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68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68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68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68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68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目录TOC\o"1-2"\h\u30912浅析我国诉前调解制度 121671一、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概述 13690(一)诉前调解的概念 131403(二)诉前调解制度的特征 29084二、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实践以及存在问题 229114(一)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实践概况 214497(二)试点法院具体操作规程 327638(三)诉前调解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8973三、各国诉前调解制度及可供借鉴经验 43830(一)大陆法系国家与诉前调解相关的制度 419044(二)英美法系国家与诉前调解相关的制度 417037(三)借鉴经验 48934四、我国诉前调解完善对策探析 53792(一)明确受案范围 511742(二)建立专业化的诉前调解组织 619264(一)著作类 723208(二)期刊论文类 7摘要:当前的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处在矛盾的多发期,随着矛盾的增加使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往往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因此导致法院案件激增,使司法资源短缺、法官审判压力大、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更为突出。为解决此矛盾,各地方法院积极探索诉前调解制度,实现案件诉前分流,以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的情况,为当事人提供更为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诉前调解作为一项新兴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客观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在立法上也不够健全。为此,本文通过论述诉前调解基本理论、通过研究诉前调解制度在我国和域外的发展状态,为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发展给予完善意见、健全诉前调解的操作流程,从而合理的适用该制度,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司法体制。关键词:诉前调解;调审分离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概述(一)诉前调解的概念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使用了诉前调解一词。根据该意见第八条规定,笔者认为诉前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起诉之后,对于能够经过诉前调解解决的案件,法院应该暂缓立案,先由诉前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则案结事了的纠纷解决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进一步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后、正式立案之前,对于未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调处的案件,要积极引导当事人先行就近、就地选择非诉讼调解组织解决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进一步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在收到当事人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后、正式立案之前,对于未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调处的案件,要积极引导当事人先行就近、就地选择非诉讼调解组织解决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当事人选择非诉讼调解的,应当暂缓立案;当事人不同意选择非诉讼调解的,或者经非诉讼调解未达成协议,坚持起诉的,经审查符合相关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要进一步加强与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以及其他调解组织的协调与配合,有条件的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应当设立诉前调解工作室或者“人民调解窗口”,充分发挥诉前调解的案件分流作用。(二)诉前调解制度的特征1.程序的非规范性法院适用诉前调解程序的目的在于,减轻法官的办案压力、缓解紧张的司法资源与大量案件之间的矛盾。没有必要像诉讼程序一样,规定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任务,最大化的为快速解决纠纷提供便利。程序的非规范性,意味着调解方式的灵活性、操作形式的简便性等等。适用诉前调解程序不应拘泥于外在表现形式,要直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缩短解纷周期、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的效果。2.调解的前置性调解前置性是指将调解程序放在立案登记之前,强调的是时间顺位。将调解程序置于诉讼程序之前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在许多民事案件当中,例如涉及家庭成员亲情关系的案件,当事人大多不愿意走向法庭,即使无奈走到法院也希望采取隐秘的方式解决纠纷,不愿意示之以众。然而当双方当事人走向法庭时也就意味着矛盾已经激化,在此时矛盾双方往往无法理性思考,尤其是涉及婚姻的案件,涉及的已经不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冲突,其往往代表着两个家庭的博弈,在外界的干扰和感性因素的冲击之下,他们难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此情况下,就需要一个既有效又隐秘的第三方介入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因此,采用诉前调解的方式,在诉讼之前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当事人双方的矛盾,既可以减轻当事人在心理上的抗拒,又可以顺利解决双方的纠纷,充分体现了诉前调解制度的重要作用。二、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实践以及存在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法院开始进行诉前调解制度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约有百余法院参与了此次试点工作。有鉴于此,本文特意从诉前调解制度的试点工作入手,分析诉前调解在我国的适用现状。(一)我国诉前调解制度实践概况笔者从开展试点工作的各法院中,抽取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法院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诉前调解后达成调解的比例较高,普遍缩短了纠纷的解决时间,前景一片大好。通过调查研究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的诉前调解试行状况中得知,山东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以多元化调解为突破口,成立社会矛盾诉前调解中心,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矛盾诉前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聘请两名人民调解员专职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基层矛盾纠纷实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信访调解、人民调解”四调联动机制。