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修家之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浅述晋商常家的家庭伦理_第1页
常家修家之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浅述晋商常家的家庭伦理_第2页
常家修家之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浅述晋商常家的家庭伦理_第3页
常家修家之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浅述晋商常家的家庭伦理_第4页
常家修家之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浅述晋商常家的家庭伦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家修家之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浅述晋商常家的家庭伦理

“明朝洪志时期,太谷来到榆次村,”他说,“明朝逐渐繁荣,清初繁荣”。常家不仅以“百数十万两”的丰厚家资成为明清“外贸世家”,更以良好的家风家训而被誉为“书香门第”、“模范家庭”。本文就试图对常家在数百年的家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家庭伦理进行梳理、概括,以期为明清晋商家族研究以及当代家庭伦理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一、和为贵的风教“和”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其价值取向看,儒家的全部道德理论,都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和谐。”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中庸》也载有“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董仲舒则在《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提出了“德莫大于和”的观点,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是人人皆知。“和”有很丰富的内涵,有“天人合一”的“和”,有人际和睦的“和”,也有身心和谐的“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其地位尤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家风家训,才能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家庭的和睦有序,才能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大学》中才有“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之说。常家数百年来,十数代人勤于商肆家政、俭于布衣蔬食,家业不断丰盈,家丁日益兴旺,据《常氏家乘》记载,截至1920年,常家共有95户,396口人。如此庞大的家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风,合族上下以和为贵,夫妻和合、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妯娌和睦,和族睦邻,“有事聚而商之,合众口如一口矣,合众口心如一心也,实合众人如一人也”,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着“且孝且慈且和且顺且勤且俭”的良好家风家训。九世常万达是常家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是“北常”始祖,他一生崇尚儒学,不断参悟“和”之精髓,并将其运用于家业经营和家庭治理之中,实现了家族商业的崛起和家族的发展壮大。为表示对“和”的向往与追求,他特意将自己居住的宅堂名号由“世荣堂”改为“世和堂”,他的三子十孙的宅堂也全部以“和”命名,时时告诫子孙后代要以“和为贵”。受其影响,后辈也多以“和”命堂名,现在可查的常家堂名中带“和”字的近三十个。二、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一)“造端于妻”,以和谐社会《易传·序卦》曰:“有天地,而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所措。”