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成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 历史试卷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成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 历史试卷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成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 历史试卷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成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 历史试卷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成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 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新津成外高2022级高二上12月月考试历史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 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 C.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 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 2.中古中后期的西欧,各国君主为筹措急需费用,常常向城市富有的工商业者借债,数额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之巨。君主可以藉此建立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常备军,而不必从封建领地征召那些桀骜不驯的骑士。这表明当时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A.为王权加强提供了有利条件 B.推动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C.得益于新兴生产关系的推动 D.促进了封建骑士制度的瓦解 3.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党、进步党等政党纷纷登场。国民党骂进步党为“官僚党”,喋喋不休;进步党骂国民党为“暴民党”,没完没了。两党议员在国会开会时经常大打出手,国会大厅成了党人斗殴的场所。这体现了民国初年()A.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暴露 B.民主政治的不成熟性 C.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 D.军阀势力的盘根错节 4.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 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 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5.1901年,围绕着科举考试,清廷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慈禧太后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笼络士人。而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等担心再考八股旧科举,借口战争破坏主张延期举行。经过多回合较量,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延期一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 B.新政在地方推行缓慢 C.南北方文化水平差异 D.知识分子对清廷不满 6.考古学者在唐宋长沙窑窑址出土了书写着“衣裳不如法,人前满面修(羞),行时无风采,坐在下行头”等文字的日用瓷器,它们贯彻“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古训,提醒人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儒学正统地位愈发巩固 B.教化要求渗入世俗生活 C.经济发展冲击审美观念 D.瓷器生产影响诗词创作 7.基督教教义反复告诫富人:“上帝给予人们的一切世俗财物就所有权来说是属于我们的,至于这些财物的使用权则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那些我们能用超过我们之所需要的东西去救济的那些人。”这说明基督教()A.极力维护罗马帝国统治 B.宣扬众生平等的思想 C.具有社会基层治层功能 D.重塑了民族文化内涵 8.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放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A.摒弃了天朝上国的旧有观念 B.导致朝贡贸易体制崩溃 C.标志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D.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9.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如此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任何有意义的统一。”这说明当时()A.封建制导致国家分裂 B.各国主权意识的增强 C.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 D.平等国际秩序的建立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 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 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1.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194亿美元,两者大体相当;1967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331亿美元。这一情况的发展()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B.导致了欧洲经济崛起赶超美国 C.标志着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终结 D.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 12.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北宋时“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这些变化反映了()A.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 B.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减轻 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13.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 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 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14.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15.范仲淹建立的义庄,置义宅一所,供贫困族人居住,义宅内设有义学,定义庄规矩十三条置于祠堂之侧。朝廷认为“义庄义学有补世教,申饬攸司,禁治烦扰,常加优恤”。这说明义庄()A.成为了社会救济的主要力量 B.体现了士大夫社会责任感 C.维持了宗族内部的血缘纯正 D.弱化了封建政府的权威性 16.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太差,无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只有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地理环境与农业起源的关系 B.储备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C.食物生产与人类文明的产生 D.历史条件影响古代多元文明 17.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18.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19.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非逼”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A.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 C.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20.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二材料分析题(共2道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先秦《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汉时,已有单行法规《上计律》。“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上计由丞相府、御史府主持,考课之后,根据政绩,增秩、迁官、赐爵或降俸、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晋律》中规定了官员考核的内容包括: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录囚徒……理冤枉等。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明代文官考核的最高主考官以及考核监督者都是皇帝,明代的统治者深知官员贪污腐败的危害,贪污者付有司治罪。——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等材料二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也开始实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2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2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2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2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结合所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材料中“商王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通过“当地部族进贡、商王赏赐、当地部族派人随从”等方式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C项正确;结合所学“巡视一方”指的是在自己国家疆域之内巡视,故“巡视一方”不会“扩大商朝疆域范围”,排除A项;结合所学,在商朝内外服制度下仍是众邦国林立的状态,部族之间并未形成血缘认同,被巡视之处给商王纳贡,接受赏赐,会产生政治认同,而不是“血缘认同”,被巡视的地方派人加入商王队伍只会起到随从助威的作用,会产生政治认同,也不会形成“血缘认同”,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纳贡、赏赐”在当时主要属于政治行为,不是商业行为,对加强内服外服商业联系作用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中古中后期的西欧,各国君主为筹措急需费用,常常向城市富有的工商业者借债……君主可以藉此建立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常备军,而不必从封建领地征召那些桀骜不驯的骑士。”可知,城市富有的工商业者为王权的加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A项正确;封建社会走向稳定是城市兴起的条件,排除B项;当时新兴生产关系还没有产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西欧城市的兴起、发展与封建骑士制度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民国初年,国民党等党派之间互相攻击,甚至在国会开会时大打出手,体现了当时民主政治尚不成熟,B项正确;材料与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无关,排除A项;“名存实亡”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并非军阀势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誊录生。