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2美国历史的跨越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格局的演变1、美国的历程(1)殖民地与经济的发展和联系英国的殖民霸权与高压政策北美人民的反抗与独立战争《独立宣言》与《联邦宪法》美国理想独立战争期间,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1)请从多个历史角度,诠释潘恩对于当时民众的告诫。思路:历史教训、现实诉求、理性主义。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
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2)美国人是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实现革命派和联邦派的政治理想的?思路:《独立宣言》与邦联政府;《联邦宪法》与三权分立。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3)结合18、19世纪美国的政治问题,分别指出他们是如何运用那些“最大胆的学说”的?思路:从反税收到独立战争;从独立宣言到联邦宪法;从废除黑人奴隶制导维护联邦统一。现在几乎悬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建筑物”:邦联体制。“基本错误”:美国是松散联盟,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美国的历程(2)西进运动与领土扩张工业革命与南北冲突废奴运动与联邦统一南辕北辙的“自由”1864年,林肯说:“我们(指内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但在使用同一词时,我们所指的却不是同一件事。”——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1)内战期间,双方对“自由”的理解各是什么?
人生而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或各州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联邦)(2)双方分歧的实质何在?奴隶制的存废。
(3)林肯宣言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大批黑奴参军,或做联邦军队后勤,黑奴的大量逃离,使南方经济陷入瘫痪,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北方转变。英国与美国内战美国内战中,英国发表“中立”声明,称南部为“交战国”。英国媒体称:“尽管我们同情(美国)北方,但一定不要忘记,那条棉花拧成的绳索却把我们与南方拴在一起了。”内战期间,林肯政府虽对南部港口实行封锁,但并不禁止外国船只出入港口。英国谷物歉收,美国向英国大量输出粮食,挫败南部同盟的“棉花外交”。1861年11月,南方派两名使节到英、法请求干涉,被北方查获,英国为此发出战争照会。林肯不顾社会舆论和政府中主战派的反对,释放了南方的两名密使。(1)美国内战中,英国是否真的保持“中立”?请予举证。(2)英国为什么会对这场战争采取如此蹊跷的态度。(3)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林肯政府当时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意图何在?3、美国的历程(3)
内战结束后,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联邦政权,国内政局稳定,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发展机遇,鼓励移民,重视教育和专利发明,开展应用科学和工艺技术研究,并迅速投入生产。
电气化工业化城市化垄断化3、美国的历程(4)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暴跌,危机迅速蔓延到商业、工业和农业。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已难以克服。金融整顿产业调整以工代赈社会保障劳资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材料二华盛顿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星期四在忍无可忍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材料三罗斯福纪念馆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问题:(1)据材料一,为什么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
此前采取放任自由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通过改革——国家干预经济,摆脱经济危机。(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来自企业主。因为,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它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
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济”;组建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吸收大量男青年从事市政工程;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推进劳资谈判。3、美国的历程(5)金元帝国与世界经济霸主二战结束时,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中心。1945年12月,《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成为与黄金相等的国际储备货币和支付手段,形成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世界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3、美国的历程(6)世界政治霸主地位的确立●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从大陆扩张转向全球扩张●从美苏争霸之于一超多强2、世界市场与全球化①开始形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欧资产阶级疯狂掠夺金银财货和获取廉价原料的狩猎场。②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刺激了原料需求和商品销售;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商品流通,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贸易的中心。③最终确立: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全球贸易体系初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欧美工业国是主要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沦为经济附庸、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④加速发展:二战后,世界市场扩大和全球贸易发展,全球化加快发展,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第一个全球性多边贸易协定。⑤深入发展:80年代,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世贸组织于1995年宣告成立。拉尔夫•达伦道夫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1)概括达伦道夫眼中的世界?(2)请用历史语言归纳20世纪世界的特征(或变化)关于“全球化”的理解1998年,格蕾厄姆·汤普森在《全球化与国内经济政策的可能性》中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思想。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话题”罗兰·罗伯特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势)。不过,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兴起一样持久”。——罗兰·罗伯特:《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1)两位学者在“全球化”问题上的看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全球化是由来已久的历史过程;②全球化是不同区域间联系和依存的过程。不同点:①“全球化”起点——前者认为发端于1500年前后,后者追溯到两千多年前;②“全球化”的内涵——前者着眼于经济领域,后者不仅着眼于经济领域,而且涉及到精神文化层面。(2)指出罗伯特所谓“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工业国加紧对外扩张,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了国际分工体系中。(3)汤普森“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二战后,世界市场扩大和全球贸易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诞生和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诞生,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呈迅速发展之势,如欧洲联盟。3、两次大战后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到6月、巴黎。美、英、法主导和会。●大国的博弈: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十四点原则”为建立“世界和平纲领”,重视国际组织作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坚守传统外交,维持英国霸权,保证大陆均衡;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1919年6月28日,与会国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对德国实行严惩。又同德国盟国分别缔结和约,总称《巴黎和约》。