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10000字_第1页
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10000字_第2页
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10000字_第3页
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10000字_第4页
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10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摘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在法制教育方面已获得较大成果,初中生的法律意识也有了明显提升。但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教学中,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意识培育的主要场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初中生法律意识核心内容出发,着重阐述初中在法律意识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三个向度提出培育具体对策。关键词:法律意识;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目录TOC\o"1-2"\h\u22630中英文摘要 112575引言 120661一、初中生法律意识概述 13809(一)初中生法律意识主要内容 128420(二)初中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327223(三)初中生加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48733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 418105(一)《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不完善 422922(二)教师法律素养不足 512762(三)教学方法单一 632406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法律意识的对策 616268(一)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620120(二)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75466(三)促进法律教育方法多样化 826712结论 926712参考文献: 10引言2017年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教材名字修改为《道德与法治》,法律相关知识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增大,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法律的重视。青少年法律意识培育作为法制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给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有效参考和发展方向。法律意识从根本意义上理解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观点、思想的总称,是人们了解法律现象及其基本内容法律作用的认识,同样也是当前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实际上支配人们法律活动的思维方式。”潘静.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08,(8)潘静.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08,(8),61-62.一、初中生法律意识概述法律意识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变化的时期,了解事物以及判断事物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对初中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有利于保障其健康成长。学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不断提高初中生的法律素养,使初中生更清晰地认知和正确理解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及其严重后果,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使其自觉做到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以预防和杜绝初中生违法犯罪。初中生法律意识主要内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主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教材中有关法律的内容主要包含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和法治国家意识三个方面:权利与义务意识法律明确赋予了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初中生应当清楚和了解作为公民依法拥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兼顾权利和义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权利和义务有清晰的说明,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让初中生深刻领会自身所拥有的法人权利和义务,清楚青少年具有受教育权、隐私权、财产权、人格尊严权等权利,清楚应履行刻苦学习、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接受教育、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等义务,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权利始终受到法律的保护,引导其树立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核心的内容是让他们正确的利用法律的武器来有效维护个人的正确权益。首先,学会抵御恶劣诱骗,防范违法犯罪。引导初中生在遇到恶劣诱骗时,能够自觉勇敢地同其相抗争,学会辨别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做到守法、用法,自觉遵守法律。其次,学会依靠法律这一保护伞。提高初中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使其清楚法律对未成年有特殊的保护功能,当其自身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懂得如何运用各种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治国家意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每个初中生都应树立法治国家意识。一方面,引导初中生自发地掌握法治相关观念,加强懂法、守法意识;另一方面,强化法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榜样示范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法制教学生活化,让法律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清楚我们国家是法治的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初中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当前初中生已经基本具备守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常规的遵纪守法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另一方面,初中生在维权意识方面较强,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对于个人权利方面有基本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维权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会主动维权,但部分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仍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对初中生提出详细要求,“树立规则的意识以及法治的观念”“简单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知道法律对于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核心作用以及意义”“懂得利用法律来有效保障自身、他人以及国家和社会的权益。”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九页.目前,初中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仍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网络媒体获得。使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教学,教学的素材一般都会限制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对于在当前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法治资源较少引入。学生仅仅是依靠法治课堂或者是道德课堂这一个途径来掌握法律知识,合理利用法律知识维护个人权益的机会比较少。与此同时,在目前社会上的初中生虽然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大多并不了解具体的程序和途径,缺乏相关法律程序知识。如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大部分的学生知道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却不了解具体该如何去做;有维权的意识,却不知道维权的方法,在法律知识的掌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2.部分学生法律认知与实践不一致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是培育法律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一个关键时期。但另一方面,其情绪较不稳定,容易冲动。当前学校中学生的违纪现象越来越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表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部分初中生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不是不知法,而是知法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在当前学校的整体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利用理论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集中强调法律的秩序价值,忽视了实践课程对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3.学生整体法律意识薄弱现在初中生整体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一方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观念,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侵害。很多初中生并不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具体内容,不清楚法律对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保护功能,当自身合法权益遭受到外界的侵害时,不懂得正确利用法律手段来进行有效维权。另一方面,部分中学生的守法意识比较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出一些侵犯他人权益的事情。