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单元新高考讲座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1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单元新高考讲座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2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单元新高考讲座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3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单元新高考讲座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4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第2单元新高考讲座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命题点:对“汉承秦制”的认识(2020·浙江新高考等级考试)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尝试解答]________A[题干关键信息是“汉承秦制”。解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朝初年分封诸侯王,从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又实行郡国并存,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故而“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故A项符合题意。]2.命题点: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尝试解答]________B[山东东部地区和关中地区都是汉代初年的国家经济重心,西汉中期以后,山东东部的衰落,与政府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西汉中期以后,由于政府采取盐铁官营政策,以及其他的重农抑商措施,导致商业活跃的山东东部地区衰落,故B项正确;丝路贸易的开通与山东东部的衰落无关,故C项错误;西汉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不会导致山东东部商人活动步入低谷,故D项错误。]3.命题点: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2021·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尝试解答]________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汉元帝主张废除郡国庙制都是沿袭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儒家独尊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确立,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C项错误;汉高祖时期遍地建宗庙是为了神话其统治,但汉武帝时期认为郡国宗庙非礼和汉元帝废除郡国宗庙,表明郡国宗庙的存在使郡国诸侯也有继承皇权的资格,这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只是西汉初期的作用,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史学前沿选取学者对“汉承秦制”的论述,要求判断能够体现这一论述的结论素养对接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通过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查学科素养第2题地方特色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关注山东东部地区的“鱼盐之利”,要求分析这些地区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的原因以史为鉴西汉中期以后山东东部的商业活动由活跃到开始步入低谷,究其原因还是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第3题命题立意以西汉郡国庙制为情境,反映了郡国地位的变化,考查中央集权的加强,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体现4.命题点:北朝民歌《木兰诗》影响深远(2020·天津新高考等级考试)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尝试解答]________C[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在北宋时期收录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既包含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又加入了唐代对军功的奖赏,这体现了文学在传承中的纳新,C项正确;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花木兰的故事的变迁不能体现出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排除;《木兰诗》早在北朝时就已经出现,B项错误,排除;该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排除。]5.命题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2020·浙江新高考等级考试)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右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尝试解答]________C[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晋代开始盛行,其特点是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C项正确;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出行书肇自甲骨金文,故B项错误;行书兼具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4题能力立意从《木兰诗》的流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教化功能第5题历史文物以历史文物“东汉字砖”为命题材料,以学者研究为依据,判断“东汉字砖”的特点[全国卷·命题点研析借鉴]1.命题点:秦汉时期大规模的角抵表演(2020·全国卷Ⅱ)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曼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尝试解答]________B[根据材料中角抵(摔跤)在秦汉时期的流行情况可知,角抵(摔跤)在秦汉时期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角抵(摔跤)的流行情况,而非戏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角抵(摔跤)推动丝路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角抵(摔跤)的流行情况,没有提及其起源,故D项错误。]2.命题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9·全国卷Ⅱ)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尝试解答]________C[道家的“无为”思想适应了汉初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休养生息的需要,所以汉初采取以道家为主,吸收墨、阴阳等各家合理成分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王国问题和匈奴问题),对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形成严重威胁。强调“贵贱有序、严格等级”的儒家学说自然就派上了用场,于是儒家吸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便形成了新儒学。由此得出结论,学术思想呈现相互吸收的特征是现实统治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创设情境从角抵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呈现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场景历史认知角抵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秦汉时期广为流传第2题史论推断题干材料列举了西汉初期的道家学说吸收诸子百家的精髓,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法、道各家学派的思想,要求推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命题点:中国古代史书修撰的发展变化(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尝试解答]________C[从魏晋之后官修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4.命题点: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2017·全国卷Ⅰ)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尝试解答]________C[从汉高帝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并行,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A、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故排除B项。]