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_第1页
2023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_第2页
2023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_第3页
2023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_第4页
2023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目录一、背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的一大矛盾 PAGEREFToc358146254\h4二、信息化投资是调结构与保增长的融合点 PAGEREFToc358146255\h5三、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加速态势 PAGEREFToc358146256\h6四、大智慧城市主题首推智能交通和电子政务 PAGEREFToc358146257\h7五、智能交通市场加速,行业演绎强者恒强 PAGEREFToc358146258\h91、2023-2023年期间技术和市场逐渐成熟 PAGEREFToc358146259\h92、政府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PAGEREFToc358146260\h103、市场整合加速,强者恒强趋势明显 PAGEREFToc358146261\h12(1)项目金额变大趋势明显 PAGEREFToc358146262\h12(2)BT模式成为主流 PAGEREFToc358146263\h13(3)项目复杂程度加大 PAGEREFToc358146264\h13(4)行业整合加速,利好龙头公司 PAGEREFToc358146265\h144、推荐未来业绩弹性最高的的易华录和数字政通 PAGEREFToc358146266\h14六、电子政务之公共安全事前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 PAGEREFToc358146267\h161、数字化城市管理——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事前主动精细管理 PAGEREFToc358146268\h162、政策驱动,行业开始加速增长 PAGEREFToc358146269\h183、项目金额2023年起变大趋势明显 PAGEREFToc358146270\h194、产品和经验是行业的主要壁垒 PAGEREFToc358146271\h205、推荐数字政通 PAGEREFToc358146272\h22七、电子政务之公共安全事后管理——应急系统 PAGEREFToc358146273\h221、应急体系建设越来越受政府关注 PAGEREFToc358146274\h222、国内应急联动市场千亿规模 PAGEREFToc358146275\h243、石油、电力、勘测、冶金等高危行业应急市场逐渐开启 PAGEREFToc358146276\h254、应急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和技术原型 PAGEREFToc358146277\h265、应急系统平台的基本构成 PAGEREFToc358146278\h26(1)应急指挥场所 PAGEREFToc358146279\h27(2)基础支撑系统 PAGEREFToc358146280\h28(3)安全保障系统 PAGEREFToc358146281\h29(4)移动应急平台 PAGEREFToc358146282\h29(5)数据库系统 PAGEREFToc358146283\h306、应急领域竞争格局 PAGEREFToc358146284\h317、推荐解决方案提供商——太极股份和蓝盾股份 PAGEREFToc358146285\h31一、背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的一大矛盾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所谓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即改变依靠投资、出口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提高生产效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复杂且艰难的。加强对地产行业的调控导致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出现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外市场的低迷和扩大内需政策降低了三驾马车之二——出口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支持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却忽视了企业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我们认为扩大内需短期难以奏效主要是因为人们可支配收入不足(我们认为这也是新一届国家领导提出人均收入翻番的主要原因),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与防止经济硬着陆成为目前主要的矛盾。二、信息化投资是调结构与保增长的融合点提高产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防止经济硬着陆的融合点必然再次落脚到投资领域,而我们认为,跟随产业政策的导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新一轮投资将有区别于2023年的四万亿投资,信息化领域的投资比重将逐渐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时,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由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一批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很多城市已经跨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着力实现转变。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加3.5倍,这意味着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促使当地经济翻两番,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GDP、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将推动钢铁、水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并将促进芯片、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等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应用,从而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信息化涉及的产业众多,根据前面我们分析,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下,中小企业市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敏感度最高,并且企业级市场的信息化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也是建立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政府领域的信息化投资以及政策驱动刚性需求较大的领域是当前比较明确的投资领域。三、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加速态势智慧城市符合新一届政府的战略方向。李克强一再提及的新兴城镇化和十八大上习近平提出的给人民带来幸福感,智慧城市正式符合这样的战略。智慧城市是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城镇化业务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保增长的当下显得尤为迫切。