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用卷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用卷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用卷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用卷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用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化学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切实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对它加以维护,我们要努力做到(

)A.扩大沿线工业生产 B.采集沿线各种排水 C.保障水质清洁安全 D.加大沿途矿产开采【答案】C

【解析】解:A、扩大沿线工业生产可能会增大污染物的排放而导致水体受到污染,不合题意;

B、采集沿线各种排水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C、保障水质清洁安全,防止水体污染,符合题意;

D、加大沿途矿产开采可能会增大污染物的排放而导致水体受到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等。

2.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名吃“八珍汤”,是由煨面(炒过的面粉)、羊肉、莲菜、黄酒等配制而成。在这道美味佳肴中,煨面富含的营养素是(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类【答案】D

【解析】解:煨面(炒过的面粉)富含淀粉,淀粉是一种糖类物质。

故选:D。

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在以下四种矿石中,可用于炼铁的是(

)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B.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

C.【答案】A

【解析】解:可用于炼铁的矿石中必须含有铁元素。四种矿石,只有赤铁矿中含有铁元素,可用于炼铁,其余四种矿石中不含铁元素,不能用于炼铁。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以及金属冶炼的知识。

4.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答案】B

【解析】解: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故选:B。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多种多样。在下列纯净物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A.0N2 B.NaCl+【答案】A

【解析】解:A、氮气是一种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学式以及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NaCl−1,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但化学式错误,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不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但化学式错误,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6.“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答案】D

【解析】解: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是因为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甘草酸苷(化学式为C42H61O16NH4A.属于混合物 B.由四种元素组成 C.常温下呈液态 D.质量为839【答案】B

【解析】解:A、由甘草酸苷(化学式为C42H61O16NH4)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由甘草酸苷(化学式为C42H61O16NH4)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甘草酸苷的熔点为212℃,常温下呈固态,故C错误;

D、甘草酸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39,并不是甘草酸苷的质量是839g,故D错误。

故选:8.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片刻后,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可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答案】A

【解析】解:A、镁带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有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加快,片刻后,镁带迅速减少,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可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出反应的发生,故选项错误。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片刻后,大理石的变化不明显,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和氯化钾混合,无明显现象,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明确是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判断出反应发生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垃圾综合化分类及资源再生利用进入了新的阶段。下列对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属可以直接利用 B.有机物可再上餐桌 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 D.惰性物可彻底抛弃【答案】C

【解析】解:A、垃圾中的金属需要重新分类,废旧、生锈的金属需要重新冶炼,不能直接利用,故A错误;

B、垃圾中的有机物已经受到污染或变质,不能再上餐桌,故B错误;

C、可燃物可焚烧发电,故C正确;

D、惰性物中的废玻璃可以回收利用,不能彻底抛弃,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垃圾的分类及其利用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0.尿素[CO(NH2)2]A.(Ⅰ)中氮元素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B.(Ⅱ)生成的铵态氮肥一定含NH4Cl

C.(Ⅲ)碱性土壤使铵态氮肥营养流失 D.【答案】C

【解析】解:A、(Ⅰ)中氮元素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而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肥,故A错误;

B、尿素中不含氯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Ⅱ)生成的铵态氮肥一定不含NH4Cl,故B错误;

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释放出氨气,导致铵态氮肥营养流失,故C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t2℃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减小幅度接近,因此不能降温结晶使两种物质分离,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11.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六个月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它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及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11−14题的相关问题。

(1)飞船发射时,为增加发射动力和发射过程的有效性,选用偏二甲肼(C2H8N2,有毒)和四氧化二氮(N2O4,有毒(2)为保护字航员的生命安全一方面,“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的可供呼吸的气体是______,另一方面,飞船往返过程中,宇航员要穿上压力服,当舱内压力突变时,压力服会迅速充满气体,这就需要压力服必须具有良好的(3)舱外宇航服用铝、橡胶、聚酯材料等制作而成,其中的铝属于______材料。舱外宇航服的最外层使用了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______(合理即可(4)返回舱返回时的动力来自液氢和液氧,它们提供动力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N2二者恰好反应(或防止反应物泄漏)

(2)氧气气密性(或耐压性)

(3)金属强度高(或耐撞击)

(4)2H2+O2−点燃2H2O

【解析】1.

根据物质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偏二甲肼(C2H8N2,有毒)和四氧化二氮(N2O4,有毒)组成双元动力推进剂,二者反应可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CO2、H2O和N22.