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彰显素养坚持用唯物史观作指导,辩证看待历史现象,古代史书的修撰体现了政治性第4题角度新颖不是传统的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是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呼应热点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隐性切入,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折射出国家的统一5.命题点:汉代经济政策的影响(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尝试解答]________B[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故选B项。]6.命题点: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尝试解答]________C[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其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7.命题点:汉代田庄经济的特色(2016·全国卷Ⅰ)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尝试解答]________D[图片反映的是集体生产,故排除A项;仅根据题干图片无法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排除B项;汉代,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故排除C项;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图片正是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5题关注热点以当今社会存在的粮食低价问题为切入点,折射“三农”问题第6题鉴古知今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阶层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第7题注重概念比较小农经济和田庄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体现特征通过农事图的场景考查汉代农业的发展状况8.命题点:东汉末年,曹操大力发展屯田(2020·全国卷Ⅲ)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尝试解答]________D[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因而“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这有利于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的解决,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符合题意。]9.命题点:《三体石经》残片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尝试解答]________B[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题号命题特点第8题转换思维题干材料反映曹操大力发展屯田这一史实,转换思维要求分析判断曹操数年屯田的客观作用第9题设计巧妙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一种则隐去。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了答案[经典题·考能提升仿真练]1.(2020·辽宁模拟)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A.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C.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B[根据材料“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可知,宫中官和禁省官与皇权关系密切,参与机要的频率较高,说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解决方式是不断削弱相权,B项正确;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宫中官和禁省官议政不是集体议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削弱相权,与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无关,排除D项。]2.(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时代出土地点粮食遗存汉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粳稻、大豆、小豆、薏苡、黍、粟、高粱汉河南洛阳西郊汉墓稻米、小麦、大麦、粟、黍西汉早期陕西咸阳杨家湾4号墓陪葬坑稻谷、黄米、粟、豆类、小麦、荞麦西汉早期河北满城汉墓稻、黍西汉晚期河南辉县汉墓稻、粟东汉陕西西安东汉墓稻、大麦、薏苡、粟、黍据上表可知,当时黄河流域()A.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 B.粮食作物种类多样C.稻粟是主要粮食作物 D.稻的种植面积扩大B[根据材料中粮食遗存统计表中所列的粮食种类可以看出,两汉时期除了稻、粟等作物外,还有高粱、荞麦、大麦等作物,说明当时粮食作物种类多样,B项正确;题干只列举了粮食的种类,并未涉及产量高低,无法得出粮食产量提高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中稻、粟是诸多粮食作物中的两种,不能断定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C项;“面积扩大”是对比的结论,题干中只能证明两汉时期稻谷广泛种植,不能得出稻谷种植面积扩大,排除D项。]3.(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B[材料显示,汉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了西域的葡萄和苜蓿,说明政治交往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故选B项;“已普及”的说法并无材料依据,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西域农作物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的变化,更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是否已经完全形成,排除C、D两项。]4.(2020·青岛三模)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半两”,改行“三铢钱”,并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这一做法()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D.实践“无为而治”理念C[根据材料“收回封国的铸币权,严禁民间私铸”可知,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主要采取“推恩令”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A项错误;材料中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所述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的措施是有为的体现,而不是“无为而治”,D项错误。]5.(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A.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C.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D[根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知,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在商业、土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项正确;豪强地主没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地主,排除B项;根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豪强地主要承担徭役,排除C项。]6.(2021·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记述出处章帝建初六年(81年),“肃宗(章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帝不从”《后汉书·郑众传》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朱晖反对,“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后汉书·朱晖传》章帝章和元年(87年),广陵太守马棱“奏罢盐官,以利百姓”《后汉书·马棱传》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后汉书·和帝纪》A.章帝曾短期恢复盐铁官营B.章帝在晚年废止盐铁之禁C.和帝继位后恢复盐铁之禁D.东汉始终在推行盐铁官营A[由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帝然之,有诏施行”,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废止官营,说明章帝曾在元和年间短暂推行过盐铁官营的政策,A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