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解析)(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与“何故怀瑾握瑜”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语言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蜕于浊秽
②复释去张仪
③厚币委质事楚
④时秦昭王与楚婚
⑤举贤以自佐
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⑧身客死于秦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①③⑧/④⑥/②/⑤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没有出路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方正之不容也
C.(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而自令若是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截至2016年底,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储量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容量连续7年领跑全球;从2013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应用市场,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另外,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开发建设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在水电领域,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双曲拱坝;在风电领域,1.5﹣5兆瓦的风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在光伏领域,依托国家光伏领跑示范基地,推动光伏产品先进性指标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成立水电、风电、光伏领域的标准化委员会,推进了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认证,建设勘察能力的不断加强,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良好发展。可再生能源经济性不断提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是成本下降最快、经济性提高显著的能源类型,光伏在2010年的单位千瓦造价为2万元左右,2012年下降至1.1万元左右,截至目前降至700元左右。上网电价也由最初的1元千瓦时降至目前0.6元千瓦时。
当前,欧美等主要国家意识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但尚未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共识。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进步,但在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再加上资源分布不均、不能连续生产等特点,可再生能源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还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影响企业效益。需要从国家高度进一步确立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的战略,明确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中的总量目标,制定更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健全国家能源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补贴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取材于尹伟华、易跃春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化石能源不会很快枯竭,今后几十年间,煤炭和石油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应该节能优先、控制总量。在煤炭的勘采、洗选、加工、运送和终端利用的各个环节中,有一系列的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技术。我国一半煤炭资源是用于发电的,如果全国的煤电厂可以节煤减排,对环境污染有很大抑制作用。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应努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终端利用将煤改电或气,汽车的油改电也是有益的方向。有关的技术、标准、监管都很重要,这方面的进步使高碳能源可低碳利用。
未来地球必将倚重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与核电,以及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天然气,三者的合力才能逐步实现对煤炭的高比例替代。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2020年将占到15%,2030年应能达到25%﹣30%,2050年应能超过40%。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可视为能源变革的一个标志。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升要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共同做出贡献。
在可再生能源中,比较成熟的水电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然后趋于饱和。在一次能源结构中,贡献可达近10%。非水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在我国和全球,资源足够丰富,技术上没有原理性的障碍,近年来发展较快。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产生影响,但各主要核电国家通过认真分析,都确定了继续发展核电的方针。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对核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核电安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弃核并不理智;而核电作为洁净、低碳、稳定、高能量密度能源,其基本优点未改变;且人类对低碳能源的客观需求,需要输出稳定的核电与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这也是核电发展的动力。
从目前的核裂变电站到未来的受控核聚变电站,是一个必然的科学发展方向,在未来的绿色地球上,核能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支柱。
(取材于杜祥琬《能源革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EAST是高11米、直径4米、重达400吨的大科学装置,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跟太阳类似,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EAST总负责人龚先祖介绍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是人类探寻未来高效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在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基础上,探索聚变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实现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未来聚变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EAST具有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未来5年内将是国际上唯一有能力开展超过百秒时间尺度的长脉冲高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ITER预演稳态运行也是EAST的重要使命。
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为基础的核电站登上世界能源舞台,但是这种核电站存在核废料的处理、核辐射、核燃料铀储备少开采难等问题。相对来说,核聚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的原料储量极其丰富,因其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水之中的氘和氚。聚变产物没有放射性。同时,由于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比较高,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约束破裂,聚变反应便会终止。因此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聚变研究对于开发清洁能源,意义十分重大。核聚变如果在民用上能实现可控,将彻底改写人类的能源版图。
