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3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3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3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3页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3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4页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803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0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0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08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5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5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41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2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912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含部分答案)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0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507科目名称:企业管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法约尔(HenriFayol)对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目标管理(MBO)及其特点是什么?3影响管理宽度(spanofmanagement)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业划分部门各有何优缺点?5选聘主管人员的“内升制”和“外求制”各有何优缺点?6什么是权变管理理论?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列举你所知道的激励理论,并任选其中三种进行评述。2试分析一个公司改变其组织结构类型的原因及其意义。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法约尔(HenriFayol)对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法约尔是法国人,是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约尔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研究整个组织的管理问题。(2)法约尔(组织管理之父)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6514”:①“6”。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管理活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项主要的活动。②“5”。管理活动本身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要素。管理不仅是工业企业的有效运营所不可缺少的,它也存在于一切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之中,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活动。③“14”。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原则共14条:a.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产出。b.权责对等:管理者必须拥有命令下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又必须与责任相匹配,不能责大于权或者权大于责。c.纪律严明:雇员必须服从和尊重组织的规定,领导者以身作则,使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组织规章有明确的理解并实行公平的奖惩,这些对于保证纪律的有效性都非常重要。d.统一指挥: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e.统一领导:每一项具有共同目标的活动,都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能够超越组织整体的利益。g.报酬:对雇员的劳动必须付以公平合理的报酬。h.集权:集权反映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权是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给下属,这只是一个适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

每一种情况下最合适的集权程度。i.等级链:从组织的基层到高层,就建立一个关系明确的等级链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按等级链进行。不过,如果顺着这条等级链沟通会造成信息的延误,则应允许越级报告和横向沟通,以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无阻。j.秩序: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k.公平:管理者应当友善和公正地对待下属。l.人员稳定:每个人适应自己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高级雇员不要轻易流动,以免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管理者应制定出规范的人事计划,以保证组织所需人员的供应。m.首创性:应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和主动地开展工作。n.团结精神:强调团结精神将会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统一。(3)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和原则,实际上奠定了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兴盛起来的管理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2目标管理(MBO)及其特点是什么?答: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出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企业各部门、各车间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2)强调“自我控制”。大力倡导目标管理的德鲁克认为,员工是愿意负责的,是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如果控制的对象是一个社会组织中的“人”,则“控制”的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应当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通过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控制可以成为更强烈的动力,推动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过得去”就行了。(3)促使下放权力。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组织的基本矛盾之一,唯恐失去控制是阻碍大胆授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行目标管理有助于协调这一对矛盾,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把局面搞得更有生气一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评价员工的表现,往往容易根据印象、本人的思想和对某些问题的态度等定性因素来评价。实行目标管理后,由于有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够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

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影响管理宽度(spanofmanagement)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有效地管理直接下属的人数。由于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管理能力也因个人的知识、经验、年龄、个性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任何管理者的管理幅度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限度,就不能做到具体、高效、正确的领导。确定管理幅度,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职务的性质。一般说来,高层职务管理幅度较小,基层职务管理幅度较大。因为高层多为决策性的工作,管理幅度要小一些;基层主要是日常的、重复的工作性质,所以管理幅度要大一些。如一个厂长领导几个车间主任或部长,而一个车间主任往往领导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工人。(2)工作能力强弱。工作能力包括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下级的工作能力。下级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则管理者处理上下级关系所需的时间和次数就会减少,这样就可扩大管理面;反之,如果委派的任务下级不能胜任,则上级指导和监督下级的活动所花的时间无疑要增加,这时管理面势必要缩小。另外,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丰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强,就可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则可以加宽管理幅度;反之,管理幅度就较窄。(3)工作本身的性质。性质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保持经常的接触和联系,一起探讨完成工作共同遇到的问题,因此,应设置较窄的管理幅度;相反,完成简单的工作,允许有较宽的管理幅度。如硕士生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人数要比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负责本科生的人数少得多。(4)标准化和授权程度。如果领导者善于同下级共同制订出若干工作标准,放手让下级按标准行事,并把一些较次要的问题授权下级处理,自己只负责重大问题、例外事项的决策,其管理幅度自然可以加宽;相反,如果领导者对下属不放心,事必躬亲,又没有一套健全的工作标准,管理幅度太宽,必然精力不及,管理不周,以至贻误工作。(5)信息反馈情况。如果信息反馈快,上下级意见能及时交流,左右关系能及时协调配合,管理幅度可适当加宽;反之,管理幅度应减小。4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业划分部门各有何优缺点?答:部门化是一个过程。组织内经常有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有一个管理者,由其全权负责,统一协调团体内的所有工作,这种团体就叫部门或组织单位。大型化组织通常采用横向的多维式部门结构。首先,由几个人或职务组成一个小团体,而这个团体又归属于另外一个更大的部门,如此不断递进,便形成组织层次。这个过程就是部门化。职能部门化和产业部门化是两种常用的部门化方式,各有其优缺点。(1)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虽然所属行业、产品类型、制造工艺不同,但任何企业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生产条件的筹集与组合、为物质产品或劳务寻找用户以及为这两者提供资金保证来展开的。生产、营销以及财务被认为是企业的基本职能,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企业便无法生存。除了这些非常重要的基本职能外,企业还需要一些保证生产经营能顺利展开辅助性的或次要的职能,如人事、公共关系、法律事务等职能。①职能部门化的优点:a.可以使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专心致志地研究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可以积极努力地探索和开发市场。b.可以认真仔细地记录、分析和评价资金的运转。c.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d.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相互交流和技术水平的提高。②职能部门化的局限性:a.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各种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都集中在相同的部门进行,各种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贡献不易区别。b.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各部门的负责人长期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c.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由于活动和业务性质的不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注重依据自己的准则来行动,因此可能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有些组织利用产品或地区的标准来划分部门。(2)产业部门化,又叫产品部门化,指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主要产品的数量足够大,这些不同产品的用户或潜在用户足够多,那么组织的最高管理层除了保留公关、财务、人事,采购这些必要的职能