由于现代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中学生在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容易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同时又因为法制观念的缺乏,容易去模仿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三)初中生加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法律素质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将法律意识作为推进法治化进程的先导观念,对于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和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增强中学生个人维权意识及维权能力初中生一般社会经验比较少,不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当初自身合法权益遭受到外界侵犯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办法保护自己。如在受到校园的欺诈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这样的做法容易会导致初中生留下心理上的阴影,还会危害到初中生身心健康。还有一部分的学生选择采用不正确的手段来加以报复,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可以增强其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使其认识到法律对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逐步树立起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养成依法维权的习惯。2.预防和杜绝初中生违法犯罪初中生正处于青春阶段,由于思维上的活跃以及情绪上的不稳定,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容易会意气用事,这是初中生容易出现违法行为的关键原因。初中生目前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性格都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这容易导致初中生出现违法的行为,并且绝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做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对初中生进行法律意识培育,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法律素质,使他们对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能更清晰地认知和理解,使其做到守法、懂法、用法,确保自己的行为是合法的,从而预防和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以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法律意识培养现状《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版体现出了国家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改版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更为符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对公民教育的定位,更加重视关注初中生的“用法”意识和能力,并且鼓励学生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普及教育的背景下,全国各个地区的中小学都已加强法治教育,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当前的法治教育已初显成效。但是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来看,中学生在法律意识培育的整体情况来分析,依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不完善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前一版相比,法律知识内容更加集中,主题更明确,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其仍存在着法治教学内容单一和法治内容更新不及时的突出问题,教育是一件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相关教学内容也应不断完善,不断丰富法治教育内容,以实现最佳的法治教育效果。1.法治教学内容单一从整体上看,《道德与法治》课程里面法律内容相对处于较为笼统和单一的状态,没有清晰的把相关法律知识呈现出来。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有所涉及,但内容偏重于对其重要性的阐述,并没有对相关法条进行具体呈现。目前的教材内容明显淡化法律知识体系,法律知识前后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很紧密,法律知识内容很明显偏向于学生的体验,使得部分学生和教师无法准确地了解教材的整体知识要点以及核心的内容。与此同时,大多数法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教育方法相对比较传统,依然是以最基本的讲授方法为核心,难以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作用。有一部分的老师在平时授课时依然会选择“填鸭式”的方法,不擅长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发其它教学资源,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中,这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形成诸多的障碍,会对法治教育效果产生消极影响。2.法治内容更新不及时社会在变化,初中生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法治教育的内容也必然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但目前法治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在教学中使用的是目前最新的版本,可是和千变万化的生活相比,教材显然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学生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面对教材里面并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应对。因此,很容易在生活中借鉴一些错误的行为,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教师法律素养不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法治教师是对初中生进行法律意识培育的主要力量。法治老师本身具有的法治素质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在一线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主要是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1.教师法律知识储备不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法律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素养的高低,对于初中法律意识的培育会产生影响。目前多数的道德法治教师未接受过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在任职之后,也很少有机会去接受相应的课程培训。绝大部分的法治教师并不是来自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他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教师的法律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法律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2.教师对法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法律意识培育的核心载体,但是很多教师对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准备该门课程时,并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因此,在当前法治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备课不完善、在发现问题之后无法正确解决的现象,导致当前阶段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不足。“法律知识从本身来看是一种抽象化的表现。所以要求老师必须正确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同时还应把一些抽象化的法律法规融入其中,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能有效加强法治观念的核心内容”刘珊珊.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治教育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8:25-3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疑惑,如果没有及时刘珊珊.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治教育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8:25-32.教学方法单一法治教学中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可以有效论证理论的真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法治教育一般都会限制于课堂上,课堂上的教育基本是以传递理论知识作为核心,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的机会较少。1.《道德与法治》课以讲授法为主当前《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传授的方式主要以灌输理论知识为核心,其他教学方法应用比较少,大多采用的是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业的负担也会加重,加上教学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重,容易会导致升学压力增加,出现很明显的灌输式教学。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可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普遍状态。法治课堂以讲述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忽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一系列方法,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整体积极性。学生陷入被动状态,难以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热情,更无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思考。教学过程欠缺必要实践《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应通过案例、图片以及情景的设置,使教学内容贴近日常的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可以掌握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存在着明显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大都处于理论教学阶段,一部分教师认为把课本上的法律知识讲授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教材中的内容都只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介绍,并没有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知与行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与提升学生法律修养的两个重要因素,知是提高初中生法律修养的基础和起点,行是初中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归宿。”