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学习目标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有关内容。了解自由贸易学说和保护贸易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熟悉主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掌握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开篇案例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医院住院四部,平时晚上只有一个医生值班,他要处理其管辖的
30多个病人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绝大部分情况不需要马上处理,只要写出病情报告,到次日上班时由医生根据诊治报告处理就可以了。如果把每个病人的报告都整理打印出来,他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他会通过随身携带的同声传送装置将病情上传至卫星中心,然后卫星中心自动传到印度班加罗尔的一家外包公司,该公司承担美国医院门诊病例的整理外包业务。当时印度正是白天,外包公司雇用当地大学生,仅需支付相当于美国员工
20%的工资,他们就会完成美国病人病情的文字报告,及时传送到美国。与中国一样,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美印之间通过优势互补的国际分工合作,使双方受益,达到双赢结果。中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促进了中美经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国际贸易已经将两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中美建交
40多年来,中美贸易额从
1979年的
25亿美元,增长到
2017年的
5
837亿美元。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2005年12月,美国记者
Sara
Bongiorni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发表文章《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作者观察到,在美国要想买到不是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可谓非常困难。在美国人家中,小到牙签、螺丝帽,大到家具,几乎统统来自中国,让人们沉浸在“Made
in
China”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资料,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等,其中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类占美国进口产品市场的
30%~50%;美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航天和航空设备、通信和计算机软件及芯片等。通过比较可明显地看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世界制造业大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结果,即由美国大公司控制高端生产,而把边缘产品按照比较优势分散到劳动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制造,然后销往世界各地,或返销美国,由美同大公司加以组装,再销往世界各地。即使近年来,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出口日益上升,但与美国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中国只是从事高技术产品的加工制造,而美国从事的则是高技术中的高端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这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其结果是双赢。案例分析: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过程是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国际贸易理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即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结果。国际贸易的原因要说明的是,各国为什么要参与国际贸易,它的动力是什么。国际贸易的结构所要回答的是,国际贸易的生产结构或分工结构是什么。国际贸易的结果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国际贸易能否给参加国带来经济利益。01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理论(一)重商主义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起源于西欧封建社会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上升阶段的
15世纪,新大陆的发现以及新航线的开辟,为欧洲的商业资产阶级掠夺美洲和亚洲殖民地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社会财富逐渐从土地转移到金银货币上,金银货币成了全社会各阶级追求的目标,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态和国家富强的象征,当时金银货币主要来自商业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内外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被认为是财富的源泉,重商主义应运而生。1.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流行时,圈地运动正处于高潮时期,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大批贵2.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下半叶之后,其理论基础由货币差额论发展为贸易差额金属从“新大陆”流入欧洲,引起论。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二)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对重商主义理论的评价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财富即金银货币,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
泉,在对外贸易中必须贯彻少买多卖的原则,以保证有更多的金银流回本国。其对外贸易理论和政策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表现
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第一次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认识到货币
的资本职能,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在政策上,它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保护贸易的政策,主张通过贸易顺差,从国外取得货币收入。它禁止奢
侈品进口和对一般制成品奖出限入,积极发展出口工业,提高产品质量,保
持关税措施等,这些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一
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二、绝对优势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7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兴的产业资本不断壮大,它们为扩大海外市场并获得海外廉价原料,迫切要求摆脱重商主义思想和政策的束缚,建立反映工业资本利益需要的理论和政策体系,在这一历史前提下,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应运而生。(二)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各国按照各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个人都应当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产品生产,然后彼此交换,斯密采用了由个人和家庭推及整个国家的方法,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论证了绝对优势理论或地域分工理论的合理性。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社会财富。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于重商主义而言是个巨大的进步,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仅仅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该理论解释不了许多没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三)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三、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即一国可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绝对优势(成本都低于另一国)或处于绝对劣势(成本都高于另一国),分工和贸易仍能进行,各国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两国都能从中获益并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三)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对国际贸易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四、相互需求理论(一)相互需求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
1848年提出相互需求理论。穆勒认为,两国进行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项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二)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条件,即用本国出口商品数量表示的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其水平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外国对本国商品需求的数量及其增长同本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的数量及其增长之间的相对关系;二是,本国可以从服务于本国消费需求的国内商品生产中节省下来的资本数量。因而,在国际贸易中享有最为有利的贸易条件的国家,正是那些外国对它们的商品有着最大的需求,而它们自己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最小的国家。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意愿取决于它因此能从外国获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即一国的出口规模随其国际贸易条件而变化。(3)在双边贸易中,对对方出口商品的需求,以及贸易双方共同遵守的国际贸易条件,随着由各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等因素决定的对对方出口商品的需求强度的相对变动而发生变化。倘若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高于本国对外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外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大,本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较小,则外国在同本国的竞争中就不得不做出某些让步,本国就可以享有比较有利的国际贸易条件。(三)对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补充,因为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揭
