忽闪地跳跃着,像一只在黑暗里闪闪发光的眼睛,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着我。
对了,①。然而,这是一个精神世界异常贫瘠的时候,那些()的文字,比我的粗硬的蒸玉米饭更难于下咽,我实在没有勇气啃它们。于是,对着那盏幽弱的小油灯,我又茫然了。油灯闪烁着,还是像一只炯炯的眼睛,_②。它在嘲笑我的空虚和彷徨……在那闪烁的灯光里,我坐不住了:难道就这样让自己的青春稀里糊涂地流逝难道就这样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黑暗中麻木、腐朽不!我不愿意!我想起了过去曾经读过的那些美好的书,我怀念它们,我要找到它们!
美好的东西毕竟是禁灭不了的。远方的朋友为我带来了一些()的好书……从此,在那盏小油灯下,有了无数个令人沉醉的夜晚。
小油灯闪烁着。在那幽暗的微光里,我仿佛看见了李白,我看见他正驾着一片雪白的帆,在烟波浩渺的扬子江上留下豪放潇洒的歌声……我仿佛看见了苏东坡,他仰对一轮皓月,呼喊着天上的神仙,思念着地上的亲人……我还看见了泰戈尔,他把我引进了一个神秘而又美妙的世界,那里的星星、月亮、海洋、森林,都()着奇异的光彩,使我流连忘返……我也看见了普希金,他坐着一辆雪橇,在苍茫灰暗的雪地上划出一行发光的诗句:心儿啊,永远憧憬未来!……还有雪莱,我常常能听到他热情而又庄严的声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节选自赵丽宏的《旷野的微光》)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透视千篇一律九死一生流淌
B.凝视千篇一律劫后余生流溢
C.透视千人一面劫后余生流淌
D.凝视千人一面九死一生流溢
19.分别在文中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不愿意让自己的青春稀里糊涂地流逝,不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黑暗中麻木、腐朽。”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述效果更好,为什么?
《致云雀》
鉴赏点一:分析诗歌的形象、
21.阅读全诗,完成下表。
相似点不同处
云雀①追求光明,蔑视______,都向往__________②
诗人
鉴赏点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22.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
评卷人得分
五、微写作
23.请以“致未来的劳动者”或“致攀登者”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格。不超过150字。
1.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语序不当,递进分句的语序不当,应是“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而且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
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系因”的“因”字;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改为“成都市民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
故选C。
2.D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形式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在诗歌的最后,用间接的口吻表述了他的愿望和抱负”,错误;在诗歌的最后是直接表述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故选D。
读懂一首诗歌,一般先从诗歌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述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述思想感情的地方;从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使用的典故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3.B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本题:
A项,赐于一赐予;
C项,锲入一揳入;
D项,消溶一消融。
故选B。
字形试题仍然考查常用、常见汉字。从去年开始考纲在作文部分第一次规定了对错别字的量化扣分,加大了对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力度,这恐怕是基于网络语言错别字和学生书写错别字十分普遍的现状而提出的。学生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与去年一样,许多词语出自课本。
4.C5.C6.A7.①雪莱注重诗歌的音律美,他的诗歌声律铿锵有力,表现出其内心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体现了声律的调畅凝练,展现出“风骨”的声律特色。②雪莱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力求诗歌文辞使用妥当,表现出其诗篇的雄壮有力,与“风骨”的“刚健既实,辉光乃新”相似。③雪莱诗歌的格调高昂刚健,其诗歌中鲜明的抗争性、昂扬的斗志及其乐观的精神风貌,营造出了诗歌“风骨”高昂刚健的格调。8.①诗中的松树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这与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肮脏丑恶的社会人事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从松树身上感受到其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精神,升腾出崇高的愿望,努力将自我与松树的形象融为一体。②诗人在对松树的审美体验中,形成一股浩然正气,这股浩然正气激发他的人格力量和向上的决心去与丑恶的现实抗衡,以超越挫折,最终实现人格力量的升华,使诗人获得非凡的能力和意料不到的观世高度。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导致其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错误,原文是“人的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就会使审美主体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审美情感,从而分别给予不同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因果关系颠倒。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他们选择消极避世,来逃避现实”错,“因此,我们可以说建安时期的战乱、疾疫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失衡是崇高感产生的契机”,原文的意思是说建安文人以战乱、疾疫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价值失衡为契机,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了崇高感。
B.“雪莱借鉴中国文论中的‘风骨’特色”错误,原文是“在中国的文论范畴中,‘风骨’体现为情志和思想的刚健正气之力。以此观照雪莱的诗歌,发现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诗作中所蕴含的崇高正气之力恰好与此相通”,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阿波罗之歌》都预言了未来的胜利”错误,材料只说《阿波罗之歌》预言了未来的胜利,没有信息表明《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也预言了未来的胜利。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B.是在表现诗人游玩芙蓉池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C.是对洛神容貌仪态的描写。
D.是李白对友人和自己文章的评价。
这三项都不能体现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气”。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在雪莱的诗作中,因其情感的奔放与韵律的短促有力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诗歌声律的铿锵有力,从而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魄”,我国传统文论中的“风骨”讲究“声律调畅而凝练,文章读起来就铿锵有力。因而,形成了文章声律美的效果”,据此可知,雪莱注重诗歌的音律美,他的诗歌声律铿锵有力,表现出其内心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体现了声律的调畅凝练,展现出“风骨”的声律特色。
“虽然雪莱追求诗歌的自然成文,但是追求诗歌写作的自然性并不拒斥对语言的锤炼。雪莱也是在不断修改自己作品中,完成其诗篇对雄壮伟力的表现”,雪莱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力求诗歌文辞使用妥当,表现出其诗篇的雄壮有力,与“风骨”的“刚健既实,辉光乃新”相似。