较天地万物,人伦观念出现得比较晚,而如果就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等人伦关系而言,夫妻乃是基础和前提,其他一切人伦都因夫妇而产生。所以,孔子将夫妻作为人伦之始,“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在孟子看来,“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中庸》更是提出“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的思想。常家的夫妇和合体现为各司其责,互敬互助。常家男子或在外经营家族事业,或在家操持家庭事务,尽心竭力,不敢稍歇。妇女则“上事双亲先意承志克尽子职,下抚孤侄提携褓抱课子授书,谆谆不倦,待内侍为姊妹,家庭融融无间言,持家勤俭得宜,御下宽严并用,寅僚戚族无不称赞”。常立仁常年往来于“奉省、张城、营口、归化、五原诸区”,“日夜焦虑”,妻子在家“奉亲课子”,“与诸娣姒亲女红,习操劳无差异,见者恒不敢谓为钜族之女也”,“代承堂上,处处家人,一以宽和无所忤。继以食指日繁,久处不无龃龉,观察公每悒悒,必善为排遣,使彼此意见不萌,戚党族姓淑人器度之闳”。婆母病重,她“淹缠床蓐”,“轮番侍药侍寝”,“衣不解者逾年”。丈夫在外“经理商政,未遑教子”,两个儿子却学问出众、双双中举,并活跃于学界、商界和政界,“蔚为国器”,“其功必归之太夫人”。常赞春与夫人也是夫妻和合、恩爱有加,互敬互助、同甘共苦。妻子虽出身名门,却乐于清苦,持家以俭约,孝老抚幼。她精心照料病重的婆母,为其“洗疮上药”,甚至“以指轻拨燥粪”,深得大家赞赏,婆母病逝后,又“与诸嫂抚诸幼弟妹如慈母”,“虽生计拮据”,却能“艺花木洒扫屋宇”,“饭毕浇花或沦茗,按风琴一曲,姑妇相对怡然,孙女绕膝嬉笑,气象和肃又极自然,是不易也”。后家道败落后,“斥卖衣物柜箱”,夫妻共患难,“事无内外处置咸宜念载相夫风义”。妻子去世后,常赞春“心烦虑乱”,为其撰写“行略”,“尚藉以不殁乎”,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夫妻和合、如鼓琴瑟。(二)“入则孝,出则生物”夫妻的结合必然会衍生出以血缘为特征的另外两对人伦关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孔子常以“孝悌”来描述他对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规范,《论语·学而》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在中国古代社会父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父子关系实际上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中一种纵向的上下辈之间的典型关系,其中包括父女、母子、母女关系,当然还可以延伸为(外)祖孙关系、叔侄关系、姑侄关系、舅甥关系、姨甥关系,乃至家族范围内长晚辈之间的关系。《孝经》载“父子之道,天性也”,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以“父慈子孝”来要求父母子女。常家有“邦国典型”的美誉,父母子女相亲、互爱,“律己以温公家训只在忠恕二字;持家以朱子格言总是孝悌一端”。1.父母的教育父慈而教,为人父母者,须养而教,“教”是更高意义上的“慈”。常家非常重视对晚辈文化知识的培养。“魏榆素封之家,不一而足,而以读书为急务者,为常氏”。常家建家塾,“延师训子,不惜修费,一时馆于君家者皆名士”,塾课之余,父母兄长“复亲诲之,剖析经义,每至霄分”,“每正月为酒食,召族人兄弟子侄均集,奖贤警顽”,并告诫他们“读一书有一书的好处,吾见人家覆败,子弟不肖者,多不读书,能读书败而不至于亡”。常龄晚年得子,自然十分喜爱,但仍然“严课读,不为姑息”。有些人早年去世,其兄弟“抚育教诲(侄辈)无异己出”。此外,常家还重视对晚辈生活成长方面的教育。长辈在子女学习时,总会“夜读灯前必缝纫与俱,以防其倦,弄孙不为溺爱,日餐坐侧每放欣酉双双是戒,以抑其骄粒米”。子女们有过错,父母都会耐心教育,“每劝谕至垂涕”。常赞春夫妇得知已经出嫁的女儿“染鸦片癖”,多次说服教育却依然无济于事,就把女儿接回家“勤察视,以祛其患”,直到一年后,女儿“癖尽”,才将其送归。2.“孝第一,协同父母,养备至亲进之”孝乃“德之本”、“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是为人子女者,甚至任何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字形上也不难理解,孝就是做子女的应该善待父母,这是晚辈应尽的职责。常家晚辈“与族中长者相遇则肃然而敬也,与弟子行辈中则温然以和,又俨然以庄也”。子女对父母“孝养备至,问安事膳未尝或疏,饮食汤药必亲进之”,“日侍左右,婢仆不能代”。