“未来我们想实现聚变的可行性,需要在更好的加热功率条件下,来验证延长等离子体存在时间的科学可行性。这个挑战十分巨大,因为聚变产生有一个物理学说叫劳逊判据,意思是要想产生聚变,就要使得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上亿度,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科研攻关目标。”龚先祖说。
(取材于吴月辉、康岩《人造太阳,中国再次领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也已领先世界。
B.水电、太阳能、风能这三种能源,储备丰富,技术成熟,发展潜力巨大。
C.化石能源危害环境,但现阶段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仍然无法离开化石能源。
D.EAST为和平利用聚变能解决了关键的科学问题,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更新关键技术,达成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共识,才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
B.人类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能源革命,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C.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警示我们,保证核电安全是核电发展的重要前提。
D.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具有属于清洁能源、原料储量丰富、没有放射性、运行比较安全的独有优势。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紧张,新能源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
B.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
C.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D.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成本、改善其经济性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并改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共性,提炼三个关键词。
(5)我国能源变革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分条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户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足,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B.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D.中人:中间的人。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在商鞅的辅佐下,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B.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这四个人都有智谋,讲信义,待人宽厚。
C.孝文王为使百姓变得愚蠢,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D.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铸成十二个铜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史称东西二周。秦始皇消灭“二周”统一了国家,故曰“吞二周”。
B.“先王”,“先”,可以指“祖先,上代的人”,也可以是“尊称死去的人”。这里泛指秦以前的帝王。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黔,黑色。
D.“城池”,城墙和护城河。“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意思是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概括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叙述为主;文段(二)分析秦王失国的原因,以议论为主。
B.认为秦之所以失天下,主要原因是攻守之势异,而“取与守”没有“不同术”。
C.这篇《过秦论》讲究铺陈渲染,行文又多用骈偶,朗朗上口,虽然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色。
D.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并讲求细节的准确真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过贾谊旧居
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①。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感叹楚乡卑湿偏远,人去宅荒,表述了诗人对贾谊被贬的深切同情,及对斯人已逝的追怀。
B.“长书”之“长”,显示出贾谊的赤诚和才能;而“谩”则突出了诗人对其才志不得伸的遗憾之情。
C.诗人来到贾谊旧居,不由得也想起和贾谊一样赤胆忠心的屈原,也表述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
D.五、六两句写景,在前文“宅已荒”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贾谊旧居的荒凉,感情蕴含其中。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
五.默写(共1小题)
10.默写。
(1)《过秦论》中“,”两句交代了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2)在《过秦论》中,秦国“”,“”,经过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3)在《过秦论》中,诸侯为了削弱秦国,“”,以此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则“”,最终“从散约败”。
(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天下的句子:“,。”
(5)《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与此句表述的意思相同。
(6)在《过秦论》中,“”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
(7)《过秦论》中举例说明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军事行动以及取得的功业的句子:“,。”
(8)《过秦论》中“,”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暴力统治不但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了国内的勇士。
(9)《过秦论》中“,”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10)《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句子:“,。”
(11)《过秦论》中交代陈胜起义时装备简陋的句子:“,。”
(12)《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人们主动担着粮食追随陈胜起义大军的句子:“,。”
(13)《过秦论》中描写秦朝灭亡过程的句子:“,。”
(14)《过秦论》中论述秦灭亡原因的句子:“。”
六.语言表述(共2小题)
1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
1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述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
①目前,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和累计死亡人数都双双位居全球首位。②美国各州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③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特朗普及其团队虽仍不时“甩锅”,④但终究不得不正视“抗疫是一场艰难持久战”。⑤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应对疫情这件攸关亿万人性命的大事。⑥集中精力认真防疫,淡化“甩锅意识”和侥幸心理,⑦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遏制疫情蔓延,减少伤亡和损失,⑧并为最终找到彻底战胜疫情的方法,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七.作文(共1小题)
13.写作。
暑期某日,我经过一葡萄园,见四十出头的女园主正在场院外把成熟的葡萄整理装筐,面色凝重。攀谈中得知,几年前,她第一个“吃螃蟹”。流转村里100亩土地,栽种葡萄,苦吃了不少,钱没赚几个。惊问原因,都是“老天”捣的鬼,去年春节后大雪,大棚差不多损毁了;今年葡萄长势喜人。不曾想,连续阴雨,快成熟的葡萄,又开裂、溃烂,影响产量,成色也差。我跟他开句玩笑:“种葡萄既然要靠天吃饭,那你得给老天爷烧烧香。”女园主听后,若有所思,说:“烧香?给谁烧香?要烧全中国14亿老百姓都得烧。可能吗?有必要吗?我有技术,不怕吃苦,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今年不成,明年再来,我就不信这个邪一种不出好葡萄。要烧香啊,那香得烧在我心里!”
