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大部制改革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TOC\o"1-4"\h\z\u一、大部制的内涵及优势 41、大部制的内涵和优势 42、当下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的 53、2022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时点 7二、大部制改革的多维度分析 81、维度之一:职能交叉、政出多头、多头管理 10(1)职能交叉——职能重叠集合型 10(2)多头管理——食品行业的典型案例 11(3)机构整合——部门包含与被包含型 12(4)机构整合——机构平行合并型 13(5)职能转变——优化布局、科学管理型 142、维度之二:政策导向 153、维度之三:社会呼声 16(1)大交通 16(2)大文化 174、维度之四:地方实践 185、维度之五:政企分离——以铁道部为例 196、维度分析结论:看三“大”,大农业、大交通与大文化 20三、他山之石—国外大部制改革经验 211、发达国家行政体系普遍采用大部制 212、大部制改革典型之日本 223、大部制改革典型之英国 254、大部制改革典型之美国 27四、鉴往知来—电信电力改革经验 271、电信改革梳理 282、电力改革梳理 303、改革启示 33五、相关行业公司有望受益分析 341、大铁路 34(1)海外铁路改革经验 34(2)我国铁路改革的着眼点 35(3)大铁路之投资思路 362、大文化 36(1)文化大部制改革的基础 36(2)内容管制放松—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 38(3)大文化之投资思路 413、大农业 41(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要求 41(2)大农业部的优势分析 42(3)大农业之投资思路 44一、大部制的内涵及优势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与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相适应,行政体制改革是未来我国社会变革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当下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形势,以及国内外行政体制改革经验,我们认为,大部制改革是下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很有可能首先展开。1、大部制的内涵和优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认为,所谓大部制,或者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我们认为,大部制并非简单的部门调整,其核心在于政府职能的梳理,通过调整实现更优配置,本质上是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大部制的优势比较明显,亦已为诸多实践经验所证实。2、当下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文钊和毛寿龙认为,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逻辑由外部逻辑和自身逻辑两部分组成。外部逻辑指基础性秩序对于政府的改革诉求,对政府改革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自身逻辑则指政府自身的价值追求,具体指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其中,外部逻辑的构成要素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社会秩序、心智秩序和感觉秩序五种基础性秩序。我们认为外部逻辑中的社会秩序、心智秩序和感觉秩序是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外延性扩张,也即,外部逻辑的核心部件是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进一步,从国内外历史经验来看,政治秩序是经济秩序调整的诉求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秩序是外部逻辑的中心和起点。而政府作为经济秩序的最大参与者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力,其自身价值的追求本质上是经济秩序的映像。所以,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理清经济秩序的调整,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主要政府机构调整来看,经济秩序调整对我国政治体制(这里主要是政府机构设置)改革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又到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时点,进一步推行大部制的必要性已经非常突出。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行政对市场干预过多的问题,相对应的是政府管理机构林立。在当前经济面临急迫的转型压力的情况下,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必然要求和趋势,结合国外经验,这就要求进一步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要求政府进一步退出市场,向服务型的小政府转型,更加侧重于宏观调控而非微观干预。行政成本过高。长久以来,民众对于行政支出过大的不满情绪一直非常强烈。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根据公开资料以及人大代表的议案推算2023年政府“三公消费”规模约为9000亿,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公费出国3000亿,公款招待2000亿。而同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1260亿,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834亿。行政支出过大一方面是因为腐败,另一方面机构过多、人员冗余严重也不可忽视。行政效率低下。政府管理机构林立,极易造成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结果经常是无人管或让被管理者无所适从,该问题在我国已长期存在且极其突出。典型的例子即2022年的《魔兽世界》审批闹剧。行政效率低下的政府不符合经济和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要求,而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就应当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从此角度,并结合国外经验,整合相似或相关行政机关成立“大部“很有必要。3、2022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时点从过去六次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时间安排来看,不难发现如下规律:基本发生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第二年往往与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内容相关。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大部制改革”。二中全会往往是确定基调的时点。十七大也明确提出推进大部制改革,但过去5年该部分工作推进效果不明显机构数量基本不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强化。综合来看,2022年是大部制改革推出的重要时点。二、大部制改革的多维度分析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牵涉面广且涉及日常行政运作,影响大,可能触及大量利益群体,因此只能选择渐进式改革,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改革需要配套设计,包括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要协同改革,在政府部门管理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状况下,政府不但仍然大量包揽企事业单位事务和社会性事务,而且在新的名义下越管越多;政府职能方面,也要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由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和宏观管理为主,同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逐步转向服务性政府。因此,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为必然,我们将从五大维度分析未来部门改革的原因所在及改革趋势。五大维度分别为: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包括职能重叠集合型、部门包含与被包含型、机构平行合并型、优化布局调整型);②政策导向;③社会呼声;④地方实践;⑤政企分离等。