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A.钟芳蓉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1.C2.B3.A4.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建设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通过弘扬工匠精神,①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③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
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5.①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②爱岗敬业、劳动光荣;
③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
④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⑤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
⑥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⑦深藏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正是由于”错误。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知文本说的是“离不开”;同时“工艺……的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中“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是说“一些工艺水平”。B.“不仅需要‘匠气’”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是说“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D.“主要力量”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说“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错误,依据“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可知“220多种”强调的是产量,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创新精神,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BCD三项都能体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而A项体现的是钟芳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的专业,这和工匠精神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建设的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①依据“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②依据“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依据“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④依据“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可知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依据“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可知要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②依据“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可知要爱岗敬业、劳动光荣;③依据“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可知要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④依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⑤依据“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⑥依据“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⑦依据“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要深藏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滚烫的土地阎秀丽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我心里是极不满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根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那你就去呗。”“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人哪,是地养着呢”,这包含了爹对土地的信任和依恋,也体现了爹特立独行的性格。D.小说使用了两次“浑然一体”,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意蕴深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多处描写天气的炎热,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烘托了爹的形象,同时还暗示了农耕环境正在逐渐恶化。B.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C.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出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的看法的转变。8.小说中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9.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6.D7.A8.①连缀全文情节。“抡镐头”这一细节贯穿全文,把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清晰完整。②丰富人物形象。这一细节反复出现,描绘了爹顶着烈日拼力开荒的劳作场景,体现出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和执着坚守。③深化小说主题。文末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体现出“我”和娘理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9.①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②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③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包含着对爹的怨恨”错误。由后文“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可知,娘并没有因为和爹吵架而心生怨恨,而是担心爹。B.“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错误。联系“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可知,“我”不情愿是不想去叫爹;由“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等句子可知,“我”的心通透起来是听了父亲说的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话。两者不是阐述同一件事,构不成铺垫。C.“特立独行的性格”错,爹思考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表现忠厚朴实的典型农民形象,并不特立独行。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A.“暗示了农耕环境在逐渐恶化”错,文中多处写秋阳:“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写出时间流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父亲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农民形象,但没有暗示农耕环境恶化。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抡镐头”的情节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头爹和娘吵架时,“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第二次出现在文章中间我去找爹回家吃饭时,“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第三次出现在文章末尾我听完爹的“哲理”后,拿起镐头回家,“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抡镐头”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文章各个情节。