截止到今年年初,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全国320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并且预测2023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到2023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数量有望突破400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明显加速。2023年12月5日,住建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指出试点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要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保障渠道(如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开展申报工作,于2023年12月31日前将申报材料连同电子文档报送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四、大智慧城市主题首推智能交通和电子政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未来五年一批城市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近两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公开宣称以智慧城市为发展理念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南京、沈阳、武汉、合肥、程度、宁波、昆明、无锡、昆山、抚养、双流等,每个城市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投资规划来看,智能交通和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应急系统建设为主的电子政务是当前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从政府推动的动力来看,交通拥堵问题目前成为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而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涉及钢铁、橡胶、玻璃、电子、制造、新材料、能源等一系列行业,限购令必然会制约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从民生和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智能交通成为政府目前推动意愿最强的细分领域。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应急系统建设为主的电子政务,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维稳、治安意愿,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涉及政府自身责任和职能,尤其在自然灾害、社会冲突、舆论事件等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当今,电子政务成为政府越来越重视的投资领域。五、智能交通市场加速,行业演绎强者恒强1、2023-2023年期间技术和市场逐渐成熟我国智能交通至今有着近40年的发展史,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23年以前以城际智能交通为主,建设期主要集中在“七五”、“八五”和“九五”三个五年计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城际智能交通(高速公路三大系统)的科技攻关和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主要参与厂商只有不到10家。2023-2023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际智能交通都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持。这期间的建设重点是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诱导(包括道路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智能公交(主要是公交调度和公交信号优先)、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和服务。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2023-2023年,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应用了多项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如高清监测技术、个性化实施交通信息服务、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客流监测系统等,这期间,国内第一批智能交通企业陆续上市,智能交通行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2、政府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23年5月,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了《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国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强调要完善投资政策,加强资金保障。2023年7月31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了《2023-2023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指出到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系统建设和规模应用,加快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到2023年,实现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感知和监控。进入十四五以来,全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智能交通的建设,并将它作为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从规划投资力度来看,智能交通进入了明显的加速期。尽管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且财政紧张,地方政府对智能交通的投资热情仍未减退,2023年市场总投资同比增长31.1%,达到131.4亿元,智能交通市场呈现加速增长态势。3、市场整合加速,强者恒强趋势明显(1)项目金额变大趋势明显根据tranbbs统计,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单个项目投资额从2023年开始出现明显加大趋势。2023年,千万级项目共有85项,合计金额约22亿,一千万级别的项目不再是大项目。千万级项目不仅仅出现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逐渐出现单个千万以上级别项目。2023年1季度,千万级项目共有30项,合计市场规模11亿,约占一季度市场总规模的50%。2季度40项,合计市场规模11.6亿;3季度57项,合计市场规模13.8亿,千万级项目在总体市场规模中的比重呈现增加态势。前三季度千万级项目合计已经达到127项,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50%,合计市场规模达到36.4亿,超过2023年全年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65%;4季度68项,合计市场规模21.5亿。2023年2季度,千万级别项目共有50项,合计市场规模是13.2亿;3季度,千万级项目共有66项,合计市场规模是17.5亿。行业项目金额变大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认为,智能交通行业项目金额变大的趋势背后的原因是:智能交通行业已经成熟,各地政府对智能交通的认知度越来越深,更希望相关厂商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相比单独招标,一站式解决方案集成项目的订单额更大;另一方面说明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恶化,人们出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2)BT模式成为主流智能交通最大的特点是政府投资回本周期短,提高了对交通领域监管的精细度,违章逃单越来越难,一般而言,政府对智能交通领域的投资1-2年可以收回。