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及写作专题_第1页
日照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及写作专题_第2页
日照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及写作专题_第3页
日照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及写作专题_第4页
日照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及写作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默写专题中考语文试卷6.(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4),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5)《醉翁亭记》中“,”两句,描写了琅琊山中春花盛开、夏木繁茂的景象。(6)古诗词中,常有诗人通过写自己向往或亲自征战沙场来抒发报国情怀的诗句,如“,”。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绿叶发华兹(注意”兹“的书写)(2)杏花疏影里(3)闲敲棋子落花灯(4)鸟下绿芜秦苑夕(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中考语文试卷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5)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夕阳将落时鱼儿欢愉跳跃的景象。(6)山河,指大江大河,自然景观,也可指国家、国土,许多中国诗人把它写入诗歌中。请写出古诗词中带有“山河”一词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独怆然而涕下②.水满陂塘③.折戟沉沙铁未销④.骈死于槽枥之间⑤.夕日欲颓⑥.沉鳞竞跃⑦.国破山河在⑧.城春草木深【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怆、涕、陂、戟、骈、槽、枥、颓、鳞、竞”这几个字的写法。(6)考查古诗词的识记积累。解答时,结合古诗词的识记积累,写出古诗词中带有“山河”一词的连续两句即可。示例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唐代·杜甫)示例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示例三: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明代·夏完淳)中考语文试卷7.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共8分,每空1分)(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4)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6)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7)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写月映清江美景、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

(1)白露未晞(注意“晞”的书写)

(2)人迹板桥霜(注意“迹”的书写)