《巴黎和约》构成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其主要机构史国联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主要使命史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会议的召开:凡尔赛会议后的亚太地区,英、美、日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美、英、日、法、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商讨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秩序。■会议的实质:华盛顿会议史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美英法日《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中、日签订关于山东问题的附约。●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协定》,美国海军实力提升,英国实力开始丧失,日本海军发展受到限制。●各国签订《九国公约》,保证门户开放政策。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以及关税自主等要求却未被采纳。如何认识凡—华体系?■英国霸权遭到美国挑战,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动,世界局势暂时得到稳定。■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英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正式形成。如何认识凡—华体系?■是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它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认识凡—华体系?■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了其他国家主权与利益,缺乏有效的解决国际争端机制。无视殖民地要求,继续维持殖民体系。对苏俄采取排斥态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
雅尔塔会议建立联合国布雷顿体系美苏的冷战雅尔塔体制建立联合国布雷顿体系
形成:1945年2月,美、英、法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①欧洲领土变动②成立联合国③远东事务安排等。人们把二战后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评价: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雅尔塔体制建立联合国布雷顿体系
过程: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宣布,战后建立一个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敦巴顿会议为该组织命名为“联合国”;1945年4月,50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这一天后来被定名为“联合国日”。
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调”。运作: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下设六个主要机构,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评价: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雅尔塔体制建立联合国布雷顿体系
酝酿与建立:1944年,以美国方案为基础形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构成与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冷战的开始冷战的展开冷战的结束
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战时的友好与合作。②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序幕由此拉开。③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目标。“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冷战的开始冷战的展开冷战的结束
■两大阵营: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北约与华约的政治军事抗衡■战争危机:柏林危机朝鲜战争■美苏争霸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七十年代期间——苏攻美守八十年代以来——苏联萎缩冷战的开始冷战的展开冷战的结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外交”方针,给东欧提供了摆脱苏联控制的条件。①东欧剧变:1989年东欧各国发生政权更迭。②德国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出现动荡。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公布关于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德国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③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使苏共领导地位与中央政府控制能力受到地方势力挑战,1991年8月19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接管国家全部权力。。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共宣告解散——苏联解体的前奏。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告终。焦点的转移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副产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801页(1)1950年,冷战焦点因何发生“转移”?“东方与西方”,分别代表什么历史含义?(2)何以见得“东方与西方在欧洲已成均势”?(3)“东方与西方”面对“远东均势”变局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策略。一百多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材料一:西太后说:“变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光绪帝说:“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力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复存观望。”康有为说:“杀几个一品大官,法就可以变……只要皇帝驾临乾清门大功可成。”材料二:赫德说:“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他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他吃了。”美国媒体《纽约时报》1900年12月23日则说:“改革派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材料三: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说:“维新派是以庸俗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他们所承认和要求的只是渐进的变化……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治主张点滴的改良,否定革命,主张同旧势力妥协,否定决裂……因为他们所代表的资产阶级还离不开封建地主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张开沅先生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说:“维新派在变法期间不太注意斗争策略,动作太快,触动面太宽,这样就树敌过多,使自己更加陷于孤立。……没有考虑到各项较大改革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由于民众缺乏理解而可能增加的反对。……他们爱国心切,因而急于求成。”问题:结合以上材料,就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评述以上观点。百日维新,何以来去匆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当事人、旁观者、当代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判断。我认为,变法的失败既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策略的失误,还有其特殊的因素。首先,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消极、抵制所至。尽管西太后声称“不内制”,但是,她依然顽固坚持专制体制,警告光绪帝不得有“更衣冠、易正朔”等数典忘祖的行为。而透过光绪帝所言“积习相沿,因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farmhouse木门安装服务合同
- 深圳购房合同样本
- 住宅房屋购买合同简单版
- 2024年《软件许可合同中不可抗力事件的处理》
- 广告公司授权合同模板
- 2024年范文承包土地协议书
- 2024年发光字合同
- 跨境客运线路租赁合同
- 共建文明施工项目协议书
- 亲子园与医疗机构合作协议书
- 国开2024年《中国法律史》平时作业1-3答案
- 钢结构策划书(范本)
- 急性肾衰竭与crrt治
- 焦化厂生产工序及工艺流程图
- 呕吐(急性胃肠炎)诊疗指南(制订)编制说明排版
- 江堤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江苏
- (外研版)初中英语语法汇总[新版]
- 李燕璇植树问题卡通版5
- 有砟轨道铺设的施工讲解
- 烟草专卖食堂燃气泄露及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反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