1、维度之一:职能交叉、政出多头、多头管理(1)职能交叉——职能重叠集合型目前机构设置存在的弊端:各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和重叠,涉及领域相同或相近,我们以大文化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工信部四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重叠。(2)多头管理——食品行业的典型案例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目前是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地方政府因机构设置不同,涉及食品监管的部门更多,有的省涉及十几个部门,有的省会城市涉及二十几个部门。由此可看出,食品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多头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很难形成统一管理模式。因此,多头管理也是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3)机构整合——部门包含与被包含型改革方案的重点:加大行政管理资源的整合,构建“大农业”“大交通”“大能源”工作格局。形成民族宗教、科技教育、国土建设、农林水利、能源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监察审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资源、调整职能,优化管理布局。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管理缺位。特别关注:交通运输部与铁道部存在从属关系。交通运输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而铁道部目前仍游离于交通部的管辖范围,合并后更利于大交通的统一规划管理,促进铁道系统政企分开,理顺铁路系统管理体制。交通运输部门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而相似的,铁道部门组织拟订铁路行业发展战略、政策,拟订铁路发展规划、铁路体制改革方案;起草铁路行业法律法规草案;铁路安全生产和运输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两个部门之间拥有相似类似的规划体制和发展战略政策,铁道部相当于交运部门之下的一个分管部门,在体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理应归类于交通运输这个大部门(4)机构整合——机构平行合并型教育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和林业局这些部门其实并无明显的职能交叉重叠或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然而这些部门处于平行状态,虽无交点但合并后却会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新局面,减轻财政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同发展。(5)职能转变——优化布局、科学管理型改革方案的重点:进一步转变部门工作职能,优化职能布局,转变和调整发展改革、人民银行、财政、商务流通等部门的职能职责,优化部门职能,突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调整部委的管理部门,形成发改联系统计、工业信息化联系广电、能源资源联系煤矿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形成科学的行政决策和管理体系。2、维度之二:政策导向通过对政策和新闻梳理来看,“大交通”、“大文化”、“大农业”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铁道部:2021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中提及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要加强对有关路局、港航企业的指导,完善煤炭运力交易市场,这说明了铁道部与交运部本是密不可分的,具备从属关系的部门有合并统一管理的必要性。且在2022年初铁道部部长盛光祖的发言里透露出铁路政企分开的决心,那么铁道部并入大交通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了。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文件中提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要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其中机构提及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这说明三大部门拥有着相近职能且文化发展必须靠这些部门共同发展,所以部门合并为大文化将显得很有必要。农业部、水利部: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农田建设发展离不开水利,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体系都有助于带动农业的高速发展。水利部发表文件中提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可见农业水利部门的合并也将给农业建设发展带来更健全的管理与保障。具体而言,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是我国农村水利的行政职能部门,建国初名为农田水利局。随着国家机关的改革和变迁,它先后曾隶属于农业部、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其名称亦随着机构改革和业务范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其掌管的主要业务则变化不大,始终是以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为主要职责。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水利部的农村水利司等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职能并入农业部,水环境、水资源管理等职能并入环境保护部(或改称环境资源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职能并入住建部或国家能源局。3、维度之三:社会呼声(1)大交通社会呼声:交通运输部组建以后,铁道部本应成为其中一个机构,但却并未纳入其中。交通运输部虽然将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整合进来,但其运转基本都是各自独立的,没有完全融合好。业内人士分析预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这或许意味着将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这可能成为今后大部制改革破解行政体制障碍的一项重要措施。按照时红秀的设想,“大交通”是在巩固已经推进的机构和职能整合基础上,加快铁路行业改革,并将其纳入“大交通”的方案。在实现管办分离、市场准入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交通行业监管。时红秀也认为,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应该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应由生产者变为管理者,由直接提供服务转而专事标准制定和行为监测。那些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绝不能再赋予一些部门审批、特许权来干预。如果没有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为基础,大部制改革恐怕不过是又一次折腾。”(2)大文化社会呼声:2022年,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的审批问题使得文化部门间的矛盾激化,并暴露于公众视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正说明了未来大文化部合并的趋势和避免矛盾再次发生的必要性。在新闻出版总署终止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审批,退回关于引进出版《魔兽世界》的申请后,文化部针锋相对作出回应,称文化部是网络游戏的主管部门,《魔兽世界》运营权发生转移后,文化部通过了网易公司的审批,新闻出版总署不具有处罚《魔兽世界》的职责,其发布终止审批通知属于越权行为。业内人士分析预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所所长杨光斌认为,国家大部制改革正面临“下搞上不搞”的困局。地方在大力探索大部制改革,中央反而力度不大,“下搞上不搞”导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比如,地方改革后组建了文广新局,但对应到中央却有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最先应该实行大部制改革的领域或将是大文化部,过去几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非常大,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出版社、报刊杂志、广播影视、文化剧院基本完成转制,全国大多数省市政府的新闻出版和广电厅(局)已经并入到文化厅(局),实行大文化部已经水到渠成。