外,就应该考虑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①产业部门化的优势:a.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既可使企业因多元化经营而减少市场风险,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又可使企业的各部门因专业化经营而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b.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c.有利于企业及时限制甚至淘汰或者扩大和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使整个企业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d.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促进不同的产品部门努力改善本单位工作,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成长。e.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由于每个部门的经理都需独当一面,完成同一产品制造的各种职能活动,因此,企业可以将产品部门作为培养有前途的高层管理人才的基地。②产业部门化的局限性:a.需要较多的具有像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b.各个部门的主管也可能过分强调本单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c.产品部某些职能管理机构与企业总部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提高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

另外,除了这两种部门化的方式外,还有人数部门化、时间部门化、工艺部门化、区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部门化的方式进行选择。5选聘主管人员的“内升制”和“外求制”各有何优缺点?答:(1)选聘主管人员的“内升制”是指从组织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组织中的各种空缺职位。它意味着组织中的一选拔到较高的职位,担负更重要的工作。实行“内升制”一般要求在组织中,建立起详尽的人员工作表现的调查登记材料,以此为基础绘制出主管人才储备图,以便在一些主管职位出现空缺时,能够据此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选出合适的未来主管人员。①“内升制”存在的优点:a.人选比较准确。b.成员能较快地胜任工作。c.可激励组织成员的上进心,努力充实提高其本身的知识和技能。d.组织成员感到有提升的可能,工作有变换的机会,可提高员工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e.可使组织对其成员的培训投资获得回收,获得比当初投资更多的培训投资效益。②“内升制”存在的缺点:a.组织存在较多的主管空缺职位,而组织内部的主管人才储备在量上不能满足需要,或者是在质上不符合职务要求时,如果仍然坚持从内部提升,使不称职的人占据主管职位,这对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组织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b.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由于组织成员习惯了组织内的一些既定的做法,不易带来新的观念,而不断创新则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c.没有被提升的人的积极性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2)“外求制”是指从组织外部得到急需的人员,尤其是那些起关键作用的主管人员。外部招聘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广告、就业服务机构、一些管理协会或学校、组织内成员推荐等途径来进行。要使外部招聘得以有效的实施,就必须将组织空缺职位的有关情况,事先真实地告诉应聘者,例如职位的性质和要求、工作环境的现状和前景、报酬以及福利待遇等等。①“外求制”的优点是:a.有较广泛的人才来源满足组织的需求。b.可避免近亲繁殖,同时,给组织带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防止组织的僵化和停滞。c.可避免组织内没有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受挫,避免造成因嫉妒心理而引起的情绪不快和组织成员之间的不团结。d.大多数应聘者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而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费用。