假如你就是上述材料中的“我”,正准备参加班上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与“何故怀瑾握瑜”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例句,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比喻手法。
A.烽烟,代指战争,借代手法。
B.丝竹,代指音乐,借代手法。
C.藩篱,代指屏障,借代手法。
D.江山如画,把江山比喻成画,比喻手法。
故选:D。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语言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ACD.正确。
B.有误,“焚百家之言”的“言”是“著作”的意思,不是“语言”。
故选:B。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蜕于浊秽
②复释去张仪
③厚币委质事楚
④时秦昭王与楚婚
⑤举贤以自佐
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⑧身客死于秦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①③⑧/④⑥/②/⑤⑦
①“蝉”,名词作状语,像蝉蜕皮一样;②“亡”、“破”,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灭;③“币”,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④“婚”,名词作动词,联姻;⑤“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⑥“和”,名词作动词,求和;⑦“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臣;⑧“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
故选:D。
词类活用需要了解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活用的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活用的类型有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的类型有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的类型有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没有出路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A.错误。聪,明察。译文: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
微,含蓄隐晦。译文: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
B.错误。滓,污染。译文: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C.正确。
D.错误。属,接连,跟着。译文: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
类,事物。译文: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述意思很深远。
故选:C。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见的实词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本迁移法
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
(2)事理检验法
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
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
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
(5)互文见义法
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方正之不容也
C.(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而自令若是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A.两句都是判断句。前一句“……者,……也”表判断,译文:父母给了生命,是人的根本;后一句意义上的判断,译文:秦国是凶恶的虎狼一样的国家,他们的承诺不能相信。
B.前一句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是“于治乱明,于辞令娴”,译文: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第二句是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译文:端正放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
C.均为宾语前置句,前一句的正确句式是“(人君)莫不欲求以为自,举贤以佐自”,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后一句的的正确句式应是“而自令若是”,译文: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D.均为被动句,前一句“见”“被”被被动,译文: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后一句“为”表被动,译文:自己客死于秦国,被全天下的人所耻笑。
故选:D。
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截至2016年底,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储量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容量连续7年领跑全球;从2013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应用市场,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另外,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开发建设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再生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在水电领域,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双曲拱坝;在风电领域,1.5﹣5兆瓦的风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在光伏领域,依托国家光伏领跑示范基地,推动光伏产品先进性指标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成立水电、风电、光伏领域的标准化委员会,推进了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认证,建设勘察能力的不断加强,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良好发展。可再生能源经济性不断提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是成本下降最快、经济性提高显著的能源类型,光伏在2010年的单位千瓦造价为2万元左右,2012年下降至1.1万元左右,截至目前降至700元左右。上网电价也由最初的1元千瓦时降至目前0.6元千瓦时。
当前,欧美等主要国家意识到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但尚未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共识。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进步,但在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再加上资源分布不均、不能连续生产等特点,可再生能源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还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影响企业效益。需要从国家高度进一步确立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的战略,明确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中的总量目标,制定更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健全国家能源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补贴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取材于尹伟华、易跃春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化石能源不会很快枯竭,今后几十年间,煤炭和石油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应该节能优先、控制总量。在煤炭的勘采、洗选、加工、运送和终端利用的各个环节中,有一系列的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技术。我国一半煤炭资源是用于发电的,如果全国的煤电厂可以节煤减排,对环境污染有很大抑制作用。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应努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终端利用将煤改电或气,汽车的油改电也是有益的方向。有关的技术、标准、监管都很重要,这方面的进步使高碳能源可低碳利用。