4、维度之四:地方实践08年之后,地方机构改革也加速推进,一些地方也有较好的创新,例如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广东顺德把党和政府的机构统筹考虑,将原有的41个机构大规模整合为16个机构:党政统筹的组织架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以及党政一体的高效运转机制。2022年9月1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根据方案,顺德区政府部门由29个调整为10个;党委机构由12个减为6个,合计起来,党政机构由41个精简到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被媒体誉为“最大胆”的机构改革。从顺德新成立的16个部门中可以看出,高亮区域的部门均有符合全国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5、维度之五:政企分离——以铁道部为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宗旨是规范和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要求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按行政机构来管理企业。经过历次的机构改革,国务院各机构政企分离已经基本实现,铁道部成为最后一个政企合一的垄断性部门。铁路系统长期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垂直领导、半军事化管理的体制,政企分离一直未能有突破性的改变,这也或将是这个领域得以继续改革的重要前提。政企分离之原因:为加强铁路系统管理,促进系统政企分开,理顺铁路系统管理体制,组建各省铁路局,移交各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厅管理,主要负责省级辖区的铁路规划、建设协调、铁路安全和铁路运营监管工作。各地铁路局与铁路企业分离。政企分离之必要性:铁道部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部门及企业,目前因政企不分导致融资困难,也因为融资政策及与相关企业的多年深厚来往,外部资本被排挤很难进入这个圈子。未来若成立铁路投资集团以公司的名义在市场上融资,显然比铁道部自己出面好得多。6、维度分析结论:看三“大”,大农业、大交通与大文化通过各部门在各维度的占比分析可看出,目前大部门体制的改革将会主要发生在三“大”部门,即大农业、大交通与大文化。最可能实行大部制改革的领域主要是大文化部,过去几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非常大,分析中文化部横跨五个维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部门的职能交叉是构成部门改革的主要动力。其次就是横跨四个维度的大交通部。未来铁道部在实现政企分开后,也将并入交通运输部。如果大交通政府体制形成,有利于国家从大交通的角度,通盘考虑多元协调的交通体系,合理调配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资源,能够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和利益均衡,中长期来看对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业的服务效率有重要意义。实现农业、林业、水利部门的整合,因地制宜进一步整合畜牧、扶贫等机构,横跨三个维度的“大农业”格局将更加稳固,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体制保障,“大农业”的体制优势或将加速转化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势。三、他山之石—国外大部制改革经验1、发达国家行政体系普遍采用大部制从发达国家政府体系演变来看,大部制是在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探索形成的高效率、低成本、利于经济发展的政府组织模式。在多数主要发达国家,大部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运行体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政府运行管理过程中都采用了大部制,而俄罗斯、乌克兰等转轨国家,以及阿根廷、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尝试大部制。从英国、日本等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典型国家来看,大部制改革并无统一模式,各国的中央部门设置差异较大,但仍然有一些相通之处,值得注意:政务类部门设置一般比较稳定,管理职能统一,变化较小。经济类和社会类部门是推进大部制改革的重点领域,这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变化较大,相应的,政府机构设置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做出调整。2、大部制改革典型之日本日本大部制改革始于1996年桥本龙太郎首相提出的行政改革构想,之后,日本国会相继通过《中央省厅改革基本法》(1998年)和《中央各省厅设置法》(1999年),为大部制改革提供法律基础。2001年1月,森喜朗首相亲自担任改革大臣,组织实施了政府机构改革,将日本主要行政机构由1府22省厅变为1府12省厅,成为世界上最精简的政府之一。同时,日本政府还对未合并的部门内部做了大幅调整。据统计,该次日本政府机构改革后,原有的128个局级单位减为96个,原有的1166个处室减为995个。日本的大部制改革虽然施行的较晚,但改革深度大、涉及范围广,堪比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号称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最为彻底的行政改革”。据该次改革的首倡者、首相桥本龙太郎报告,日本本次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在于:1.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和老龄化的加剧,日本政府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其中庞大的官僚体系更是使日本财政不堪重负;2.降低政府对国民生活各领域的行政干预;3.缩小政府规模,提高行政效率。日本本次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在于揭开了日本邮政体系改革的序幕:将邮政省变为总务省下的邮政事业厅。日本邮政体系始于1871年,根据其11-12财年年报,目前已经成长为涵盖邮递、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业务,资产2921265亿日元,年营业收入166614亿日元,雇员达23万的巨型企业集团。100多年以来,日本邮政一直实行典型的国营体制,甚至地方特定邮政局长都是世袭的。该体系效率低下,尤其是邮递业务经营亏损严重,但由于邮政体系贡献了大量的选票,直到森喜朗内阁,日本政府一直不敢对其实施改革。此后,森喜朗继任者小泉纯一郎首相倾尽全力推进日本邮政体系改革,为通过日本邮政民营化关联法案,甚至于2005年8月不惜解散众议院,极大的促进了日本邮政改革。通过改革,日本邮政体系更贴近市场,经营效率也逐步提高。以其邮递业务为例。2003年,日本邮政集团引入丰田经验,就首先应用在邮递业务上。据媒体报道,“来自丰田的7名指导人员分3班24小时全天候工作,首先以15分钟为计量单位,对邮件科一天的邮件集配进行为期一周的数据收集。在对分拣科调查中,指导人员手握计时器,并让分拣员佩带万步计,对每个职员的工作能力和作业效率做精密测算,同时对邮递过程全程跟踪”,经过调整,日本邮政集团邮递业务的效率有了显著提升。同时,邮递业务还采取机械化处理邮递物件和聘用兼职人员,减少冗员,仅2003年就减少冗员6720人,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3、大部制改革典型之英国英国可能是大部门制思想的发源地,早在1861年,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JohnStuartMill就在《代议制政府》中提出,设立行政部门的原则应以处理行政事务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性为主。英国的大部制改革规模大、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且过程曲折,非常典型:第一阶段:进入60年代,政府分工过细、部门设置过多的弊端日益显现,加上英帝国殖民体系的瓦解,过去专门管辖殖民地的机构亦显得多余,于是英国展开机构撤并。第二阶段:1970年至1974年,保守党领袖SirEdwardHeath任英国首相期间,对英国政府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性重组。希思1965年7月接任保守党领袖后,带领保守党的“政策咨询委员会“对机构重组和优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其成果汇总在《中央政府重组》中,而该书正是该阶段政府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该书表示,大部制改革的好处包括:提高了政府的综合协调与统一执行政策的能力;提高了管理过程中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能力,减少了部门间冲突与扯皮现象;提高了管理与控制大规模资源浪费的能力;使大臣与部门职责更加明确,增加了部门的计划能力。第三阶段:1974年至1979年,保守党下台,工党执政,对保守党的政府机构改革持否定态度,多处出现倒退。