②“外求制”的缺点是:a.如果组织中有胜任的人未被选用,则从外部招聘会使他们感到不公平,因而可能产生与应聘者不合作的态度。此外,这些人由于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他们的士气或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b.应聘者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不了解,需要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c.由于不太了解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因而在招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过多地注重其学历、文凭、资历等等,有时将会导致对应聘者产生很大的失望。从以上对主管人员选聘途径的讨论来看,主管人员的选聘无论是“内升制”还是“外求制”招聘,都不是十全十美,而是各有其优缺点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些一般的规律可循的。一般说来,当组织内有能够胜任空缺职位的人选时,应先从内部提升,当空缺的职位不很重要,并且组织已有既定的发展战略时,应当考虑从内部提升。然而,当组织急缺一个关键性的主管人员,而组织内又无能胜任这一重要职位的人选时,就需从外部招聘。不然的话,勉强提拔内部人员将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会导致组织处于停顿甚至后退状态。在通常情况下,选拔主管人员往往是采用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途径,将从外部招聘来的人员先放在较低的岗位上,然后根据其表现再行提升。总之,一个组织选聘主管人员究竟是采用“内升制”,还是采用“外求制”招聘,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随机制宜地选择选聘的途径。6什么是权变管理理论?答: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即权宜应变之意。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一切都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1)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管理因变数和环境自变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作为因变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应随环境自变数的变化而变化,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2)在权变理论中,环境变数可分为外部环境变数和内部环境变数两种。外部环境又包括一般环境变数(社会、科技、经济、政治、法律等)和特定环境变数(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一般环境变数对企业正式系统通常只会产生间接的影响,而特定环境变数会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内部环境就是企业的正式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结构、决策程序、联系与控制、科学技术状况等因素。企业内部环境诸因素之间及它们与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环境自变数主要指外部环境变数,而内部环境变数(除科技因素之外,科技因素本身又同时是外部环境因素)一般只能作为因变数甚至列入管理变数之中。作为因变数的管理变数主要指管理程序变数(计划、组织、指挥、联系和控制)、计量变数(决策、经济批量、排队模型和模拟模型)、行为变数(学习、激励、团体动力学和组织发展等)及系统变数(一般系统理论、系统设计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3)权变理论学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权变计划观点。权变理论认为,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

的重要变量、计划的形式要适合当时的情况、计划目标的模糊性和灵活性是有用的。②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要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受外界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③企业领导方式应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列举你所知道的激励理论,并任选其中三种进行评述。答: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基于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领域对人的需要、动机以及行为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迄今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从理论研究的侧重点看,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内容型激励理论,这种探讨决定激励效果的各种基本要素,研究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及其构成,包括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后天需要理论等;第二种是过程型激励理论,侧重研究激励实现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第三种是结果反馈型理论,主要研究对一个人行为评价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有强化理论等。现选择其中的三种进行评述:(1)后天需要论。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要归纳为对权力、友谊和成就的需要。他对这三种需要,特别是成就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①权力需要。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②友谊需要。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的需要和阿尔德弗的关系需要基本相同。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③成就需要。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要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后天需要理论的评价:后天需要理论对于我们把握管理人员的高层次需要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后天需要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2)公平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获得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的结果之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亚当斯认为奖励与满足的关系,不仅在于奖励本身,还在于奖励的分配上。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与所得的报酬和心目中的参照系比较。这种比较可用以下的公式说明:Qp/Ip=Qx/Ix。其中:Qp是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Ip是对自己所付出的感觉;Qx是对参照系的报酬的感觉;Ix是对参照系的付出的感觉。对公平理论的评价:公平理论第一次把激励和报酬的分配联系在了一起,说明人是要追求公平的。所以,管理者在激励工作中不应用孤立的眼光看待某个人,而应该考虑其参照对象,充分运用公平理论的原理。此外,公平理论表明公平与否都源于个人感觉,个人判别报酬与付出的

标准往往都会偏向于自己有利的一方,这对组织是不利的,因此,管理者应能以敏锐的目光察觉个人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适时做好引导工作,确保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发挥。(3)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的基本前提: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该工作和组织目标能够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要。该理论认为,某项活动对某人的激励效果取决于预期价值(效价)及完成该项事情的可能性(期望值)。激励力(U)=效价(V)×期望值(E),具体如图1所示。图1效价和期望值对激励力的影响期望理论是激励理论中比较成熟的一种理论,也是被管理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理论。具体说来,期望理论对管理者有如下启示:①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②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并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③在激励过程中,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期望概率过大容易产生挫折,期望概率过小又会减小激励力量;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实际概率还要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大些。2试分析一个公司改变其组织结构类型的原因及其意义。答: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1)具体说来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如下:①组织变革的外部环境因素:a.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b.科技进步的影响。知识经济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c.资源变化的影响。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原材料、资金、能源、人力资源、专利使用权等。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顺势变革组织。d.竞争观念的改变。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②组织变革的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d.快速决策的要求。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错失良机。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2)一个公司改变其组织结构类型的意义:一个组织要能够生存、发展、壮大,并不断地趋于成熟,就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目标与结构。组织必须能够适应变化,否则就会快速地老化、衰弱乃至灭亡。组织发展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改进组织效能,运用管理科学和行为

