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第1页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第2页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第3页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第4页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摘要:关于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现有文献主要从收入及收入差距、就业状况、职业状况三方面进行研究。梳理既往文献可以发现,就业状况、职业类型、单位性质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存在不同影响。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职业类型就业状况

幸福是中外学者们潜心研究的主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眼中的“乐”与“悦”是情感上的满足和满意,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古人的幸福感。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合了生活质量和心理情感两方面。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基本特点是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成分与认知成分。

关于工作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现有文献主要从收入及收入差距、就业状况、职业状况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收入、收入差距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收入、收入差距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因素,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因此大量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幸福悖论”。金江、张学志分别在2007年、2008年分别针对武汉市和广东省的调查发现绝对收入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均值也在上升,因此幸福悖论并不存在(金江,张奎,2011;张学志,才国伟,2011)。学者曾忠禄和张冬梅(2010)通过随机抽样和电话问卷的方式访问了1506名澳门居民,发现收入仅对澳门低收入者的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对于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水平的人并没有显著影响。他的研究支持幸福悖论,即收入对达到一定经济水平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有限的。王鹏(2011)的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倒U型,经过计算他认为其临界点的基尼系数为0.4。大于临界点,收入差距增加导致居民主观幸福感下降;小于临界点,居民幸福感随着收取差距扩大而增强。也有学者关注收入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鲁元平和王韬(2011)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显著负影响,且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影响远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

二、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些学者从就业状况入手探讨工作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将被调查者按照有职业者、无职业者进行分类,并计算主观幸福感得分。张仁坤(2002)发现青岛市有职业者比无职业者更幸福,且差异特别显著。黄志良(2003)考虑职业因素对威海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该因素的影响显著,稳定的职业带来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近几年,学者们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论。曾忠禄和张冬梅(2010)发现全日制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因健康没有工作者、失业者、退休者。鲁元平和王韬(2011)将就业状态分为全职、兼职、自我雇佣、离开劳动力市场和失业五种,发现失业或离开劳动力市场两种状态下产生不幸福。陈钊(2012)等人基于上海市和深圳市的入户调查发现失业通过降低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心理焦虑程度直接降低主观幸福感,印证了罗楚亮在2002年针对全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的结论(罗楚亮,2006)。陈刚(2013)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发现城镇登记失业率能够明显降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如果失业率上升1%,居民感觉“非常不幸福”和“不幸福”的概率分别增加0.01%和0.07%。赵斌和刘米娜(2013)认为工作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是单一的,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将工作状况分为就业、离退休、未工作过或在学三类,在仅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时,工作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就业者比失业者幸福。然而在社会资本、健康两个变量的影响下,工作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影响。但是从代际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是这样,伍如昕(2014)发现失业并没有对不同代际间的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三、职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李卫平针对后奥运时代北京市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69.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是幸福。(李卫平,王智慧,2009)什么是“一份理想的工作”呢?对此,不同的学者从职业类型、单位性质、职业群体、工作年限等角度入手分析了不同职业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职业类型与主观幸福感。李军兰和胡春梅(2013)将山西省城镇居民的职业分为机关干部、机关职员、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私营企业主、个体商户、产业工人、商业服务、农业劳动者、自由职业十类,发现不同职业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差异。机关干部在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绪维度得分最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在生活满意度上得分最低,商业服务人员的正性情绪得分低,负性情绪得分高。在马亮和谭春平(2013)的调查中将居民的职业类型分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科教文卫工作者、离退休待业无业者五类,发现不同职业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差异。洛阳市不同职业居民幸福感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原璐璐,侯利文,2013)。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类似结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成年人中,机关干部、教师的主观幸福观最高,其次是农民,主观幸福感最低的是工人(李敏,王思雨,傅丽萍,2009)。

2.单位性质与主观幸福感。金江和张奎(2011)在武汉市城镇居民调查中把被调查者的单位性质分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四类,将政府机关和国企事业单位设置为参照组后发现:其他项被调查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参照组。他认为控制其他因素后,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群体主观幸福感高于其他群体。衣华亮和王培刚(2007)根据我国东中西部省会城市抽样调查发现,工作单位满意度是影响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中最大的一方面。他将单位类型分为国家事业单位、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合资企业、私营民营企业五类,分别比较不同单位类型居民个体自我发展满意度。结果是:国家事业单位的个体自我发展满意度最高,个体私营类型满意度最低。

3.职业群体与主观幸福感。邢占军和黄立清(2007)以沿海某省份为例,运用《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从体验论视角出发分析不同社会工作群体,即工人群体、农民群体、干部群体、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知识分子群体之间主观幸福感差异。工人群体包括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工人、集体或具有集体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工人、城镇私营企业工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人;农民群体包括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农村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村干部和农村知识分子、季节性农民工;干部群体包括厅、处、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包括国有企业高层、中层、一般管理者。知识分子群体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以下职称人员。研究发现主要群体的总体主观生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幸福感最高的是干部群体,其次为知识分子群体和国有企业管理者群体,而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的总体幸福感较低。

4.工作年限。根据张学志和才国伟(2011)的研究发现,工作年限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含在收入、价值观、健康和年龄等因素中。

四、总结

目前学者们关于工作和职业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大多只关注某一方面,如关注就业状况或职业性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笔者认为工作因素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就业状态、职业类型、单位性质、换工作次数、工作时长、通勤状况等。所以人们难以定义“一份理想工作”的含义。从现有文献中可以看到,就业状况、职业类型、单位性质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存在不同影响,而换工作次数、工作时长、通勤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并没有文献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J].PsychologyBulletin,1984,95(3):542-575

[2]曾忠禄,张冬梅.澳门居民的主观幸福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0(6):85-91

[3]陈刚.通货膨胀的社会福利成本――以居民幸福感为度量衡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3(2):60-73

[4]陈钊,徐彤,刘晓峰.户籍身份、示范效应与居民幸福感:来自上海和深圳社区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2(4):79-101

[5]黄志良.威海市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26-130

[6]金江,张奎.收入、工作单位与主观幸福感――基于武汉市城镇居民的调查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5):13-19

[7]李军兰,胡春梅.山西省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3(2):75-78

[8]李敏,王思雨,傅丽萍.黔东南地区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2-56

[9]李卫平,王智慧.奥运会后北京市民幸福指数现状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9(5):27-30

[10]鲁元平,王韬.收入不平等、社会犯罪与国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1(4):1437-1458

[11]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2):817-840

[12]马亮,谭春平.甘肃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财政金融,2013(299)

[13]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3):93-101

[14]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4(1)

[15]邢占军,黄立清.当前主要社会群体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以沿海某省调查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7(1):83-97[16]严标宾,郑雪,邱琳.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

[17]衣华亮,王培刚.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东中西部八个省会城市抽样调查[J].经济问题,2007(9):38-40

[18]原璐璐,侯利文.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以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