未来地球必将倚重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与核电,以及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天然气,三者的合力才能逐步实现对煤炭的高比例替代。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2020年将占到15%,2030年应能达到25%﹣30%,2050年应能超过40%。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可视为能源变革的一个标志。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升要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共同做出贡献。
在可再生能源中,比较成熟的水电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然后趋于饱和。在一次能源结构中,贡献可达近10%。非水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在我国和全球,资源足够丰富,技术上没有原理性的障碍,近年来发展较快。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产生影响,但各主要核电国家通过认真分析,都确定了继续发展核电的方针。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对核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核电安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弃核并不理智;而核电作为洁净、低碳、稳定、高能量密度能源,其基本优点未改变;且人类对低碳能源的客观需求,需要输出稳定的核电与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这也是核电发展的动力。
从目前的核裂变电站到未来的受控核聚变电站,是一个必然的科学发展方向,在未来的绿色地球上,核能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支柱。
(取材于杜祥琬《能源革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日前宣布,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为东方超环,简称EAST)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EAST是高11米、直径4米、重达400吨的大科学装置,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跟太阳类似,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EAST总负责人龚先祖介绍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是人类探寻未来高效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在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基础上,探索聚变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实现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未来聚变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EAST具有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未来5年内将是国际上唯一有能力开展超过百秒时间尺度的长脉冲高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ITER预演稳态运行也是EAST的重要使命。
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为基础的核电站登上世界能源舞台,但是这种核电站存在核废料的处理、核辐射、核燃料铀储备少开采难等问题。相对来说,核聚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的原料储量极其丰富,因其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水之中的氘和氚。聚变产物没有放射性。同时,由于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比较高,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约束破裂,聚变反应便会终止。因此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聚变研究对于开发清洁能源,意义十分重大。核聚变如果在民用上能实现可控,将彻底改写人类的能源版图。
“未来我们想实现聚变的可行性,需要在更好的加热功率条件下,来验证延长等离子体存在时间的科学可行性。这个挑战十分巨大,因为聚变产生有一个物理学说叫劳逊判据,意思是要想产生聚变,就要使得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上亿度,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科研攻关目标。”龚先祖说。
(取材于吴月辉、康岩《人造太阳,中国再次领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也已领先世界。
B.水电、太阳能、风能这三种能源,储备丰富,技术成熟,发展潜力巨大。
C.化石能源危害环境,但现阶段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仍然无法离开化石能源。
D.EAST为和平利用聚变能解决了关键的科学问题,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只有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更新关键技术,达成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社会共识,才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
B.人类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能源革命,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C.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警示我们,保证核电安全是核电发展的重要前提。
D.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具有属于清洁能源、原料储量丰富、没有放射性、运行比较安全的独有优势。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C
A.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紧张,新能源有着更低污染、可再生、使用清洁高效等优势。
B.我国非常关注且加大了支撑大范围的地面光伏型发电站创建的力度。
C.构建商业聚变堆,研发核聚变能,使其在我国的能源构造改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D.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成本、改善其经济性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并改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共性,提炼三个关键词。
(5)我国能源变革的措施有哪些?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分条概括。
(1)A.材料一中说“但在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可见,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并没有领先世界。
B.“水电”错。材料二说“非水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在我国和全球,资源足够丰富,技术上没有原理性的障碍,近年来发展较快”,没有说水电。
