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袭警行为之刑法规制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政治、经济改革也逐渐深入,社会矛盾也更复杂,作为执法者的警察,肩上担负的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担也更加沉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刑法有效规制袭警行为,也是大受百姓欢迎和势在必行的。同时,要想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遏制袭警行为,提高警察执法权威。因此,本论文通过研究袭警行为的性法规制,促进对袭警行为的有效刑法规制,寻求对袭警行为刑法规制的有效路径,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以此让警察更好地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更有效地执行公务,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关键字:袭警行为刑法规制法律完善Abstract:thecurrentsocialdevelopmentchangerapidly,political,economicreforminthedeepwaterarea,thesocialcontradictionperplexing,policeaslawenforcement,whichbearsthedimensionstabilitysecurityincreasinglyoneroustask.Inthiscontext,lettheattackingbehaviorsareeffectivecriminalregulation,butalsothecommonaspirationofthepeople,representthegeneraltrend,buttocurbtheattackingbehaviors,enhancingtheauthorityofpoliceenforcementofcurrent,andsafeguardthefundamentalinterestsofthepeopleareinseparable.Therefore,thispaperthroughthestudyoflawtoregulatetheactsofassaultingapoliceofficer,topromoteeffectivecriminalregulationonactsofassaultingapoliceofficer,toseektheeffectivepathofassaultingpolicecriminallaw,andprovidetheoreticalfoundationandlegalbasisofadequate.Inordertoletthepolicetobettersafeguardtheauthorityofstatelaws,effectivelyperformingofficialduties,inordertomaintainthesocialstabilityandpeople'slifeandpropertysecurityescort.Keywords:assaultingpolicecriminalregulationlegalperfection目录论袭警行为之刑法规制 11.引言 41.1袭警行为的概念 41.2袭警行为的特征 41.3袭警行为的危害 62.袭警行为的现状与成因 72.1袭警行为的现状 72.2袭警行为的成因 72.2.1警察方面的原因 72.2.2行为人方面的原因 82.2.3社会方面的原因 92.2.4法律规制方面的原因 93.袭警行为的国内外法律规制现状 103.1外国对袭警行为的法律规制 103.1.1英美法系国家 103.1.2大陆法系国家 113.2我国对袭警行为的法律规制 114.世界各国对袭警行为法律规制的比较 124.1立法模式的比较 124.2犯罪对象的比较 124.3行为表现的比较 124.4主观故意的比较 124.5刑罚的比较 134.6我国对惩治袭警行为的立法缺陷 134.7比较后的启示 145.规制袭警行为的法律完善 145.1是否设立袭警罪的理论争执 145.2设立袭警罪可行性论证 145.3设立袭警罪的立法构想 155.3.1袭警罪的概念 155.3.2袭警罪构成要件 155.3.3袭警罪的定罪标准 165.3.4法定刑幅度的设定 16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71.引言1.1袭警行为的概念所谓袭警,一般是指“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和执行公务时,遭到被执法对象的袭击,如打、揪、咬,被撕坏衣帽或者人身受到凶器伤害等。”郝俊伟:《暴力袭警罪的立法研究》郝俊伟:《暴力袭警罪的立法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0月司仲鹏:《对增设袭警罪的反问》,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5期1.2袭警行为的特征警察正在维持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对军队的责任,它代表着国家安全和刑事司法力量,它不仅是按照法律来防止,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而且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和经济稳定。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暴力犯罪日益明显的趋势。其次是越来越多的警察在执法中,执法相对人受到袭击,这是执法警察挑衅,挑战权威。纵观近几年袭警事件和公安部通报的有关数据,我国袭警事件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首先,袭警事件是“高姿态发生多”。在过去的十年中,由公安部有关部门在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在常见的损伤或情况的费用对警察执法活动的暴力袭击。如下表1-1所示。官海萍官海萍:《从警察实际生存状态谈加强警察权益的保障》,魅力中国,2010年第1期。另外,在其他资料上就警察牺牲或负伤人数有不同的统计数字。表1-1上述表格中显示的伤亡警察人数仅仅只是备份在案的数据,并且只是受到暴力袭击的伤亡数。另有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2010年底,我国因公牺牲的警察数为11440名。