科学的知识,有计划地改善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组织发展看重改善和更新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方式,从而达到企业组织的生命力和高效能的目的。组织变革有利于实现组织发展。总之,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换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并与之适应。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特别是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和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07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507科目名称:管理学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什么是“法约尔桥”,它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直线型组织结构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各自的特点及主要优缺点。3简述人事工作(人员配备)的主要步骤?4简述弗鲁姆(V.Vroom)的期望理论。5什么是“零基预算法”(ZBB)?它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6如何理解管理学的一般性?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决策工作(Decisionmaking)“既不以决策(Decision)为起点,又不以决策(Decision)为终点”?2试述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什么是“法约尔桥”,它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是什么?答:(1)“法约尔桥”也称等级链,或跳板原则,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14项管理原则中的核心原则之一。“法约尔桥”指在层级划分严格的组织中,为提高办事效率,两个分属不同系统的部门遇到只有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先自行商量、自行解决,只有协商不成时才报请上级部门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等级制度要求各种沟通都应按层次逐渐进行,但这样可能产生信息延误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约尔提出了跳板原则,跳板原则可以允许横向交流,条件是所有当事人同意和通知各自的上级。等级链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正常渠道。依据这条路线来传送信息对于保证统一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最迅速的途径。(2)“法约尔桥”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①法约尔跳板的提出,为组织的跨部门沟通提供了一条捷径。但是,这条捷径不是什么时候都行得通。正如法约尔所说,阶梯各级的某种主观能动性存在,使得跳板会消失。此时,等级线路就恢复原样,整个效率会降低。法约尔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使得跳板消失:总体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冲突使得人们只关注后者,从而孤立自己的部门;怕负责任和领导能力的不足。其实,法约尔跳板说明了管理效率和等级制度(秩序)之间存在相关性。很多时候都表现为两者的冲突,只有少数能做到两者的协调,即保证效率的同时又维护了秩序。②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层次较多,这种方法有时会影响行动的速度,进而影响组织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法约尔设计了一种“联系板”的方法,以便使组织中不同等级线路中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这个“联系板”,又称为“法约尔桥”。跳板对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2简述直线型组织结构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各自的特点及主要优缺点。答:(1)直线型组织结构也称为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早使用、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指一种集权式的较为简单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①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主要有:a.每个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不设立职能机构;b.每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c.主管人员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②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a.结构比较简单;b.责任与职权明确;c.做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d.工作效率高。③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是:a.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的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来承担,这是比较困难的;而当该“全能”管理者离职时,难以找到替代者;部门间协调差,因此极大地影响管理效率。b.该种组织结构类型一般只适用于那些没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或应用于现场作业管理。(2)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拥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

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①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是:a.按企业的产出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部门,即事业部。可按产品品种、地区、顾客类型和市场等划分事业部。这样,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为企业贡献出一份利润。b.在纵向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处理企业高层领导与事业部制之间的关系。实行事业部制,企业最高领导层要摆脱日常的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各种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而把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事业部,使他们能够依据企业的政策和制度,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c.在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这就是说,实行事业部制,则意味着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事业部之间的经济往来将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结成商品货币关系。d.企业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从企业高层组织来说,为了实现集中控制下的分权,提高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经济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职能部门,如资金供应和管理、科研、法律咨询、公共关系、物资采购等部门。从事业部来说,为了经营自己的事业,也要建立管理机构。因事业部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故一般采用职能制结构。由此可见,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其企业最高层领导下的第一级部门,是按照事业部分设还是按照职能部分设。②事业部制的主要优点是:

a.组织结构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b.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又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c.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d.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既便于建立衡量事业部及其经理工作效率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也使得企业高层领导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大小,用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e.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f.各事业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由此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g.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扩大。③事业部制的缺点是:a.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用人较多,费用较高。b.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各事业部之间的协作。3简述人事工作(人员配备)的主要步骤。答:人员配备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组织设计为组织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基本的运行框架。为确保任务的完成并使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组织还必须按照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为系统配置合适的人员,人员配备的主要步骤有:(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人力资源计划就是要使组织内外人员的供给与一定时期组织内部预计的需求相一致。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主要是依据组织中职务的数量和类型来确定的。职务数量指出了各种类型的职务需要多少人,职务类型指出了组织需要具备什么技能的人。一个组织在进行了组织设计之后,需要把组织的需求与组织内部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动态地对比并找出预计的差额。(2)选配合适的人员。组织中的员工总是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动的。为了确保担任职务的人员具备职务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必须对组织内外的候选人进行筛选。这就必须研究和使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组织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补充。(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既是为了适应组织内部变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实现员工个人生涯发展的要求。要使组织中的成员、技术、活动、环境等要素更具环境的适应性,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全面性的培训,以培养和储备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各级人才。(4)人员考评。人员考评就是对组织中人员的素质、能力、态度和贡献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以便了解组织员工的总体工作质量,各个岗位人员胜任现有工作的情况以及他们发展和升迁的可能方向,从而制