示了分工和交换能为分工各国带来的利益,但是却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
是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益有多大;二是这个范围内双方各占的比例是多少。
而相互需求理论正好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补充,从而使比较优势理论更完善。相互需求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只能适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对市场
价格有显著影响的两个国家。第二节贸易保护理论一、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一)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9世纪初期的德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在政治上,1848年才结束封建
割据局面,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在经济上,工业发展水平远比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法两国落后,直到
1848年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机器制造业;在对外贸易方面,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此时的德国受到英、法等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冲击,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德国的市场。因而,怎样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保护和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1.生产力理论李斯特认为,一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
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的。落后的国家在面临发
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2.历史发展阶段论李斯特从历史学的观点,把一国经济发
展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
业阶段。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李斯特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如果不推行保护贸易制度,非但不能发展国内工业促进经济发展,还会危及自己的独立地位;要想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国家力量,而不能放任经济自发地实现转变和增长。4.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应依靠保护关税制度,以保护贸易,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加入先进国家行列,最终目的仍然是进行自由贸易。(二)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以保护关税为核心,以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三)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评价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李斯特的国际贸易学说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的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形成。其次,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不仅对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落后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生产力理论中关于“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重要多少倍”的思想是深刻的;其关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的观点是科学的,为落后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关于以保护贸易为过渡和仅以幼稚工业为保护对象的主张是积极的,说明了他同时承认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也存在许多的缺陷:首先,它不能揭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也不能揭示物质生产本身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性基础这一根本原理。其次,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以经济部门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这实际上是错误地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变迁,而撇开了生产关系这个根本原因。此外,李斯特片面夸大了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保护对象的选择上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二、关税保护理论(一)关税保护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减少对外国工业品的依赖,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工业,这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二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续向英、法等国出口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产品,换回它们的工业品以满足国内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这种贸易格局成为美国南方种植园主的意愿。在当时美国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难以与英国竞争的情况下,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于1791年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明确表达了保护贸易的理论观点。(二)关税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汉密尔顿认为,自由贸易不适用于美国,因为美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无法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英国等国家进行贸易竞争。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只会使美国的产业被限制在农业范畴,制造业难以发展,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因此,在一国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应当排除外来竞争,保护国内市场,从而保护与促使本国新的幼稚工业的成长。(三)对关税保护理论的评价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理论体系比较零碎,保护贸易的观点不是全面的。尽管如此,这一观点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的两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当代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在凯恩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
争走向垄断,尤其是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世界市场问题进
一步尖锐,各国相继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转向奉行保护贸易政策,强化了国家政权
对经济的干预作用。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这本书中,他对自由贸易理论展开了批评,对重商主义的一些政策重新进行评价,并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灵活偏好三个所谓心
理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点,创立了保护国内就业的新学说。在凯恩斯
的经济理论及其追随者对其理论进一步的发展中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贸易的理论主张,其中核心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基础上引申提出的。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乘数作用,即增加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若用
ΔY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表示乘数,ΔI表示投资的增加,则ΔY=K·ΔI。(三)对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四、中心−外围理论(一)中心−外围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中心−外围理论的创始者普雷维什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执行书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为了巩固这种独立地位,它们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实行经济自主。普雷维什根据他的工作实践和对发展中国家问题的深入研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4.外围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5.鼓励外围国家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普雷维什认为,国际经济体系在结构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发达工业国构成的中心,另一部分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普雷维什用英国
