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锈钢常见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知识点总结钢的基本组织有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3种)①铁素体(F-ferrite)碳在α-Fe(低于910℃)中的固溶体,称铁素体,用F或α表示。碳在δ-Fe(1390~1535℃之间)中的固溶体,称δ-铁素体,用δ表示。α铁和δ铁,都是体心立方晶格(有冷脆性的)。铁素体溶碳量极差,在727℃时为0.02%;室温时为0.0008%,几乎为零。金相组织为明亮的多边形晶粒。其强度和硬度高,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在770℃以下它具有铁磁性,超过770℃则丧失铁磁性。晶粒度:常见1~8级。8级细小而均匀、综合力学性能好。②奥氏体(A-austenite)碳熔于γ-Fe中(910~1390℃)的所形成的固溶体。γ-铁是面心立方晶格。用A表示。奥氏体溶碳能力比铁素体大,1148℃时达2.11%,在727℃时为0.77%。奥氏体与铁素体相比,塑性很高,硬度和屈服点较低。在铁碳合金系中,仅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范内,不具有铁磁性,因此,在轧制、锻造时常加热到奥氏体状态,以提高其塑性。奥氏体组织为不规则多面体晶粒,晶界较铁素体平直。③渗碳体(Fe3C-cementite)铁和碳的金属化合物,具有复杂的晶格结构。渗碳体的熔化温度为1600℃,碳含量为6.67%,渗碳体的硬度很高,脆性极大,而塑性和韧性几乎为零。渗碳体在低温下弱磁性,高于217℃磁性消失。铁碳合金含碳量小于2%时,其组织是在铁素体中散布着渗碳体,是碳素钢。含碳量大2%时,部分碳以石墨形式存在,称铸铁。抗拉强度和塑性都比碳钢低。但铸铁具有一定消震能力。由于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很小,因而常温下碳大部分以渗碳体Fe3C的形式存在。钢的基本组织除了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基本相组成的单相组织外,还有由两种基本相组成多相组织,即珠光体、莱氏体。④珠光体(P-pearlite)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以片层相间排列而成机械混合物。片层间距和片层厚度主要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据片层厚薄分:粗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在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含碳量为0.77%的铁碳合金只发生共析反应,其组织是100%珠光体,称为共析钢。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和硬度较高,塑性也较好。含碳量大于0.77%的铁碳合金为过共析钢,其组织为:P+Fe3C。含碳量小于0.77%的铁碳合金为亚共析钢,其组织为:F+P。⑤莱氏体(Ld-ledeburite)莱氏体是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莱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在高于1148℃时存在,4.3%C。莱氏体的硬度很高,脆性很大,塑性很差。低碳钢是亚共析钢,其正常组织是铁素体F+珠光体P。碳含量越低,组织中铁素体F的含量就越多,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就越好,但强度和硬度就随之降低。
强度:当C<0.9%时,随着C增加,不断提高;当C>0.9%时,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变压器协议书
- 商品房委托代售协议书
- 租金对赌协议书
- 道闸维修协议书
- 校园净水器合作协议书
- 合作社承包合同协议书
- 田地平分协议书
- 合伙开餐馆合同协议书
- 酒吧股东协议书
- 签订招生协议书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含答案详解
- 视频制作拍摄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量子计算中的量子比特稳定性研究-全面剖析
- 构建健全企业资金体系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指南
- 2025年山东济南先行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管理学经典课件
- 理发店签入股合同协议
- 电气设备在智能电网虚拟电厂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至2030年液压马达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形势与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讲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