这也是政府对该领域投资意愿较强的另一主要原因。近几年,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紧缩和经济增速的下滑,以及智能交通行业项目金额的变大,政府更希望采用BT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考虑到未来智能交通领域政府收入较为确定,参与的意愿也较强,BT模式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一大动力,但对系统集成厂商的资金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项目复杂程度加大智能交通项目的复杂程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众多,如民航、公路、铁路等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这给数据共享带来了不小难度,未来视频数据在交通部、公安部、城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共享,需要不同政府部门形成统一,再就是智能交通涉及的很多数据沉淀在企业里,如何让企业将数据贡献出来也需要相关政策来支持。另一方面是技术难度越来越大,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领域的成果,智能交通系统需要把多个子系统进行集成,需要系统集成商有相关的平台及产品和工程资质。(4)行业整合加速,利好龙头公司基于以上分析,行业项目金额的变大和BT模式驱动对系统集成厂商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23年前三季度,80家企业分享了127个千万级以上的项目(目前国内保守估计有1000多家智能交通厂商),而这80多家中,除了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外,更多的企业是只中过一个千万级项目。从项目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来看,拥有多个大型项目经验且产品优势明显的龙头公司在今后的招标过程中更有优势。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的加速,资金和产品优势不明显的小企业将越来越难经营,而拥有资金优势、规模优势、产品优势和经验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行业的整合。4、推荐未来业绩弹性最高的的易华录和数字政通易华录——国省干线公路优势最为明显,具备成长为大市值公司的条件公司签署的河北24亿BT项目由省政府牵头公安厅和交通厅一起运作,解决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河北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为全国的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标杆意义。从公司层面来讲,河北BT项目仅是一个开始,从业务层面来看,河北项目依然以安防、监控等治安功能为主要内容,形成环北京、环河北省、环县市的若干控制节点,便于相关部门对控制点的掌控,即为交通管理服务也为社会治安维稳服务,目前来看项目并没有进入城市中,只是分布在城际范围。公司后期将在河北成立子公司,由于已经覆盖了主干道的智能交通业务,占据了河北省业务的至高点,未来主攻12个地市和130多个县的城内交通业务,单是河北省的渠道下沉空间尚且巨大,而从长远来看,河北项目有望在全国其他省市获得复制,公司成长空间巨大。数字政通——收购汉王智通切入智能交通领域,由纯软件产品公司向产品软硬件一体化和系统集成业务延伸,业绩弹性较高汉王智通成立于2023年11月,但其前身汉王科技智能交通事业部已经深耕智能交通和安防领域13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车牌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的企业。专注于高速公路领域的收费系统、超速布控系统和称重系统以及城市交通领域的电子警察系统、卡口系统、交通指挥平台系统,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并拥有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服务优势。以车牌识别系统为例,近三年,在全国高速公路行业车牌识别产品领域内,汉王智通已经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公司的核心技术是智能识别,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方面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智能识别与行为分析是视频监控在智能交通和安防领域的大势所趋,通过智能识别,可以实现监控设备对车辆、人员、城市部件等自动识别,提高交通管理和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通过行为分析,能够对监控领域的事件、部件和行为进行自动分析,实现系统的自动运行和预警,大大减少视频监控对人工的依赖性,现阶段视频监控在各个领域快速普及,设备、数据的激增为后端人员的监控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工作强度,通过智能识别和行为分析,可以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降低成本,是未来智能交通、安防等领域的大势所趋。公司本次收购是为了加强公司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领域的技术实力,完善和增加公司的产品线,在智能交通和平安城市领域内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目前已经为200多家城市客户提供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实际上部分业务已经延伸至智能交通领域,本次收购可以实现汉王智通的技术和产品与公司的市场资源优势互补,使公司背靠智慧城市大主题,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拓宽业务的市场空间。六、电子政务之公共安全事前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1、数字化城市管理——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事前主动精细管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仍主要为被动发现问题、逐级上报解决,主要通过人工填输传递表单等传统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信息获取和处理滞后;权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过度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亟待建立;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和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等。数字化城市管理属于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个细分领域,是应用、整合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通过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本质是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有机结合,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根据目前已经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实施效果来看,城市管理从发现问题的数量到解决问题的周期和数量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无论是从政府管理的绩效和面子方面看,还是从社会反响来看,都成为各地政府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政策驱动,行业开始加速增长数字化城市管理最早是在2023年北京东城区开始实施,2023年7月份住建部发布第一批试点城市共10个;2023年3月份第二批试点城市17个,而期间其他省市的地市级城市和县镇开始规划数字化城市管理,如浙江省期间确定了10个试点县级地区;2023年4月份,第三批试点城市共24个。