60多年(1876—1938年)的进出口价格统计资料推算了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价格指数之比,以说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和主要出口工业品的中心国家的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普雷维什认为外围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以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摆脱对中心国家的依附,从而避免长期受到不等价交换的掠夺,改变在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普雷维什主张外围国家必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成长,其目的是纠正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发展工业化。普雷维什主张发展中的外围国家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开展区域性经济合作,以便相互提供市场,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二)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内容(三)对中心−外围理论的评价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把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开拓性。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上揭示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不平等本质,对于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利益和实现工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揭示传统贸易理论如何造成利益分配的不平等,进而导致不发达国家经济贸易状况的不断恶化。(三)政府收入论国际收支论鼓励以关税、配额等贸易保护手段促使进口限制,减少外汇支出,以达到迅速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一)国际收支论(二)贸易条件论贸易条件论认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达到改
善贸易条件,提高福利水平的目的。(五)保护就业论政府收入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新独立国家因其他税源缺乏或无法获得足够的税收,以征收关税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可部分解决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卫生、教育、治安、水利、国防等)方面的开支。(四)市场扭曲论市场扭曲论认为,在市场不完善,形成扭曲(生产扭曲、消费扭曲或要素扭曲)的情况下,应采取征收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等干预和消除市
场扭曲,以增加福利。保护就业论认为,保护关税或配额的实施,可减少进口,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从而使生产扩张,本国就业和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不仅如此,贸易顺差犹如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一样,对生产和就业会产生刺激作用,并通过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使这一结果进一步扩大。五、主张贸易保护的其他论点六、贸易保护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崛起,并在制鞋、纺织、钢铁等原来发达国家垄断的行业中呈现出比较优势。石油输出国组织起来控制供给并提高价格,主宰了国际石油市场。传统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情况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国家之间的双向贸易和制成品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主要部分。在新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与政策上都有了新发展,出现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论等贸易保护新理论。(一)战略性贸易理论(1)主张实行不完全竞
争市场(主要是寡头市场)方面的战略性政策干预。1.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内容战略性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应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措施和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其主要内容包括:(2)主张实行外部经济效应方面的战略性政策干预。2.对战略性贸易理论的评价战略性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政府的直接干预可以转移他国利润以
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从而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战
略性贸易理论的实践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如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
存在;政府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获得战略支持产业的垄断地位和外部经济
的存在;国内相应市场的潜力;贸易对手国不采取报复措施,等等。战略性
贸易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但它又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端。例如,难以准确地选择战略性产业,很可能因战略性产业选择错误而造成资源浪费;可能导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和所属产业的成长;战略性贸易政
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在实施中是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的,因而
势必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抵消战略性产业扶持发展的效果。(二)管理贸易理论管理贸易理论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
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也就是政府控制和约束的贸易,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不仅盛行于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并运用于区域性贸易集团。管理贸易既不同于自由贸易,也不同于保护贸易。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使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包含许多人为干预因素;它还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只关注本国的经济利益。管理贸易理论通过各种巧妙的办法限制进口。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立法形式使管理贸易法制化、制度化;采用单边、双边和多边协调管理等方式解决有关国际贸易问题;通过区域性经济组织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管理贸易措施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一)要素禀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古典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长达一
个世纪之久,直到
20世纪
30年代才受到两位瑞典经济学家伊利·赫克歇尔和波尔蒂尔·俄林的挑战。1919年赫克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对相互需求理论的核心思想做出初步分析,提出了两国间若要比较生产成本差异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当两个前提均成立时,两国之间才能展开贸易。波尔蒂尔·俄林是赫克歇尔的学生,他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在