第四阶段:1979年之后,无论是连续执政18年的保守党还是之后的工党都再次推进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英国政府的行政支出,例如撒切尔执政期间通过裁撤准政府机构节省的资金有2400万英镑,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度和提高部门效率,也有力的提高了相关行业的生产效率,例如英国贸易部和工业部70年代的合并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国的出口管理效率,对英国当时的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大部制改革典型之美国我们认为,实际上美国的大部制体制仍然是不断变化的,是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形势、通过内在调整不断强化的过程。美国农业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大部制产物,由十万多人组成,广泛负责美国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管理、为美国的农场服务、美国食品安全和农业科学教育等。该庞然大物最终形成于1994年的重组,按照《农业部重组法》的规定,美国农业部的结构和职能都相应做了调整,并对美国农业建立现代化、规模化的高效生产体系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四、鉴往知来—电信电力改革经验电力、民航、电信、铁路都是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从目前的改革情况来看,电力、民航、电信都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革,其中以民航业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目前铁路是唯一被剩下的待改制垄断行业。从相似度来看,电力、电信和铁路由于都涉及到网络的分布,因此相似度较高,通过回顾电信和电力行业过去改革的路径和对行业的影响,我们可以借鉴展望未来改革的信号和格局。1、电信改革梳理从电信改革的历史来看,行业发展的背景较为复杂,一方面电信行业市场化是当时中国入世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电信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行业,在世界各国都采用不同的制式,盲目开放将导致行业话语权旁落,当时国内市场化程度很低,通信行业主体以地方电信局的形式存在,竞争力堪忧。因此,当时政府高层对于电信行业的改革既考虑到行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又考虑到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从整个改革顺序来看,行业整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部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垄断企业拆分,企业兼并和资产整合,通过近10年的竞争和在政府引导下的合并整合后,最终形成了目前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强鼎立格局。从整合方式上看,除了几大通信集团之间的相互整合外,集团内部的资源也进行了相应整合。从信息公开最早的中国移动上市公司来看,当时由于部分地方电信局仍然尚未改制完成,先行改制完成的地方电信局的移动资产提前进入移动公司,后期逐渐改制的地方电信局资产被分批注入公司。从公开信息,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移动母公司当时逐渐注入资产的过程,直到04年4月份,中国移动上市公司才完成所有省份移动通信资产的上市。2、电力改革梳理相对电信改革而言,由于电力改革牵扯的利益较多,因此改革的时间来更长,从87年改革方针的提出到五大发电集团成立,前后共经历了15年,并且从目前电力改革的情况来看,电力改革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从改革的历史梳理来看,电力行业经历的改革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大部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电网公司成立从而实现厂网分开,以及主辅分离和输配分开。目前形成了以五大发电集团、两大辅业集团和地方电厂为主的发电主体,以两大电网为输电、配电和售电终端的结构。虽然社会对于电力改革的效果颇有争议,但客观来看,电力改革仍然有着重要作用。对发电主体一侧而言,电力改革效果显著,改革显著推升了行业的竞争;问题主要集中在输配电方面,对于电网的改革并不彻底,目前仍然处于垄断格局,因此大方向上看,预计电力改革未来仍然会持续。改革后五大发电集团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升从数据上看,五大发电集团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升。从行业来看,04-07年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电力消费增速维持在15%左右水平,全国平均装机容量增速在15%以上,近年新增装机容量是前50年的总和。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电力改革后,对于行业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分拆后五大集团竞相扩产能的势头非常明显,并且从扩产能增速上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装机容量占比数据上看,五大集团占全国比重已经从02年的35%不到提升至近50%。五大集团扩张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考核制度,政府考核国有企业的维度较为单一,以规模为主。从扩张方式上看,除了扩张自身产能外,收购兼并成为重要手段,集团上市公司成为重要整合平台。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扩张产能受制于发改委的审批,因此相对于自建产能而言,外延式扩张显得更为便利。集团上市公司自然就成为了重要的资产整合平台,根据我们对当时五大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信息的整理可以发现,02年后出现了大量的收购兼并,从数量上看,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收购或增资企业数量平均在几十起上下。其中,以华能国际为代表,其收购兼并势头延续至近。自改革后,华能国际成为华能集团资产整合的平台,一方面华能集团旗下资产被分批注入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外部收购和增资也是重要手段,03年收购深能集团25%的股权,2023年收购的山东电力集团旗下的10家子公司100%股权。3、改革启示电力、民航、电信、铁路都是属于自然垄断性行业。从改革背景上看,电信和电力改革都是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发生的,电力和电信改革的根本目的都在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升市场化效率。从对过去改革历史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大部制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信号。一般来看,政企分离是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而大部制改革又提前于政企分离,无论电信改革还是电力改革,都伴随着大部制改革和政企分离,98年电力部被撤销和信息产业部的成立都是未来市场化的明确信号。四大国属垄断行业中,仅剩下铁路没有改革,从类比上看,电信和电力与铁路的比较相似,其中电力与铁路最相似,都牵扯到网络和运输问题,未来电力改革的经验以后可能会被铁路改革所借鉴。电力改革的发电和输电分离,在发电领域改革较为成功,地方发电企业和五大集团的竞争促使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输电领域仍然存在垄断问题,并且这一问题遗留至今。五、相关行业公司有望受益分析1、大铁路(1)海外铁路改革经验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铁路改革,我们研究发现改革以前,铁路行业均存在着效率低下、债务严重而导致亏损,通过改革,铁路公司自身成本的缩减(人员和债务),是改善其盈利的首要原因,其次多元化发展也带来增厚,但不是长期价值所在。(2)我国铁路改革的着眼点由于我国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铁路网,承担着庞大的能源和工业运输任务,7.23事故的发生又把铁路运营的安全性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系列的复杂性导致铁路改革十分谨慎,目前铁道部的负债规模庞大,路网主业亏损较多,而且由于高铁主干网络的建成,货运线路供需结构好转,铁路的拉动经济作用和必要性大幅降低,因此,未来铁路改革的着眼点将放在提升运输安全、降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依赖性、破除铁路行业垄断。(3)大铁路之投资思路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表示,铁道部将加速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推动铁路全方位走向市场。