在1981年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因公牺牲的警察有10414名,另外还有因公负伤的1507万余人。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警察人数之多让人瞠目结舌、惊愕万分。事实上,警察也属于社会成员中的一份子,他们也为人父,亦为人夫、为人子。或许,他们生前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维护社会治安,尽职尽守,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应有的贡献。但是,他们却为了自己所钟爱的工作,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甚至生命的威胁。由此看来,警察被喻为“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是很容易理解的。客观地说,警察行业“月月有牺牲,天天在流血”也是一种客观现实,并不夸张。尽管警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因公伤亡无法避免,但是持续高发的伤亡数字仍旧不得不令人感到心痛和引起我们对现今警察工作和执法环境的思考。第二,袭警动机的“多样化”特点。纵观近几年发生的袭警事件,不难发现袭警的目的和动机变的多种多样,而不单单是简单的抗拒执法。进一步而言,普遍的袭警动机和其行为特点,如下表1-2所示。表1-2第三,袭警性质的“暴力化”倾向。分析多起袭警事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的袭警行为大多通过围攻、殴打、捆绑、拘禁、持械、爆炸、投毒等暴力手段阻扰执法,伤害警察的人身安全,而不仅仅是谩骂、侮辱、诬告、威胁、妨碍等言语攻击行为。比如上海“杨佳暴力袭警案件”,犯罪分子的凶器就是刀具;又如“新疆喀什袭警案件”,犯罪分子用移动工具和爆炸物对警察进行伤害,手段更加残忍、凶狠;再如“山东泰安袭警案件",罪犯使用枪支拒捕,并向警察进行开枪袭击。更有甚者,在警察明确亮出执法身份后,犯罪分子仍然叫器"打的就是警察”,气焰器张。李怀泽李怀泽:《暴力袭警:警察权威弱化的危险信号一从社会秩序结构谈暴力袭警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公安法治研究),2006年第9期第四,袭警行为的“主动性”增强。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除了遭遇执法相对人的反抗和袭击外,在执法中,警察还会受到执法相对人的主动袭击。如在贵州食安群体性事件、四川民工集体袭警事件以及新疆暗什暴力袭警等案件中,就能看到执法相对人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攻击样态,主动发出攻击的多,更有甚者会出现主动进入警察办公场所实施疯狂的进攻袭击。就危害和负面影响而言,主动袭警行为比被动抗法袭警更大、更恶劣。1.3袭警行为的危害第一,危害警察的人身安全。警察是保护社会公民安全的,但是在执法过程中,警察自身的安全却在遭受着越来越多的侵害,特别是暴力袭警行为对警察的身体和生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袭警行为不仅会对警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会对警察职业本身带来负面影响。警察遭受到袭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维权,势必将损害警察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第二,危害国家的法律权威。警察肩负着捍卫国家权威、执行国家法律、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重任。刨根纠底,他的执法行为无不是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警察执法时,对其进行袭击,本质而言是挑衅国家权威与法律。如果民众不敬畏任何权威,那么就会处于所谓的“战争状态”。李怀泽:李怀泽:《暴力袭警:警察权威弱化的危险—从社会秩序结构谈暴力袭警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公安法治研究),2006年第9期袭警行为不利于营造我国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革的良好氛围,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序,因为警察执法以创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终极目标。警察是人民群众安全的保护神,对警察的袭击,也是与人民为敌。从长远来看,只有遏制住了袭警行为,犯罪分子才会有所收敛,群众安全才会有所保障。如果群众安全得不到保障,建设和谐社会更是很难得到保障。2.袭警行为的现状与成因2.1袭警行为的现状这几年,袭警案件居高不下,受到不法分子袭击而致残、牺牲人数不断上涨。袭警案件的频发,妨碍警察执行公务的同时,更危害警察的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更有甚者因此而丧命。2008年7月1日上海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杨家袭警案”、哈尔滨市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手持砍刀暴力袭警抢夺扣押车辆案等已经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执法中的民警被报复而造成死伤的人数一路攀升,袭警手段也一改之前的辱骂,变成了目前的群殴亦或是持凶器公开阻碍民警执行公务。2.2袭警行为的成因2.2.1警察方面的原因首先,个别民警不遵守执法规范。表现在缺乏沟通技巧,执法理念,执法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警察的部分不能与时俱进,公共服务的概念是不成立的,但执法不严,有不公平的现象,这些不规范执法,人们感到强烈不满,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警察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功能不够清晰,在处理难的问题,当地党委、政府领导解决冲突,往往认为使用警察,导致参与非频率增加活动的警察,导致在一个公共关系恶化,警察遭受到袭击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对警察的考核有矫枉过正之处。为使警察执法更规范,执法机关大力推行“人性化执法”等管理理念,严格多项考核举措,有的甚至把投诉情况列为重要考核指标。