D.“EAST为和平利用聚变能解决了关键的科学问题”错,材料三中说“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实现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未来聚变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EAST具有ITER类似的先进技术,未来5年内将是国际上唯一有能力开展超过百秒时间尺度的长脉冲高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和工程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ITER预演稳态运行也是EAST的重要使命”,所以说“EAST为和平利用聚变能解决了关键的科学问题”是错误的。
故选:C。
(2)D.“核聚变具有属于清洁能源、原料储量丰富、没有放射性、运行比较安全的独有优势”错,材料三原文为“以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为基础的核电站登上世界能源舞台,但是这种核电站存在核废料的处理、核辐射、核燃料铀储备少开采难等问题。相对来说,核聚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的原料储量极其丰富……同时,由于聚变反应需要的条件比较高,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约束破裂,聚变反应便会终止。因此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由这段话可知核聚变独有的优势是:原料储量丰富、没有放射性、运行比较安全。
(3)材料二的观点是“在未来,核能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支柱”。A.说的是新能源的特点。B.阐述的是国家对于光电能的利用。D.说的是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成本、改善其经济性的根本途径。
故选:C。
(4)材料一说“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储量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材料二说“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应努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根据以上两句话可以提取“环保”“清洁”“前景良好”这三个关键词。
(5)材料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化石能源不会很快枯竭,今后几十年间,煤炭和石油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应该节能优先、控制总量”“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应努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对核事故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核电安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弃核并不理智;而核电作为洁净、低碳、稳定、高能量密度能源,其基本优点未改变;且人类对低碳能源的客观需求,需要输出稳定的核电与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这也是核电发展的动力”
材料三“未来我们想实现聚变的可行性,需要在更好的加热功率条件下,来验证延长等离子体存在时间的科学可行性。这个挑战十分巨大,因为聚变产生有一个物理学说叫劳逊判据,意思是要想产生聚变,就要使得等离子体的温度达到上亿度,这就是我们今后的科研攻关目标”。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
解析:
(1)C
(2)D
(3)C
(4)环保、清洁、前景良好。
(5)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②对化石能源,节能优先、控制总量,促使高碳能源低碳利用。③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④进一步提高核电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核电安全。⑤积极参与未来清洁能源的研究。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户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足,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B.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D.中人:中间的人。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秦孝公在商鞅的辅佐下,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B.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这四个人都有智谋,讲信义,待人宽厚。
C.孝文王为使百姓变得愚蠢,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D.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铸成十二个铜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1)“藩篱”为“守”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胡人”为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而”为连词,表顺承,前后不可断,排除B。故选:C。句子翻译为: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2)D.才能不如普通人。中人:普通人。
(3)C.“孝文王”错,应是“孝文王”。
(4)①爱:吝惜;致:招纳。句子翻译为:(诸侯)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②率:率领;卒:士兵;将:率领。句子翻译为:(陈涉)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
解析:
(1)C
(2)D
(3)C
(4)①(诸侯)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②(陈涉)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
参考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于是,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史称东西二周。秦始皇消灭“二周”统一了国家,故曰“吞二周”。
B.“先王”,“先”,可以指“祖先,上代的人”,也可以是“尊称死去的人”。这里泛指秦以前的帝王。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黔,黑色。
D.“城池”,城墙和护城河。“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意思是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段(一)概括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叙述为主;文段(二)分析秦王失国的原因,以议论为主。
B.认为秦之所以失天下,主要原因是攻守之势异,而“取与守”没有“不同术”。
C.这篇《过秦论》讲究铺陈渲染,行文又多用骈偶,朗朗上口,虽然不是赋,却带有赋的特色。
D.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并讲求细节的准确真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1)句意: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天下”作“王”的宾语,句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AB。“其道不易”和“其政不改”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在结构上对称,应各自成句,排除D。
故选C。
(2)A.“秦始皇消灭‘二周’统一了国家”说法错误。二周其实早在始皇之前就被消灭了,不是始皇“吞二周”。
故选A。
(3)D.“本文叙史的特点……讲求细节的准确真实”说法错误。文章不讲求细节的准确,如“吞二周”。
故选D。
(4)①“乃”,于是;“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藩篱”,指代边境;“却”,使……退却,击退。译文:①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②“废”,废除,抛弃;“私爱”,个人权威;“焚文书”,指秦始皇焚书的行为;“酷”,使……严酷。译文:②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
解析:
(1)C
(2)A
(3)D
(4)①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②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
参考译文:
