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与海派之争_第1页
京派与海派之争_第2页
京派与海派之争_第3页
京派与海派之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派与海派之争

一“京”“海”派论争1933年10月,沈从文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文艺批评》一文,引发了“北京学派”和“海派”之间的纠纷。文章说:“平常人以生活节制产生生活的艺术,他们则以放荡不羁为洒脱;平常人以游手好闲为罪过,他们则以终日闲谈为高雅;平常作家在作品成绩上努力,他们则在作品宣传上努力,这类人在上海寄生于书店、报馆、官办的杂志,在北京则寄生于大学、中学以及种种教育机关。”从文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并未明确地针对具体的人与事,而是表明一种文学态度。并且,沈从文也没有说这种不严肃的文学态度,是上海某一团体的特征,而是把北京和上海两地作家相提并论。但显然他的这种批判一切的口气不仅不够谨慎,反而颇有点20年代独立于文坛或者说他和丁玲、胡也频被排挤在文坛之外的那种愤愤不平的味道。但就上海作家而言,30年代的沈从文早已不是文坛的独行客,且恰恰是和他批评到的所谓“在北京教书”的学院文人关系非同寻常的密切,那么在上海作家听来,沈从文真正指责的其实恐怕只是“在上海寄生于报馆、书店、官办的杂志”的作家们。于是,上海的作家、批评家们迅速做出反应。苏汶马上在同年12月出版的《现代》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人在上海》的反批评的文章,确认沈从文的批评是针对上海作家的,并且反过来对北平的作家作了一通挖苦与讽刺。于是,这场著名的“京”“海”派论争拉开了序幕,并在1934年愈演愈烈。1934年1月7日,在北平的沈从文读了苏汶的文章,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海派”》的文章,接过苏汶的文章中的“海派”一词,大做文章,并作出了明确的概念上的界定。文章说:“海派”这个名词,因为它承袭了一个带点历史性的恶意,一般人对于这个名词缺少尊敬是很显然的。过去的“海派”与“礼拜六派”不能分开,那是一样东西的两种称呼。“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便成了我们今天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在一般人却模模糊糊的。且试为引申之“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如“旧礼拜六派”某一位先生,到近来也谈哲学史,也要说“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如邀集若干新新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诗谜相差一间。从官方拿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思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派”。感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人,邀功牟利,也就是所谓海派。因渴慕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递撮巧不实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我们援引鲁迅的《上海文艺之一瞥》中的著名论断即上海的文人多是一些“才子+流氓”,这篇文章大抵勾勒了三十年代上海文艺的某种当时性状,这篇文章很大部分直指向盘踞在上海多年的鸳鸯蝴蝶派,但鸳鸯蝴蝶派缺乏理论常识,一味以趣味主义的直觉来消解他们提出的崇高的文学设想,面对论争,他们不堪一击。二京派的“实”“真”与“派”这场由沈从文挑起的激烈的论战,在上海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意思的是除去鸳鸯蝴蝶派的诸位作家外的上海文人基本上都群起亢奋地纷纷撰文反击,如苏汶、曹聚仁、胡风、姚雪垠等。但确如鲁迅所说,上海作家对批评的反应,不过是“小人的回敬了几手”而已。苏汶在《文人在上海》一文中的最初的反驳,软弱无力,甚至文章有思想逻辑上的漏洞,只有曹聚仁的回应文章发挥了鲁迅所谓的“京派”“近官”,是“官的帮闲”的微言大义。他调侃说:“海派教授,怕人家说他怕死”,“京派教授不怕死乎?那又不然。海派教授以西装、洋化、租界作掩护;京派教授素以学问作掩护。”所以“海派教授不必谈学问,京派教授非谈学问不可”,特别是他说“京派教授”的“一途”是对统治阶级说“听你们做去吧,我们只管我们的学问”,“另一途”则是为“评论”,向统治阶级“建议”,受到统治阶级爱护之不暇。这个反驳无疑对“京派”“小小的回敬了几手”,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击中了“京派”的政治态度的要害。对于这场论争,双方在使用“京派”和“海派”这两个概念时,是在两个层面上使用的。一是如鲁迅所说:“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二是用来形容某种思想和个性的特征或文学态度与风气。作为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的“京派”,正是在这场论争前后逐渐形成。