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洋兴叹,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B.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精神抖擞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栩栩如生,都要费许多笔墨。D.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鄙人的画今天展出,请各位专家评头论足,多多指导。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C.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官兵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D.大家的行李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他一个人临出发才七手八脚地忙起来。3.下列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四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梁女国,被迎阳驿驿承启奏西梁国女王,女王闻奏,满心欢喜,愿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王,女王为后,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由于悟空用计,唐僧假装答应,后借送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离开女国西行之际变卦,这时,另一女妖弄阵旋风把唐僧摄走了。B.宋江、公孙胜和三阮兄弟正在商议投奔梁山泊,何涛并捕盗巡检带领官兵向石碣村开来,他们用迎敌的妙计,把何涛一伙一网打尽,最后只留何涛一人性命,让他自寻路回济州去了。C.曹操在许都,正与众谋士商议荆州之事,忽然东吴使者捎信来,说吴兵将袭荆州,求曹操一起夹攻关云长,曹操派徐晃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关羽被迫败走麦城。D.黛玉和湘云在欧晶馆联诗,湘云借池中飞出的大白鹤助兴,联出诗句道:“窗灯焰已欢。寒塘渡鹤影,”黛玉听后,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了的!稍后,黛玉也不示弱,用了一句“冷月葬花魂”对上,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4.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重别薛华①王勃明月沉珠浦②,秋风濯锦川③。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④成千里,栖遑⑤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注释)①这首诗为咸享元年(670)王勃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其时,诗人因戏为《斗鸡檄》文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②浦:江岸。③濯(zhuó)锦川: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④旅泊:飘泊。⑤栖遑(huáng):奔波不定,神情不安。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诗人在长安送朋友去蜀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赴任的友人的鼓励和劝勉。B.《重别薛华》写于诗人落魄失意之际,面对挚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余,更显出两人的分别之难。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突出了此次送别的感伤之情;《重别薛华》的尾联亦写出分别之际,唯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悲酸之态,意象壮阔,开朗豁达;《重别薛华》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shǒu)蒙昧(mèi)深恶痛疾(wù)B.羸弱(léi)缅怀(miǎn)前仆后继(pū)C.胆怯(qiè)校补(jiào)不醒人事(xǐng)D.亵渎(dú)抖擞(shǒu)抑扬顿挫(cuò)6.花,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1)(书法中的“花”)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花”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学中的“花”)中国人自古对花情有独钟,诗词歌赋中写花的句子比比皆是。请你写出与“花”有关的一句诗文,与大家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的“花”)花有花语,生活中送花时一定要注意情境。你的爷爷今年七十大寿,你想送一束鲜花祝福爷爷生日快乐。你感觉送玫瑰好,还是万寿菊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古诗文名句默写。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晏子春秋》)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8.名著阅读1.《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下面典型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A.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庄绍光B.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C.正面人物的典型-----王冕、杜少卿D.八股迷的典型----马二先生、鲁编修2.老师建议将有关范进的下列章回内容一起阅读。你觉得这样阅读有什么意义?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3.严监生临终前的表现,让他成了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现在,请你结合《儒林外史》的相关情节,论述严监生并非全然是一个小气鬼。二、阅读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人名)。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岁赋其二(________)(2)汪然出涕曰(________)(3)曩与吾祖居者(________)(4)以尽吾齿(________)3.选文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异蛇”之“异”?4.如何理解蒋氏称自己的生活“熙熙而乐”?5.我们初中阶段还学过本文作者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请写出题目。结合选文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官员。11.麦与镰的季节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⑪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扬花的麦子成熟的麦子①收割麦子赞美麦子温情②努力生长牵挂母亲③2.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3.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4.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季节变化和自己情感思绪的变化,把这所有的材料巧妙地交替融合在一起,让文章显得跌宕起伏。B.文章中比喻和拟人的大量运用,使整篇文字生动且具有了张力。C.作者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于字里行间,由此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他对麦子的礼赞,还有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恋。D.“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冯骥才《日历》)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1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笺张震①笺,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个字有点陌生了。笺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信纸,只不过这种纸用宣纸制成。按种类分,笺可分素笺和花笺,素笺即是单色笺,如白色、黄色、粉红的笺。而花笺,又叫彩笺、精笺,是用淡墨或淡彩在笺上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干透后再用重墨书写。花笺自古以来都十分受欢迎,捧在手里,手上就像捧着一块秀丽的绢一样,既是很好的文玩,又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②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薛涛之前,肯定也有花笺,只是失了记载,不入史了。所以,这项发明就被后人“注册”在薛涛的头上。③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用具,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据邓之诚《骨董琐记》记载:宋代大画家刘松年就喜欢自制雪松笺,经常用这种笺给朋友写信。之后各朝皆有一些制笺圣手,尤其是晚清的吴南愚绘制的艳景笺,更是让人争相睹阅。他将秦淮河畔的几位名艳——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等绘成仕女笺,或执拂,或展卷,或拈花,或凭几,并每人题诗一首,这种艳景笺美得让人不忍心往上写字。将这种笺收集起来,雅致至极。④民国以后,制笺从翻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始,他手绘山水笺谱,通过水印技术由十竹斋、荣宝斋批量发行。稍后,鲁迅与西谛(郑振铎)联手,收罗各地有名笺谱藏本进行翻印,一时间他俩的合作占据了笺的消费市场,也使他俩在这个领域成了那一时代的带头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⑤笺是最小的文学形式,不到百字便可以将人情冷暖,陈情抒怀隐含其中。