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布贴扎辅助治疗急性踝关节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治疗急性踝关节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治疗急性踝关节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治疗急性踝关节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内效布贴扎辅助治疗急性踝关节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的临床研究

踝关节是运动损伤的好发部位,约占运动损伤的10%30%。大部分踝关节运动损伤包括踝外韧带损伤,其中77%表现为踝关节损伤。临床研究中,急性踝关节扭伤(AcuteAnkleSprain,AAS)患者需解决的症状主要是肿胀、疼痛及关节不稳等。其中,踝关节肿胀是明显妨碍康复进程的重要因素,减轻肿胀是早期治疗的重点。踝关节过度肿胀对踝周结构及神经肌肉兴奋性也造成不利影响,还引起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等。疼痛本身为软组织损伤后的炎症应激反应,又与长期肿胀互为因果。目前,急性踝关节扭伤保守疗法多为冷疗、早期制动、贴扎及常规康复理疗等。肌内效布贴扎(KinesioTaping,KT)最早在1973年由KensoKase(加濑建造)博士创用,其命名来自于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为区别于白贴等传统的运动贴扎(AthleticTaping)方法,考虑到其主要通过肌肉等软组织起效,并参考其日文汉字名“筋内效”,国内常称之为肌内效贴。KT具有消肿、止痛,促进功能自然康复,又不妨碍正常活动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在踝扭伤治疗康复中应用,在欧美、中国台湾等地区应用极为普遍。其临床效用主要有改善血液、淋巴回流,消肿、止痛,改善感觉输入及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且在支撑及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又不影响进行治疗性活动。本课题组采用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和疼痛症状,初步疗效较好,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纳入与排除标准2011年7月~2012年1月,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及其分院骨科、康复科门诊确诊的急性踝扭伤的患者。纳入标准:(1)有明确急性扭伤史(3天以内),造成踝部肿胀、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等;(2)X线检查排除踝关节骨折或腓骨下关节半脱位、全脱位等;(3)踝关节MRI证实损伤程度为I度或II度,无开放性损伤;(4)依从性好,愿意完成诊疗;(5)近期未服用激素类药物,无手术史;(6)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0分;(7)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脱落标准:(1)发生过敏性反应或其它原因以致治疗不能完成者;(2)中途接受本试验方案以外的其它治疗者。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共40例,按身高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区间(<19、20~24、26~30、31~34kg/m2)及损伤程度(三度分型法,具体是:I度损伤为少许韧带撕裂;II度轻损伤为韧带撕裂少于一半,II度重损伤为韧带撕裂超过一半;III度损伤为完全撕裂)进行1∶1配对后,采用STATA程序生成随机号,按入组顺序分为肌内效布贴扎+局部常规理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局部常规理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见表1,统计学比较显示,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外翻性扭转贴扎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肌内效布贴扎和局部常规理疗治疗。肌内效布贴扎方法:(1)第一层贴扎(最里层)采用两条6爪形贴布,锚(即贴扎起端)分别从内外踝发出多尾如双手交叉状重叠于踝关节肿胀最明显处,注意不在贴布上施加任何拉力或仅施10%以下的拉力;(2)第二层贴扎为疼痛明显处加用X形“痛点提高”贴扎;(3)第三层贴扎为I形贴扎,足内翻伤患者与外翻伤患者略有不同。以足内翻型扭伤为例,肌内效布贴扎用超过20%拉力,以外踝略上为锚,然后垂直向下,绕过足底,尾(即贴扎止端)止于内踝略上处(贴扎示意图见图1)。足外翻型扭伤患者锚、尾与前相反。以上贴扎每天1次,单次维持24h左右,5次为1个疗程。局部常规理疗:以冷疗及无热量超短波为主。冷袋持续冷疗时间为15~20min,每天1~4次,反复冷敷,时间间隔40min,5天为1个疗程。超短波治疗(输出频率27.12MHz,输出功率50W)无热量,每次治疗20min,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局部理疗,方法、治疗时间、疗程等同治疗组。