常立仁十二岁时就和弟弟“携手疾驰腊雪,载途野无行人”十几里,为母亲买药医治病疾,他小时候学习很好,“幼读书强记,为同塾冠”,但是“念父年垂暮”而“肩家政,遂弃举业,任家事”。常家有很多子弟都“以父母年高,不敢擅离左右”,在家乡谋事而不愿外出谋生。(三)第四,兄弟关系上的“友”与“和兄弟”在家庭伦理序列中,紧随“夫妇”、“父子”之后的就是“兄弟”一伦了。相对“父子”而言,“兄弟”则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中一种横向的同辈之间关系的一种最典型的代表,其中包括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同样可以由近及远类推到整个家族。贾谊在《新书·道术》中提出了“兄友弟悌”的家庭伦理规范:“兄敬爱弟谓之友”,“弟敬爱兄谓之悌”。常家“同堂昆仲相友爱,无异同胞”。为兄者“友爱至笃,以孝弟立为仁之本”。常立仁不仅谦让弟弟迁入新建的院落,自己甘愿住旧居,而且还在隔墙上凿了个门,以方便兄弟们来往,每次吃饭都要把兄弟子侄七八人邀请到一起共餐,数十年如一日。常维城侍奉继母如同生母,而且“处异母弟能诸事曲从,友爱备至”,与弟弟析分家产时“凡良田美产任弟自择”,孝悌之行在乡里传为美谈,他去世“数十年,乡人谈孝弟仁德者,犹艳称之”。为弟者,“事兄敬由天性,无少惰,处姊妹爱出因心,无少乖”。兄长之“友”还表现在对兄弟的启蒙、引导、教育上。常立仁常年在外奔波“终岁居肆中”,一旦回家就“亲督诸弟读书”,并说“余读书不成,诸弟无以家为虑,务以读书大门闾也”。督促他们好好读书,并不惜重金延请名师,广购各类书籍,受他资助,两个堂弟都学有所成。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子弟的学养,常家成立了家族诗社,由族中学业精湛的兄长主持,“社中课卷,均绂章兄阅,绂兄卷辛楣兄与余间阅”。兄长外出谋生,仍关心弟侄学业,经常邮寄一些充满新思想的书籍,而且“每月信中详示读书法,并进以经解课及治学方法”。兄爱而友,弟敬而悌,彼此鼓励,共同进步。三、勤商兴英,勤以贞,营销景观设计勤俭历来都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美德,关系到个人、家庭甚至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是治家持家、兴国兴邦的重要法宝,《尚书·大禹谟》载:“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陈录在《善诱文·省心杂言》同样提出“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勤,就是指对所从事的事业尽心竭力,孜孜不倦的态度和行为,正如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卷四)所说:“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俭,则是指对物质财富的珍惜,在消费上取合理的标准,如《墨子·节用上》所言“去无用之费”。熟读史书的常家人时刻铭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无论是创业时期还是家业发达以后,“一脉克勤克俭”,恪守祖训,“勤生品俭养德静修身四时足用,严律己恕及人动健体一世可行”,无愧于“模范家庭”的称号。常家世代接力相传,勤于商肆、家政。家族商业创业始祖八世常威,从家到张家口“不携川资,但以沿途占卦而至”;九世常万达“服贾张城焉,艰辛弗避,历数十年如一日”;十世常怀王于“经商,辛苦备至”;十一世常秉州“竭力经营,不肯息肩于一日”;十二世常怀享“自十七岁至五十七岁,服贾四十年”;十三世常承祖“惧隳先人业,往来多伦宣化间”。在外服贾者如此,在家理政者同样勤勉,常维城“勤于家政,起必五更,历数十年如一日”;常光祖“历任肆事家事”;常立宪“外而商肆,内而家政,独肩之,综理详密而诸事乃具举”。“克勤克俭,家道因之致富”。勤与俭,就是开源与节流的关系,缺一不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而不开源都是不行的。所以,常家“作事以勤、治家以俭”、“持家立业,无日不敦乎节俭之风”,“不以一时之致富为可矜,而以后日之食贫为可虑,持满戒盈”。“贵而能勤,富而能俭,且孝且慈且和且顺且勤且俭”。常立仁甚至镌刻了一方“勤俭忍让”印章,随身携带,警醒自己和族人克勤克俭。常家“勤而不匮,俭而得中”,节俭戒奢总与为人慷慨相伴而行,“惟俭与勤慎终如始,然勤而不失于烦苛,俭而不流于贪吝,留有余以济众乡邻不乏实惠之沾”,遇见“贫不能归者,给川资;贫不能娶者,助婚费”;“戚族、故旧,凡求助者无不助,或不待求而厚助之”。常万达一生“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数十年如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