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时作业一、单题1.出身氐族的前秦皇帝苻坚宣称:“朕方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光大明朝“大一统”局面的明成祖也称:“华夷本一家,朕奉天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者,皆朕赤子,岂有彼此。”二人思想的共同出发点是A.宣扬君权神授 B.加强中央集权C.规范等级秩序 D.维护政权稳定2.如表所示为唐太宗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唐太宗(

)时间和亲对象宗室女子贞观初年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忠定襄县主贞观六年(632年)铁勒别部酋长契宓何力临洮县主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社尔街阳长公主贞观十年(636年)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弘化公主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赞普松费干布文成公主贞观十六年(642年)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新兴公主贞观末年(649年)突厥酋长执失思力九江公主注:“县主”亦称“县公主”,东汉时为皇帝之女的封号,隋唐时部分王女亦有此封号。A.最终平息边疆地区纷争 B.在外交立场上相对软弱C.注重笼络少数民族上层 D.受到草原各族人民拥戴3.《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咸阳乾县唐章怀太子李显墓中的壁画。图中描绘了三名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三位使者的情景。这说明A.唐朝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和对外交往C.唐朝与世界各地友好交往 D.鸿胪寺是隶属中书省的官方机构4.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护府

③理藩院

④宣政院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5.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安西都护府的设置C.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D.奴儿干都司的设立6.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管理西藏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7.汉武帝“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出使乌孙及葱岭以西诸国,期能“断匈奴右臂”。返回时,“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其国乃益重汉”。据此可知,西汉中期(

)A.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B.匈奴威胁彻底解除C.中原文明向周边扩展 D.设置机构管理西域8.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机构,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固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此变化A.扭转了地方格局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打击了黑恶势力 D.缓和了民族矛盾9.下表是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领袖的描述,这说明当时少数民族领袖概况匈奴族刘聪通读经史,综览诸子百家之言。对草书、隶书及写文章都十分擅长羯族石勒爱好文学,在行军时,也经常让儒生读史书给他听鲜卑族慕容宝崇尚儒学,擅长议论和写文章A.少数民族领袖的文化素养高 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趋势明显C.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D.儒学成为增进名民族联系的纽带10.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

)A.南北饮食习惯趋同 B.民族交融加强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 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11.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改土归流”的历史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有利于改变西南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C.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推动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12.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中书上书称榷场的设立不是独利的贸易,而是要“南北往来但无猜阻”,具有绥怀远俗的意图。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権场贸易A.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 B.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事务C.有效地控制了周边少数民族 D.推动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13.统一中国后,清朝积极建构满蒙联盟,对西藏、回部实行积极管理,大幅度消除了中原核心区与北部草原地带之间的政治间隔。中华文明的地理区域与中国统一行政管辖范围趋于重合。这表明,清朝的统一(

)A.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地理区域 B.消除了历史上各民族间的隔阂C.推动了不同文明区相互融合 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4.各朝史书对边疆民族的记述,《汉书》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南蛮传、西戎传、东夷传、北狄传等,《元史》虽立有《外夷传》,但所记只是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与元朝有贡属关系的诸国,而不记境内各民族。这一变化说明元朝(

)A.朝贡范围的拓展 B.华夷思想的淡化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对边疆控制加强15.唐朝中央政权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元朝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这些措施都(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推动了对外交流C.加强了君主专制 D.阻碍了民族融合16.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某一政策既能够体现因俗而治的一面,也能够体现与中原体制一体化的一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治理方式。这一政策是指(

)A.设立藩镇 B.羁縻政策 C.互市贸易 D.改土归流17.元朝为修订历法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元政府选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处地点进行天文观测,最北到达了西伯利亚,最南则到达了南海诸岛。公元1280年,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并颁行于世。据此可知,《授时历》的颁行最主要得益于(

)A.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地理科学的逐渐普及C.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D.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18.如图为广西贵港出土的汉代铜镜,刻有铭文“子孙长宜”,有类似纹饰的汉代铜镜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及云南玉溪等地都有大量出土,这可用于佐证汉代(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边疆地区民族交融密切C.边疆地区手工业进步显著 D.边疆地区治理效果凸显19.唐代奚人质子热坏(简体)、壤墓志载:“原夫轩丘有子,朔垂分王,代雄辽碣,厥胤繁昌。"轩丘”当指黄帝,即将吴人始祖追溯为黄帝。将祖先追溯为炎帝或黄帝等三皇五帝,在边疆民族史中司空见惯。上述材料反映了A.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 B.正统思想的影响深入C.民族认同感的加深 D.论证政权合理性的需要20.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C.导致了唐朝与吐蕃的会盟 D.体现了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地理方位具体措施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公。②1684年设台清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西北地区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统领军政要务西藏地区①清出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开始派驻藏大臣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蒙古和西藏地区活佛及呼图克图转世灵童时,依照西藏旧俗,常问卜于四大护法神,因依口传认定,未必准确,兹大皇帝……特颁金瓶。……将灵童名字、出生年月日书于签牌,置于金瓶之内,……由各呼图克图暨驻藏大臣于大昭寺释迦佛尊前共同掣签认定。……八、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之收支用度等……著令开列收支清单,于每年春秋二季报送驻藏大臣衙门审核。十、嗣后驻藏大臣除前往布拉宫瞻礼外,有商议问题时,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地位平等共同进行。自噶伦以下番目及管事喇嘛等,统归其管辖,不论大小番目,须遵从驻藏大臣之命。……十四、现廓尔喀虽归降称臣,但嗣后凡有文书往来,均应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协商处理……凡涉及边界事务等要事,亦须照驻藏大臣旨意办理。……外番人员来藏,由边界营官查明人数,禀报驻藏大臣,并由驻江孜、定日汉官验放后,方可前来拉萨。——节选自《钦定藏内善后章程》(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2)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某一主题研究的史料,请列出两个不同的研究主题,并简述研究提纲。(要求:主题正确,角度全面,层次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2.C3.B4.D5.A6.B7.C8.B9.C10.B11.D12.B13.D14.D15.A16.B17.A18.B19.C20.B21.(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直接后果:北方民众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工具和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2)威胁: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准噶尔部的叛乱、大小和卓的叛乱;外国殖民者对边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东北;反清势力的威胁,如郑氏集团占据台湾。意义:促进了边疆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22.(1)主要特点:产生时间早,历史悠久;治理方式多元;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边疆采用和内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因俗而治);以笼络安抚为主;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在“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制定边疆政策。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封建统治。(2)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矛盾的加剧;清政府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