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课件_第1页
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课件_第2页
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课件_第3页
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课件_第4页
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品德心理课程大纲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第二节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第四节品德的社会学习论第五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品德及其结构一、品德概述(一)道德与社会规范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

大群体规范与小群体规范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成文的规范与不成文的规范禁止性规范与倡导性规范道德规范的性质社会性相对性是道德价值观的体现

主要依靠舆论监督、社会反馈和个人内部自律、良心驱使来维持

一、品德概述(二)品德与道德

1、含义: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2、构成:动机部分和行为部分

3、特点:稳定性个别性自觉性一、品德概述(二)品德与道德

4、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区别个体性vs社会性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vs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vs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联系(1)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成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2)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学校道德教育、家庭成员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品德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因素结构1、二分法:知、行2、三分法:知、情、行3、四分法:知、情、意、行(二)品德的功能结构(章志光)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三)系统学说(林崇德):品德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系统)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系统)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第二节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1、基本思想: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因而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看作是一种蕴涵关系,他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儿童道德发展的进程可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找到根据。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2、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阶段(1)自我中心主义(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基本观点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二)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有一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这种药成本很高,而药剂师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索价2000元。她的丈夫四处借钱,也只凑够药费的一半,他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帐,以挽救他妻子的性命,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他走投无路,就撬开药店的们偷了这种药。他这样做对吗?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水平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他们服从权威的规则只是为了免遭惩罚。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或工具性取向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水平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儿童心目中的行为就是能取悦于人,对别人有帮助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第四阶段: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定向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遵纪守法水平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认为社会道德、法律和习俗都不过是些社会契约,当然可以改变,不同意单纯以规则来衡量人们的行为。第六阶段:普遍以道德原则定向评价行为不仅要考虑法律的准则,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更本质的道德原则。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四)对柯尔伯格理论的简评(1)针对故事情节进行打分时比较主观的,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释。(2)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柯尔伯格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时领域一般性的。(3)柯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说明思维与行为实际上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言行不一致)。(4)该理论最初只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样本仅限于美国17岁以下的男性。虽然其他研究者找到了一些跨文化的证据,但在一些人群(犹太人聚居区)发现存在不同于柯尔伯格所说的价值体系的更高的道德水平。第三节情感取向的品德研究一、弗洛伊德的观点弗洛伊德并不关心伦理学,也不关心儿童整个道德面貌的发展,他对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论述,主要是渗透在他的个案研究和对心理过程的具体分析中,而且常与性行为及其导致的精神失调问题纠缠在一起,所以在道德内容上,他只关心与性有关的道德问题。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一)基本信任对基本怀疑(0-2岁)(二)自主对羞怯(2-4岁)(三)主动创造对内疚(4-6、7岁)(四)勤奋对自卑(6、7-11、12岁)(五)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六)亲密对孤独(18-25岁)(七)创生对停滞(25-60岁)(八)自我整合对绝望(60岁之后)

第四节品德的社会学习论一、观察学习与亲历学习(一)观察学习(二)亲历学习二、观察学习的过程与条件(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生成过程(四)动机过程第五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品德形成的实质和过程(一)品德形成的实质(二)品德形成的过程二、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一)一般认知能力(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三)个人原有的信念(四)社会道德环境(五)强化与惩罚三、道德认识的形成和培养(一)一般认知能力(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三)个人原有的信念(四)社会道德环境(五)强化与惩罚(一)晓之以理,提高认识1、价值澄清:1966,拉斯(l.Raths)、哈明(M.Harmin)、西蒙(S.Simon)他们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一步步的澄清。价值澄清所采用的形式是使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四、品德培养的策略四、品德培养的策略1、价值澄清:三个部分七个子过程第一个部分是选择:①自由地选择。如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一想法的?”②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如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之一想法之前,你常考虑其他什么事情?”③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如让学生考虑每一可选择途径(想法)的后果将会怎样?四、品德培养的策略1、价值澄清:三个部分七个子过程第二个部分是赞赏:④喜欢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如让学生考虑“你为这一选择感到高兴吗?”⑤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如让学生回答“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四、品德培养的策略1、价值澄清:三个部分七个子过程第三部分是行动:⑥按这一选择行事。如教师对学生说“我知道你赞成什么了。现在你能为它作些什么吗?要我帮忙吗?”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如教师问学生“你知道这一途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吗?”四、品德培养的策略2、恰当地运用单面论据、双面论据霍夫兰德(C.L.Hovland):低年级学生:正面论据高年级学生: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学生对有关观点的认同程度:认同程度低,正反两方面证据,认同程度高,单面证据。四、品德培养的策略3、小组道德讨论:布莱特(M.Blatt)1973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推理。(“布莱特效应”)三个要素:课程要素。道德讨论的内容必须由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道德两难故事构成。班级要素:道德讨论的班组必须由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教师行为要素。教师应具备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四、品德培养的策略4、群体规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定会有助于学生态度的改变。(二)动之以情,引起共鸣1、情感感染,以情育情2、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