(一)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二)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过贾谊旧居
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①。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联感叹楚乡卑湿偏远,人去宅荒,表述了诗人对贾谊被贬的深切同情,及对斯人已逝的追怀。
B.“长书”之“长”,显示出贾谊的赤诚和才能;而“谩”则突出了诗人对其才志不得伸的遗憾之情。
C.诗人来到贾谊旧居,不由得也想起和贾谊一样赤胆忠心的屈原,也表述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
D.五、六两句写景,在前文“宅已荒”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贾谊旧居的荒凉,感情蕴含其中。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
(1)C.“也想起和贾谊一样赤诚忠心的屈原,也表述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错,第三、四句说的都是贾谊,意思是贾谊虽然向往屈原的人格,也为振兴汉室写下长书,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切成空,表述的是对贾谊的深切同情。所以此项说“也想起和贾谊一样赤诚忠心的屈原,也表述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错。
故选C。
(2)咸阳宫殿是秦朝的宫殿,但此处当指代汉朝。咸阳宫殿凄凉是指汉朝的灭亡。第七句劝访客不须频频叹息,第八句解释这样规劝的原因:连贾谊曾经颇为忧心的汉室都灭亡了,又何必过于执着于个人命运呢?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规律,个人命运的坎坷也是难以避免的吧。
解析:
(1)C
(2)尾联两句的意思是:来访的人不必为贾谊的不幸频频叹息,如今的咸阳宫殿不也是一片凄凉吗?尾联两句的内涵是:贾谊的怀才不遇固然令人惋惜,但既然朝代的更迭都是历史的规律,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不必太过忧心了。
译文:
楚地地势低下潮湿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样,鵩赋的人和物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住宅都荒废了。
只有在书中感叹汉王朝的凄凉,对这些境况的哀伤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雨后的古井已经开始长出了小草,穿过树木和林叶都能看到夕阳了。
路过的客人不需要频繁的在此休息,咸阳的宫殿也是如此的凄凉的。
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看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述技巧等。考生对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判断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中的内容具体分析。
五.默写(共1小题)
10.默写。
(1)《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两句交代了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2)在《过秦论》中,秦国“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经过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3)在《过秦论》中,诸侯为了削弱秦国,“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此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则“逡巡而不敢进”,最终“从散约败”。
(4)《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统治天下的句子:“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与此句表述的意思相同。
(6)在《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7)《过秦论》中举例说明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军事行动以及取得的功业的句子:“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8)《过秦论》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暴力统治不但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了国内的勇士。
(9)《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10)《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句子:“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过秦论》中交代陈胜起义时装备简陋的句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2)《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人们主动担着粮食追随陈胜起义大军的句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过秦论》中描写秦朝灭亡过程的句子:“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14)《过秦论》中论述秦灭亡原因的句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故解析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重点字词:崤函、雍州)
(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重点字:衡)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逡巡而不敢进(重点字词:肥饶、逡巡)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重点字:御)
(5)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重点字:履)
(6)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重点字词:鞭笞)
(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重点字词:藩篱)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牧)
(9)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重点字词:谁何)
(10)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重点字词:黔首)
(1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重点字:竿)
(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重点字词:赢粮)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重点字:隳)
(1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词:攻守)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B-22-N-5-Hydroxypentyl-3-carboxyindole-metabolite-生命科学试剂-MCE-1773
- L-Glutamic-acid-ammonium-生命科学试剂-MCE-7975
- 1-Octadecyl-lysophosphatidic-acid-PA-O-18-0-0-0-生命科学试剂-MCE-8369
- 2025年度绩效合同签订与履行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未签合同员工劳动仲裁应对措施及赔偿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物业与业主之间绿化赔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烟酒店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合同
- 柴油发电机组技术协议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防雷工程施工
- 小学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识字2《日月明》教学设计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零模)英语 含解析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