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10页XX变电站110kVXX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大修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本)编写: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试验负责人: 试验日期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XX供电公司XXX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变电站110kVxx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现场大(修试睑2引用文件GB4703--200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JB/T8169--1999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宁夏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实施规程DL/T727--2000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3试验前准备工作安排3.1准备工作安排V序号内 容标准责任人备注1根据试验性质,确定试验项目,组织作业人员学习作业指导书,使全体作业人员熟悉作业内容、作业标准、安全注意事项不缺项、漏项2了解被试设备出厂和历史试验数据,分析设备状况明确设备状况3根据现场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填写工作票工作票填写正确4准备试验用仪器仪表,所用仪器仪表良好,有校验要求的仪表应在校验周期内仪器良好3.2人员要求
V序号内 容责任人备注1现场作业人员应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2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高压试验技能,能正确操作试验设备,了解被试设备有关技术标准要求,能正确分析试验结果3熟悉现场安全作业要求,并经《安规》考试合格3.3仪器仪表和工具V序号名称型号及编号单位数量备注1双臂直流电阻电桥台1单臂直流电阻电桥台1若不测量中间变压器一次直阻,可不用2兆欧表块12500V3电容/介损电桥(或自动测量仪)套1应选择具有较好抗干扰能力的型号4电压测量装置台1电压测量总不确定度<±3%5无局放高电压试验变压器套1
6局部放电测量仪套17温、湿度计只18导、地线根若干9梯子有登高作业时10安全带有登高作业时3.4危险点分析V序号内 容1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不戴安全帽,穿绝缘革圭可能会发生人员伤害事故2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可能会发生走错间隔及与带电设备保挪距离不够情况3试验现场不设安全围栏,会使非试验人员进入试验场地,造成触电4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后不对试品充分放电,会发生电击5升压过程不实行呼唱制度,会造成人员触电6登高作业会发生高空坠落7试验设备接地不好,可能会对试验人员造成伤害8变更试验接线,不断开电源,可能会对试验人员造成伤害
3.5安全措施V序号内 容1进入试验现场,试验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2现场试验工作必须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3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拦或围栏,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严禁非试验人员进入试验场地4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后应对试品充分放电;5在现场进行试验工作时,试验人员应注意保持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安规》中规定的距离6试验器具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试验仪器与设备的接线应牢固可靠7工作中如需使用梯子等登高工具时,应做好防止瓷件损坏和人员高空摔跌的安全措施8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双极刀闸,并有可靠的过载保护装置9开始试验前,负责人应对全体试验人员详细说明在试验区应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10试验过程应有人监护并呼唱,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高度集中,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示11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将加压设备的调压器回零,然后断开电源侧刀闸,并在试品和加压设备的输出端放电接地
示12试验结束后,试验人员应拆除试验临时接地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和清理现场13试验应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遇雷雨大风等天气应停止试验3.6试验分工V序号试验项目作业人员1中间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2各电容器单元及中间变压器各部位绝缘电阻测量3电容器各单兀的电容量及tgb测量4交流耐压试验与局部放电测试4试验程序4.1开工V序号内 容作业人员签字1作业负责人全面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与工作票一致,是否与现场设备相符2作业负责人向工作人员交待作业任务、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明确作业范围
4.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V序号试睑项目试验方法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试验标准责任人签字1中间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测量二次绕组使用双臂直流电阻电桥,电桥的两个电流极和电压极分别接二次线圈的两端。测量一次绕组使用双臂直流电阻电桥或单臂直流电阻电桥。(当一次绕组与分压电容器在内部连接而无法测量时可不测)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与出厂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2各电容器单元及中间变压器各部位绝缘电阻测量各电容器单元测极间;中间变压器测各二次绕组、N端(有时称J或3)、X端逐一测量。测量二次绕组绝阻时其它绕组及端子应接地,时间应持续60s,以替代二次绕组交流耐压试验测量后充分放电电容器单元极间绝阻一般不低于5000MQ;中间变一次绕组(X端)对二次绕组及地应大于1000MQ,二次绕组之间及对地应大于10MQ
V序号试睑项目试验方法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试验标准责任人签字3电容器各单元的电容量及tgb测量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高压电容器C1应对于其中各独立电容器分节测量,宜采用正接线测量,测量电压10kV。对于C1下节连同中压电容器C2,建议采用自激法(一般分两次分别进行,个别型号的仪器一次接线可同时完成测量),测量电压不应超过2kV;对于某些型号的CVT自激法测试不理想,也可采用测量C1串联C2的总体电容量及介损,介损仪用正接线测量方式,从下节电容器高压侧施加电压,中间变X端子悬空,N端子(有时称J或3)不接地、接入介损仪测量信号.当现场有干扰或数据异常时应采用倒相、移相等抗干扰措施.注意高压测试线对地绝缘问题3自激法测量C1介损时,要考虑3点对地的绝缘水平,测量电压不应超过2k丫,自激法测量C2介损时,测量电压不超过2kV且加压的二次绕组的电流不过载.电容量每节电容值不超出额定值的-5%~+10%;一相中任两节实测电容值差不超过5%.tg3
V序号试睑项目试验方法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试验标准责任人签字端,测量电压5kV。如果CVT下节带有中压测试抽头,则优先采用利用测试抽头的接线方法,即:测量C1下节时从电容器高压侧一次加压,从测试抽头取信号,而X端子及N端(有时称J或3)应悬空,介损仪用正接线测量方式,测量电压10kV;测量中压电容器C2时从测试抽头加压,从N端(有时称J或3)取信号,而电容器高压侧应悬空、X端子应悬空,介损仪用正接线测量方式,测量电压不应高于C2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4交流耐压高压电容探1、F保持60s,测压时应注意呼唱1.应无内外绝缘闪络或击穿
V序号试睑项目试验方法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试验标准责任人签字试验与局部放电测试量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X1.3Um,则只进行局部放电测试、不耐压。*,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5pC。对于高压电容器的各分节,计算上述试验电压时,Um和Un应用该CVT设备的相应参数除以节数2.高压电容器C1中各独立分节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3下节整体局部放电量不应大于15pC4.3竣工V序号内 容责任人签字1拆除试验临时电源接线2检查被试设备上无遗留工器具和试验用导地线3将被试设备的一、二次接线恢复正常4清点工具,清理试验现场,拆除安全围栏
5向运行人员报告被试设备试验结果6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5试验总结序号试验总结1试验结果2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6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评估评估内容符合性优可^操作项
良不可操作项可^操作性优修改项良遗漏项存在问题改进意见7附录a.试验接线图图1图1自激法测量C1试验接线图图2自激法测量C2试验接线图试验记录: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绝缘试验记录标识与编号试验日期单位安装地点
型号制造厂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单兀编号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人记录审核绕组直流电阻(Q)测量仪器型号测量仪器编号1a-1n2a-2n3a-3naf-nf绝缘电阻测量(MQ)测量仪器型号测量仪器编号1a-1n2a-2n3a-3naf-nf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房转让合同协议书
- 房地产包销合同协议书
- 退出转让协议书
- 矿难赔偿协议书
- 工地临时房安全协议书
- 租赁违约协议书
- 资产补充协议书
- 屠宰场转让合同协议书
- 无动力设施订购协议书
- 商户和顾客和解协议书
- 2024年国家大剧院招聘真题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学校中考模拟英语试题(含答案)
- 文化产业发展的试题及答案
- 学校大型活动组织流程
- 2025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优化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协作机器人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财务公司调账合同协议
- 品牌输出合同协议
- 2025年SAT语法冲刺备考:真题解析与模拟试题卷
- 油封包装工培训
- 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潜力与趋势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