货运改革将大力推行“实货制”,大幅增加铁路货运透明度,降低寻租空间,增加运价提升空间和预期;从目前的运营盈利能力上看铁路相关企业现在的强弱格局是铁建类公司>设备制造类公司>运营类公司,但我们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投资结构的变化,我们认为未来的盈利强弱格局将发生逆转,我们强烈建议关注运营类企业的盈利改善预期所带来的估值提升机会,建议关注大秦铁路(601006)、广深铁路(601333)、铁龙物流(600125)。2、大文化(1)文化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从监管关系来看,虽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或组成部门,但同属于中宣部领导,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文化部部长蔡武同时兼任中宣部副部长。直接领导部门的一致,是文化部大部制改革的宏观基础。中宣部的职能包括:指导全国理论研究、学习与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中央各新闻单位的工作;规划、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配合中央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工作,同有关部门研究和改进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协同中央组织部管理文化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干部,同中央组织部管理人民日报社、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华社等新闻单位和代管单位的领导干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部长的任免提出意见;指导宣传文化系统制定政策、法规,按照党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协调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微观来看,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出版社、报刊杂志、广播影视、文化剧院基本完成转制,全国大多数省市政府的新闻出版和广电厅(局)已经并入到文化厅(局),设立“文广新局”。整合后的新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的党委书记绝大多数为原文化局党委书记担任;新任局长绝大多数为当地市委宣传部副部级领导或者当地原文化局局长担任。大多数文化事业单位,如出版社、新华书店、电影制作发行单位、电视剧制作机构、党报党刊等,也已完成转企改制。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的整合过半,以及事业部门转企改制的进程,是中央文化部大部制改革的微观基础。(2)内容管制放松—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文化业的市场化改革,是先于内功监管改革的第一笔红利。对我国的文化业针砭较多的一条即是:我国文化内容存在一定的管制,这压抑了内容制作方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空间,造成了我国文化业“大而不强”的格局。目前,在我国内容产业制、播双方缺少有效互动的情况下,整合制、播双方利益,对内容制作和播出等各方进行市场化改革,已经能促使文化内容多出精品,赢得巨大的效益。即使不考虑对内容的监管放松带来的产业活力,将原先只考虑“社会效益”,不考虑资源使用效率的“文化事业”,让渡为考量“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也会激发行业的生产力。从全国范围来看,政府对言论的管控可能有所缓解,但是依然维持在绝对的高位。而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除了宣传的“喉舌”部分,其他都可以市场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部分,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目前仍按照原有事业体制运行。”具体来说,最早电视台和有线网络分离,把网络部分市场化甚至上市;“制、播分离”,部分制作业务(如电视剧、电视栏目等)市场化甚至上市,而播出环节依然在电视台手上;即使是电视台,也是把把“台”部分的“广告”业务市场化(招标),但依然电视台牢牢把握“采编”和“播控”这一核心;对于报媒来说:经营性资产可以市场化和上市,但是“采编”业务依然属于事业编制。我们认为,在文化大部制改革的情况下,管、办分离的大原则逐步落实,政策及宣传层面的监管纳入大文化部,而电视台的产业实体以及有线、出版集团等进入文资办(类似于国资委和工信部,电信领域的政策监管出自工信部,而企业层面的KPI监管属于国资委)。随着资产逐渐划归文资办,结构理顺后有利于后续资产的整合。文资办(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0年成立,挂靠在财政部下面,已经将一些文化类企业装进去了(包括中广传播)。2021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国有资本预算支出的通知上,‘支持中央文化企业作为兼并主体,通过出资购买、控股等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所有权、控股权,或通过合并成立新企业’,主要针对文资委下属公司。(3)大文化之投资思路投资思路1:受益于文化体制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中,管办分离的指导原则下,经营性资产注入甚至集团整体上市,如:纸媒的大地传媒(000719)、凤凰传媒(601928)、中文传媒(600373);广电的电广传媒(000917)、天威视讯(002238)等。投资思路2:长期来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部门减少,有利于降低对市场的行政干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成长为“支柱型”产业。在这个产业变革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文化公司会成长为综合性的文化传媒集团。建议关注如电影制作的华谊兄弟(300027,未评级)、光线传媒(300251),以及电视剧制作的华策影视(300133)、华录百纳(300291)、新文化(300336)等。3、大农业(1)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要求历史上,农业部和林业部分分合合。在现代化大农业中“农业是根本、水利是命脉、林业是屏障”。目前,农业部与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分立,如果实现农业、林业、水利部门的整合,因地制宜进一步整合畜牧、扶贫等机构,横跨三个维度的“大农业”格局将更加稳固,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体制保障,“大农业”的体制优势或将加速转化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势。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与部门隔阂较少、农业部实行一体化的管理等因素不无关系。美国农业部(USDA)是联邦政府内阁13个部之一,是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其职能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田间到餐桌”。美国农业部下设19个局,大体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的职能,还包括食品安全和检验,动植物卫生检验等职能,体现出“大农业”的管理理念。(2)大农业部的优势分析首先,林业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大农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合理地利用包括耕地、林地在内的全部国土资源,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和有关加工工业,使农副产品大幅度增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并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建设起一个适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优美环境。比如始于1999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涉及农业和林业部门。