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验收评价(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_第1页
专题验收评价(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_第2页
专题验收评价(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_第3页
专题验收评价(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_第4页
专题验收评价(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验收评价(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廷议方式有助于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原始民主制的遗存使“国人”和臣下对君主权力存在制约作用,故选B项。2.《尚书·洪范》中记载周武王问政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建议他除了“谋及卿士”“谋及卜筮”外,还要“谋及庶人”,武王十分钦佩。这反映了当时()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B.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C.商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强大D.神权政治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A从周武王问政于箕子,箕子建议的内容以及武王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故A项正确。3.商代,商王把“神明”作为信仰,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牢牢地将“权、势、术”演绎着。西周时期,周王为大宗,通过大量的封藩建卫来巩固其统治,同时把以血缘文化为体系的“礼”文化传播于王朝之内。这些现象反映出商周时期()A.以德治国理念不断成熟B.宗法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王权政治色彩较为浓厚D.社会思潮的多元化走向解析:选C材料主旨是商周时期王权通过信仰、分封和血缘进行巩固,体现的是王权的加强,反映出王权政治色彩较为浓厚,而非以德治国,故选C项。4.秦汉初年,朝廷将百姓限定于既有的城乡区域之中。西汉文景以后,随着在交通便利之处自然形成的“聚”规模逐渐变大,朝廷会派官置吏予以管理,并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组织能力的提升 B.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C.城乡道路交通的便利 D.政府控制区域的扩大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国家对百姓的管理,由原来的限定于城乡区域到建立配套的乡里体系,说明政府组织能力提升,故选A项。5.“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解析:选B“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说明县官指天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已经实现王制(天子之制),遂进行一系列改制、改称号举措,以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故选B项。6.《大唐六典》,简称《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它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下列选项属于《唐六典》主要内容的是()A.南、北面官 B.天可汗C.六部 D.两税法解析:选C“记载了唐朝前期的官制”,而六部是官的种类,故选C项;南、北面官是辽代时期的制度,唐朝无法记载,排除A项;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朝皇帝李世民的称呼,不是官制,排除B项;两税法是赋税制度,不是官制,排除D项。7.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A.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C.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视谏官,扩大谏官的职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反映出宋代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故选A项。8.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解析:选B据材料“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元代监察行省的行御史台在法令上被确认,地方权力受到节制,说明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故选B项。9.明成祖起,陆续派遣总督、巡抚到各地临时处置事务,明中期督抚成为常设机构。督抚管辖数省或一省,地位在三司、总兵之上,同时被授予便宜行事之权。督抚的设立旨在()A.提高地方机构的政务处置能力B.形成完善的地方权力制约机制C.防范和打击地方割据维护统一D.明确职责分工以提高行政效率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地方督抚由中央临时派遣的官职变为地方常设机构,其地位在三司、总兵之上,同时被授予便宜行事之权,其目的是给予地方机构政务处理的更多权力,以提高地方机构的政务处置能力,故选A项。10.古代雅典城市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城市形状不规则,没有宫殿,卫城和广场是雅典的两大中心,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依环境而建,私人建筑密集、简陋,贫富混住,无中轴线但有一条主干道,道路狭窄,布局略显凌乱。这反映出雅典()A.缺乏城市发展的规划 B.城市的经济水平较低C.尊重思想自由的传统 D.城邦民主政治的特点解析:选D据材料“各大公共建筑宏大、华美”可知,这些公共建筑所承载的是城邦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等公共活动,为民主政治的生命力提供了强大物质与精神支柱,反映出城邦民主政治的特点,故选D项。11.下表是关于某国政体特征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该国是()机构职能公民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所有官职均无薪金元老院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执政官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执行相关决议A.雅典 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 D.波斯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故选C项。12.下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A.教权演变 B.王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 D.市民权利变化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8世纪到13世纪,在西欧社会中,教权势力大于王权,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不断形成,王权势力逐渐上升,到17、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不断深入,再加上英国、法国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王权势力又不断下降,这与题干曲线图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故选B项。13.下面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一则令状。该令状表明当时()A.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主导B.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英国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D.议会维护国王与贵族利益解析:选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议会是由英王召开,而且未经国王允许教士、贵族和法官等不得擅自离开议会,这表明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主导,故选A项。14.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议会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这一制度()A.有利于英国政局长期稳定B.使政府工作透明度有所降低C.有利于推动政府改善工作D.说明内阁是国家政策制定者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这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监督政府的工作,推动政府改善工作,故选C项。15.下图漫画《联合则生,分裂则亡》中,作者将北美13个州比喻为支撑美利坚合众国的13根支柱,并按批准宪法的先后排序排列。漫画折射出美国实行的是()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共和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B据材料“《联合则生,分裂则亡》”“将北美13个州比喻为支撑美利坚合众国的13根支柱”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不能维护国家利益与主权,各州联合起来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确保共和制,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实行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故选B项。16.下图是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而制作的近代法国国家权力架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A.法国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普选产生议员C.法国政体是对西方宪政的发展D.众议会的法案经总统批准即可生效解析:选C根据图示材料文字“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任期7年,可连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共和政体中有权力制约的因素,具有民主色彩,是结合法国国情对西方宪政的发展,故选C项;法国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而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A项;众议院是普选产生,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排除B项;众议院的法案同时还受到参议院的制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汉汉武帝拔用文学之士,加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名衔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成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东汉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曹魏、两晋三公系名义宰相。尚书省职无不总,转化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隋朝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唐朝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据材料指出尚书省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解析:首先明确变化,据材料“汉武帝拔用文学之士,加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名衔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可知,由内侍服务机构到参与机务,权力扩大;据材料“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可知,由决策机构到执行机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解释,需作总结概括。答案:变化:由内侍服务机构到参与政务,权力扩大;由决策机构到执行机构。解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尚书省变化的重要原因。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重用内侍,扩大尚书权力,以此削弱相权;东汉时,事归台阁,尚书台(省)成为中枢权力中心。随着尚书省权力的扩大,皇权受到威胁,魏晋时期,中书省、门下省相继成为新的制约力量,尚书省丧失决策权,逐步转化为外朝执行机构;隋朝时期,三省同时运转,但权力中心在尚书省。唐朝时期,三省制形成定制,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分权相互制约。尚书省的变化反映了皇权不断集中的趋势,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日趋成熟与完备。18.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政治:继承与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做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是否确立和实行宪政,是区别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政治尺度。所谓宪政指的是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只能依据宪法的条款来进行统治。它意味着一种有限政府,即政府只能拥有和行使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能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去施政。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宪政体制的国家。美国人在继承前人的政治思想和英国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宪政思想,建立起全新的宪政体制……有学者把联邦与各州之间的分权称为“纵向分权”或“垂直分权”,以区别于政府内部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横向分权”或“水平分权”。——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宪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具体说明。(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美国民主政治的相同之处,就民主的性质、方式和范围说明二者有何不同。答案:(1)特点:实行直接民主;设有专门的机构保证民主的实施;民主方式较为简朴;民主制度有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