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_第1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_第2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_第3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_第4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对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任课教师年月日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前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教育部设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是研究人口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之间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下面我将运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对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阐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不仅覆盖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主要的、已经成形的概念、体系、逻辑和理论,而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形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林业(一)林业的定义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二)我国林业发展现状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三)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八大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2,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3,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四)林业产业化林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在时间、空间、活动三维系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改造。林业产业化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林业产业化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且以森林资源产业和环境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高经济效益的发挥为前提,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林业产业化的目标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2,林业产业化将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各环节相互连接、相互拉动或推动,带动了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林业产业链的相互补充,分散了林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可大大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必然导致资源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壮大和改善。同时林业生产的发展又带动了产前和产后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林区社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没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会有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林业产业化通过建立各环节的利益互惠机制,克服各经营主体的短期行为,促使各经营主体经济行为的目标具有连续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

4,林业产业化实行的是区域化布局,各区域根据自身的特色,构筑林业产业链条,同时各区域间又有密切的协作与互补。免费论文。这样,可以实现各区域在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免费论文。

5,林业产业化是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与高度开放化。它己跳出了部门经营的界限,将林业生产经营置入整个社会经营系统之中。同时,借助社会信息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和组织形式,产业大部类之间及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不断细化,部门间的协作不断加强,使相关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融合与渗透于林业产业化经营之中,实现了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三)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1、林业的生态效益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同样,林业的发展也可以带来这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以下表格将证明: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1999年3月,广东省林业厅依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重植林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下:经济价值万元重植林內部林产品价值417.72外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价值8162.00涵养水资源价值3.27水土保持价值10.89保肥价值10.79旅游价值13320.00生物多样性价值4.36空气负离子效应无法评估滤菌功能无法评估吸尘功能无法评估合计21929.01由此可见,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致的。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1)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2)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3)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五、结束语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林业产业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息息相关。想要使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的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才有实现的一天。参考文献[1]赵鸣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对策[J]财政研究,2000,(10).

[2]夏自谦,滕秀玲.世界森林资源现状及前景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李庆,宋志辉,孙业堂,杜文峰,张鹏.威海市封山育林及其发展措施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3,(03).

[4]李然,严立冬.我国林权改革制度窥见[J]当代经济,2005,(02).

[5]窦芳.三北地区封山育林成效、问题及建议[J]防护林科技,2000,(04).

[6]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模式及“九·五”的政策重点选择[J]财贸经济,1996,(02).

[7]顾凯平,刘音.用系统论指导我国林业政策体系的建立[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8]弓孟谦.我国社会林业的若干经济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5,(04).

[9]陈晓倩.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10]杨学云,邵丹.退耕还林工程区经济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林业资源管理,2005,(03).

[11]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12]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13]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14]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