“此外,雪莱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诗篇中,由于其鲜明的抗争性、昂扬的斗志及其乐观的精神风貌,也营造出了诗歌‘风骨’高昂刚健的格调”可知,雪莱诗歌的格调高昂刚健,其诗歌中鲜明的抗争性、昂扬的斗志及其乐观的精神风貌,营造出了诗歌“风骨”高昂刚健的格调。
8.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干给出的古诗材料通俗易懂,考生应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观点进行分析。
首先理解诗歌内容。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最后两句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然后根据文本中“明净的大自然与错综复杂、肮脏丑恶的社会人事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文士们极易领悟山川草木之不朽和个体生命之卑微,便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崇高的愿望,从而努力把有限的自我融入无限的宇宙天地之中”“在对物质不灭而人生短促的崇高(审美)体验中,一股浩然正气不可遏制地冲击着作家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人格力量和向上的决心去与巨大狰狞的外物抗衡,以超越挫折,最终实现‘我’(人格力量)的升华,使‘我’获得非凡的能力和意料不到的观世高度”分析本诗即可。
9.D10.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9.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诗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错误,诗人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D错误。
故选D。
10.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能力。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解答此题,一般先解释表层含义,然后结合前后文,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生平经历来概括出深层含义,抽象意。
首先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述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第三、四节则在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第五、六、七节,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第八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也就是雪莱一再论及的“唤醒同情”。而以人们“从未留意过的……”一句则表明诗人比一般人敏感,是“感受性最细致,想象力最博大的人”,“立法者和先知”,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第九节,他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这正是诗人的自况。接着,他又比之为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都像隐居深闺的少女一样,不露形影。体现了雪莱所说,诗人写诗,并非自求闻达。第十二节又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二个层次,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第四小段,从第十三节到第十五节,探讨美的根源。“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解析。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以下三节,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共同特征: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但也揭示了某种真理:“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读到此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能不产生共鸣?第二十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具有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雪莱说:“诗人的言语总是隐喻的”,全诗在使用大量的明喻和:暗喻描绘云雀及其歌声的同时,塑造了一个象征,一个理想艺术大师的形象。这里的隐喻以双关的形式又一次呼应第一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述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述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诗歌鉴赏选择题要想做对,也必须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11.B12.D13.①《红烛》选段的主要意象是“红烛”,象征着诗人敢于牺牲、勇于创造、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②《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的主要意象是“雪峰”“太阳”“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进而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③《致云雀》选段的主要意象是“云雀”,象征着欢乐、光明、美丽。14.(示例)《红烛》:红烛——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歌颂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峨日朵雪峰之侧》:蜘蛛——既渺小又坚韧的形象——歌颂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致云雀》:云雀——快乐向上的形象——歌颂青春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借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来表述对弱小生命的同情”错。《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作为为普通的生灵,却能“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说明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而是精神、意志和心灵,它是虽然渺小却又坚韧的形象,以此歌颂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雪峰,太阳,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D.“三首诗的选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未用比喻修辞,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红烛》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致云雀》中把云雀比作“星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雀自由飞翔、四处挥洒着希望的情景。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1)《红烛》选段意象是“红烛”,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红烛象征着诗人敢于牺牲、勇于创造、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
