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7课《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线,概括典型事例,品味质朴、真挚的语言。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3.感受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重点难点】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朱德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2.品味质朴、真挚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学习过程】预习案预习案了解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回忆录概念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表现形式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文体特点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②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③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基本原则“三亲”:亲闻、亲见、亲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溺水(nì)佃农(diàn)劳碌(lù)任劳任怨(rèn)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hòu)东挪西借(nuó)仁慈(cí)连夜(lián)慰勉(wèi)不辍劳作(chuò)祖籍(jí)妯娌(zhóu)衙门(yá)为富不仁(rén)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任劳任怨:做事不怕辛苦,不怕招人埋怨。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辍:停。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1944年2月15日,朱德总司令的母亲,八十六岁高龄的锺太夫人逝世了。当时的朱德完全不知情,半个多月后才收到报丧信,在悲痛中写下《母亲的回忆》一文。1944年4月5日,《母亲的回忆》刊登在延安《解放日报》上。1944年4月10日下午,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朱总司令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和毛泽东主席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追悼大会上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母亲的回忆》。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母亲的回忆》为《回忆我的母亲》。学习案学习案情境任务:朱德的故里四川仪陇县马鞍场开发了一系列旅游景点,其中有朱德母亲的墓,墓旁有个石碑,刻着《回忆我的母亲》全文。现在景点推出最新设计,希望从朱德的这篇文章里提取信息建一个档案卡,好让游客能一目了然地快速了解朱德的母亲。具体要求:1.要在平常琐碎的叙事中挖掘朱德母亲的品格。2.要在平实的词句中品味丰富内涵,感受深情。3.可根据自己理解,在档案卡中增加栏目内容。档案卡姓名身份子女数主要事迹精神品格母亲对朱德的影响朱德对母亲的感情想增加的栏目内容第一课时活动一:初知母亲生平(1)朱德的母亲的姓名是什么?文章找不到全名,但是在“预习”处有“锺太夫人”的称呼。(2)“档案卡”中填钟太夫人还是朱德母亲?因为是朱德故里系列景点中的一个景点,应该和朱德联系紧密。可填朱德母亲。佃农。子女数可以写13个,可以安慰“被迫溺死孩子”的母亲在天之灵;可以写8个,根据养活的数;两全法可写生13养8。活动二:概括母亲事迹细读2—13段课文,概括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段落时间母亲经历的主要事件27段作者小时候“好劳动”“整日劳碌着”8段18951900天灾、退佃、搬家没有灰心、同情穷苦农民、反感为富不仁者9段1905节衣缩食,供“我”读书10段1908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11段1919回家继续劳动12段19241927独立支撑一家人生活12段1937依然过着勒劳的农妇生活13段老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活动三:感悟母亲形象浏览课文,按“朱德的母亲是一位的人,理由是。”的句式回答。示例: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理由是朱德在第一段就称赞了“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2.方法归纳:如何探寻母亲品格的?(1)从平实语句中品味。例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2)从典型事件中归纳。例如: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例如: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3)从抒情议论中摘录。例如: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朱德母亲最本质,贯穿一生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第一段朱德就说“母亲勤劳一生”,中间也写了勤劳的事情,最后也写老了还在劳动。——可见是贯穿一生的,文章开头就交代全文叙事线索——母亲勤劳一生。(2)朱德在回忆母亲的时候,采用什么顺序?时间顺序。第一层面(27段):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勤劳简朴、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第二层面(813段):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凸显母亲爱憎分明、同情革命、有远见、识大体、支持革命的优秀品质。第二课时活动一:感受母亲教益1.探究:“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1)母亲勤劳一生的行为,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让我拥有强健的身体;(2)母亲任劳任怨,直到年老,依然热爱劳动,教给“我”生产的知识;(3)母亲面对困难的行为态度,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4)母亲爱憎分明、支持革命的态度,让“我”拥有了抗争意识和革命意志;内容举例:(第五段)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第八段)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2.印证:阅读下面的片断,说说母亲对朱德的影响,完成表格。片断母亲对朱德的影响片断一:“……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摘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母亲给我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片断二:朱德在指挥作战之余,还从事纺织、排字、种菜、做饭、写诗和讲学,不仅为自己的部队讲解军事战略和战术,而且向妇女班讲授如何储存蔬菜……——摘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片断三:四渡赤水时,天空正下着细雨,路面泥泞光滑十分难行……当时……弹雨纷飞,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正在这时,朱德总司令出现在前沿阵地上,雨水淋湿了他的衣裳,浓密的眉毛挂着水珠,卷起的裤腿沾满了泥浆。……打到黄昏,战斗仍然很激烈,阵地上硝烟弥漫。肖华再次劝说:“总司令,你年岁大,路不好走,还是先走一步吧。……”朱德抹抹脸上的雨水简单地答一声“不行!”继续指挥战斗。——摘自王树增《长征》母亲教给了我革命意志活动二、体会作者深情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深情(1)(第一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得到”说明“我”不在母亲身边,母亲临终儿女不能送终,实在是做儿女的一大悲哀。“很”表示悲痛程度之深。(2)(第五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地劳碌着。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没有一天例外。平实的叙述,表达了对母亲的敬重和心疼。(3)(第十二段)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作者参加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朴实的语言,传达出强烈的感情,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遗憾。(4)(第十六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平凡的母亲是劳苦大众的一员,他们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母亲离他而去,报答母亲最好方式就是尽忠人民。这句通俗的议论充满力量,表达了作者尽忠人民,报答母亲的决心,文章的主旨也因此得以升华!(5)(第十七段)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朱德总司令大孝为国,没能见母亲最后最后一面,只能用美好的祝愿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活动三:添加栏目内容小组讨论:“朱德母亲档案卡”中还可以添加哪些栏目内容?示例:籍贯: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评价: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毛泽东比较阅读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阁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鸣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