(3)也无风雨也无晴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非淡泊无以明志

(7)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写作专题中考语文试卷五、写作(50分)9.(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再次成热议话题。滔滔黄河,纵横五千里,沿途融汇大小河流,融合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融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乐章。ㅤㅤ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或思考。ㅤㅤ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9.【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是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从审题立意角度看,这篇作文的主题是“融”的精神,即如何理解、体现和弘扬黄河文化中的“融”精神。首先,要明确“融”的内涵,它不仅指融合、汇合,更包含着包容、创新的精神。其次,要把握主题的范围,即要围绕“黄河文化的‘融’精神”这一主题展开。在选材构思方面,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事件或思想来阐述黄河文化的“融”精神。例如,可以引入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推进儒学等历史事件,说明黄河文化在融合多元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从当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入手,选取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来说明黄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价值。在结构安排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可以简要介绍黄河文化的背景和意义,引出“融”的主题;中间可以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或思想来阐述黄河文化的“融”精神;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强调黄河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呼吁人们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力求准确、生动、形象。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可以通过引用经典名句、俗语等来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可以通过描写具体的场景、细节等来增强文章的画面感。最后,要注意题目的限制,即不能套作、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能少于600字。【解答】融汇五千年,续写新篇章——感悟黄河文化的“融”精神自古以来,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如今,如何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我将以“融”的精神为核心。首先。在黄河文化的语境中、汇合的意思、创新的精神,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一样,兼容并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次。在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还融合了各种思想。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尊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体系。再次。虽然我们要积极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正如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一样,也要把握好“融”的尺度,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传承。最后。在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事件和思想来实现。同时,使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黄河文化的“融”精神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和发展;要把握好“融”的尺度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传承。让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弘扬黄河文化的“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点评】本文从黄河文化的“融”精神出发,深入阐述了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文章认为,“融”既包括融合、汇合的意思,也蕴含着包容、创新的精神。在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尊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信仰体系,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中考语文试卷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春,是一段珍贵的旅程。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生逢盛世,应该确立正确的青春方向,勇敢坚定地去实现人生理想。请以“朝向佳处,放步去走”为题,第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答案】范文朝向佳处,放步去走这世界上成功的人有很多,他们取得的成功不是白来的,是他们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奋斗出来的,而你不奋斗一把,怎么能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优秀。正值青春的我们需要用奋斗来描绘自己的画卷。我们就像是石缝里的花芽,如果不奋斗,就会永远的待在阴暗的石缝底下;可是只要你奋斗一把就可以冲出石缝,开放出这世间最美丽的花朵。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在做着数学试卷,刚开始我很轻松自在,前面一页很快做完了。可是刚翻过来我就被另一道题给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仍不得要领。这样我第一次有一种想要放弃的念想。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我感觉到前方一片迷茫,不知不觉地停下了脚步,我不禁沉思了起来,我到底为什么而奋斗呢?对呀,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父母吗?不是。是为了老师吗?不是。而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我恍然大悟,这世间唯有青春和梦想不能辜负。而青春在于奋斗,梦想也在于奋斗,所以成长过程中需要奋斗。我又拿起了笔总结前面的错误,算了一遍又一遍,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爱迪生曾经做过电灯的线路时,实验了1000多次都失败了,他的助理让他不要再次实验了,爱迪生却说我虽然失败1000多次,但我发现了1000多种材料不能通电之后,他又实验了1000多次,终于做出了电灯。所以生命在于奋斗,成功在于奋斗,成长更需要奋斗。当你感到重水复疑无路,再奋斗一把就能到达柳暗花明的佳处了。是的,在奋斗中我成长了,知道了在绝境时不应该放弃,而是再努力一下,再奋斗一-把。没有奋斗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我要用奋斗为动力,朝向人生的佳处,放步走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能力。1.审题立意。“朝向佳处,放步去走”,意思是:向着美好的地方走去。根据材料中“确立正确的青春方向,勇敢坚定地去实现人生理想”可知,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找到奋斗的方向,充满奋斗的力量,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前进。实现理想的过程,离不开各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围绕“佳处”“去走”,在立意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勇敢”“坚强”“拼搏”“努力”“梦想”等这些精神力量、优秀品质来进行作文。这样范围就会小一些。2.选材构思。文体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中学生正拥有美好的青春,所以在作文时我们可以写自己熟悉的,能表达积极向上情感的东西,这样更能使文章突出情感。如写自己进入初中以后环境的转变让曾经那个信心慢慢的自己迷失了方向,就在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周围同学的变化,自己也鼓起勇气,勇敢的往前,这就是青春的模样,向上的力量;也可以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战胜困难的事情,如爬山,攀岩等,通过这些事情来体现作为青少年要有坚强不屈的品质,更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才是青春该有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中考语文试卷26.按要求写作。题目: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不得透漏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一命题的关键词有三个:一个是“那粒种子”,“种子”本意指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可以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或根源。很明显,这里应该取其引申义;一个是“从未”从来没有,强调是一直成长。这里面暗含着一个铺垫,即认为已经停止,但实际上没有停止,第三个是“生长”,也就是要展现“种子”发展变化的过程,凸显其变化才符合命题意图。这一文题立意不难,但写出新意并不容易。关键是确定怎样的“种子”生长。这颗种子,可以实指自然界中的一颗种子,也可以虚指成理想信念、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等等。既可以采用纵向,展现一粒种子不停生长,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也可以从横向,多角度展现一颗种子的成长。总之,要学会别致立意,由“种子”的成长,最终目的要落脚在成长感悟上,这样立意才准确、恰当。考场作文,要想赢得青睐,选材上应该下一番功夫。要选择那些文化气息浓厚,个性色彩独具的素材走进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走出平庸,赢得高分。如同样是写种子生长,有同学就按照四季展现一颗种子的成长,而有同学将种子定义为唐诗宋词,展现“这颗种子”深植内心,提升文化素养的成长过程,这样的表达更有个性,更有文化气息,能够显著提升作品的张力,自然要比前者赢得更高的分值。【解答】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满头银发的姨婆在客厅里练唱,快要七十岁的她,身姿优雅,歌声动听。

阳台上,表姐拿着教鞭,对着小黑板教我们认字。表弟还小,坐在那里扭来扭去。表姐板起脸,生气地批评他:“亮亮,快点坐好!不认真听课不是好孩子!”表弟不服气地说:“我们为什么要听你的?”姨婆笑眯眯地走过来说:“因为姐姐是老师呀!小朋友就要听老师的话!”

我和表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要当老师!我要当老师!”

姨婆笑眯眯地说:“好!你们都要当老师,当个真正最好的老师!”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在我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

我上幼儿园了,周围都是陌生的小朋友,我想家了,想妈妈了,偷偷抹着眼泪。一位温柔的阿姨走了过来,牵起来我的手。她是我的第一个老师,时间过去了很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她的脸,那是世界上最温柔、最美丽的面孔。

我的小学班主任是一个胖胖的老教师,我们叫他“爷爷老师”。爷爷老师从不发火,总是笑呵呵看着我们淘气。他喜欢叫学习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