2023年的最新政府文件中,将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开始加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出的《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就进一步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应用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全面开展地级以上城市推广工作,力争地级以上城市2023年底前完成立项,2023年全面完成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已经立项城市的建设工作,尽快解决已具建设规模但未立项的数字城市建设问题,做好困难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3、项目金额2023年起变大趋势明显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的核心是管理软件平台,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系统、监督中心受理系统、协同工作系统、地理编码系统、应用维护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监督指挥系统、综合评价系统等,行业发展初期,由于项目产品特点是纯软件平台,国内信息化行业“重硬轻软”特点决定了单个项目的平均金额较小,以数字政通为例,2023年之前的项目最高的不超过500万,甚至出现大批几十万的小订单。进入2023年以来,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由传统的系统软件平台向前端数据普查和后端运营服务外包延伸,项目订单金额出现明显的变大趋势,数字政通今年以来中标多个500万以上订单,尤其下半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中标三个2023万以上的订单,订单金额加大的趋势说明行业面临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利好拥有产品优势和经验优势的龙头公司。4、产品和经验是行业的主要壁垒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纯软件特点决定其技术门槛远高于普通的系统集成,行业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而单个项目订单额较小,因此国内主流系统集成厂商目前将重心放在订单额较高的集成领域。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以数字政通为代表的厂商产品性能逐渐完善,这主要得益于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积累了完善的产品性能,这种长期基于客户资源积累形成的产品竞争力短期难以复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本质是解决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需要协调多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重庆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为例,除市政委承担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等管理职责外,还主要涉及到19个部门、单位管理职责和权属关系。这种错综复杂的部门协调关系决定了在投招标过程中区域性的关系营销现象不明显,而拥有产品的性能优势和提供多个解决方案经验优势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拿单能力。5、推荐数字政通公司是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龙头,市场占有率50%以上,其中在试点城市中占有率高达70%。公司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2023年北京东城区),开发了第一个专业网格化系统和第一个社区网格化系统等,是行业的标准制定者和住建部数字化称号四管理模式推广领导小组成员。公司一共承建了国内200多个城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充分完善了提供产品的性能,产品性能模块化提高了通用性,大大降低了项目实施的周期,并能更好的满足新客户的需求,这种多年积累的客户优势和产品性能优势竞争对手短期难以复制。公司向前端三维数据普查领域和后端的信息采集运营外包领域延伸,目前在手订单保障明年的高增长,通过收购汉王智通切入智能交通领域,实现新产品在现有的200多个政府客户中的复制,背靠大智慧城市主题,开启巨大的市场空间。七、电子政务之公共安全事后管理——应急系统1、应急体系建设越来越受政府关注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人口密度越来越高,遭受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的形势日益严峻,公共突发事件种类多、范围广,从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到各种自然灾害等影响人身安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相应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化的发展。2023年的雪灾造成人民币1111亿元的直接损失,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1亿元,2023年的甲流带来了人民币134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新华社统计,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突发事件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5%,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已经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建设小康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自然灾害面前,由于中国缺乏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所遭受的损失远高于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目前,国家已经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个专项预案和80个部门预案,绝大部分省级应急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在总体预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应急平台,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近几年,随着政府对灾害应急系统的不断重视,中国灾害损失比例由6%下降至3%,但是仍然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20%。2、国内应急联动市场千亿规模随着应急体制的逐渐完善和信息化投资比重不断加大,我国应急联动市场将保持快速增。在应急领域,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投资额在1亿元左右,约需要40亿元;240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城市每个平均要投资4000万左右,将近100亿元,在2023多个县级市,每个平均投资400万元左右,约需要80亿元,以上三类城市累计需要投资220亿元。在5年之内,后续系统升级换代及后续工程投资额与前期投资额按照1:1计算,也为220亿元,系统建成后,每年会产生10%-15%的后续服务费用,即44-66亿元,三项总计约为500亿元的投资额。如果再考虑可以带动的相关产业,按照1:2的产业放大效应计算,中国城市应急联动市场总规模将高达1000亿元,而且会产生每年15%-20%持续稳定的服务费用。