还有的执法机关为了防止警察滥用枪支,干脆刀枪入库,导致警察在执法中,往往患得患失、束手束脚,乃至遇到暴力袭击时仍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非但减少不了袭警事件的发生,反而使犯罪分子更加器张放肆,也对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再次,警察的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完善。一方面教育培训不能有效结合实战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培训的科目和时间不够,警察安全意意识不强,敌情观念淡薄,对敌人不够充分重视,也没有提高警惕。如此,当犯罪分子袭击时,才会造成意外伤亡。此外,新警的岗前培训不够,工作经验不足是新警伤亡比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同时,警力不足、执勤任务繁重以及警察超负荷运转也是普遍现象,加上缺乏锻炼培训,警察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这许多因素结合起来造成警察技艺不精,而使遭受袭击变得易如反掌。2.2.2行为人方面的原因民众法律意识薄弱肤浅而受到不法分子的错误引导。老百姓的民主法治意识逐渐增强,但部分群众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不能正确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遇到警察执法时更是一味强调自身权益,却忽视了法律法规和对警察基本的尊重。还有少部分群众法律意识不强,是非分辨能力差,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挑唆和鼓动,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对警察的执法肆意攻击。同时,部分群众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就假借着维权的名义,拒绝配合,这也是警民关系水深火热、引发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2.2.3社会方面的原因首先,社会转型期的矛盾错综复杂,违法犯罪案件高发。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严重、CPI消费价格指数日益增高、环境恶化程度明显加快等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社会存在着较严重的失衡问题,社会动荡和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增加。警察作为处突的核心力量,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群众易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警察身上,由不满到敌视,由言语攻击到暴力袭击,警察受到袭击的机率明显增加。其次,受舆论媒体有意的错误引导,民众对警察形象存在很深的误解和扭曲。媒体因利益驱使,对警察的报道,更多地釆取了以负面新闻吸引群众眼球的报道策略,对个别警察腐败问题和违法违纪案件大肆遣染,故意丑化警察形象,将警察和匪徒混为一谈,弱化了警察的正义形象。更严重的是,跟警察存在个人恩怨纠纷,就故意将警察描述成妖魔,加深群众对警察的误解,当冲突发生时,对于警察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法律的权威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以致引起袭警事件的发生。2.2.4法律规制方面的原因在司法实践中,对袭警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否建立统一规定袭警罪的刑法,中国刑事司法的声音莫衷一是。肯定观点和否定观点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是否设立袭警罪(不能确定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对袭警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同。这种行为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国家执法尊严和执法权威,另一方面也威胁到了人民警察的生命健康,造成执法效能不高,同时,削弱了社会人民对国家公权力的信任;第二,现行的刑法评价体系能否有针对性的打击这种犯罪行为,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目的;在法律适用上能否仅依照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进行严重后果的处理,在致人重伤或是死亡的情形,如何保持与刑法的罪责刑原则相一致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刑法第277条规定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这则法规的罪名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与暴力袭警的是相符的,但在实际使用中仍有所欠缺。首先,妨害公务的罪名没有充分显示袭警行为对社会造成的特殊危害。这深层次展现的法律意义是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务行为跟一般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很大区别,刑法对袭警行为的有效规制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公民权益,执法的警察人权也会得到保护。妨害公务罪有期徒刑最多可判3年,但没有说明造成严重伤害,死亡时间,所以法律不规范警务人员的安全是维护社会秩序很好的保护,对于量刑参考范围也是偏颇的。这样的刑法规制模式混淆了执法人员重伤、死亡与普通的故意伤害、故意杀人造成的重伤或是死亡,掩盖了袭警行为的重大社会危害性和最冲击国家执法权能的本质,如此处理结果无法发挥案件应有的警示作用和国家合法公务行为的震慑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袭警事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3.