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的眼球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渔樵闲话是史诗,凡人亦有非常言,这里面有天下计。⑥我喜欢制笺,也喜欢笺上作书,这些年来我寄笺无数,遗憾的是大多属单飞雁,很少能收到别人回赠的信笺了,现在的人太忙,还有几人贪恋松下悟道,雨中吟诗?笺不知不觉地也就成了传统的东西。(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笺是宣纸制成,用淡墨或淡彩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干透后再用于书写的信纸。B.“宋代刘松年自制雪松笺”“晚清吴南愚绘制艳景笺”二者都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笺上作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的,因此常有“饰”的成分。D.对于“笺”这种精致的艺术品渐行渐远成了传统的东西,作者流露出无奈与惋惜之情。2.第②—④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3.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作家著书?请简要分析。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三、语言表述14.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请概述漫画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说漫画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面对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多的同学感慨“三点一线”的日子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然而殊不知,生活中不是缺乏改变,也不是缺乏激情,而是缺乏一颗善于感知、寻找美好的心。只要你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抓住细微的改变,或者放慢脚步,换一种角度去体会,就会深深地明白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王笑笑在学校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一天,王笑笑应邀参加了一次活动,这次活动的经历让他终身难意,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发现,他变了,变优秀了。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D【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不符合语境,使用有误;B.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与前后语境不符合,使用有误;C.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根据语境应该使用“惟妙惟肖”。D.自私自利:只为个人打算,不顾国家和别人的利益。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故答案为D。2、C【解题分析】
A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比喻任意挑剔。使用语境错误。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C赴汤蹈火: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正确。D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与“他一个人”矛盾。【题目点拨】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3、B【解题分析】
B“宋江、公孙胜和三阮兄弟正在商议投奔梁山泊”错。应该是:晁盖、公孙胜和三阮兄弟正在商议投奔梁山泊。原文是“且说晁盖、公孙胜自从把火烧了庄院,带同十数个庄客来到石碣村,半路上撞见三阮弟兄,各执器械,却来接应到家。七个人都在阮小五庄上。那时阮小五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七人商议要去投梁山泊一事”(《水浒传》十九回)。4、C【解题分析】
C“突出了此次送别的感伤之情”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5、B【解题分析】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ACD三项修改为:A.狩猎(shòu);C.不省人事;D.抖擞(sǒu)。6、⑴示例:我从“花”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⑵示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⑶玫瑰是男女之间表示爱意的花;万寿菊表示健康长寿。所以从万寿菊更为合适。【解题分析】
(1)开发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花”字的几个书法字体的变化,从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博大和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即可。(2)答案不唯一,根据自己的诗词积累,写出最有把握的两句即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注意要结合语境,两种花的寓意分别是玫瑰是男女之间表示爱意的花,万寿菊表示健康长寿。“爷爷今年七十大寿”,故应该选用“寓意”长寿的“万寿菊”。7、(1)行者常至(2)草长莺飞二月天(3)思而不学则殆(4)晨兴理荒秽(5)谁家新燕啄春泥(6)人生自古谁无死(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常至、莺、殆、荒秽、啄、沧海、燕然、勒”等字词容易写错。8、1.A2.《儒林外史》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的,较难理解。把有关范进的相关章回集中在一起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人物形象。3.严监生固然有吝啬的一面,临终前因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便是明证看,但他也有慷慨、不乏人情的一面。他用金钱为严贡生来消灾弭难。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对两位老舅也颇有经济上的照顾。同时,他家产的积蓄也靠他惨淡经营,精打细算,所以习惯用生活方式上的过度节俭来减少开支,也是可以理解的。【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学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结合《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来思考。A.庄绍光是真儒名贤,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平时要认真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相关信息要多积累、多思考。围绕《儒林外史》的写作特点来思考。《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小说中人物众多,穿插出现,将有关范进的相关章回集中在一起读,有利于学生梳理事件,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据此作答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儒林外史》,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严监生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但有时慷慨。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二、阅读9、1.B2.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词句“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应该怎么办呢?故B项中所说的“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故答案为B。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作者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0、1.唐柳宗元2.(1)征收,敛取(2)眼泪(3)从前(4)指年龄3.颜色;毒性;医药效用4.蒋氏的“熙熙而乐”是和乡邻们每日不得安宁的生活对比之后的感受,这种所谓安稳和乐的生活,是以捕蛇犯险九死一生作为代价的,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意思对即可)5.①《小石潭记》②作者对蒋氏及其乡邻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可见他关心百姓疾苦,体恤百姓,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意思对即可)【解题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湖南零陵)时(唐宪宗元年),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此题两个词语大都是古今异义词,曩:从前。齿:指年龄。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先要理解此段的大意意思,再要结合句子来分析。写蛇之“异”,由外及内,从形到质。体态:黑质而白章;特性: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功效: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是将自己与相邻的生活状况比较后产生的,是用“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的代价换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快乐。5.