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54.7亿元(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023)。3、石油、电力、勘测、冶金等高危行业应急市场逐渐开启石油、勘测、冶金等行业的突发事件对企业和人员带来巨大的灾害,电力行业的突发事件直接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这些高危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中,建立完善的应急联动体系对提升救援效率、减低损失有重大意义。如太极股份已经为中石油总部层面建设了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提供应急软件指挥平台,对接北京市和国务院的应急平台,未来应急系统向中石油全国分支机构延伸,公司在总部层面的业务确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流程设计,跑马圈地效果明显。蓝盾股份在电力行业也开展了多个应急系统业务。4、应急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和技术原型应急平台建设面向加强应急管理、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大需求,基于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创建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应急平台是一个全体系、全系统、全流程互联互通的系统。5、应急系统平台的基本构成应急平台的系统建设由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移动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应急平台标准规范构成。(1)应急指挥场所应急场所是应急值守和指挥会商的办公场所,以及支撑应急平台基础设备运维的场所,其建设应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需求。需要具有应急日常值守及突发事件的接收报送功能的场所;在发生重大或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具有为指挥部领导和相关成员单位领导提供快速了解现场情况、观看现场图像,实施现场决策、应急指挥的场所;应急平台还需要支撑平台基础设备运维的场所。按照应用要求划分,应急指挥场所由应急指挥大厅、会商室、值班室、设备间等组成;按照功能要求划分,应急指挥场所包括显示系统、会议系统、扩声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智能灯光照明、综合布线、供电系统、安全保障等。(2)基础支撑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与存储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基础支撑系统是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3)安全保障系统应急平台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结合应急信息化的建设现状,管理与技术并重,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化信息装置为基础,建成“分区分域、多层防护”的具有应急平台特色的信息安全深度防御体系。构建安全应用支撑平台,实现信息安全纵深防御。应急平台以终端安全为基础,构成由安全管理中心支撑下的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和通信网络安全所组成的三重防护体系结构,同时,通过容灾备份保障应急平台底层数据、服务的可靠性,利用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安全管理等措施部署实施来全面实现计三重防护。(4)移动应急平台移动应急平台是为了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平时安全监控的要求,能够快速实现音视频采集和数据传输功能,是了解和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状况,进行应急决策和指挥的重要工具,满足指挥中心领导或者指挥员对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及时准确反馈的要求。移动应急平台主要包括大、中、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和基于PDA的移动应急终端,为第一时间抵达突发事件处置现场的领导或指挥人员提供多种信息采集手段,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与传输。(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应急物资数据库、案例库、专家库、文档库、知识库等内容,是应急平台的数据中心。数据库主要包括存储所有的应急数据、支持数据录入、修改、查询、统计、备份等功能。6、应急领域竞争格局7、推荐解决方案提供商——太极股份和蓝盾股份目前国内市场上外资厂商的竞争力较强,在应急联动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面性和应急联动系统设备的稳定性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随着国产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综合实力近几年的不断提升,中国政府给予国产品牌较大的扶持,尤其在对涉密较为敏感的政府、金融、电力、能源等领域,优先采购国产设备产品和咨询服务。考虑到应急领域所涉及的环节众多,专业性较强,客户对项目最初的流程设计和咨询服务有较高的依赖性,更希望厂商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更看好对行业了解较深且有着较多解决方案实施经验的厂商,如太极股份和蓝盾股份。太极股份——通过顶层设计确定标准,先发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国内电子政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央企背景给予公司较强的拿单能力。自今年起,公司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在应急领域属于本土的龙头企业,尤其在顶层设计和流程设计的咨询方面,借助IBM的经验,有着明显的优势。公司最大的看点在于对全国各地政府应急项目的顶层设计优势,通过确定标准为后期的项目实施中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到项目实施阶段的订单金额远大于目前的咨询项目,未来随着各地政府项目的落地,应急领域有望成为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蓝盾股份——具备双重资质,经验和资源优势明显:公司通过提供专业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政府、电力、医疗卫生特别是政府领域拥有明显的行业背景优势,在客户资源、行业经验、技术产品和专业服务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今年成立了专门从事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业务的子公司,搭建起一个政府、公安、电力、安监、环保及税务等部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未来有望向已有的客户资源进行复制。应急系统订单额一般较大,且涉及公共安全领域,一般政府和重要行业客户在招标过程中要求具备较高的系统集成资质和涉密资质,同时要具有多个解决方案经验。与公司所处的信息安全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与系统集成厂商的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信息安全的涉密资质,并且拥有多个解决方案成功案例经验,在未来的投招标过程中优势明显。