如果将国家林业局并入农业部,将有效加大农林业的协同发展,打破部门界限,发展横向联合,统一农地、林权等流转制度,综合多种经营,促进大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其次,农业现代化与水利建设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包含“农田水利化、耕种机械化、土地集约化、劳力技能化、生产科学化”,其中农田水利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依然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水利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40%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50-60%的中小型灌区存在不配套和老化失修问题,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这些都是制约农业稳定发展的突出因素,水利建设已经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尤为重视,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明确了一系列支持农田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在此背景下,农业部和水利部也在加快水利和农业发展方面展开合作,2021年初签署了《关于加快水利和农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决定在规划制定、工程布局、项目建设、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强合作,大力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合作备忘录,水利部将与农业部积极争取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加大对基层抗旱服务队、防汛机动抢险队、水利科技推广等专业化服务队伍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大农村水利科技创新力度。如果将水利部的相关职能并入农业部,将进一步促进相关工作的展开。(3)大农业之投资思路投资思路1: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要求改变目前“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模式,因而必然要推动农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地的集约化、规模化运作,而如果林业局并入,亦可能统筹推进林权流转,提升相关农地、林地的资源价值。因此建议关注拥有农村土地、林地的上市公司,如亚盛集团(600108)、岳阳林纸(600963)、永安林业(000663)等。投资思路2:农田水利建设或进一步加快,建议关注青龙管业(002457)、国统股份(002205)、新界泵业(002532)等公司。
2023年纺织服饰品牌分析报告2023年8月目录TOC\o"1-4"\h\z\u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 3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 8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 8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 9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 9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10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 11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 12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 14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16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 181、鲁泰A 192、富安娜 203、探路者 204、朗姿股份 215、卡奴迪路 226、罗莱家纺 227、森马服饰 238、华斯股份 24六、风险因素 25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从行业终端来看,此轮服饰行业调整始于2022年。2022年在通胀大背景下,品牌企业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成本费用压力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要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提价,2022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终端零售金额的增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终端销量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终端疲弱对上市品牌公司的冲击已经从终端库存积压传导至订货会增速。由于加盟订货制的存在,上市品牌公司利润表增速的下滑会明显滞后于终端出现的恶化。从传导路径来分析,从2022年秋冬开始行业终端售罄率相对往年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事实上行业的这轮调整尚在进行之中,多数品牌公司目前都处于打折促销去库存的状态,2022年秋冬订货会不少公司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今年上市品牌公司普遍面临着利润表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盈利下降的压力。行业调整之后,未来修复路径也将从终端开始。由于终端销售低迷,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都在通过频繁的打折促销(包括电商渠道)清理积压的库存,我们认为终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先从终端修复,考虑到2022年秋冬订货会普遍不再压货,同时考虑到2021年开始大力清库存,我们预计2022年末全行业清库存会告一段落,2021年开始上市品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将逐步好转,随后传导至2021秋冬订货会数据与利润表将逐步修复转正。从戴维斯双杀到双击,上市品牌服饰公司的股价修复取决于净利润的恢复节奏。2021年下半年起品牌服饰行业爆发的库存危机、电商冲击、终端销售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使上市品牌公司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戴维斯双杀”,随着盈利预测的不断下调与负面数据的不断出现,服装家纺行业上市公司整体PE从最高点的40倍下降到如今的14倍,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大部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一旦行业或部分脱颖而出的品牌公司在终端销售与订货会增速等指标上出现明显的向上拐点,预计行业的估值将会得到率先修复,业绩的逐步兑现会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但从投资机会上看,本轮调整之后品牌服饰行业未来将很难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个股之间的分化将明显加剧,最终走出来的企业将有一轮恢复性行业,而有一些品牌将逐步边缘化,未来更多拥有更好定位、更新渠道和更好商业模式的品牌企业将逐步加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曾经的粗放式增长告一段落,未来行业将恢复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阶段。我们认为过去本土品牌服饰行业依靠开店铺货与产品提价方式实现的粗放式增长已经结束,在当前国内服饰需求增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品牌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复苏的突破口。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在过去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及产品差异,因此品牌也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客户粘性,产品提价无法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这也在一方面造成了行业低迷阶段,各品牌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在行业调整中期,多数品牌服饰公司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品牌特色和性价比将取代高定价倍率成为产品定位方向,户外用品行业中探路者通过产品定价的下调与品牌诉求上的持续投入,已经成功与主要外资户外品牌形成差异化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号召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投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为品牌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推广渠道。