自该机制确立以来,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通过当面调解或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调解纠纷34起,当事人自动息诉28起,调解成功率达82.4%,既有效节约了司法成本,降低了群众诉累,又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了当事人、法院、社会“三赢”的良好效果。(二)试点法院具体操作规程为了使操作趋于标准和科学,各地方法院在适用诉前调解时也制定了相关操作范本,一般以“试行”命名。对比、参照各法院制定的“试行”来看,其做法通常是在立案环节加入非诉讼调解程序。由法院聘请社会人士担任调解员并主持调解,其中聘请的多为退休的法官、基层干部以及知名律师。在特定案件中还可以寻求有关专家学者帮助。在特聘调解员的主持下、在专家学者的辅助下推进程序的进行,促进调解的达成。近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武汉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就是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结案的。其基本的流程是:(1)当事人到法院立案窗口递交起诉状,申请立案;(2)案件先在网上立案审核,审核通过后,不会立即生成正式案号,而是会分流进入诉前调解程序;(3)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法院会对案件编立“诉前调”字号或“诉调”号,进行统一管理,并由调解员介入,会向双方当事人询问是否愿意进行调解、明确诉求以及案件争议焦点;(4)诉前调解若达成调解协议,则可以适用司法确认程序;若调解不成就直接进入诉讼程序。(三)诉前调解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受案范围的不明诉前调解程序适用的具体案件类型不明,且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各试点法院参照的往往是各自制定的法律文件。确定以及统一法院适用诉前调解审理案件的范围有利于其在源头上将案件分流,促使诉讼与非诉讼的分离。如果诉前调解案件的范围过窄,可能导致很多案件不能进入诉前调解程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诉前调解范围设定过宽,可能会导致应该直接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没有及时进入诉讼,反而耽误了最佳审理时间。鉴于此,明确诉前调解适用范围,又是健全诉前调解制度的一大难题。2.缺乏专业化的诉前调解组织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在我国各试点法院内诉前调解组织的构成一般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在法院外设立专门的诉前调解机构。如河南省新乡市设立专门的诉前调解委员会,对家事案件进行对接、分流、疏导并进行诉前调解。二是在法院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用于诉前调解。如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诉前调解办公室进行诉前调解。两种不同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流传,但是没有一个最为规范化的模式,这可能会使当事人以及相关的案外人对诉前调解制度的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这一制度的健全。三、各国诉前调解制度及可供借鉴经验(一)大陆法系国家与诉前调解相关的制度大陆法系国家以其制定法的严谨文名于世,其特征突出表现在民事诉讼领域,诉讼活动的规则与程序被法律予以严格的规范。就民事诉前调解制度而言,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德国最具有代表性。德国的诉讼制度的构建之中凸显出鲜明的职权主义色彩,在民事诉前调解领域亦是如此。此外,德国的诉前调解还经历了一个变革的过程。1924年《德国民诉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强制调解制度,根据此规定特定民事案件送至法院必须经过调解,压制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空间。在二战时该制度被修订,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修订之中制度属性发生了改变,由诉讼调解变为非诉讼调解,并且将民事诉前调解作为启动诉讼程序的前置程序,即未经民事诉前调解无法进入民事诉讼。此次修订,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确定了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即小型民事案件。同时,通过诉前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当事人可以以此为依据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与此同时,在民事诉前调解程序的设计上也体现出浓重的职权主义色彩,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诉前调解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主持调解、促进调解协议的达成。德国的诉前调解使非诉程序和诉讼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再把诉前调解与诉讼程序置于对立的地位,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二)英美法系国家与诉前调解相关的制度英美法系国家向来以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闻名于世,这一特征也得以突出表现在诉前调解领域,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诉前调解制度。美国的诉前调解制度坚持调解与审判的分离。调解和审判分离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法官不参与案件的调解,调解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进行。基本流程是:在诉答阶段,法官组织双方律师讨论,明确案件争议点。在明确案件的争议点后,接下来的调解主持工作就交由律师来完成。经过诉答程序,约有30%的案件可以通过调解解决。在接来下的证据开示阶段由法官主持,双方开示证据,还可以向对方发问,以此了解对方掌握的证据。在这个阶段通过律师的调解又有30%的案件可以得到解决。其余的案件还要进行审前会议的庭前调解,双方当事人选择调解员后,由调解员拟定调解方案。在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后,调解方案就当然具有法律效力,成为一个新的契约。若当事人不接受调解方案,则调解程序终结,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此外,通过上述程序不难发现,美国诉前调解制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调审分离,调解适用完全独立于诉讼程序,调解只在开庭前进行。荀礼,《我国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硏究》,吉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第26页(三)借鉴经验纵观国外诉前调解制度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关经验,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诉前调解各有其鲜明的特征。大陆法系国家诉前调解制度凸显出鲜明的职权主义色彩,法院、法官起到主导作用,当事人则处于消极的地位,所以在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的设计中,更偏向于法院或法官的强制性。而在英美法系国家,更多强调的是当事人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参与,也就是说程序只能依当事人合意启动,只能在当事人的主导下进行,所以在民事诉前调解制度设计中,更加偏向当事人的任意性与自治性。就我国现状而言,还不能确定我国究竟属于何种模式,但是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我国更偏向职权主义。为此,我国应该以德国为主要参考对象,在德国诉前调解相关经验的指导下,构建并完善我国的诉前调解制度。首先,就我国目前的诉前调解试点工作而言,还需要健全相关立法为诉前调解提供法律依托,需要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大力推行,以保证诉前调解的实施。