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明_第1页
古代中国文明_第2页
古代中国文明_第3页
古代中国文明_第4页
古代中国文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华古文明1.中华文明

虽非最古老的,却是最长命的,是上古时代人类仅存的文明硕果

左上:长城左下:丝绸之路上的驼队2.

第五章古代中国文明一、古文明的特征二、古文明的经济支撑三、古文明的政治结构四、古代中国儒家和道家学说的建构3.

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黄帝和炎帝: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史记.五帝本记》记述了黄帝轩辕、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放勋、虞舜重华的事迹,是对早期文明时代历史的了解。4.

近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

“古史辨”派的创始人顾颉刚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道破了上古传说不足凭信的根本缺陷所在。

对古史观的冲击与批判,把传说与真实的历史相区分,并不是否认它的价值,而只是把它置于应有的文化坐标上。

5.中华文明起源的方式和时间探索

多元的文明:近年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在萌生的过程中,已有了较为广泛的分布。除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外,还有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青海大通的上孙家文化,甘肃齐家文化等原始文化。6.

时间探索:“夏商周三代断代工程”的完成,确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始年,它为中国文明起源的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迸发出巨大的推动力。

夏王朝的年代框架是公元前2070——1600年;商王朝的年代框架是前1600——1046年,其中作为划分前后期界标的“盘庚迁殷”被定为前1300年,盘庚以下各王在位年代一一列出;商周之交的“牧野之战”的年代确定为前1046年,武王以下各王在位年代全部列出。7.一、古文明的特征第一,原生态性。第二,时空广阔性。第三,持久性。8.

第一,原生态性。世界上的原生态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中华古文明。

云南发现的原始人化石为中国古文明提供了人种依据。中国古文明影响了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就比中国晚三千年,而且是从中国传入,至今日本还有许多名词来自《诗经》。9.第三,中华文明何以有如此的延续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地理上与外界严重隔绝由发达的农业导致的极其庞大的人口以农为本的生活方式统一的文字科举制度及儒家学说上图:清明上河图(局部)10.

第三,中华文明何以有如此的延续性?——袁行濡等《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的形成,正在于武力的内敛和文化的扩张的协调统一。

中华文明内部控制和协调机制的建立。

武力的内敛:农耕文明不远征和平、和谐

内部的协调:包容、革新、开放11.

二、中华古文明的经济支撑1、农业生产力的发达农具、连种制、水利工程、农书等2、土地制度和赋税政策3、农耕经济的多元化12.农业生产力的发达中国农业何以发达?斯氏的解释是:中国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结合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此说不实。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促使了中国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上图:牛耕砖画(甘肃嘉峪关出土)13.2、土地制度与赋税政策

土地制度:

商周实行分封制

春秋出现土地买卖的现象

秦汉多种土地制度并存(皇室、地主、自耕农、佃农)宋代后土地买卖较活跃

土地私有可以买卖使土地制度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包容性,成为中国农耕文明持久发展的动力。14.

赋税政策

从鲁国初税亩的实行到汉唐的田租,从汉代田租到唐中叶两税法的实行,国家对土地的管理逐渐放松。汉唐田租很少,税收以人丁、人户为主,两税法后形成了自由的租佃制。15.中华文明是一种经典形态的农业文明上图:同庆丰年(清末天津杨柳青)16.3、农耕经济的多元化中国的农耕经济是一种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经济形态,农业、手工业和小商业发达,形成了农耕经济的多元化方式,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17.三、中华古文明的政治结构1、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2、科举取士制度3、宗法制度18.1、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

周初的分封制度:这种关系主要是按血缘来决定宗族内部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称“宗法关系”。

战国时期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是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君主专制制度

秦汉帝国:中央集权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形成19.

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从历代官僚制变化的轨迹看,皇帝总是把大权交给身边的亲信侍从,委以重任,来取代原来的那些不再是亲信的官僚。皇帝相信的是身边的仆从,而不是正常的决策行政系统。

秦的三公九卿到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出现再到明代的内阁、清军机处的出现,都是如此。20.

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卿世禄制-战国军工和养士制-汉察举和辟除制-门阀政治-科举政治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社会秩序能长期有序运行。

2、科举制度21.宗法制度在西周开始确立,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等。其后宗法制度虽开始瓦解,但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3、宗法制度22.

四、古代中国儒家和道家学说的建构

1、知识分子的出现

2、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孔子思想

3、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思想23.2、

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孔子思想

■“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仁”和“礼”

“仁”的概念: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达到“仁”的道德规范:恭、宽、信、敏、惠24.“礼”的理解

达到“仁”的境界,调解各种伦理关系,维持复杂的伦理秩序,必须靠“礼”.

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是学者称儒家是从仪式而来,儒家非常重视各种仪礼。如:吉礼、兵礼、军礼、丧礼等。二是仪式帮助教化人民,整顿人间秩序25.二是仪式帮助教化人民,整顿人间秩序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不学礼,无以立”“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26.■“仁”和“礼”的结合即为“君子”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的道德修养:内推和外推27.3、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庄思想

■道家的“无为”思想

主张“无为”的原因:道家认为社会不可救要,拯救自己,消极无为。

“无为”思想包括寡欲、愚民、反智和不德28.■道论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论提出道是先天地生、为天下母的本原;道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必然道路

■老子与庄子的不同

老子的“道”主要针对人生、针对政治,重谋略,以无为求有为;庄子重精神的自由和超越(无待、无心);讲灵慧,以无为求无为。

29.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30.

庄子骷髅曰:“死,无君于上,无君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31.

总结:中华古文明是以它的原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