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1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2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3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4页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第2课时让·乔诺01揣摩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重点)课时目标02体悟写法,感悟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感情。(难点)品读细节,把握形象【一】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他的生命,最终换来高原上的奇迹。变不变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1赏析: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室内环境的洁净和牧羊人的整洁,从侧面衬托出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索的性格特点。品读下列句子,分析牧羊人是一位怎样的人。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2赏析:动作描写。由此可以看出牧羊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3赏析:语言描写。体现了牧羊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4赏析:动作描写。写出了牧羊人动作娴熟、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5赏析:语言描写。写出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6赏析:语言描写。赞美了牧羊人无私奉献、执着坚毅的精神。从文中对牧羊人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自信、平和、不太爱说话、安静、忠厚、不张扬、认真、仔细、生活严谨、沉默寡言、坚持、坚毅执着、热情大方、热爱生活、勤勤恳恳、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人。探究疑难,体悟写法【二】1.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答案文章抓住牧羊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等描写,将植树老人平凡、孤独、安详、执着、无私、慷慨的性格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2.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找出文中的对比之处,并分析表达作用。答案本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如场景对比,将废墟的荒芜贫瘠景象与绿洲的生机盎然景象进行对比,将废墟上刺耳的风声与变成绿洲后的微风进行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伟大作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课文首尾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穿插于故事之间的句子也是作者的一些看法,试品味这些议论句的作用。答案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突出了牧羊人的性格、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赞扬敬佩之情。作者在首尾两段成功地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点题。开头段的议论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结尾段的议论起到了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4.“我”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推动情节的发展。“我”是变化的发现者,也是因为“我”的好奇,在初见牧羊人的第二天,决定留下来刨根究底,才有了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2)“我”作为一个见证人,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的事实,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3)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刻画了牧羊人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1.抓住特点写人物。

文章抓住老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等描写将植树老人平凡、孤独、安详、执着、无私、慷慨的性格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出来。“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语言描写);“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动作描写)等。艺术特色:2.善用对比手法。

本文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其一是场景对比,将废墟的荒芜贫瘠景象与绿洲生机盎然景象前后变化进行对比,将废墟上刺耳的风声,与变成绿洲后的微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牧羊人创造与战争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对比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伟大作用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3.巧用议论。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突出了老人的性格、品质,恰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赞扬敬佩之情。本文作者在首尾两段成功地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进行点题。开头段的议论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结尾段的议论起到了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交流感悟,主题探究【三】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牧羊人坚持种树,最终改变了曾经被破坏的环境,表达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对你有何启示?答案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2.从人的角度看,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这是对人类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对你有何启示?答案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有担当,有勇气,有毅力。3.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看,与其在纷争中毁灭美好事物,不如与世无争默默地创造事物。对你有何启示?答案消除纷争,与他人和谐相处。拓展迁移,练笔提升【四】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给杨善洲写一则颁奖词。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个性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答案(示例)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