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过去粗放的开店铺货扩张模式对品牌公司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消费与商业环境的恶化,2021年起多数品牌公司及加盟商不再盲目扩张,对新开店的店址、费用投入与盈利会有更谨慎的要求与考量,现有渠道也会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2021年起不少品牌公司净开店速度开始下降,关店数量开始增加。我们判断经过这轮传统渠道的精简与整合,未来渠道的内生性增长将是考量渠道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品牌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参考优秀外资品牌的成长路径,稳健的开店、良好的货品管理与店效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品牌公司由小做大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本土品牌下一轮增长的突破口。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本土品牌普遍采用加盟订货制度在行业持续景气阶段让公司享受到了渠道数量快速拓展的收益,但也掩盖了品牌公司对渠道控制力较弱、对终端反馈不敏锐的不足,由于缺少零售与管理经验,品牌公司难以在实体渠道形象、货品管理、销售数据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掌控与管理,也无法对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通过适度提升直营店比重,本土品牌公司已经开始由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库存积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一品牌推广,更好的与终端反馈。品牌鞋类公司中,达芙妮与奥康等已经开始通过加盟收直营与联营等各种方式来提升品牌公司对渠道的掌控。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2021年前品牌公司更多是把电商作为消化库存的渠道,由于基数较小,各品牌公司电商收入跟随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爆发式增长。2021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让本土品牌充分尝到甜头,同时也开始逐步重视电商作为新兴渠道的作用与影响力,将电商视为新的增长点。针对电商渠道,目前本土品牌大多将其作为清库存的重要渠道,部分品牌也通过设立专属品牌、专供商品等方式平衡线上线下利益,同时设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我们认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品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清库存渠道,O2O等发展也将为众多公司带来全新的机会。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与消费偏好的日益细分成熟,本土品牌面临着消费环境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双重挑战,从公司管理团队角度来分析,多数本土品牌原有创始人及创业团队由于经验依赖等原因实际上未必能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环境,在保证股东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启用职业管理团队,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是本土品牌公司未来实现管理转型可以选择的突破口之一。在这一点上,探路者、七匹狼等公司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头,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职业化管理团队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管理层与股东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在当前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相比非上市品牌公司,已上市公司相对拥有更强大的融资平台,并在信息、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在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收购整合品牌或渠道互补的同行或许将成为行业重要方向之一。在品牌零售普遍低迷的当下,部分非上市品牌面临着业绩大幅波动、加盟商盈利下降等成长瓶颈,融资与退出渠道的不畅使得这些具备潜力的品牌成为上市品牌公司的并购整合对象。从国外品牌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大型龙头企业普遍经历了单品牌单系列到单品牌多系列再到多品牌的成长过程,例如全球户外运动巨头VF集团、全球化妆品龙头欧莱雅无不经历了这样发展壮大的过程,当然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整合方自身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自有品牌基础,同时要求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而被收购方管理团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我们认为2022年6月森马公告拟收购GXG的案例或许已经打开了行业品牌间整合的序幕。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国内的品牌服饰领域经过15—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出相对齐全的子行业,不同的子行业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和行业特征的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分化。我们从子行业增长速度、扩容空间、竞争态势、行业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度、消费粘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目前阶段对子行业基本面的排序是:户外行业、家纺、中高档女装、童装、商务休闲、时尚休闲、女鞋、男正装和运动装。从发展模式上分析,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产生的历史库存压力通常小于代理加盟商为主的公司,短期终端销售的改善也会更快传导至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的财务数据上。此外,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新兴渠道与未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获得品牌公司的重视,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成型的电商战略的品牌公司将拥有先机。从行业调整传导路径来看,在订货会数据与终端零售等指标上最早开始恶化的上市品牌公司先于其他公司面对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更长的时间做出调整改变,在库存消化告一段落后这些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将呈现更早的复苏迹象。综合考虑上述3种不同维度的筛选,我们认为可能率先复苏的选标有:富安娜、朗姿股份、卡奴迪路、探路者、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未来行业复苏是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指标,这个也许是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每季的订货会指标外(部分品牌由于订货比重调整可比性在逐步降低),终端零售与公司营运质量方面的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也是行业或公司复苏的重要标志,具体包括终端打折促销频率、可比同店销量增长、营运指标(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行业零售数据、售罄率、净开店等。打折促销频率的减少,一方面可以说明终端积压库存消化基本完毕,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反映消费者对品牌、定价、产品的逐步认可,未来的增长更多将来自销量的带动。可比同店销量增长摆脱低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后,恢复至接近双位数增速也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对于目前仍以加盟订货为主的品牌服饰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是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的前兆。根据我们前期对国内外品牌公司的比较研究(具体参考先前报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是企业营收转暖的先行指标》),当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下穿营业收入变化时,往往预示着企业当年或者次年营收复苏,因为对加盟商授信的减少预示着终端经营情况的改善,下一个订货期,订单量将会增加。