2023年纺织服饰品牌分析报告2023年8月目录TOC\o"1-4"\h\z\u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 3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 8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 8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 9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 9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10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 11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 12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 14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16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 181、鲁泰A 192、富安娜 203、探路者 204、朗姿股份 215、卡奴迪路 226、罗莱家纺 227、森马服饰 238、华斯股份 24六、风险因素 25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从行业终端来看,此轮服饰行业调整始于2022年。2022年在通胀大背景下,品牌企业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成本费用压力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要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提价,2022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终端零售金额的增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终端销量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终端疲弱对上市品牌公司的冲击已经从终端库存积压传导至订货会增速。由于加盟订货制的存在,上市品牌公司利润表增速的下滑会明显滞后于终端出现的恶化。从传导路径来分析,从2022年秋冬开始行业终端售罄率相对往年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事实上行业的这轮调整尚在进行之中,多数品牌公司目前都处于打折促销去库存的状态,2022年秋冬订货会不少公司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今年上市品牌公司普遍面临着利润表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盈利下降的压力。行业调整之后,未来修复路径也将从终端开始。由于终端销售低迷,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都在通过频繁的打折促销(包括电商渠道)清理积压的库存,我们认为终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先从终端修复,考虑到2022年秋冬订货会普遍不再压货,同时考虑到2021年开始大力清库存,我们预计2022年末全行业清库存会告一段落,2021年开始上市品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将逐步好转,随后传导至2021秋冬订货会数据与利润表将逐步修复转正。从戴维斯双杀到双击,上市品牌服饰公司的股价修复取决于净利润的恢复节奏。2021年下半年起品牌服饰行业爆发的库存危机、电商冲击、终端销售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使上市品牌公司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戴维斯双杀”,随着盈利预测的不断下调与负面数据的不断出现,服装家纺行业上市公司整体PE从最高点的40倍下降到如今的14倍,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大部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一旦行业或部分脱颖而出的品牌公司在终端销售与订货会增速等指标上出现明显的向上拐点,预计行业的估值将会得到率先修复,业绩的逐步兑现会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但从投资机会上看,本轮调整之后品牌服饰行业未来将很难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个股之间的分化将明显加剧,最终走出来的企业将有一轮恢复性行业,而有一些品牌将逐步边缘化,未来更多拥有更好定位、更新渠道和更好商业模式的品牌企业将逐步加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曾经的粗放式增长告一段落,未来行业将恢复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阶段。我们认为过去本土品牌服饰行业依靠开店铺货与产品提价方式实现的粗放式增长已经结束,在当前国内服饰需求增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品牌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复苏的突破口。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在过去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及产品差异,因此品牌也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客户粘性,产品提价无法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这也在一方面造成了行业低迷阶段,各品牌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在行业调整中期,多数品牌服饰公司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品牌特色和性价比将取代高定价倍率成为产品定位方向,户外用品行业中探路者通过产品定价的下调与品牌诉求上的持续投入,已经成功与主要外资户外品牌形成差异化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号召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投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为品牌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推广渠道。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过去粗放的开店铺货扩张模式对品牌公司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消费与商业环境的恶化,2021年起多数品牌公司及加盟商不再盲目扩张,对新开店的店址、费用投入与盈利会有更谨慎的要求与考量,现有渠道也会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2021年起不少品牌公司净开店速度开始下降,关店数量开始增加。我们判断经过这轮传统渠道的精简与整合,未来渠道的内生性增长将是考量渠道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品牌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参考优秀外资品牌的成长路径,稳健的开店、良好的货品管理与店效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品牌公司由小做大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本土品牌下一轮增长的突破口。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本土品牌普遍采用加盟订货制度在行业持续景气阶段让公司享受到了渠道数量快速拓展的收益,但也掩盖了品牌公司对渠道控制力较弱、对终端反馈不敏锐的不足,由于缺少零售与管理经验,品牌公司难以在实体渠道形象、货品管理、销售数据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掌控与管理,也无法对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通过适度提升直营店比重,本土品牌公司已经开始由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库存积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一品牌推广,更好的与终端反馈。