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设计推翻帝制建共和,民族复兴里程碑民国初年(1911—1919)的这段历史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经济、教育文化、风俗观念方面发生的新变化,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的伟大意义,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另一方面从民国初年政坛的波谲云诡以及北洋军阀的混战割据、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了解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从辛亥革命后政治、思想、经济、社会风俗的新变化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从纲领、群众基础、政党组织等方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方面了解北洋军阀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将其置于近代中国的时空下探讨其意义。本单元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和伟大历史意义,即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同时要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即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二是探讨新文化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关于第一个要点,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两个重点:一是这场革命不是少数人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反映了世界潮流和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二是它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性质,但为即将进行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运动很快归于失败。血的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这促使一部分人放弃了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运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它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阀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1916年袁世凯败亡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的专制统治、割据和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祸害,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中国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辛亥革命之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北京政府统一货币,金融业开始繁荣;欧战时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在社会风俗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总之,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袁世凯、张勋等妄图恢复封建王朝的倒行逆施,都被历史大潮无情地席卷而去。在中国近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流传;经受过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新的、更为深刻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关于第二个要点,要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主要内容,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开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号召“破除迷信”和“解放思想”。这些口号和号召在当时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阀门,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但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初中八上《中国历史》第18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末新政、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预备立宪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兴中会、广州起义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清帝逊位、临时约法第9课辛亥革命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直系、皖系、奉系、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中华民国军政府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鼓励发展实业、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习俗改革第12课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背景、内容、意义变化一以民国初年(1912—1917)划分时空,通过学习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生活的重要史实,了解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突出“面”的学习通过民国初年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学习,突出“点”的学习变化二增加了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保路运动等史实,全面介绍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侧重革命党人的斗争经历的叙述变化三重在引导学生对重大史实进行辩证分析,如对三民主义局限性的认识和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局限认识侧重民国初年发生了什么的介绍,对史实的分析是相对弱化的。第18课辛亥革命一、课时主题表达:辛亥革命:谁在革,革了谁,如何革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国政治出现从专制到共和的转型,是由多种政治力量促成的结果,既有革命派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斗争,也有立宪派及时的转向与配合,还有旧官僚顺应潮流的反正。这样,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由于政治立场不同,政见各异,对于革命就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即使在革命派内部,也因派系有别,衍生利害冲突,而不免歧见互出。二、主要内容分析(一)重要史实概述(二)核心概念阐释:1901年至1905年间,清政府颁行的“新政”,主要有以下的内容:编练新军,停止武举,淘汰绿营,设立练兵处,成立巡警部;废科举,兴学校,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为中、小学堂。颁布各类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成立商部,聘张謇等充头等顾问。颁布商务和奖励实业章程,宣布自由发展实业为合法;整顿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裁撤河东河道总督、湖北、云南、广东巡抚及江宁织造衙门等闲散重叠的机构。以前学界一般把1901—1905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的各项变革看作“新政”,而把1906—1911年的宪政改革称“预备立宪”,似乎是两个独立的事件,较少关注两者的内在关联。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取得共识,认可清末新政是指20世纪初年清政府各项改革的总称。这次改革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是在体制内进行;二阶段即预备立宪,是政治体制本身的变革,这是前一阶段体制内变革的必然趋势。起初,清政府也曾试图将改革限制在传统体制之内,但是,当改革的发展将突破体制的时候,清政府也就不得不进行体制本身的改革,实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立宪运动虽然失败了,却从两个方面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立宪派为了实现君主立宪的理想,一再上书请愿,扩大了立宪政治的影响,又揭露了清廷在政策上的失误,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请愿失败之后转而同情革命,客观上壮大了革命力量。如果清廷切实推行宪政,或许还可以推延革命总爆发的时日。但它在最后关头倒行逆施,组织皇族内阁,压制上书言事,表明清朝统治者,无意实行真立宪,其结果既使资产阶级立宪派绝了望,又使汉族地主官员与其离了心。保路运动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以往批转的干路商办各案,一律取消,将铁路干线的修筑权收归国有。清政府同英法德美签订借款合同,在一些绅商和官员看来利息和合同条件无异于将回收的利权重新奉送给外国。加上国会请愿失败和回族内阁同时推出,引发了立宪派领导的保路运动。湖北、湖南、广东的保路运动没有形成大的风潮。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诱捕保路运动领袖,下令开枪引发成都血案,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民生主义在《民报》发刊词中谈道:“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怎样防止这种局面将来在中国重演,孙中山开出了“平均地权”的药方,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仍归原主所有,革命后随着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地价,则归国家所有,由全体国民共享。孙中山把他的这套办法理解为当时流行欧美的“社会主义”,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清除将来爆发“社会革命”的隐患,达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总统制、责任内阁制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取代此前制定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两相比较,《临时约法》最大的不同是将已经实施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改制的标志。但《临时约法》规范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带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明显意图,但这一举措犯了因人立法之忌。重要问题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如何理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就辛亥革命的实质或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还不如说是以反满为主题的国内民族革命与变君主政体为民主政体的政治革命的有机结合。”