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岩石圈物质循环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2.描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会判断不同类型的岩石。3.结合实例分析,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1.区域认知:结合地球海陆分布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2.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结合当地地貌类型和特征,分析其成因。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A、B两类地震波的区别是什么?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A横波较慢固体B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2)两个不连续界面是什么?波速有何变化特点?①C界面——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②D界面——古登堡界面,A地震波完全消失,B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三大圈层各包括哪几部分?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图中代码C层以上部分C、D两层之间的部分D层以下部分,内部分为E层和F层(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哪些?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2.地球三大外部圈层的特点是什么?(1)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2)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3)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图回答)1.岩石主要有哪三种类型?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什么?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易误点拨]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为岩浆岩,含有气孔构造的是。a属于,b属于。(2)如果d原来是岩,现在有可能成为大理岩,位于d处的岩石属于岩。(3)c处岩层层次分明,是在外力作用参与下形成的岩,这种岩层中有可能发现。[答案](1)a喷出岩侵入岩(2)石灰变质(3)沉积化石地球的圈层结构eq\o([例1])(2019·北京高考)莫霍面深度不一❶,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据图可判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❶莫霍面深度不一。❷图示内容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第二步:调用知识莫霍面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来源于地壳。第三步:综合判断结合信息可知,图中四点中①处等深线范围为38.5~39千米,②处为35~35.5千米,③处为37.5~38千米,④处为35~35.5千米,说明①地地壳最厚;②地地壳较厚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③地地幔深度不如②地、④地浅;④地位于河谷,地势[尝试解答]B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2.图解地球的外部圈层(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图)。(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考向一结合生产实践,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2019·海南高考)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界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1.A2.D[第1题,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厚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钻井深度约9千米,未穿透地壳。第2题,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考向二结合示意图,考查地球圈层间的关系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3~4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4.“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的圈层作用是()A.①→② B.②→③C.③→① D.②→④3.B4.D[第3题,“落红”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落到土壤中被分解,也就是进入了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于岩石圈中的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诗句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①为水圈,②为岩石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故选B。第4题,该诗句体现的是地形雨的形成,属于岩石圈对大气圈的影响,对应的是②→④。]岩石类型及岩石圈物质循环eq\o([例2])(2020·天津等级考)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❶。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❶图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❷图中显示岩石的分层现象明显,且多陡崖形态。第二步:调用知识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出露地表,会经受外力的侵蚀作用。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图中表现为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第(2)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尝试解答](1)D(2)A1.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类型概念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变质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考向结合岩石地貌景观图或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2020·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②—外力作用 B.①—喷出作用C.④—地壳下沉 D.③—高温熔融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1.B2.A3.A[第1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可知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第2题,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①~⑤分别是侵入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第3题,甲为喷出岩,多具气孔构造;乙为侵入岩,不可能找到化石;丙为变质岩,无层理构造;丁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页岩等,大理岩属于变质岩。](2020·泉州质检)“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4~5题。4.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A.AB.BC.CD.D5.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板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俯卧式学习体验中AR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效果评估
- 医疗培训课程中的动力机制探索
- 构建教育机器人伦理框架的实践与思考
- 智能黑板与交互式教学技术的融合
- 2025年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二中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打破边界偏远区域教育技术新趋势研究
- 2025届广东省惠来一中物理高一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校园心理环境建设与学生潜能开发
- 中职教程课件
- 智慧医疗中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糖尿病护理和管理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 照明组装生产车间试题带答案
- 财务部门半年工作复盘
-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学生卷
- 福建福州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数学试题
- 供电系统安全培训
-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考核试卷
- 农机驾驶培训教程课件
- 箱变吊装方案(3篇)
- 直播电商结算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