袭警行为的国内外法律规制现状3.1外国对袭警行为的法律规制3.1.1英美法系国家美国联邦和州袭警罪刑法犯罪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根据美国刑法的一般原则,任何人不得对其职责的任何形式的威胁警察执行,攻击和伤害。所谓覆盖口头威胁和两种具体行为的威胁。当警察的职责,所有的身体接触可判定为非法,警方有权采取行动反对对方,只要前提是要保护自己。英国1996年《警察法》明确规定的攻击或恶意的偏见,履行职责,或警察协助警察的职责,构成了袭警罪的。此外,中国香港犯罪袭警也做了相关规定。国外有关袭警罪的立法情况国外有关袭警罪的立法情况[J].人民公安.2006(8):21.忻文轲.国外袭警犯罪刑事立法借鉴[J].检察风云.2003(12):10.3.1.2大陆法系国家目前大陆法系多数国家在刑法中概括地规定了妨碍公务(人员)的犯罪,将警察与其他公务人员并列并且同时以妨碍公务(人员)罪予以保护,没有就袭警行为单独做出特殊规定,《德国刑法典》第113条规定: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通过暴力的威胁对被委托执行法律、法律命令、判《日本刑法典》第95条规定:当公务员执行职务时,对其实施暴行或者胁迫的,构成妨碍执行公务罪。《法国刑法典》在第3编(危害国家权威罪)第3章(个人妨碍公共行政管理罪)中规定了针对担任公职的人进行恐吓活动罪、侮辱罪、暴力抗拒执法罪等有关妨碍公务的犯罪。来自于《德国刑法典》《日本刑法典》《法国刑法典》来自于《德国刑法典》《日本刑法典》《法国刑法典》3.2我国对袭警行为的法律规制刑法第277条规定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这则法规的罪名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与暴力袭警的是相符的,但在实际使用中仍有所欠缺。首先,妨害公务的罪名没有充分显示袭警行为对社会造成的特殊危害。这深层次展现的法律意义是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务行为跟一般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很大区别,刑法对袭警行为的有效规制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公民权益,执法的警察人权也会得到保护。4.世界各国对袭警行为法律规制的比较4.1立法模式的比较对于袭警行为的刑事立法模式,世界各国主要分为三种,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单独规定罪名的显性模式,大陆法系国家多以妨害公务罪予以规制的隐性模式,其它国家采取以上两种模式结合的方式。4.2犯罪对象的比较世界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袭警范围的界定不同。警方认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对象执行职务时,少数国家的犯罪行为将延伸到对象实施犯罪后,警察的职责;一些国家不仅提供了对刑事警察犯罪对象,还将协助警察执行职务的人士也纳入其中;甚至还有的国家规定除警察外,警察的近亲属也可以成为该种犯罪的对象。4.3行为表现的比较对于袭警行为表现形式世界各国也有很大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袭警行为为暴力、威胁两种方式;第二,袭警行为涵盖侮辱、对抗、恶意妨碍以及不服从警察的行为。关于袭警行为危害程度的限定,有的国家和地区明确规定是现实地阻碍了公务的执行,有的则没做具体要求。4.4主观故意的比较主观上存在故意是世界各国刑法对于袭警行为构成犯罪的基本要求。对于认识错误而发生的袭警行为,各国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性,个别国家通过立法进行明确规定,大部分国家则通过司法实践解决。4.5刑罚的比较袭警行为的变化在世界刑法。根据妨害公务罪的一些,税收犯罪,罪和妨碍法院以使不同的刑罚制裁军人的职责和其他犯罪的破坏。有的国家通过设立袭警罪,对相关的刑罚进行了统一的规定。4.6我国对惩治袭警行为的立法缺陷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对袭警行为通常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警察袭击了警察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想象竞合犯的成立,按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袭警行为对公安机关实施,也可以按照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定罪处罚。许多学者认为,袭警行为可以对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警察,你可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惩罚,没有必要也不应设立袭警罪。加入袭警犯罪刑事法律!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将扩大警察权力无限,很难防止权力的滥用。刑法中的额外攻击警察犯罪,刑法罪名体系会导致混乱,但也导致失衡的处罚。为了防止和应对袭警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条款使警察的执法行动,以弥补现行法律的不足特别规定等。然而,它是,在对妨害公务罪的规定的条款对警察滥用的许多不足,不足以有效地调节袭警行为。例如,协警,辅警和其他硬的妨害公务罪保护的范围;对妨害公务罪的设立,公务的要求,造成更多的危害后果轻微受伤,虽然按照刑法的犯罪嫌疑人在职务犯罪的故意伤害罪或谋杀罪妨害,但警务活动的警察RAID致其受伤或者死亡的故意伤害罪或谋杀一个正常的行为,侵犯在本质上是一个警察,,忽略了特殊性和严重性的行为;犯罪行为的官方梗阻是有限的暴力和威胁,但拒绝、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以及一种侮辱,诽谤警察司法实践往往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情况。4.7比较后的启示正因为妨害公务罪存在很多不足,如何有效的规制袭警行为成为难题。但是从各国的刑法规制可以看出,刑法应当增设袭警罪,并设立有关职务行为的规定,促进警务活动的规范化,并且寻求在保障警察权与限制警察权之间达成平衡。5.规制袭警行为的法律完善5.1是否设立袭警罪的理论争执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提出了其他犯罪袭警、妨害公务罪提倡改变视图有一个激烈的辩论。