定较为有效的培训和奖惩方案。4简述弗鲁姆(V.Vroom)的期望理论。答: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作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即:M=V×E。其中:M——激发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质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去作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这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2)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3)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4)需要的满足与新的行为动力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追求新的期望目标。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会促使他产生新的行为动力,并对实现新的期望目标产生更高的热情。5什么是“零基预算法(ZBB)”?它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答:零基预算法(Zero-BaseBudgeting,缩写为ZBB)是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具体指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科学的现代预算编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个项目的预算支出以零为基数,不考虑以往如何,而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必要和预算支出规模的大小。这种方法摒弃传统预算以历史为基础,修修补补的模式,从零出发,一切推倒重来,故因此而得名。(1)零基预算的程序是:①建立预算目标体系;②逐项审查预算;③排定各项目和各部门的先后顺序;④编制预算。(2)零基预算的优点:①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投入-产出”意识。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编制,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提高产出水平,从而能使投入产出意识得以增强。②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每项业务经过成本-效益分析,对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存在、支出金额若干,都要进行分析计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能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③有利于发挥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创造性。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企业内部情况易于沟通和协调,企业整体目标更趋明确,多业务项目的轻重缓急容易得到共识,有助于调动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④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零基预算极大地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预算支出中的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一目了然,各级之间争吵的现象可能缓解,预算会更加切合实际,会更好得起到控制作用,整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也能逐步规范,预算管理水平会得以提高。(3)零基预算的缺点:尽管零基预算法和传统的预算方法相比有许多好的创新,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瓶颈”。①由于一切工作从“零”做起,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工作量大、费用相对较高;②分层、排序和资金分配时,可能有主观影响,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③任何单位工作项目的“轻重缓急”都是相对的,过分强调当前的项目,可能使有关人员只注重短期利益,忽视本单位作为一个整体的长远利益。6如何理解管理学的一般性?答:(1)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2)管理学的一般性管理学的一般性是指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它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管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其次,管理学的一般性还包括: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自己的独立学科体系。它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它具有一系列涵义明确的最基本概念;它具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其正确的原理和原则;它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且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它能反过来指导人们的实践,并使人们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决策工作(Decisionmaking)“既不以决策(Decision)为起点,又不以决策(Decision)为终点”?答:(1)决策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按照决策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有无既定程序可循而言,决策又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对于经常发生的需要决策的问题,可以制定一个例行程序,凡遇到这一类问题,就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决策。活动程序化有两个作用:①作为组织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使控制更为容易,从而提高控制效率。②作为组织协调系统的组成部分,可提高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因为组织活动程序化以后,标准化程度提高,内部的分工就可以更加广泛和深化。(2)决策具有非零起点性。无论是一种什么决策,即使是一项全新的决策,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是对过去执行的决策的延伸,而另一些可能是对过去所执行过的决策的修正。无论是属于哪一种情况,都表明:决策不可能在与过去完全无关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决策带有“非零起点”的特点。决策的非零起点要求决策者在决策中必须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过去的决策对当前决策的影响。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做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没有决策,就没有了管理。首先,一切管理职能中都渗透着决策职能,无论是计划、控制、组织,还是人事、沟通、激励,都离不开决策这一个职能,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掌握决策职能和运用决策职能。其次,决策贯穿在管理过程的始终。在一次管理循环中,计划是开端,实施决策过程中的控制是终点,在这个循环中,自始至终都是离不开决策。再次,一切管理人员都是决策者,都必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出决策,实施决策。决策是一切管理者都要承担的基本任

务。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是决策者,车间的班组长、工段长也是决策者,不同的只是决策内容的差别而已。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决策工作“既不以决策为起点,又不以决策为终点”,决策工作贯穿管理职能的各个环节之中。2试述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答:(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②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③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2)组织的概念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者力量。应该说一切外部环境都会给组织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所及有直接、间接及程度不同的差别。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产生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区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特殊环境因素。具体如下:①一般环境是组织的宏观环境(大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它对任何一个不同使命的组织都会产生影响,并且差异性不大。②特殊环境是指组织的微观环境,也被称作组织的任务环境。通常由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等各要素构成。(3)管理与组织环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具体表现:①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管理工作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进行,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内有限资源配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组织内资源配置的管理活动与手段如计划、控制、组织、激励、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的影响上,其次表现在对组织拥有的或即将拥有的资源价值的变化方面;这些变化反过来又要导致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变化。不断变化的环境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成功的机会,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将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产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必须重视组织环境,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尽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管理方法是万能的,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成功的管理方法在另外的环境中就很可能导致失败。