其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诉前调解中当事人和社会力量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更加倾向于当事人主义模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传统,在欧美各国长期以来就是充分尊重民间力量的存在。据此,就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未来发展而言,还需要将民间力量引入到诉前调解过程中去,但这无疑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总体而言,对于我国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实现调解主体和审判主体的分离。如果诉前调解的主体和诉讼过程中的审判主体是一人,这种双重的身份很容易导致前期调解的认知影响后续的审判进程,导致案件审理不够客观,容易出现诸如立场不公,法官偏袒一方而压制另一方的现象出现。第二,可将民事诉前调解的启动方式分为,诉前强制启动和依照当事人的合意启动两种方式,虽然我们国家强调依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但笔者认为,对于一些特定的民事纠纷,如将标的额较小的纠纷、家事纠纷纳入到诉前强制调解的范围之内,要求当事人必须要接受强制的诉前调解,其次是将一些社会中的各界精英纳入到法院诉前调解的队伍,从社会中吸纳人才,这也是将社会力量引进到法院内部的必经过程和发展的动力。四、我国诉前调解完善对策探析(一)明确受案范围笔者了解到,我国台湾地区民诉法将诉前调解制度的受案范围规定为十一类,与此同时还规定了当事人可以依据双方合意申请诉前调解,并作出限制性规定,这些都说明在我国台湾地区是充分支持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的。目前在我国广东地区的试点工作中,被广泛采用的受案范围是:婚姻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电信纠纷、信用卡借贷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以及诉讼标的金额小于5万元的纠纷。由此可见,诉前调解制度的受案范围不能过于狭窄,对于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必须进行诉前调解,以此降低法院的审判压力,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当事人诉累。纵观我国台湾地区诉前调解和广东地区试点工作不难发现,他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案件事实明确、争议不大,主要是借贷纠纷、家事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频发于社会生活之中的纠纷,社会危险性不大,解决纠纷对原被告双方均有利。据此,笔者认为诉前调解的受案范围可以这样拟定:(1)婚姻家事纠纷涉及财产的部分;(2)民间借贷、承揽、保管、租赁、物业管理等合同纠纷;(3)交通事故、保险合同纠纷;(4)相邻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引起的纠纷;(5)人民法院认为适于进行诉前调解的其他民事纠纷。此外,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关于诉前调解的排除规则,对于明显不能调解或者没有达成调解协议之必要可能性的案件以及经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后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绝对不能进行诉前调解。(二)建立专业化的诉前调解组织在诉前调解程序中,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是诉前调解能够进行下去的基础。诉前调解启动程序的强制性可以促进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许多当事人不愿、不敢适用诉前调解的原因就在于,对诉前调解制度不了解、不信任,不相信凭借调解也能解决纠纷,他们普遍在内心上更倾向于公权力也就是法院的力量,相信只有诉讼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为此,调解组织和其内部人员的确定就尤为重要。对于诉前调解组织及其内部人员的确定,我们不妨参照民事仲裁。在其组成上可以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机关,其目的在于让当事人充分感受到非诉讼调解也具有权威性,以提高当事人的信任感。对于其内部人员的选任,可以设立“非诉讼性质的法官”在其主持下让具有专门知识的律师、退休的法官,以及具有专门的心理、金融、医学、伦理学等专门知识的人或者在本地具有极高声望的长者,让其进行诉前调解。综上,诉前调解程序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部分存在,其驻在法院内部,调解应该在法院工作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并结合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等多方的力量,共同促进纠纷的解决。结语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建立符合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司法改革的潮流。但是在诉前调解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法院案件数量猛增,以现有的人力、物力等司法资源难以有效应对大量的案件,案件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特书本文。首先,从我国诉前调解现状入手找出我国诉前调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笔者研究世界各国诉前调解制度发展现状,找出我国可供借鉴的经验。最后,笔者在分析国内和国外诉前调解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给出完善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建议。AnalysisonChina'sPre-litigationMediationSystemAbstract:Atpresent,Chinaisinthedeep-waterperiodofreform,thetransitionalperiodofsocietyandtheperiodoffrequentconflicts.Withtheincreaseofconflicts,theoriginalsocialorderhasbeenbroken,andpeopleoftenresolvedisputesthroughlitigationinordertoprotecttheir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therefore,thereisasurgeincourtcases,andtheproblems,suchastheshortageofjudicialresources,greatpressureofjudgetrial,andthatthe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thepartyarenotguaranteedaremoreprominent.Inordertosolvethisconflict,thelocalcourtsactivelyexplorethepre-litigationmediationsystem,realizethepre-litigationdiversionofcasestosolvetheconditionof“morecasesbutfewpeople”inthecourt,andprovideamorediversifieddisputeresolutionmechanismfortheparties.Asanemergingdisputeresolutionmechanism,thepre-litigationmediation[1]isstillintheexploratorystageobjectivally,notmatureenoughintheory,andnotsoundenoughinlegislation.Therefore,thispaperputsforwardimprovementopinionsforthedevelopmentofthepre-litigationmediationsystem[2]ofChinaandimprovestheoperationprocessofpre-litigationmediationthroughdiscussingthebasictheoryofpre-litigationmediationandstudyingthedevelopmentstatusofpre-litigationmediationbothathomeandabroad,soastoreasonablyusethissystemandformamorecompletejudicialsystem.Keywords:Pre-litigationmediation;Separationofmediationandtrial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