由此可概括答案①;第一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等句子的描写写出了爹努力开垦的场景,描绘了爹热爱土地的形象;第二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等细节描写,将爹和土地融为一体,烘托了爹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由此可概括答案②;文章最后一次出现“抡镐头”情节时,是在“我”找到了爹,爹对“我”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时候。通过爹的解释,“我”的心变得通透了起来,对爹的热爱有了理解,因此,“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娘也“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和娘对爹的行为从不理解到理解,升华了主题。由此可概括答案③。【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文章“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可知,秋阳非常毒辣,晒得土地滚烫。由此可概括含义: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由“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可知,爹对土地异常执着与热爱,由此可概括含义: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由爹说的话“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可知,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是人最终的归宿,由此可概括含义: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武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帝奇之A使B待制C集贤院D命E宰相F试文章G擢H河西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羸服,指低级官员的衣服,与《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类似。B.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C.布衣交,原意是指显贵的人和平民交往;后来也用来指贫贱百姓之间的交往。D.“绝言者路”中的“绝”意为断绝,与成语“悲痛欲绝”中的“绝”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但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受玄宗赏识,后被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杜甫历尽千辛万苦投奔肃宗。B.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招董廷兰为门客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肃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颇为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一起路过汴州,杜甫酒酣之际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14.杜甫死因未有定论,请结合本文和《登高》等诗,说说杜甫五十九岁便去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案】10.ADG11.A12.D13.(1)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亲自质问。(2)杜甫游览岳祠(南岳庙),大水突然而至,经过十天没有食物可吃,县令备船来迎接他,这才得以回来。14.①国家动荡,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疾病缠身;②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内心愁苦,积忧成疾;③经常饮酒,久未进食后暴饮暴食,大伤身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核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帝奇之”中,“帝”是主语,“奇”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A处断开;“(于)集贤院”是“待”的后置状语,状语后D处断开;“文章”是“试”的宾语,宾语后G处断开。故选A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破旧的衣服;低级官员的衣服。句意: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江州司马我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B.正确。C.正确。D.正确。断绝;穷尽,到极点。句意:这是在断绝言路。/悲哀伤心到了极点。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理解错误。原文“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人莫测也”是说人们都不能猜测他的心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细”,轻微;“宜”,应该;“亲问”,亲自质问。(2)“遽”,突然(迅疾、快速亦可);“涉旬”,过了十天;“具”,准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意思是“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入蜀地,杜甫避乱奔逃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进的官职”,以及《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国家动荡,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疾病缠身;“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意思是“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杜甫)从鄜州四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以及《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即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内心愁苦,积忧成疾;“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意思是“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大水阻隔,久未进食,后又吃食牛肉,饮酒大醉,以致伤害身体而去世。即经常饮酒,久未进食后暴饮暴食,大伤身体。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客居在吴、越、齐、赵一带。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看望他。参加进士没考上,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在祖庙祭祀祖宗,到郊外祭祀天地,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核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入蜀地,杜甫避乱奔逃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贼寇捉住。唐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当时房琯在陈涛斜被打败,又因为窝藏董延兰,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亲自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虚弱到被饿死,于是允许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杜甫)从鄜州回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褊狭浮躁,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严武去世,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下至江陵,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杜甫游览岳祠(南岳庙),大水突然而至,经过十天没有食物可吃,县令备船来迎接他,这才得以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从汴州路过,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高昂地写怀古的诗歌,人们都不能猜测他的心思。杜甫多次饱尝贼寇作乱的痛苦,坚守节操不被玷污,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君主,人们都很同情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阴雨①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自由的生活的愿望。16.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颈联上句写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诗人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写自己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一滴滴打在心头,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自由的生活的愿望”错。