②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是能动的、积极的,而且组织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环境加以控制,尤其在影响具体环境方面,组织可以设法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比如,在影响竞争者方面,美国通用汽车曾通过降价迫使福特也相应降低各自的产品价格。1996年,中国长虹电器公司采取降低彩电价格策略,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打击了竞争对手,并且带动了全国彩电市场价格大幅度地回落。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组织才要开展环境研究。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08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508科目名称:企业管理一、判断题(正确画√,不正确画×,每题2分,共20分)1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2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权力。3较早倡导实行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4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效果好。5管理宽度越大,管理效率越高。6最经常使用的控制类型是反馈控制。7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8做好考评工作的要求之一是考评结果应告诉被考评者。9全通道式沟通可以看成是链式沟通形态的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10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因果预测方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计划工作的主要原理。2简述菲德勒关于领导工作的权变理论。3组织结构的扁平结构与直式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4简述控制工作中的项目预算法的含义及其根本目的。三、论述题(每题目20分,共40分)1结合实际论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的观点。2选聘主管人员的两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运用?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画√,不正确画×,每题2分,共20分)1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答案】×【解析】例外原则是指高层领导应保留的处理例外事项的决定权和控制权,是与联能化原则紧密相连的。是由泰勒提出的。2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权力。【答案】×【解析】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成就。3较早倡导实行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答案】√【解析】目标管理是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4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效果好。【答案】×【解析】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个人决策是指由一个人单独做出的决策。个人决策迅速果断,对突发性紧急事件的处理比较合适。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在决策的时间、速度、质量、责任性、认可程序、心理压力等方面各有利弊。在实际过程中,采取哪种决策类型更好,取决于问题的类型、信息掌握的程度、决策成员的个人经验和技能及知识差别等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点是能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增加对某个解决方案的接受性,提高合法性。但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又有一些缺点,如消耗时间,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责任不清等。5管理宽度越大,管理效率越高。【答案】×【解析】管理宽度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包括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所以并非管理宽度越大,管理效率越高。6最经常使用的控制类型是反馈控制。【答案】√【解析】根据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其中,反馈控制最为常用。反馈控制是指在某一行动和任务完成之后,将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下一步行动的进行产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其特点是:对计划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所引起的客观效果,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据此调整、修改下一步的实施方案,使计划决策的实施与原计划本身在动态中达到协调。当然,反馈控制主要是对后果的反馈,而已铸成的事实是难以改变,且用新计划代替旧计划、用新决策代替原有决策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系统不能适应情况的变化,将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反馈控制不及预先控制之处。7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答案】×【解析】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拥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8做好考评工作的要求之一是考评结果应告诉被考评者。【答案】√【解析】考评的要求之一是考评结果要反馈,考评结果应告诉被考评者,这样才能使被考评者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更好地加以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9全通道式沟通可以看成是链式沟通形态的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答案】×【解析】全通道式沟通是指所有沟通参与者之间穷尽所有沟通渠道的全方位沟通。这是一种非等级式沟通,满意度高、失真度低,但规模受限、速度低。所有参与成员都是平等的,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各个沟通者之间全面开放,彼此十分了解,组织成员的平均满足程度很高,各个成员之间满足程度的差距很小。环式沟通可以看成是链式沟通的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因为链式沟通是信息在组织成员间只进行单线、顺序传递的犹如链条状的沟通网络形态,且环式沟通是组织所有成员间都不分彼此地依次联络和传递信息。而全通道式沟通是一个全方位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不受限制的信息沟通与联系。10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因果预测方法。【答案】√【解析】回归分析法是从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数学处理来进行预测的方法。也就是通过观察值的统计分析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这个关系进行预测未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可能。因果预测法是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常见的有: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计划工作的主要原理。答:(1)计划工作的含义有两种:①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②狭义的计划工作则是指制定计划。一般所说的计划工作概念是从狭义上讲的,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及如何做(howto)即通常所说的“5W1H”。(2)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描述宗旨。计划工作过程起源于组织的使命和宗旨,把组织的使命和宗旨传播给组织成员、顾客以及多种多样的相关利益群体,让所有的相关人员了解并且接受组织的使命和宗旨,这将有利于计划的快速有效实施。②评估状况。评估组织当前的状况是制定和实施计划工作的前提,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估主要是对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即SWOT分析。与此同时,还应该分析组织的外部关系。③确定目标。目标是组织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在这一步上,要说明基本的方针和要达到的目标,说明制定组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的任务,并且指出工作的重点。企业目标为组织的主要计划指明了方向,而这些主要计划又根据反映企业目标的方式,规定了各个主要部门的目标。主要部门的目标确定之后,又可以依次制定下属部门的目标。④确定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关于要实现计划的环境假设条件,把握和利用关键性的计划前提条件,有助于编制计划人员取得一致意见。计划的前提条件主要有:外部和内部的前提条件、定量和定性的前提条件、可控和不可控的前提条件。在确定前提条件时应该注意如下问题:a.合理选择关键性前提条件,“抓重点”;b.提供多套备选的计划前提条件;c.强调一致性,这是为了同一的目标。⑤制定计划方案。通过制定计划方案,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明确要做什么、何时做、由谁做、何处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通常编制的计划方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的,可备评估选择的。

