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品国家监督抽样结果分析_第1页
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品国家监督抽样结果分析_第2页
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品国家监督抽样结果分析_第3页
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品国家监督抽样结果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品国家监督抽样结果分析

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是我国浓度磷复肥的主要品种,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的磷肥(以P2O5计)生产能力约1250万t,其中高浓度磷肥约占50%。高浓度磷肥中,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实物能力都超过500万t。与1996年比,高浓度磷复肥的产量增长了4倍,磷酸一铵的产量增加了3.4倍,磷酸二铵的产量增长了6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该类产品实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旨在了解产品质量状况,保护农民消费者利益。本文总结了1999~2006年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担的4次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分析了我国该类产品质量状况,以引起管理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注意。1材料和方法1.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信息1999~2006年国家监督抽查中按国家监督抽查实施方案随机抽取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品,涉及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四川、重庆、江苏、云南、广西、北京、贵州等13个省(直辖市)109个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样品。1.2合格判定标准严格按照GB10205-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标准中的检验方法由中心进行分析检验,按国家监督抽查实施方案及GB10205-2001《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标准进行合格判定。其中,1999年样品按照GB10205-88《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粒状)》、GB10206-88《料浆法磷酸一铵》、HG2558-94《料浆法磷酸二铵》、HG/T3282-1990《粉状磷酸一铵》进行检验和判定。2结果与分析2.1产品筛查结果统计109个产品的检验结果,合格产品105个,不合格产品仅4个,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96.3%。其中磷酸二铵34个,2个产品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4.1%;磷酸一铵75个,2个产品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97.3%。不合格产品中养分含量、水分含量、粒度、强度指标不合格产品各1个。对1999~2006年间历次抽查合格率进行比较(图1),可以看出该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均保持为100%,磷酸一铵的整体抽样合格率好于磷酸二铵。与其他肥料品种抽样合格率比较,磷酸铵类肥料与尿素产品相近,抽样合格率较高,基本维持在95%以上,其次为农业用碳酸氢铵,近几年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低浓度磷肥的生产领域抽样合格率逐年上升,平均在90%以上,复混肥料产品相对较差,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80%之间。该类产品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水平较高,通俗地说就是技术门槛高。一方面对原料要求较高,如若使用的磷矿质量差,易导致系统堵塞,被迫停车处理;另外对企业质量控制能力要求高,必须严格过程质量控制方能生产出成品。2.2质量持续提高2.2.1总养分及有效养分含量统计抽查产品,产品有效成分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其中以磷酸二铵较为突出,无论是传统法还是料浆法,有效养分含量均有较大提高。尽管2001年标准修订后,除粉状磷酸一铵Ⅱ类产品外,有效磷、总氮含量这些有效养分指标均下调了1个百分点,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单养分含量除磷酸一铵的总氮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加量从0.5%~2.9%不等。说明该类产品的质量水平近年来有较大提高。2.2.2优等品、一等品比例及产品质量升幅度对抽查产品进行统计,优等品、一等品占抽查产品总数的百分率逐年增加(表2),从1999年的69.2%增加至2006年的100%。其中以一等品尤为突出,从1999年不足50%,到2006年上升为73.7%,增加了25个百分点。从优等品、一等品的产品分布可以看出(表3),2004年之后,磷酸二铵优等品、一等品比例均上升幅度较大。磷酸一铵一等品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但由于2001年标准修订指标上调,优等品比例呈下降态势。分析产品质量提高原因,主要是产品工艺水平的提高。以磷酸二铵为例,截止1997年底,我国小型磷酸二铵装置9套(年产3万~6万t)。“七五”及“九五”期间,建成大中型装置9套。同时随着大型国产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陆续建成了大型装置8套,许多企业也对原有装置进行了改建和扩建。生产装置的国有化和大型化,反映出产品整体工艺水平在不断提高,必然导致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2.3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3.1矿源选择不当影响磷矿质量尽管目前该类产品合格率较高,质量较优。但是,抽查中不少企业反映,该类产品质量控制越来越难。主要原因是磷矿资源紧张。随着高浓度磷复肥的飞速发展,磷矿资源供不应求,多数企业限于磷矿资源不足,不能正常开工生产。因此,企业无法固定使用同一矿源,只能随机采购,这就造成磷矿使用杂。而不同矿源的磷矿组成不同,其P2O5、Fe2O3、Al2O3、SiO2、Na2O等均有较大波动。磷矿组分变化大,一方面会直接导致部分工艺指标波动,影响磷的回收率,增加磷的损失;另外,其中的金属化合物作为杂质,会部分进入磷酸产品,继而进入肥料产品中,导致有效养分下降,影响产品质量。为此,不少企业进行配矿生产,但是限于资源不足,产品技术指标控制越来越难。2.3.2配合式的标注方式未统一抽查中发现,产品标识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个别企业未按照标准要求标注配合式。不标注配合式,导致农民使用肥料时,无法准确依据养分含量指导施肥,严重时影响作物生长。2.3.3复混肥料销售过多,农民愿意选择购买抽查中发现,即使在一些磷酸铵肥料生产量较大的地区,农民也很少直接在农田中使用该类产品。多数企业的产品都直接销售给复混肥料企业做原料。而农民更愿意花钱购买养分含量相对降低了的复混肥料。分析其原因,一是复混肥料养分相对均衡一些,如三元复混肥料中加入了钾;二是复混肥料农化宣传力度大,农民接受程度强;三是复混肥料价格相对便宜。3相关建议3.1宏观管理也将面临挑战抽查中发现,因资源紧张致使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过高,导致部分生产企业停产。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在不断扩建、新建生产设施。而且小型企业技术水平低,对磷矿资源要求高,生产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显示出宏观管理不足。从2006年起,外资将进入我国化肥批发、仓储、服务市场,将对我国化肥销售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因此,建议加强宏观管理,一方面扶持一定量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淘汰一些生产能力小、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同时,应鼓励部分进口该类产品,特别是进口磷矿石,适当放缓国内对磷矿的开采速度。3.2土壤磷资源利用现状由于磷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经长期开采,磷矿资源后备已严重不足。国土资源部已将其列入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矿种之一。据有关专家计算,我国现有磷富矿资源仅可开发利用9年,磷富矿资源将面临枯竭境地。因此在加强磷矿石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磷肥高效利用研究。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缺磷土壤为100899.18万亩(6726.7万hm2)。因此,从普查以来各地针对缺磷土壤普遍注意施用磷肥,近20余年我国土壤磷增加迅猛。1998~2004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表明,磷的施用量逐年增加,氮磷比逐步增加,由1980年的1∶0.33提高到2004年的1∶0.52,较中等肥料水平土壤推荐施用比例1∶0.5略高。因此建议肥料专家加强氮磷比例调整的研究,减少磷肥使用浪费,提高磷肥使用效率,确保我国磷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