在我们这篇定量分析的行业报告中初步帅选出有复苏迹象的可能标的包括富安娜、森马服饰和梦洁家纺。行业低迷的情况下,2021年开始不少品牌公司放缓了开店节奏,关店数量开始增加,传统渠道数量调整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零售终端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门店各类成本费用压力的减轻,在本土品牌公司越来越注重巩固现有门店质量(店效与平效的提升)的趋势下,净开店增长的恢复本身反映了公司对自身扩张与复制高质量门店的信心,同时可以反映加盟商信心与盈利水平的恢复。受到季节性、大规模促销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单月行业零售数据(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数据等)增速波动较大,我们认为连续3个月零售数据增速的回升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尤其是销量增速的持续回暖可以反映零售终端更高质量的复苏。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品牌服饰公司作为消费型企业,本身具备更多的防御属性,过去粗放式的发展与加盟商体制带来的库存问题以及国内经济本身的减速使得行业出现了较大的业绩波动,我们认为目前品牌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一方面有经济减速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是为过去的发展模式埋单。我们认为在行业调整与洗牌过程中,优秀的品牌服饰公司将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与更高的营运质量转型,最终脱颖而出的公司在财务质量与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上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参考海外市场经验,资本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这些发展模式更为稳健的服饰品牌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认为经历本轮行业调整后生存并逐步壮大的品牌服饰企业尽管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盈利增速,但更可预期、更稳健的增长及更高的经营质量将为他们带来估值溢价。经过行业繁荣期的洗礼与快速增长,国内纺织制造龙头企业已经积累了自身优势,多年的扩张帮助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企业自身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并且储备了较高素质、持续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研发力量,后期更多依靠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综合优势实现了稳健的经营增长。经历宏观环境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可以通过深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逐渐绑定大客户,客户的高集中度形成的粘性正是行业重要的护城河之一,未来龙头企业也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我们认为,市场应该重新审视对传中高端纺织制造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持续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表现实际已经代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理应对应更高的估值水平。综上,纺织制造类我们依然首推鲁泰A,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华斯股份的阶段性机会。品牌类未来一年我们更倾向的标的为:富安娜、探路者、朗姿股份、卡奴迪路、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1、鲁泰A从公司上市13年以来的经营业绩指标看,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稳定性、较高的盈利质量都体现了其在细分领域的护城河,优异的综合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及全产业链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公司长期以来相对行业的业绩稳定性更强的重要原因。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棉价的上涨将为公司业绩叠加弹性。近年来内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业内订单有望进一步向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集中,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中高价订单占比的逐步上升,预计近3年公司业绩可以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减速的大背景下,鲁泰这样具有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不存在历史增长负担的企业所受影响相对更小,业绩稳定性相对更高,更具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前期公司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业绩拐点的确认,后期公司股价上涨将更多来自于估值修复和业绩可能的超预期。2、富安娜较高的直营占比、鲜明的品牌产品特色带来的客户黏度、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与相对更强的零售能力一直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也是公司在终端零售低迷的大环境下始终能保持相对更稳定的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公司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严格的期间费用控制力度可以使其保持相对行业更好的经营质量。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收入连续3年实现高增长。除了将电商作为处理库存的渠道外,公司将“圣之花”定为电商专属品牌,同时发展电商专属产品,在产品与设计风格上形成差异,避免线上线下冲突。中长期我们继续看好家纺行业处于消费升级晚期带来的快速增长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由家纺向大家居用品的延伸可以使公司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凭借自身的品牌特色与经营管理优势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打开公司销售与市值空间。3、探路者考虑到国内户外用品市场较小的基数,我们预计未来3-5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仍能保持20%以上复合增长,是目前品牌服饰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作为国内户外用品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较其他同类型本土品牌拥有更多的优势。公司较早完成了职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并且通过较为完善的激励措施充分保证了管理团队不断学习与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团队本身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轴骨连结-课件
- 小儿营养需求及母乳喂养课件
- 《4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 幼儿园保护眼睛课件
- 管理运筹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北大学
- 沪教版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冀教版英语初二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 基础护理学教学计划
- 循证医学指导课件
- 达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一诊)物理试卷
- 脂的分类课件
- 操作规程评审
- 水泥基自流平地面施工方案
- 采购岗负责人岗位隐患排查清单
- 贫困户贷款五万申请书
- (精选word)三对三篮球比赛记录表
- 京东考试答案
- 啊那亚12年整体策略
- 自然拼读全面讲解课件
- 【精品主题班会】高一家长会课件(共37张PPT)
- 危大工程公示牌(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