⑥评价备选方案。在本阶段,要根据前提和目标来权衡各种因素,比较各个方案的利弊,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准所给定的权数。⑦挑选可行方案。本阶段是计划工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做出决策的紧要环节。在可供选择方案的分析和评估表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案是合适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在确定首要选择的方案的同时,可以把其他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作为备选方案,这样做可以加大计划工作的弹性,使之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组织环境。⑧制定辅助计划。辅助计划是指总计划下面的分计划。总体计划要靠辅助计划来支持,而辅助计划又是总计划的基础。⑨编制预算。本阶段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即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企业的全面预算体现了收入和支出的总额,所获得的利润或者盈余,以及主要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预算。2简述菲德勒关于领导工作的权变理论。答:权变理论又称情境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不是取决于领导者不变的品质和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条件三者的配合关系,即领导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境三个变量的函数。(1)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1951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他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领导和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2)菲德勒将领导环境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任务的负责程度。上下级关系是指群众和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的评价。如果领导者对这种同事的评价大多用于敌意的词语,则该种领导趋向与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低LPC型);如果评价大多用善意的词语,则该种领导趋向与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高LPC型)。菲德勒认为环境的好坏对领导的目标有重大影响。对低LPC型领导来说,他比较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如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保证完成任务;当环境较好时,任务能够确保完成,这时他的目标将是搞好人际关系。对高LPC型领导来说,他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如果环境较差,他将首先将人际关系放首位;如果环境较好时,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这时他将追求完成工作任务。3组织结构的扁平结构与直式结构各有什么优缺点。答: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1)组织结构的扁平结构,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使团体组织紧凑而富有弹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①扁平结构的优点:a.由于管理层次较少,同高层结构比较起来,它的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b.便于高层领导了解基层情况;c.管理费用少;d.主管人员与下属能够结成较大的集体,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问题;e.主管人员领导较多的下属,工作负担重,因而更乐于让下级享有更充分的职权,各自独当一面,这不仅能激发下级的干劲,因而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提高管理能力,从而为培养干部创造良好条件。②扁平结构的缺点:a.领导人员的管理幅度大,负荷重,精力分散,难以对下级进行深入具体地领导。b.对领导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而且管理幅度越大,要求就越严格、越全面。当缺乏这样的干部时,只得配备副职从旁协作。这样,正副职之间的职责不易划清,还可能产生种种不协调的现象。c.主管人员与下属结成较大的集体,固然有利于承担复杂工作,但同时,随着集体规模的扩大,协调和取得一致意见就会变得更加困难。组织的扁平化是当代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

(2)直式结构起源于本世纪初法约尔在其经营的煤矿公司担任总经理时所建立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是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即从企业高层到基层,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务。①直式结构形式的优点:a.由于按职能划分部门,其职责容易明确规定。b.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固定的归属于一个职能结构,专门从事某一项职能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间联系能够长期不变,这就使整个组织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c.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管理人员注重并能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d.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便于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②直式结构形式的缺点:a.横向协调差。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以及稳定性使各职能部门的眼界比较狭窄,易产生本位主义、分散主义,造成许多摩擦和内耗,使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比较困难。b.适应性差。由于人们主要关心自己狭窄的专业工作,这不仅使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而且,妨碍相互间的信息沟通,高层决策在执行中也往往被狭窄的部门观点和利益所曲解,或者受阻于部门隔阂而难以贯彻。这样,整个组织系统就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差。