至于“海派”这个概念,无论是论争的当时,还是今天的文学史研究,都不认为有这样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存在。当年沈从文面对上海的回击时,不管是否心甘情愿,他不得不声明连苏汶这样标准的海派作家也并非他意欲所指。这使得攻击的范围缩小到几乎不言自明的极其恶劣的例子上,而且公式似乎更切合鸳鸯蝴蝶派的某些令人生厌的现象,因为可以说,沈从文攻击的是当时上海的一种不良的文学风气,那就是文学被大规模地商业化。这场论争最后似乎就终结在鲁迅1934年2月发表的《“京派”与“海派”》,引全文如下:自从北平某先生在某报上有扬京派而抑海派之言,颇引起了一番议论。最先是上海某先生在某杂志上的不平,且引别一某先生的陈言,以为作者的籍贯,与作品并无关系,要给北平某先生一个打击。其实,这是不足以服北平某先生之心的,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亦非上海人。梅兰芳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吴下。但是,籍贯之都鄙,固不能定本人之功罪,居处的文陋,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此之谓也。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经怕”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傲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处难于掩饰,于是忘其所以者,遂据以有清浊之分。而官之鄙赏,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眼中跌落了。而北京学界,前此因亦有其光荣,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策动,现在虽然还有历史上的光辉,但当时的战士,却“功成、名遂、身退”者有之,“身升”者更有之,好好的一场恶斗,几乎令人有“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之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前年大难临头,北平的学者们所想援以掩护自己的是古文化,而唯一大事,则是古物的南迁,这不是自己彻底的说明了北平所有的是什么了吗?但北平究竟是还有古物,且有古书,且有古都的人民。在北平的学者文人们,又大抵有着讲师或教授的本业,论理,研究或创作的环境,实在是比“海派”来得优越的,我希望着能够看见学术上或文艺上的大著作。对当时的论争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指出双方不同的颇不光彩的思想特征,立论似乎很公允,立场也是中立的,但事实上文章的后半部分,显然是专论京派,如把“北京学界”的“历史上的光辉”和此时的种种不堪加以对照、调侃、挖苦,更意味深长的还是文章前半部分,巧妙地改变了“海派”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在沈从文的文章中,“海派”是包括“左联”在内的,而鲁迅在批评“海派”是“商的帮忙”时,显然是把他置身于其中的“左联”排除在外了。因为无论如何,人们清楚地知道“左联”不可能成为“商的帮忙”的。同时,他把“京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地缩小了。他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近官者在使官得名”,所以“京派使官的帮闲”。实际上,“京派”的各方面成员,并无“近官”的事实,且与“官”无任何来往。那么,面对这场论争,整个“京派”是一个文学史的话题,也就是说在当时,除了那场著名的论争外,并没有明确的这样一个组织或团体,但是,她确是一个文学流派,一个以学院文人为主体的文学流派。对此,严家炎先生在他具有开拓性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著作中,已有翔实的考证和论述,且这个文学史的事实,也已被学术界普遍承认。今天,我们回溯历史,去探寻她的起始和走向。三《干部》:废名,从内容到项目“京派”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成员组成的一个文学队伍:一是从《语丝》分化出来的《骆驼草》成员,二是从《新月》(现代评论的后身)分化而来的《学文》成员,三是朱光潜、梁宗岱、李健吾等30年代初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四是30年代初从北大、清华、燕京等大学的李广田、卞之琳、何其芳、常风、萧乾、林庚等年轻作家。现在看来,《骆驼草》可以看作是京派的第一份刊物,其定名,据说是废名想出来的。涵义是:“骆驼在沙漠上行走,任重道远,有些人的工作也像骆驼那样辛苦,我们力量薄弱,不能当‘骆驼’,知能充作沙漠地区生长的骆驼草,给过路的骆驼提供一点饲料。”《而于1934年创刊的《学文》月刊更明显地代表了“京派”的风格。首先它不发表任何批评文章,只是创刊和论文。第二,它以相当的篇幅发表了几篇学术研究性质的长篇论文,反映了其学术与创作并重的编辑意图。他们更声称“行有余力,则致以学文”。至于“海派”,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