誊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誊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誊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和所学可知,科举制度自隋唐诞生起,虽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奈何舞弊之风日盛,而“糊名易书”法作为科举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宋明开始不断发扬光大,有利于大范围内杜绝舞弊行为,尽量确保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D项正确;“糊名易书”法的实施有抑制贵族之意,但宋朝以来的门阀士族已衰落,排除A项;“糊名易书”法虽能在大范围内杜绝舞弊行为,但不能完全保证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排除B项;“糊名易书”并未阻碍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01年,围绕着科举考试,清廷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慈禧太后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笼络士人。……经过多回合较量,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延期一年。”可知,面对清朝中央政府准备乡试的政策,东南督抚大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且获得了延期举办乡试的结果,说明清廷的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政推行缓慢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文化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东南督抚等官员对清廷做法的不满,与知识分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长沙窑生产的日用瓷器是人们日常生活所用之物,在这些器物上写着能体现教化主张的诗歌,这反映出唐宋时期教化要求渗入世俗生活,B项正确;仅凭长沙窑出土的瓷器内容,不足以反映出儒学的正统思想是否稳固,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对审美观念的影响,无法得出当时审美观念受到冲击的信息,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这首诗歌是否专门为瓷器生产而进行创作,不能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基督教通过教义教化富人,强调财物的使用权不仅属于富人,更属于需要救济的人,说明基督教具有社会基层治理功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在极力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宣扬的救济弱者而非众生平等,排除B项;基督教教化富人赈济穷人的教义与重塑民族文化内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明成祖时期奉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大规模的对外活动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而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摒弃了天朝上国的旧有观念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依然繁荣,排除B项;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欧洲30年混战结束后,参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各国代表,否定存在高于国家的权力和欧洲统一,说明当时各国的主权和独立意识有所增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际法和欧洲国际关系,并非封建制与国家分裂的关系,排除A项;据所学,随着各国君主派遣外交使节和使团,近代外交体制度才逐渐形成,排除C项;据所学,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三三制”“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三制”原则使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使每个外交干部既熟悉国内工作,了解国内情况,又有在国外工作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干部储备培训制度化,把干部的储备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外交事业的发展准备了高素质的外交人才,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C项正确;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其标志不是“三三制”构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第三世界国家,也没有刻意强调是为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的情况是美国黄金储备的下降,以及大量美元作为国际结算单位沉积在国际贸易领域和其他国家国库中,对兑换黄金造成了巨大压力,美国此时已经难以维持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比率兑换,因此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A项正确;欧洲的联合和经济腾飞不是由材料中的情况造成的,排除B项;此时美国依然拥有经济霸权,但有所动摇,C项中“终结”这一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所述情况并未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可知,宋朝和明朝的措施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土地兼并不可能被杜绝,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可知,东晋政府实行“土断”政策,将北方的“侨人”和南方的土著居民,同等对待,有利于促进南北方之间的融合,C项正确;“满足了”,表述夸大,排除A项;“解决了”,表述夸大,该政策可以缓解矛盾,但是不能解决,排除B项;该政策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可知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所以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范仲淹设立义庄,发挥宗族内部的救济作用,朝廷对此进行嘉奖,义庄的设立凸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义庄的设立可以说明宗族内部救济发挥重要作用,但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要力量是政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族内部的血缘纯正,排除C项;由材料“义庄义学有补世教”可知,义庄的设立是重要补充,有利于巩固封建政府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纬度,不同地理环境,农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A项正确;低纬度地区不用储备粮食,排除B项;材料与人类文明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古代多元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7.【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广泛引种,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这一变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的结果,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是一方面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中引起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可知,17世纪,欧洲贵族引领服装潮流,而到了19世界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转变为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潮流,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经济的促进,以及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C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引领服装潮流,没有体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思想解放,也没有体现社会变革,排除B项;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是社会现象,而非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买卖契约非常重视当事人的自愿,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人们更加注重契约关系,D项正确;中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不能保证,排除A项;材料与打击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0.【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为了提高图书销售量,书商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与城市繁荣的现状,C正确;题干内容无法得出当时活字印刷发展情况,排除A;政府色彩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材料只提及书商的促销手段,无法得出市民的生活习惯,排除D。21.【答案】(21(1))特点:有法律依据形成制度化;奖惩结合;考核严格;考课内容广泛;考核标准细化;品德与政绩考察并重;统治者重视官员考核;考课与惩贪相结合。(21(2))变化:逐渐走向专业化;考核标准由通才到专才;注重对官员绩效考核;逐渐走向市场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考核。背景: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发展;文官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国家干预力度的变化。【解析】(21(1))特点:依据材料“中国古代从先秦《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得出有法律依据形成制度化;依据材料“考课之后,根据政绩,增秩、迁官、赐爵或降俸、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得出奖惩结合;依据材料“《晋律》中规定了官员考核的内容包括: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录囚徒……理冤枉等”,得出考核严格;考课内容广泛;依据材料“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得出考核标准细化;依据材料“四善二十七最”,得出品德与政绩考察并重;依据材料“明代的统治者深知官员贪污腐败的危害,贪污者付有司治罪”,得出统治者重视官员考核;考课与惩贪相结合。(21(2))变化:依据材料“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得出逐渐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