c.企业领导负担重。在职能制结构条件下,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只有企业高层领导才能解决,加之经营决策权又集中在他们手中,企业高层领导的工作负担就十分重,容易陷入行政事务之中,无暇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d.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由于各部门的主管人员属于专业职能人员,工作本身限制着他们扩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而且养成了注重部门工作与目标的思维方式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难以胜任也不适合担任对企业全面负责的高层领导工作。4简述控制工作中的项目预算法的含义及其根本目的。答:(1)项目预算法的含义项目的计划和预算(ProgramPlanningandBudgeting,缩写为PPB)简称项目预算,它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首创的,项目预算法基本上是一种寻求最有效地调配资源以实现目标的系统方法。项目预算法是在企业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确定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投资需要的资金额来计算需要筹集资金数额的方法。它把计划、规划与预算的不同活动安排在同一系统中,以保持管理的一致性,有利于各方面财源的最佳分配,并且使思考与行动、拟定计划与执行计划以及控制之间相联系。项目预算法强调选取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费用效果分析。(2)项目预算法的根本目的①强迫计划:预算迫使管理层向前看,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每个部门、每项业务甚至每个经理的目标并预计将会出现的问题。②交流思想和计划:预算是一个正式的系统,这个系统确保计划涉及的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沟通可能是单向的,如经理给部下布置任务,也可能是双向的对话。③协调活动:需要整合不同部门的活动,以确保向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这意味着协调是很难实现的。例如,采购部应立足于生产要求编制预算,而生产预算应当基于销售预期。④资源分配:预算过程包括识别将来需要以及能够获得的资源。应当要求预算编制者根据期望的活动层级或者资源水平来判断他们的资源要求,以便最好地加以利用。⑤提供责任计算框架:预算要求预算中心经理对其预算控制目标负责。⑥授权:正规的预算应当作为对预算经理发生费用的授权。只要预算中包括费用支出项目,就不需在费用发生之前获得进一步的批准。⑦建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比较现实结果和预算计划来提供对于实际业绩的控制。背离预算能够被调查,而且应将背离的原因区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⑧提供绩效评估手段:它提供了可以与实际结果比较的目标,以便评估员工的绩效。⑨激励员工提高业绩:如果存在一个可以让员工了解其工作完成好坏的系统,员工就可以保持其兴趣和投入程度。管理层识别出背离预算的可控原因,为提高未来绩效提供了动力。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论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的观点。答:“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管理实践是一门艺术,而指导这种实践活动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被称为一种科学。因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具有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指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要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管理必须科学化。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也就是由经验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在管理实践的推动下,管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原理、原则和方法论,它们构成了管理学的基本框架。近几十年来,在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工作者的推动下,管理科学正在蓬勃发展。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在管理中有着很多规律、原则、方法,这是大多数企业都要遵循的,没有了这些原则、方法,企业就很难经营成功。(2)管理也具有艺术性。艺术性,指的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是由这样两个因素决定的:①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的管理。而管理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管理的目的最终是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环境又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所以,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可能有适应一切环境的,处理所有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的包治百病的管理良方,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②管理的艺术性由管理的主要对象——人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所决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人能够积极地思维,能够自主地做出行为决定。管理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地工作。此外,人还富有感情,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它的变化确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又带有相当的戏剧性。所以,管理的原理与基本的原则必须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管理者只有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管理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管理才可能是成功的。管理的艺术性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学习管理理论知识是有必要的,但仅仅只有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熟练地运用科学的原理与原则,深入地把握实际、总结经验、因势利导,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3)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基础,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管理艺术性的发挥必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艺术性发挥。离开了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就会变成简单的感觉与经验,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就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升华,离开了管理的艺术性,科学性就会变成僵化的书本教条,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因为,管理理论是对大量的管理实践活动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而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只有创造性的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才能将理论服务于实践。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性还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科学理论的发挥与延

续,而管理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果在被普遍适用之后就逐步成为科学的理论了。只有真正精通了管理的原理,把握了管理理论精髓的人才可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得心应手地实现创造性的管理。2选聘主管人员的两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运用?答:主管人员选聘是人员配备职能关键的一个步骤,对整个管理过程的进行,乃至整个组织的活动,都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因此,选聘公司的主管人员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活动。同其他的招聘途径相同,选聘主管的两个途径分别为内部招聘制与外部招聘制。(1)内部招聘制(又称“内部提升制”)是指从组织内部提拔那些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组织中的空缺位置。①内部招聘制的优点:a.能为员工发展和晋升提供平等的机会,有利于在组织中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更为宽松的环境。b.企业和被选人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企业对被选人的工作态度、素质能力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不会存在“道德风险”等问题。c.内部员工对企业文化有较高认可度。现有员工对企业的历史、文化以及业务状况等非常了解,已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与企业具有共有的价值观与使命感,相互之间能充分了解和信任,员工的忠诚度较高。d.与外部招聘相比,现有的员工由于熟悉企业业务、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更容易接受指挥和领导,易于沟通和协调,易于贯彻执行方针决策,易于发挥组织效能。e.内部晋升的机制一旦形成,可以激励被提升者更加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激励和鼓舞其他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士气。f.内部选拔可以节约外部招聘昂贵的招聘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费用;另外,一般来说,内部候选人已经认可企业现有的薪酬体系,其工资待遇要求会更符合企业的现状。②内部招聘制的缺点:a.内部提升会失去从外部获得更合适更优秀人才的机会。b.提升的数量有限,容易挫伤未被提升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影响组织的内部团结。c.易造成“近亲繁殖”。可能会出现“裙带关系”,滋生组织中的“小帮派”“小团体”,削弱组织效能。d.除非有很好的发展/培训计划,内部晋升者不会在短期内达到对他们预期的要求,内部发展计划的成本比雇佣外部直接适合需要的人才要高。且内部晋升引起的联动变化,会由于多个被提升人员短期内可能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影响到组织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绩效。(2)外部招聘是指从组织外部得到尤其是那些起关键作用的主管人员。①外部招聘的优点:a.外部招聘是一种有效的与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企业可借此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b.新员工的加人,会给企业带来的不同的价值观和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防止僵化。c.根据“鲶鱼效应”,外聘人才的进入给内部员工带来无形的压力,造成危机感,可激发他们的斗志和潜能;另外,通过相互学习有利于共同进步,又可避免近亲繁殖。d.外部招聘可以缓解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空缺职位有限,企业内可能有几个候选人,他们之间的不良竞争可能导致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等问题发生;一旦某员工被提升,其他候选人可能会出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