品牌鞋类公司中,达芙妮与奥康等已经开始通过加盟收直营与联营等各种方式来提升品牌公司对渠道的掌控。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2021年前品牌公司更多是把电商作为消化库存的渠道,由于基数较小,各品牌公司电商收入跟随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爆发式增长。2021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让本土品牌充分尝到甜头,同时也开始逐步重视电商作为新兴渠道的作用与影响力,将电商视为新的增长点。针对电商渠道,目前本土品牌大多将其作为清库存的重要渠道,部分品牌也通过设立专属品牌、专供商品等方式平衡线上线下利益,同时设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我们认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品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清库存渠道,O2O等发展也将为众多公司带来全新的机会。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与消费偏好的日益细分成熟,本土品牌面临着消费环境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双重挑战,从公司管理团队角度来分析,多数本土品牌原有创始人及创业团队由于经验依赖等原因实际上未必能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环境,在保证股东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启用职业管理团队,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是本土品牌公司未来实现管理转型可以选择的突破口之一。在这一点上,探路者、七匹狼等公司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头,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职业化管理团队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管理层与股东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在当前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相比非上市品牌公司,已上市公司相对拥有更强大的融资平台,并在信息、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在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收购整合品牌或渠道互补的同行或许将成为行业重要方向之一。在品牌零售普遍低迷的当下,部分非上市品牌面临着业绩大幅波动、加盟商盈利下降等成长瓶颈,融资与退出渠道的不畅使得这些具备潜力的品牌成为上市品牌公司的并购整合对象。从国外品牌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大型龙头企业普遍经历了单品牌单系列到单品牌多系列再到多品牌的成长过程,例如全球户外运动巨头VF集团、全球化妆品龙头欧莱雅无不经历了这样发展壮大的过程,当然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整合方自身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自有品牌基础,同时要求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而被收购方管理团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我们认为2022年6月森马公告拟收购GXG的案例或许已经打开了行业品牌间整合的序幕。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国内的品牌服饰领域经过15—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出相对齐全的子行业,不同的子行业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和行业特征的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分化。我们从子行业增长速度、扩容空间、竞争态势、行业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度、消费粘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目前阶段对子行业基本面的排序是:户外行业、家纺、中高档女装、童装、商务休闲、时尚休闲、女鞋、男正装和运动装。从发展模式上分析,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产生的历史库存压力通常小于代理加盟商为主的公司,短期终端销售的改善也会更快传导至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的财务数据上。此外,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新兴渠道与未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获得品牌公司的重视,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成型的电商战略的品牌公司将拥有先机。从行业调整传导路径来看,在订货会数据与终端零售等指标上最早开始恶化的上市品牌公司先于其他公司面对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更长的时间做出调整改变,在库存消化告一段落后这些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将呈现更早的复苏迹象。综合考虑上述3种不同维度的筛选,我们认为可能率先复苏的选标有:富安娜、朗姿股份、卡奴迪路、探路者、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未来行业复苏是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指标,这个也许是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每季的订货会指标外(部分品牌由于订货比重调整可比性在逐步降低),终端零售与公司营运质量方面的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也是行业或公司复苏的重要标志,具体包括终端打折促销频率、可比同店销量增长、营运指标(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行业零售数据、售罄率、净开店等。打折促销频率的减少,一方面可以说明终端积压库存消化基本完毕,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反映消费者对品牌、定价、产品的逐步认可,未来的增长更多将来自销量的带动。可比同店销量增长摆脱低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后,恢复至接近双位数增速也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对于目前仍以加盟订货为主的品牌服饰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是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的前兆。根据我们前期对国内外品牌公司的比较研究(具体参考先前报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是企业营收转暖的先行指标》),当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下穿营业收入变化时,往往预示着企业当年或者次年营收复苏,因为对加盟商授信的减少预示着终端经营情况的改善,下一个订货期,订单量将会增加。在我们这篇定量分析的行业报告中初步帅选出有复苏迹象的可能标的包括富安娜、森马服饰和梦洁家纺。行业低迷的情况下,2021年开始不少品牌公司放缓了开店节奏,关店数量开始增加,传统渠道数量调整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零售终端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门店各类成本费用压力的减轻,在本土品牌公司越来越注重巩固现有门店质量(店效与平效的提升)的趋势下,净开店增长的恢复本身反映了公司对自身扩张与复制高质量门店的信心,同时可以反映加盟商信心与盈利水平的恢复。