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材料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材料的特点等,难度不大。【解答】解:氧气能供给呼吸,因此“环控生保系统”向舱内输送的可供呼吸的氧气;飞船往返过程中,宇航员要穿上压力服,当舱内压力突变时,压力服会迅速充满气体,这就需要压力服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压性。

故答案为:氧气;气密性(或耐压性)。3.

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材料的用途与特性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以及材料的特性等,难度不大。【解答】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铝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舱外宇航服的最外层使用了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强度高、耐撞击;故答案为:金属;强度高(或耐撞击)。4.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解答】解: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12.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

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练泥机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

(2)制坯机中将坯泥制成坯体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

(3)若坯料中铁粉没有被除去,则烧制的陶瓷会出现黑点,其原因是______。(【答案】搅拌

物理变化

3F【解析】解:(1)练泥机将水和坯料充分调和,其作用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搅拌;

(2)制坯机中将坯泥制成坯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

故答案为:(113.焦化超低排放

为推进焦化行业全流程、系统化环境治理,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应坚持源头防控、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面发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煤的焦化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粗氨水、焦炉气和煤焦油等物质。在炼焦生产过程中,精煤破碎、焦炭破碎、筛分及运输中都会产生颗粒排放物。焦炉内发生反应时,还会产生多种污染性气体。

目前,焦化超低排放改造中,通过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提高废气收集率。污染性气体处理,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和氨法脱硫等方法。对焦化过程产生的大量余热,可将焦炉进行升级改造,以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产品清洁运输是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集装箱、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或使用新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实现清洁运输。

焦化企业,应因地制宜制定焦化超低排放改造方案,倡导节能环保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标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读分析,解答问题:

(1)焦化企业生产得到的产品有什么?(写1种)______。

(2)煤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有什么?(写1种)______(合理即可)

(3)为实现焦炭清洁运输,可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写1条)______。

(4)焦化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请举出余热回收后的一种用途。【答案】焦炭(或粗氨水或焦炉气或煤焦油)

CO(或SO2或NO2)

采用集装箱运输(或使用新能源汽车运输)(合理即可)【解析】解:(1)煤的焦化是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粗氨水、焦炉气和煤焦油等物质;故答案为:焦炭(或粗氨水或焦炉气或煤焦油);

(2)由图示可知,煤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有CO、SO2、NO2;故答案为:CO(或SO2或NO2);

(3)为实现焦实清法运输,可采取的措施有通过集装箱、管道、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或使用新能源汽车等运输方式;故答案为:采用集装箱运输(或使用新能源汽车运输)(合理即可);

(4)焦化过程产生大量的余热,余热回收后的用途有烧水、供暖、发电等;故答案为:烧水(或供暖或发电)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4.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以图形转换的形式将六种常见物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称生石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分析1:A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分析2: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合理即可)

分析3: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合理即可)。【答案】氧化物

CaCO3+2H【解析】解:(1)A俗称生石灰,则A为氧化钙,A可以生成C,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等,所以C可为氢氧化钙,B可为盐酸;D可为与氢氧化钙、盐酸都反应,则D可为碳酸钠或碳酸钾;B可以生成E、F,E、F又可以发生反应,E、F可以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中一种,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属于氧化物;

(2)B为盐酸,E、F可以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中一种,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或Na2CO3+2HCl=2NaCl+CO2↑+H2O(合理即可);

(3)C为氢氧化钙,D为碳酸钠或碳酸钾,C与D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5.某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用H2O2溶液制取O2的实验过程中,将反应变化曲线绘制在黑板上,小华代表小组同学将分析过程分享给大家。

(1)观点分享:曲线上ab段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答案】反应已结束或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解析】解:(1)曲线上ab段为平线,说明反应已结束或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2)设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MnO2  2H2O+O2↑

68

32

x

0.8g

6832=x0.8g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16.我国西汉时期就有用胆矾湿法炼铜的记载。现阶段,这种方法在生产有色金属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验证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认识其反应原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1)实验方法:将洁净的铁丝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2)实验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现象:______。

(4)实验结论:【答案】Fe+CuSO4=【解析】解:(2)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实验现象是铁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合理即可)。

17.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的处理已成为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某中学九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当地一所化工厂的废水成分、废水净化方法及废水再利用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探究废水成分

【参观调查】同学们实地参观了该化工厂,在同技术人员的交谈中得知,车间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

【猜想假设】该废水中可能含有硫酸和盐酸。

【教师指导】BaSO4、A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______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盐酸方案②另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产生白色沉淀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产生白色沉淀【反思评价】(1)工厂废水中不含CO32−的原因是______(合理即可)。

(2)步骤③中发生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