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表明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的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本诗作于白居易赴任忠州刺史一职途中。颈联,“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意思是望向帝京但云雾遮住了双眼,思念着故乡,雨声落地滴滴打在心头。前句“望阙云遮眼”中的“望”,遥望,指诗人在离京途中仍然远望京城,表明诗人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云遮眼”意为云雾遮住了诗人双眼而望不到京城。“望阙云遮眼”表现了诗人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后句“思乡雨滴心”中的“思乡”一词,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雨滴心”表现了诗人归乡不得的忧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枫林如火,又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前途的憧憬。(3)当不愿低三下四地去侍奉权贵时,许多有志之士往往会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答案】①.我有嘉宾②.鼓瑟吹笙③.看万山红遍④.层林尽染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嘉、瑟、笙、摧、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冲村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因境内有涂冲、江冲、林冲三条溪流汇集马槽河而得名。三冲是绿色的。山体碧绿,绿得如同颜料堆起来一般;树林翠绿,绿得好似颜料涂抹一般;溪水清绿,绿得仿佛颜料流淌一般。这时候,人的思维在①中也被绿色浸染,稍不注意就会缠在树梢上,融进水流里,落入草丛中。三冲是湿润的。三条溪流如三条游龙,从山涧里游来,丛石缝中游来,从树丛中游来,从奇花异草中游来。于是,马漕河变得丰腴而灵动,裹抉着大别山的神威,裹抉着三冲的神韵,蓄势奔涌,一路欢笑一路歌,流向巢湖。清滢滢的河流,在柳林旁潺潺而去,拽着河边水草和柳树的根须发出哗哗的响声。浅滩处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排列成不同音阶的琴键,弹奏着_②的乡村歌谣。翠鸟从柳林里飞过来飞过去,编织着诗意的天空。河边悠然自得的水牛,甩动着长长的尾巴,驱赶着飞动的草虫,享受着自由的时光。白鹭吃饱了便飞至牛背上稍息,和水牛一起构筑着童话般的意境。河沿上野花缀埂,有蜻蜓擦着河面飞,如一线震颤的曲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三条溪流如三条游龙从山涧里、石缝中、树丛中、奇花异草中游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不知不觉②宛转悠扬19.①从修辞上看,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有气势。②从句式上看,原句采用了短句,使得表达更加地灵活,也符合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本处是说人的思维在满眼是绿色的环境中没有意识到就被绿色浸染,可用“不知不觉”。“不知不觉”,未注意或没察觉到地。②本处是来修饰乡村歌谣的优美动听,可用“宛转悠扬”。“宛转悠扬”,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原句中“从山涧里游来”“丛石缝中游来”“从树丛中游来”“从奇花异草中游来”都采用了“从……游来”的句式,句式整齐,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有气势。原句中“从山涧里游来”“丛石缝中游来”“从树丛中游来”“从奇花异草中游来”采用的是短句的形式,使得表达更加地灵活多变,并且后文说到“一路欢笑一路歌,流向巢湖”,所以短句更符合描写的三条溪流的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虽然都是新能源电动车,但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了车载储氢系统和具有发电能力的燃料电池系统,这让其获得了独特优势。不仅氢能源汽车具有声音小、无污染、更安全的品质,而且续航能力更持久,运行更平稳,驾驶体验更适合。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①。纯电动汽车要提高续航里程,目前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多增加锂电池,或者通过更新技术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对于车辆生产来说,②。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续航里程,只需增大储氢罐即可,成本很低。另外,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比较长,一般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就像燃油车加汽油,补给的时间很短。从低碳环保的角度看,氢能源车也有更优异的表现,有人甚至将氢能源车称为“移动的空气净化器”。氢能源车的前置空气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吸附颗粒物,③。经过该装置处理再排放出去的物质,只有水和更清新的空气。20.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雨后彩虹就像一座长桥卧在水面上,让来此旅游的人欣喜不已。B.《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像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C.义务支教的邓小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着山村里的每一名留守儿童。D.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像看到峥嵘岁月里无数先烈奋勇抗争的场景。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C21.①续航里程大幅增加②二者都需要较高的成本③还会过滤掉有害气体22.氢能源汽车不仅具有声音小、无污染、更安全的特点,而且续航能力更持久,运行更平稳,驾驶体验更舒适。【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像”表示类比,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和“燃油车加汽油”作类比。A.“像”表示比喻,将“雨后的彩虹”比喻成“长桥”。B.“像”表示举例,举“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的例子。C.“像”表示类比,将“教导着山村里的每一名留守儿童”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作类比。D.“像”表示想象﹐想象“峥嵘岁月里无数先烈奋勇抗争的场景”。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前文“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后文“纯电动汽车要提高续航里程”可知,此处比较的是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故可填“续航里程大幅增加”。第二处,结合前文“但对于车辆生产来说”和后文“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续航里程,只需增大储氢罐即可,成本很低”可知,此处是说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突出“二者都需要较高的成本”。第三处,结合前面“不仅能够吸附颗粒物”可知,补写的句子中应有“还”与“不仅”搭配,应是说氢能源车的前置空气处理装置的另一个作用;后面“经过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抵顶合同合同范本
- 知识经济时代的版权保护实务
- 区域国别视域下中亚地区孔子学院中文教育发展研究
- 社会企业合作推动青少年科普资源的发展与创新
- 产业集群视角下乡村旅游企业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加盟框架合同范本
- 男性职场晋升的阶梯与策略
- 班组级安全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解析
- 非金属矿石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医用橡胶胸腔闭式引流瓶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幼儿园膳食工作计划
- 药剂学第9版课件:第一章-绪论
- 2023年中考英语话题复习课件 健康与饮食
- 2023年机动车检测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根据补充要求编制)
- 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操作方法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路遥介绍课件
-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物理性能》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
- 北京万集DCS-30K计重收费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歌剧卡门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