“通过修改对袭警行为的“查看官方监管障碍犯罪的主张:公务的警察梗阻是一种公共服务,不需要一个单独的袭警犯罪的规定,袭警犯罪是警察的一个额外的特殊保护,违反该法在袭警犯罪的额外相等的原则将破坏刑法结构合理,“创造新的不平衡和其他犯罪。5.2设立袭警罪可行性论证我们认为,刑法应当袭警对袭警行为犯罪通过额外的。袭警罪的补充,以弥补现有妨害公务罪的刑事法律的缺失。刑法第277条规定的妨害公务罪,不仅对执行公务活动的主体和时间空间范围有所限制,而且起点较高"这就导致妨害公务罪保护范围比较狭窄"无法有效的规制袭警行为。增设袭警罪,首要的考虑就是弥补现行刑法中妨害公务罪的不足,通过完善刑事立法规制袭警行为。增设袭警罪,也是保障警察权、提高警察执法积极性,增强公众安全感的需要。增加袭警罪保护警察执法权与刑法基本原则行额外的犯罪,刑法不破坏系统。法律保护警察执法不仅保护警察的个人权利,也要保护的法律授权从事公务的人员作为警察代表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为了保护军队和警察,中国刑法对冒充警察抢劫,并加重处罚;对骗子冒充警察,加重。然而,对于故意辱骂,威胁,伤害,杀人警察和警察的行为的权利和利益等严重违法行为,但没有特别的要求,这是很正常的。的想法,袭警罪的成立将破坏现有的刑事法律的角度系统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警察应该由袭警犯罪给予额外的特殊保护。5.3设立袭警罪的立法构想5.3.1袭警罪的概念倘若增设袭警罪,对于该罪的定义非常关键。截止目前,法律界对此还没有明确定义。笔者认为,袭警罪是指行为人在明知被袭击对象身份的情况下,专门针对警察或警察机关进行暴力侵害,情节严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个概念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一是犯罪故意,必须是行为人明确知道袭击对象是警察或是警察机关。二是暴力手段,必须是采取了殴打、胁迫或是使用了凶器等暴力手段进行犯罪。三是情节严重,必须是侵害了警察的人身权、财产权,或是毁坏了警察机关的财产,影响了警察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5.3.2袭警罪构成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就设置袭警罪而言,犯罪主体仍是一般主体,即已满十六周岁、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的精神正常的自然人。此处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袭警罪不存在单位犯罪。因为袭警行为构成犯罪必须以对警察实施暴力、威胁等方式侵害其权利与正常秩序为前提,而对于此,单位无法构成犯罪。第二,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对于年龄已满十四周岁而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的八种犯罪,对于实践中可能会发生的上述人员的袭警犯罪问题,应当依照爆炸罪、故意杀人罪等八种犯罪对其定罪量刑。第二,犯罪客体。袭警是对复杂对象的犯罪对象。总之,罪不仅象征着国家公权力对警察执行公务的警察维持社会秩序,而且侵犯了警察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攻击对国家公权力的警察犯罪,攻击危害公共秩序警察犯罪,袭警侵犯个人权利和财产权利的犯罪,警察,袭警袭警行为,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犯罪,通过通道警察除了裂缝打击犯罪。第三,犯罪主观方面。袭警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知道有一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将出现在警察和其他轻微的伤害,而且还想纵容的结果或事件。就行为人的明知而言,其必须知道所袭击的对象是警察。至于该警察是着制服执行公务,还是着便装但是曾向其出示过工作证则在所不问。如果行为人不知道其所袭击的对象是人民警察,或者虽然明知是警察,却认为其不在履行职务期间而对其进行袭击的,则不应当以袭警罪来归责,而要按照认识错误的原则依法将该类行为按照其他犯罪加以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酌情从轻、减轻处罚或不按犯罪处理。 第四,犯罪客观方面。该罪的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等手段抵抗的黎明,抵抗警察执行公务,导致警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题报告:中国教育社会学理论前沿进展与知识体系再建构研究
- 开题报告:学龄儿童前瞻记忆提升方法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提升职初教师专业素养的区域研修课程体系建构
- 2024年军队食堂外包供应合同
- 2024电子商务工作计划范文
- 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工作计划
- 一通三防工作计划
- 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模板
- 年度第一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学校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本
- 温泉智能自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 201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糕点切片机
- 天津人社局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 化工厂车间、班组日常安全检查表
-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资料讲解
- 中国旅游客源国之土耳其56页PPT课件
- 夏普复印机基础原理课件
-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17)
- S775(八) 重力式无阀滤池
-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评级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 葡萄牙语的动词变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