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课件:区域成矿作用_第1页
矿床学课件:区域成矿作用_第2页
矿床学课件:区域成矿作用_第3页
矿床学课件:区域成矿作用_第4页
矿床学课件:区域成矿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成矿作用为什么众多类型的矿床沿环太平洋地区分布?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的成矿时代多为中生代?为什么青藏高原的矿床多形成于新生代?为什么我国山东发育众多的大型金矿床?一、全球矿床分布特点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在全球的分布特征和地壳演化及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时间和空间有其独特的规律。区域构造运动常能诱发和控制沉积、岩浆、变质和流体作用的类型,以及改变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的特征。其动力学条件包括板块离散与俯冲速率、构造应力的拉张、挤压及其速率,以及俯冲、底辟和垫托作用等造成的动力学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成岩、成矿的环境和作用过程。地质构造的空间尺度很广阔,一般将那些贯通地壳,可影响上地幔的构造称为大型和巨型构造,其长度在100-1000km或更长,深度可达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如与伸展构造有关的裂谷、坳拉槽、大型同生断层、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等;-与挤压构造有关的大型逆冲断层、大型推覆构造、构造混杂岩带等;-与地壳水平剪切变形有关的转换断层、大型走滑断层等。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地质剖面分布图(剖面据石油物探局)(徐杰等,2000)中国沉积盆地分布二、克拉通的形成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形成是地慢熔融产生的铁镁质超铁镁质的熔浆在地慢熔融带上部汇聚,经深位结晶分异产生原生英云闪长质一奥长花岗质岩浆,并形成石榴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堆积体,残留堆积体由于密度大而返回地慢。由于这种分离作用反复进行,使玄武质岩浆趋于完全分离,产生更富硅的TTG岩浆。返回地慢的石榴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堆积体再次熔融形成强分馏型稀土配分模式的TTG岩浆(Kramers,1988)。克拉通化作用克拉通化形成稳定的上、下地壳圈层,并达到壳幔耦合的地质过程,为显生宙的岩石圈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SatelliteimageofZimbabweinDecember2002TheGreatDykeofZimbabwe.Althoughoriginallynamedasadyke(TheGreatDykeofRhodesia)whenfirststudiedbygeologistsinthe19thcentury,itisnowknowntobealayeredlopolith,notadyke.Thesouthernendofthedykeiscapturedinthisphotographtakenbyastronauts.Twolargeburnscarsfromfiresarevisibleatimagetopcentre.NorthistotherightEntrancetotheaditofachromitemine,Mutorashanga,Zimbabwe峨眉山溢流玄武岩岩浆活动时间跨度为262-251Ma地幔柱在大面积喷溢之前曾经历过公里级的上隆过程中国攀西裂谷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也被认为是幔源热活动以及晚古生代裂谷作用的直接结果水圈和大气圈的演化逐渐降低的全球热水平长周期的全球构造变动同造山过程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三、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裂谷初期裂谷初期,热点的活动导致陆壳的拉张变薄,碱性、超碱性的岩浆活动(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沿着古老的缝合线分布,发育金伯利岩金刚石矿、非造山型花岗岩(Sn、F、Nb)、碳酸岩(REE),少量SEDEX型Pb、Zn矿裂谷进一步扩张,形成初始海(如红海),中脊以玄武质的火山活动为特征,同时伴随着强烈的流体活动和丰富的VMS型矿床的形成。这种背景还适合条带状铁建造和锰矿的沉积。在浅海相,发育蒸发岩层。裂谷发展成为洋中脊,海底喷流作用形成大量的“黑烟囱”-塞浦路斯型VMS矿床,洋中脊玄武岩的分离结晶作用在次火山岩深度形成Cu-Ni-PGE硫化物矿床安第斯型汇聚边缘,洋-陆碰撞。形成大量的斑岩型Cu-Mo成矿省,内侧形成花岗岩型的W-Sn成矿带。和斑岩体系相关的火山岩区形成中低温的贵金属(Au)的成矿作用。和安第斯型汇聚边缘相似洋-陆碰撞,但存在弧后盆地。早期可形成斑岩型Cu-Au矿,后期由于强烈的钙碱性岩浆作用,形成黑矿型(Kuroko)VMS矿床。弧后盆地形成别子型(Besshi)VMS矿床,甚至形成一些和超铁镁质岩石相关的Cr矿床。陆-陆碰撞,现代的实例-喜马拉雅和阿尔比斯造山带。和S型花岗岩相关的W-Sn-U矿床、造山型金矿、MVT型Pb-Zn矿。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找矿有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一大批金、银、钼、铅、锌矿,特别是Mo矿,有望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的Mo矿带碰撞型斑岩铜矿与构造控制(冈底斯带)类似的走滑断层系有发育在智利境内的近南北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带,它位于东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板块的界限,是在白垩纪-第三纪发育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形成注明的斑岩成矿系统,有多个世界级铜矿床,成矿时间在40-50Ma,是环太平洋矿带中矿化最富集的地段之一。印度板块向欧亚陆块俯冲推挤时,在其东西两侧地域发生了走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