柳宗元的写景散文,当属《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可见他关心百姓疾苦,体恤百姓,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题目点拨】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治愈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用蛇来抵充他的赋税。(因此)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的情况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姓蒋的人听了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没有恢复我的赋税的不幸厉害。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我听了更加同情他(代指蒋氏)。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如今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11、1.①春夜小麦②饱满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2.“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3.(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4.A5.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文章在第④段描写了成熟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中提取出“饱满”作答;描述小麦努力生长的是文章的第⑤段,由段首句“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概括出此段写的是春夜小麦;文章在文末赞美麦子,文中的“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可作为答案。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本文作者写小麦,是为了表达对小麦的深情赞美。结合这一主旨,“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可以看出作者对小麦的那份感恩之情,认为“鲜血”是为了陪衬它们的美;“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表现作者对小麦精神的思考与赞美。结合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句①运用拟人的手法,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以小麦换衣,形象地表现小麦走向成熟;句②写了“我”收割小麦的动作,则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分析人物当时的情感。比如其中写了我“蹲”“单膝跪下”,可见我对小麦的敬意。4.A.有误,文章第一至四段,写初夏时节的小麦,第五段写春夜小麦,可见“文章按照季节变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对文本及链接材料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作者对“岁月”的共同感悟,然后围绕着感悟的主题展开阐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从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名字对岁月的感悟,都包含着“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以此为主题阐述。12、1.C2.笺最早始于唐代薛涛(介绍笺的起源);宋、元、明、清,笺依然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3.作者提到作家著书是为了与笺上作书作比较(对比),突出说明了笺上书这种特殊的文学更真实,也更具个性的特点。【解题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BD三项正确。D项内容与“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不相符。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②—④段,结合②—④段的中心句分别概括即可。第二段“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概括为:笺最早始于唐代薛涛(介绍笺的起源);结合第三段中心句“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用具,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结合第四段内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概括得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第⑤段,结合其内容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的眼球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分析得出:通过作家著书与笺上作书比较,突出说明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的特点。13、1.第一段开篇简明概述事件及其起因与后果,引出后文的议论。第一段所述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后文内容是对第一段所述事件意义的揭示和引发的深层思考。第一段内容又是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2.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先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说明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来进行阐释,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这一观点。3.首先要将“狼来了”一类事件作为公开的道德法制课,以儆效尤,让其不再上演。其次要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不因一次“狼来了”就失去对善良的坚守。三是都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做到防患未然。【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文章第一段概述“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的事件,引出后文的人们的评述和议论(论题),引发人们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同时,又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人要保持善良”的观点。2.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观点;接着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阐述了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最后,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强调这一观点。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的句子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这些语句概括作答。三、语言表述14、(1)兔子种了两棵萝卜,一棵叶子茂盛而萝卜却长得很小;另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很大。(2)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1)概括漫画的内容一般按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介绍漫画的要素即可。这幅漫画由两只兔子和两棵萝卜构成,左边的一片叶子茂盛而萝卜长得很小,右边的一片叶子很少但萝卜很大。据此概括即可。(2)概括漫画的寓意,一般要关注漫画的标题、文字、细节等。这幅漫画要关注左右两边的不同,从不同入手可得出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或者说不能以貌取人,有的人其貌不扬却很有才华,很有能力,很有成就。四、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园绿化带挡土墙工程承包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商业合作机密信息保护协议版B版
- 2024年品牌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模板
- 2024年创业园区租赁合同
-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 小学数学新教师工作总结
- 2024人防系统综合施工与材料采购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二手车交易标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协议山
- 2024年口腔正畸治疗标准协议版B版
-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第一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 冀人版
-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数学)附试卷分析
- 中国联通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临床常用血液成分与输血适应症要点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型电力系统与维护”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年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参考答案
- 2024年福船集团部分权属企业招聘工作人员48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3篇疏浚与吹填工程质量检验
- 运用PDCA循环提高全麻患者体温检测率
- 2023年7月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