两组均不进行激素等药物治疗,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方式指导,早期制动及避免负重,抬高患足,尽量休息等。1.3疼痛程度检测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第1、3、5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由同一位评定者采用盲法评定踝关节肿胀程度,每次评定测3次,取平均值。采用改良踝关节8字测量法:皮尺以第5跖骨近端基底部在足最外缘处为测量起始点,垂直于跖骨纵轴拉至足内缘,再斜向外上到外踝尖上(皮尺下缘正对外踝尖),向后沿小腿水平切面绕至内踝上,内踝尖直上读数即为测量周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评分标准:根据患者自觉疼痛程度在0~10分之间打分,0分为正常,没有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活动;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自我功能评定(SelfAssessedFunctionforLowerQuarter,SAF)参见相应道格拉斯骨与脊柱康复部(DouglassOrthopedic&SpineRehabilitation,Inc)量表,其包括日常生活与下肢相关功能24项评测,每项分6个等级(0分不能完成,1分非常困难,2分相当困难,3分有点困难,4分最小困难,5分一点也不困难),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相应功能越好。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结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同组治疗前后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同时间点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vas评分比较表2显示,两组患者入选时踝关节周长、VAS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无过敏事件发生、无脱落病例。治疗第1、3天,治疗组患足踝关节周长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第5天,两组VAS评分及患足踝关节周长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5天,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肌内效布贴扎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技术AAS是运动损伤常见病、多发病,如果在急性期肿胀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失稳及后期持续性疼痛。早期使用冷疗是治疗共识,常规局部理疗则以无热量超短波为主,两者均可针对踝关节急性期的病理生理特征,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液渗出,以达到治疗早期肿胀的目的。本次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配合肌内效布贴扎后,治疗组在较短时间里(第1、3天)即缓解了患者肿胀、疼痛等主要症状,同时改善其参与日常活动的相应功能活动水平。治疗过程中无明显过敏及其他与治疗相关的不适发生。与传统运动贴不同,肌内效布本身不添加任何药物成分。其材质具有良好的伸缩性、透气性及低致敏性。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应用肌内效布贴扎后快速消肿的机制可能是:它类似于皮肤的材质能适度增加踝关节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深层淋巴及血液循环。多爪形贴扎方法按踝部远端至踝上淋巴引流方向,形状及其持续自然回缩力类似治疗师双手于踝关节患处进行轻柔的淋巴按摩,在24小时或更长的有效贴扎时间里,患者仿如“把治疗师的手带回家”进行连续治疗。而且,肌内效布贴扎后不影响患者进行必要的踝泵等治疗性活动。这都是传统运动贴不具备的。故在消除踝关节肿胀方面,肌内效布贴扎应用价值颇大,本次研究也证实了其快速改善肿胀的疗效。贴扎后改善疼痛的机制可能是:X形贴扎促进痛点处血液循环,有效达到止痛效果,也就是所谓的“痛点提高”贴扎方法;而多爪形和X形贴布配合使用可减少导致疼痛的刺激物质在踝关节损伤处的堆积,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另有研究认为,当应用不加任何拉力的贴扎或在足底等感觉受体丰富的部位贴扎,可对局部进行持续触觉输入,可能对减轻局部痛感有利,并一定程度上改善本体感觉输入。本组患者以足内翻伤为主,采用I形贴扎方法,以外踝略上为锚,垂直向下绕过足底,尾止于内踝略上,贴布被施加一定的拉力,贴扎后则始终有拉足向外翻的回缩力,稳定踝关节。临床认为,当先固定一端(锚)时,其余部分(尾)均朝锚的方向回缩,此时贴布对局部软组织提供单一方向的持续引导力量(若贴扎时对贴布施加的被动拉力越大,则其回缩引导力越大,起较为明显的稳定、固定作用,但不能超过其能承受的被动拉力的极限,否则此时作用相当于传统的白贴),可起到引导筋膜,促进肌肉放松及支持软组织的作用。贴扎还对踝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影响,如使用腓骨长短肌的I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