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1-10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法律意识的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对初中生传授法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法治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首先应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才能为学生传授知识。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一)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法治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一项工作。教育对象是具有多样性的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学同时还需结合生活现状的发展而出现对应的变化。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适应千变万化的事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整合多方教学资源,激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1.及时更新法制教学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使用教育部出版的最新教材,但是编写组在写教材时使用的案例,仅仅是当时社会上较新的案例,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教材中的案例已经不能完全使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有一些案例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原本教材的基本内容中融入新的法制教学案例。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分析教材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事热点,及时拓展法律知识,引入学生熟悉的法制教学实例,课堂是学生了解整个社会的主要途径,要想让学生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老师还需要丰富平时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参考微博、微信公众号、热门的法制频道、或者是一些有权威性的平台来获取更为丰富、新颖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并共同探究法制案例,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教材本身存在滞后性的不足,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法律知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应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案例,比如在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人或者是事情,会有更强的代入感和说服力,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习得的法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整合多方法律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开发各种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可以整合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插图、综合与探究及生活感悟等链接栏目的内容,整理出其中包含的法律知识点。其次,还应重视教学的生活化,单纯法律知识内容讲解显得有些空洞,只有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才能够赋予法律知识的生命。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讲解教材知识之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和贴近于学生日常的案例,有效加强学生认同感以及参与感,提升教学的效果。最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促使法律知识与日常实践紧密结合,能有效改变当前学生所存在的知行不一致的问题。另外,可以考虑布置家庭实践作业,让家长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普法活动、选举活动等。还可以建立校外课堂,组织带领学生到检察院、法院、警察局等实践场所,给学生带来一节印象深刻的道德与法治课,帮助学生树立法律知识。3.利用网络媒介丰富法律教学资源如今,我国得网络技术已取得较大得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到教学中,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素材。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媒体来丰富法律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丰富教学素材资源。对于非法学专业毕业的法治老师而言,多媒体教学是其获取法治教学素材的主要来源,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辅助神器。借助网络媒体获得新颖的法律教学素材,可以弥补日常教学案例中存在的时效性等问题,使得日常法律教学可以有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让学生观看一些普法栏目视频或法治相关的宣传片,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法治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进行学习,能够系统地学习到更多的理论性知识。(二)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10月14日,国家教育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文件中提出“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当前中小学政治理论课程老师队伍的人才储备,需要加强提升法治老师的综合性素质,还需全面改革当前法治老师的奖励制度,利用多项措施全面促进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是否拥有系统化的法律知识,是否正确地解读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是否拥有正确的法治意识,都会影响到法治教学效果。1.增强教师的法律知识储备法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领路人,自身必须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储备。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强化自身的法律理论素养,通过阅读法律有关的书籍,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对教材相应的法律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法治频道等比较权威的平台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以案说法、以例释法的能力。2.重视教师岗前和职后法治意识培训教师需要温故知新,不断充实自我,才能有效适应社会当前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重视老师在上岗前的培训。学校可以专门组织法治老师在上岗前学习和教师相关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例如《教育法》、《教师法》以及《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上岗前学习这一系列的法律知识,可以对自己的权利义务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后期教学中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事。其次,在上岗之后还需要注重于后期的培训。学校应高度重视展开针对法治老师的职后培训,可以考虑组织老师在网络上学习课程,另外也可考虑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专家讲座等方式,建立系统化的职后培训机制,从多层次多方面进行继续教育,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三)促进法律教育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效率有直接联系。在当前的法治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法律教育模式为主,灵活的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育学方法应体现多元化,教师应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处境,深入探索在实际教学中传授法律知识的有效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典型案例作为线索以及出发点,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以学生为主要的主体,对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是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戴锐,“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意义与模式戴锐,“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的意义与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04:77-79.2.体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主要是模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并且融入教学进行展开讲解,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锻炼实践的能力,有效产生对应的情感。在日常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学习到法律知识的心得,或者可以通过检验真理的方法,有效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法律就在身边,对于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能够产生共鸣。平时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体验教学法包含课堂内以及课堂外两种。课内包括模拟虚拟法庭、进行角色的扮演、展开学生辩论赛等等,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整个问题。课外教学主要是指走进法院、参观警察局、来到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实践,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以及学生身心特点,以典型榜样所具有的一些行为以及典型榜样的价值观影响学生,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效仿榜样行为,与此同时可以有效产生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质。”车舒雨车舒雨.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青岛科技大学,2017:7-11.结语: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