1933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创立了较完整的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该理论在学术界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该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向现代理论发展的标志,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支柱。(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3)俄林认为,国际生产要素的比价差异,将通过国际分工而逐步缩小,即实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2)俄林的理论逻辑是,各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而各国不同的价格比例又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决定的,各国不同的要素价格比例又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供给比例决定的。(1)俄林将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分工归结为人们在个人能力上天生的差异,并将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分析进一步推演至国家的经济行为。(三)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李嘉图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技术原因)。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研究更深入、全面。仅从这一点来说,他对国际贸易学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要素禀赋理论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俄林没有认识到自然禀赋并非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因为在国际贸易中,科学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革新可以改变要素的成本和比例,从而改变比较成本,故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用性。二、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随之迅猛发展,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显得越来越脱离实际,这引起经济学家对包括要素禀赋理论在内的已有学说的怀疑,并促成他们对一些理论进行检验。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第一次检验是1953年由瓦西里·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的美国数据进行的,该检验的结果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演结论正好相反,人们把这一结果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之间的矛盾称为里昂惕夫之谜。(二)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1953年,里昂惕夫利用其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他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种,对200种商品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1947年美国生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所包含的资本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1.需求偏好差异论2.人力资本论3.自然资源学论4.贸易保护论5.要素密集度逆转(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要素密集度逆转指的是同种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况。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认为,要素禀赋理论成立的前提是自由贸易,事实上,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自然资源学论指出,里昂惕夫之谜的根源在于,里昂惕夫只考虑了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忽略了自然资源。该理论强调需求因素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之一是贸易国双方的需求偏好相似,消费结构相同,忽略了两国需求偏好差异对贸易方式的影响。人力资本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凯南等人提出,以此解释“谜”的产生。三、其他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平均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即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产品数量增加而降低,从而取得成本优势。规模经济可以分为规模内部经济和规模外部经济两种类型。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于
1961年在其《论贸易和转变》一文中提出的,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工业品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决定的:两国的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两国之间进行工业品贸易的机会就越大;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机会就越小。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了用产品生命周期假说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流向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于每个国家的技术水平不一
样,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各国的发生时间和过程也是不同的,各国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时差。正
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变化和不同国家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了便于区分,雷蒙德·弗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技术创新国、一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又称产品创新阶段或引进阶段。由于消费者不是特别了解新产品的特性、用途、使用效果以及优点,故需求量少。而且,需求主要来自本国,生产也主要针对本国需要,基本上没有出口。对投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劳动者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技术投入大,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产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新产品阶段,技术创新国在国际生产上具有完全的技术垄断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有条件向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出口这种产品。成熟产品阶段。在成熟产品阶段,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产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产品市场饱和,国内产品销售量的增长率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国外的需求已产生,创新国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口,成熟的技术也随之转移出去,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模仿并掌握技术,进而开始在本国生产。该阶段技术开始标准化,市场迅速扩张,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从而要求投入资本比较多,因此这一时期的产品可以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3)标准化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又称产品衰退阶段,产品生产技术不再是先进和保密的,甚至开始老化,技术本身的重要性逐渐消失,技术垄断优势已经全部丧失,这时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最理想的低成本生产区,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让或跨国投资把产品生产设立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随后,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市场大量出口这种工业品,发达国家的这种新型工业品产业开始衰退,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4.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该学说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对外贸易的类型。5.熟练劳动论1953年,里昂惕夫在解释“谜”产生的原因时,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是其他国家工人的
3倍,这实际上是熟练劳动论的雏形。6.研究开发要素论研究开发要素论是基辛、格鲁伯、弗农和梅达等人提出的。7.原料周期论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经济学家麦吉和罗宾在
1978年提出了一种解释原料产品贸易格局的原料周期论。以下是原料周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派生需求上涨。第二阶段进入需求和供给来源出现替代的时期。第三阶段则是研究与开发最终导致了人工合成替代品的广泛使用和发现了节约使用原料的重要方法,从而天然原料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的阶段。(1)(2)(3)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需求偏好相似。产品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8.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关于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4)9.国家竞争优势论国家竞争优势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
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其核心是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2)需求状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鱼池承包权转让协议
- 2024年度啤酒节主会场租赁协议详案
- 2024年专属会员资格转让协议
- 2024暑假期间实习生聘用协议样例
- 2024年销售协议模板及管理规定
- 2024年建筑幕墙施工协议模板
- 2024年度工程前期技术勘察协议范本
- 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上海加盟合同范本
- 房贷协议:2024年限定房产买卖专用
- 电力--标煤---碳排放之间的换算
- 食堂食品定点采购询价记录表
- 人教六上数学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及课后练习(课堂PPT)
- 管材的计算方法
- 装修工程分项工程材料用量计算表
- 电动叉车控制系统详解(带电路图)
-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报告(共17页)
- CNC84操作手册
-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5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进阶
- 信用评级系统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