受到季节性、大规模促销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单月行业零售数据(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数据等)增速波动较大,我们认为连续3个月零售数据增速的回升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尤其是销量增速的持续回暖可以反映零售终端更高质量的复苏。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品牌服饰公司作为消费型企业,本身具备更多的防御属性,过去粗放式的发展与加盟商体制带来的库存问题以及国内经济本身的减速使得行业出现了较大的业绩波动,我们认为目前品牌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一方面有经济减速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是为过去的发展模式埋单。我们认为在行业调整与洗牌过程中,优秀的品牌服饰公司将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与更高的营运质量转型,最终脱颖而出的公司在财务质量与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上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参考海外市场经验,资本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这些发展模式更为稳健的服饰品牌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认为经历本轮行业调整后生存并逐步壮大的品牌服饰企业尽管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盈利增速,但更可预期、更稳健的增长及更高的经营质量将为他们带来估值溢价。经过行业繁荣期的洗礼与快速增长,国内纺织制造龙头企业已经积累了自身优势,多年的扩张帮助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企业自身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并且储备了较高素质、持续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研发力量,后期更多依靠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综合优势实现了稳健的经营增长。经历宏观环境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可以通过深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逐渐绑定大客户,客户的高集中度形成的粘性正是行业重要的护城河之一,未来龙头企业也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我们认为,市场应该重新审视对传中高端纺织制造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持续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表现实际已经代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理应对应更高的估值水平。综上,纺织制造类我们依然首推鲁泰A,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华斯股份的阶段性机会。品牌类未来一年我们更倾向的标的为:富安娜、探路者、朗姿股份、卡奴迪路、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1、鲁泰A从公司上市13年以来的经营业绩指标看,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稳定性、较高的盈利质量都体现了其在细分领域的护城河,优异的综合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及全产业链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公司长期以来相对行业的业绩稳定性更强的重要原因。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棉价的上涨将为公司业绩叠加弹性。近年来内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业内订单有望进一步向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集中,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中高价订单占比的逐步上升,预计近3年公司业绩可以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减速的大背景下,鲁泰这样具有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不存在历史增长负担的企业所受影响相对更小,业绩稳定性相对更高,更具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前期公司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业绩拐点的确认,后期公司股价上涨将更多来自于估值修复和业绩可能的超预期。2、富安娜较高的直营占比、鲜明的品牌产品特色带来的客户黏度、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与相对更强的零售能力一直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也是公司在终端零售低迷的大环境下始终能保持相对更稳定的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公司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严格的期间费用控制力度可以使其保持相对行业更好的经营质量。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收入连续3年实现高增长。除了将电商作为处理库存的渠道外,公司将“圣之花”定为电商专属品牌,同时发展电商专属产品,在产品与设计风格上形成差异,避免线上线下冲突。中长期我们继续看好家纺行业处于消费升级晚期带来的快速增长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由家纺向大家居用品的延伸可以使公司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凭借自身的品牌特色与经营管理优势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打开公司销售与市值空间。3、探路者考虑到国内户外用品市场较小的基数,我们预计未来3-5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仍能保持20%以上复合增长,是目前品牌服饰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作为国内户外用品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较其他同类型本土品牌拥有更多的优势。公司较早完成了职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并且通过较为完善的激励措施充分保证了管理团队不断学习与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团队本身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目睹了运动服饰等子行业过去粗放的开店模式下的问题。2021年起公司未雨绸缪通过开展了多品牌业务覆盖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主品牌探路者本身已经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公司设立Discovery与电商专属品牌阿肯诺,为中长期的发展做好储备。2022年公司进一步明确以美国VF集团为标杆,坚定贯彻多品牌的发展道路,为未来营收和市值打开了更大空间。对比其他品牌服饰企业,公司对电子商务更为重视,发展战略更清晰明确。公司将电商战略分为3个投入层次,首先积极推动加盟商参与电子商务的运营,倡导全员电商,并考虑将期货转移至线上;其次通过对网站的投入进行品牌与公司线上平台的推广;最后是通过搭建集零售、服务与文化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