其立论根据:(1)“节制资本”的孙中山是否代表资产阶级有待释证;(2)孙中山等革命领袖认同平等、人权者甚少;(3)革命实际上是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需考订,如以同盟会骨干为主体的临时参议院1912年通过的《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中有若干条款不利于广大资本家参与民国政权;(4)如果承认“新政”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同时认为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那么,辛亥革命的革命性与必要性在哪里?三、教学评价设计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11.能通过辛亥革命前后的相关史实,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2.能够知道清末、民国、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等准确时间起止,结合地图了解同盟会极其政治团体的分布情况和武昌起义后的政治局面3.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4.能够全面系统地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并能够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5.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又多种政治力量促成的结果,既有革命派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斗争,也有立宪派及时的转向与配合,还有旧官僚顺应潮流的反正。感受革命党人的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21.能通过辛亥革命前后的相关史实,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2.能够知道清末、民国、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等准确时间起止,结合地图了解同盟会极其政治团体的分布情况和武昌起义后的政治局面3.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4.能够全面系统地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并能够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5.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又多种政治力量促成的结果,既有革命派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斗争,也有立宪派及时的转向与配合,还有旧官僚顺应潮流的反正。感受革命党人的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31.能通过三民主义、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的评价,熟悉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2.能够将辛亥革命置于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特定时空进行评价,体会选取适合的时空尺度进行历史事件分析的重要意义。3.能够运用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并认识到各类史料的价值。4.能够总结归纳北洋政府统治前期的特征,并系统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5.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41.能通过三民主义、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的评价,熟悉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2.能够将辛亥革命置于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特定时空进行评价,体会选取适合的时空尺度进行历史事件分析的重要意义。3.能够运用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并认识到各类史料的价值。4.能够总结归纳北洋政府统治前期的特征,并系统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5.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第19课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时主题表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参加一战、社会习俗的改变、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感受到辛亥革命所带来的新变化,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从民国初年政坛的波谲云诡以及北洋军阀的混战割据、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我们不仅看到辛亥革命没有做到什么,更要看到辛亥革命做到了什么,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里程碑意义。二、主要内容分析(一)重要史实概述北洋军阀统治的发展革命党人的斗争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1913年7月,“二次革命”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护国战争1916年6月,“府院之争”;1917年7月,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1917年8月,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发动护法运动;1918年5月失败1919年7月:直皖战争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1920年8月:粤桂战争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正式政府”大总统1922年4月:直奉战争1922年8月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二)核心概念阐释:袁世凯死后,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在许多问题上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形成总统府和国务院互为对立面的“府院之争”。“府院之争”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制定宪法与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在制定宪法的问题上,黎、段各以国会中的政治派系为奥援,并因各自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制宪未成。1917年3月,又因中国对德绝交和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纠葛,而导致双方的矛盾更加复杂多变,进而导致北京政局的极度动荡。北京政府在欧战爆发之初,保持中立,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外交总长陆征祥即向袁世凯建议:唯有参战,取得参加战后和会资格,才有挽回《民四条约》中丧失权利的机会。但因日本阻挠,而中国本身内部因帝制而动乱,此议暂时作罢。待袁氏死后,日本以大敌已除,其在华势力更加扩张,又得英法保证支持日本战时所得成果,乃改为支持中国参战,乘机进一步控制中国。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乃借参加欧战之机会,加入协约国阵营,战后得以战胜国身份参与国际新秩序之重建;并以国内昂扬之民族主义,配合“联美抑日”外交方针,在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及华盛顿会议中,努力收回国权,提升国际地位。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连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维持不住了,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利权为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阶层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进行直接的掠夺。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孙中山沉痛地说:当时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4.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军阀纷争,战争频繁。但由于北洋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政权更迭又使国家强权对工商业的干涉降到了极低的程度,再加上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商品市场不断拓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反而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这一时期设立的工厂数来看,从1912~1927年的16年中,创办资本额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约1984家,资本总额约为4.58955亿元。而从1840~1911年的72年中,创办资本额在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总共约953家,创办资本额总计2.03805亿元。无论就创办企业家数还是创办资本总额而言,1912~1927年的16年都超过了此前72年的1倍以上。(三)重要问题探究:它与“五四”以前的先驱者所阐扬的民主、科学等有联系,又有所不同。虽然新文化倡导者所要建立的依然是“西洋式的社会国家”,但当他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越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国家的具体建制的轨迹。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何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于是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人到文化心理层面,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西洋式的国家”的。多数学者并不否认五四启蒙思想家曾经猛烈地抨击、批判封建文化,但认为不能简单地批评其“全盘反传统”。郑大华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反儒学,反孔教,但对于孔子本人及其学说并没有采取简单地全盘否定的态度。假如我们不囿于儒家中心主义的成见,不把儒学看成是唯一的传统,更不把儒学之礼教与传统等同起来,而承认传统是我们先辈们所创造并发展至今的一切文化形式,那么显而易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性的反传统”。三、教学评价设计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11.能通过北洋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状况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之间的联系,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2.能够通过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军阀混战地图提取相关信息,熟悉历史地图的识图方法。3.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其有关的材料,归纳总结北洋政府的统治特征4.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思想角度描述北洋政府的情况。5.从民国初年的情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并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伟大意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21.能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