(2)《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的意象是“雪峰”“太阳”“蜘蛛”,“雪峰”象征了生命与人生,“太阳”象征所谓的“真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终于失去原来的高度,要跃入“山海”,“蜘蛛”不起眼却与“我”为伴,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诠释,说明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而是精神、意志和心灵。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进而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3)《致云雀》选段的意象是“云雀”,象征着欢乐、光明、自由、美丽,和对生活充满的热爱。如选段中“虽然不见形影,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写云雀的隐形不露、播撒歌声,体现着诗人不求名利,只为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是对生命世界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和追求。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红烛》:红烛,是赤诚的象征,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诗人以“红烛”为中心意象,配之以“躯体”“灵魂”“灰”“光”“火”“泪”等子意象,叠加在一起,与中心意象形成辐射式组合方式,从而传达出由衷地赞美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主题立意;同时,又选取“梦”“血”“监狱”“残风”“脂膏”“花儿”“果子”等子意象,从而赋予“红烛”新的意义,唤醒民众,追求光明,驱散黑暗,塑造出自我牺牲、创造光明的形象,歌颂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选段的意象是“雪峰”“太阳”“蜘蛛”,“雪峰”象征着生命与人生,是诗人生命的缩影与投射。“太阳”代表所谓的“真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去原来的高度,要跃入“山海”。“蜘蛛”是物质世界极为普通的生灵,却能“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说明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而是精神、意志和心灵。蜘蛛,渺小又坚韧的形象,以此来歌颂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致云雀》:诗中写云雀振翅高飞,体现着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露、播撒歌声,体现着诗人不求名利,只为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云雀歌声充满魅力,承载了“对同类的爱”,是“对痛苦的绝缘”,是对生命世界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和追求。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和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诗人在生动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表现了他和他的人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15.“云雀”是欢乐、光明、爱、美丽的象征,也是诗人理想自我形象的象征。“西风”象征革命力量(或推翻暴政的革命者)。16.原诗: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雪莱认为:①谱曲者多为不存在的事物自忧、苦恼,本身不具有不凡的品质,而难以接近云雀那种极乐音流;②只有甜美欢快的思绪才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使得歌声更甜蜜美妙、丰盛富饶;③只有饱含“和谐、炽热的激情”的歌声才更能令人倾心,最欢乐的歌才是最美的歌。从雪莱的《致云雀》中看到的是最为纯粹的欢乐。17.《致云雀》中的革命思想:
“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的空洞浮夸、略带贫乏,是诗人对传统婚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凯歌背后所折射的战争和暴力的讽刺;而无与伦比的云雀之歌欢乐纯净,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云雀的鄙弃尘土、振翅高歌体现着诗人的挣脱束缚、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革命态度。
《西风颂》中的革命思想:
“秋天”“枯叶”“灰烬”并没有浇灭诗人的内心之火,希望的“炉火”诞生其间;这时的西风代表着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绝对力量;忧伤死寂的悲秋世界反衬了诗人愈挫愈勇,革命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精神。最后的反问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乐观精神。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答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典型意象的象征意义。雪莱的《致云雀》,是诗人抒情诗的代表作。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他歌唱西风“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搅动着“浓云密雾”,呼唤着“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为这将逝的残年唱起挽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16.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以及鉴赏评价观点的能力。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解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述的情感。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发表对这一观点的评价。
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原句是“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云雀”这个人格化的精灵,这个快乐、勇敢而睿智的精灵唱出了诗人的灵魂之音,从“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可爱的精灵身上,让人看到到了一个向往自由、昂扬直上、乐观不屈的美好形象,它在充满深情地倾诉着对自然、对世界真、善、美的热爱,始终不渝地对人类未来有着美好憧憬。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解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述的情感。
在《致云雀》中,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
《西风颂》中,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18.B19.①在油灯下看一点书吧②只是它的目光之中似乎有嘲讽之色20.①原句连续设问,加强了语气语势,突出了在特定时期内心的苦闷和追索;②而回答单独成短句,铿锵有力,起到了强调的作用;③从而自然过渡到下文小油灯下读书的描写。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1)“透视”,比喻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凝视”,指不眨眼地看。句中说“油灯用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我”,用“凝视”才切合语境。排除A、C。(2)“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根据此处词语作用的对象是文章,所以应该选择“千篇一律”。排除C、D。(3)“劫后余生”,指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九死一生”,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根据句意,书还在,正好契合“劫后余生”的“幸存下来的生命”这个意思,故选择“劫后余生”。排除A、D。(4)“流溢”,是放佚、漫溢、充满而流出来的意思;“流淌”是指液体在流动。文中说“星星、月亮、海洋、森林”都焕发着奇异的光彩,选用“流溢”最合适。排除A、C。
故选B。
19.根据上文“这是一个精神世界异常贫瘠的时候,那些千篇一律的文字,比我的粗硬的蒸玉米饭更难于下咽”,可以推知,答题空1应该抓住关键词“书籍、报刊”等;根据下文“它在嘲笑我的空虚和彷徨”的暗示,答题空2应该表现出“油灯看我时的眼神里有‘嘲讽’这个意思”。总之,学会瞻前顾后,抓住关键词,意思对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语言表述效果的能力。
通过比较改句和原句,二者在语气、句子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抒发的感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句是一个陈述,只是语气平实地交代一个事实而已;而原句连用两个设问句发问,直击写的心灵,既写出了当时内心的苦闷与彷徨,也抒发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同时答语干脆利索,强调了下定决心时的果决,并顺应语势自然过渡到下文“我想起了过去曾经读过的那些美好的书”。
做此类题要从句式、修辞、句子结构等方面去综合分析,尤其要高度关注倒装句的表述效果。
21.①地面理想的世界②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