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年中考语文一

模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名句默写。

①,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o(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来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的诗句是:“,

⑧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句子是:

2.(13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A,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

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

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

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

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花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港海赚

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

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

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A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

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jidng!且看兄弟面皮,

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到“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

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依前背上包gu6,提了水火棍,扶着A,一同跟出林

子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特地________

②投奔__________

③肉jidng

④包gu6

(2)文段中加点词“滚汤”的意思是。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是复句。

A.选择

B.递进

C.转折

D.因果

(4)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是。语段中A指的是(填

人物名)。

(5)杨帆同学读了此段文字,说鲁智深粗中有细。请你从选段中选取一处相关内容略作

分析。

3.(12分)北京冬奥会踏着立春的脚步如约而至,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创意惊艳

世界。校学生会开展“走近传统之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宣传材料中的一段话,有几处不恰当,请按要求修改。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被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

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最著名的清明、立春、

立夏、冬至都溶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

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C

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五彩斑斓的民俗活动。

①A句中词语重复,应删去。

②B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二

③C句中有词语使用不恰当,应将""改为“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你对节气的了解,填写下面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②根据节气先后,给下面杜甫的三首诗歌排序:o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同学王晓认为现代社会了不了解节气无所谓,节气也没有什么用处。请你结合以上

题干中的材料内容来劝说他。

二、阅读(55分)

4.(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

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

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

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

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

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

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

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

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

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吨,他有些无可奈何,

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

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

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

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

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

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

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

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

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

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

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

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

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

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

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

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

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

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

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

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⑪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

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

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⑫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

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

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砸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回家看年迈父母,不能只当“客人”,要融入其生活,如交流

些共同话题(如儿时话题),主动做家务等。

B.文章中的他是一个爱家,爱父母的人,他尽力与父母沟通,刚开始不大适应,后面较

适应了。

C城乡不同的生活会让人没有共同话题,文章中的他就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

情也越来越淡。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都要常回家看看,不然就会发

生“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

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他感到心里将得厉害。(赏析加点词语)

(3)试分析“妻子”在文中的作用。

(4)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文中多次提到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且“他”

都很不耐烦的作用。

(5)本文标题“门缝里的风景”好在哪?请你简要分析。

5.(17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

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

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

情绪,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

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

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

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

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

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

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

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

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

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

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

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

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

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愉

悦与幸福。

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

斥着悲观情绪。悲观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

人。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删改)

【材料二】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

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后被

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

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被贬僧州后,他采

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僧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材料三】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小学生被迫线上学习。还不到半个月,林杨同学就

憋闷得慌,他在贴吧发了•条求助信息,很快收到网友跟帖。

发表新帖〈返回列表12345671/7页下一页>

查看:35()回复:51淮来帮帮我?

.□发表于2020—3—2316:40只看该作者>

一林杨我要憋痂了!谁来帮帮我啊!

□发表于2020-3—2316:53只看该作者〉2楼

毛毛虫我都烦躁得要变成一条死虫子啦!

□发表于2()20—3—2317:05只看该作者〉3楼

♦快乐得大白负面情绪犹如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伤人伤己!快赶走你的坏情绪吧!

□发表于2020-3-2317:10只看该作者〉4楼

万水千山三招立马让你不心烦:深呼吸,放轻松,慢慢来!

□发表于2020-3—2317:14只看该作者〉5楼

菜鸟先生图书打八折,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儿!赶快来抢购吧!

如有需求,清拨打电话:XXXXXXXX

(1)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

时疏导。

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

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

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D.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作悲观情绪的垃圾桶,是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调控负面情绪的

有效方法。

(2)“材料二”中,苏轼面对人生坎坷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材料一”中的哪

些方法相吻合?请作具体分析。

(3)你认为“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对林杨同学赶走“憋闷”情绪是否有帮助?请选择

两条作评价。

(4)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两种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材料三”

中得林杨赶走负面情绪。

我选择的方法是:①②

我的跟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6分)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

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害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律①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②.”武③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

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昌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

(《苏武传》节选,有删减)

【注】①律:卫律,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②相坐:连带治罪。③武:西汉大臣,出

使匈奴被扣密。④弥山:满山。⑤青:使……肥美滋润。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之女家女:

②富贵不能浮淫:

③后军欲复见我虽:

④明日复终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乙】文中的苏武具备【甲】文中孟子提出的作为大丈夫的哪些标准?(用原文语

句回答)请概括【乙】文中表现苏武“大丈夫”品行的两件事。

三、作文(60分)

7.(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

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

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

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名句默写。

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来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⑧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句子是:“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

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①窈窕淑女(注意“窕”的书写)

②梦回吹角连营

③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涕”的书写)

④与君离别意

⑤塞上燕脂凝夜紫(注意“燕”的书写)

⑥又恐琼楼玉宇

⑦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注意“赋”的书写)

⑧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

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2.(13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A,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

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

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

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

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花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漆沟赚

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

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

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JA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

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jidng!且看兄弟面皮,

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到“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

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依前背上包gub,提了水火棍,扶着A,一同跟出林

子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特坦di

②投奔b加

③肉jiang酱

④包gud裹

(2)文段中加点词“滚汤”的意思是沸腾、滚开的水(或:沸水;或:开水)。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是D复句。

A.选择

B.递进

C.转折

D.因果

(4)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语段中A指的是林冲(填

人物名)。

(5)杨帆同学读了此段文字,说鲁智深粗中有细。请你从选段中选取一处相关内容略作

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掌握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积累作答。

注意“投奔”中的“奔”是多音字,在作“直向目的地走去”时,读四声。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词语的能力。文言文中“汤”的意思是热水。所以,“滚汤”的

意思是沸腾、滚开的水。

(3)本题考查理解名著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恐这厮们路上害你”是表示原因,“俺

特地跟将来”是表示结果,所以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4)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人物的能力。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因被

高衙内陷害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

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

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

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选文描述正是这一回的内容。

(5)本题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鲁智深听说林冲吃了官司后就关注林冲的动向,

听说林冲刺配沧州就“特地跟将来”,“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

妨救了”“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这些内容都表明了鲁智深的粗中有细。

【解答】答案:

(1)diben酱裹

(2)沸腾、滚开的水(或:沸水;或:开水)

(3)D

(4)施耐庵林冲

(5)示例一:林冲受了官司后,发配哪里,被关在哪里,鲁智深打听得清清楚楚。

示例二:鲁智深见酒保请两个公人并说“官人寻说话”就起了疑心,一路上暗中保护林

冲。

示例三:两个公人用开水烫伤林冲的脚,鲁智深就想杀了他们,又考虑到客店里人多,

恐难以顺利解救林冲而没有杀。

示例四:鲁智深料定两个公人要在野猪林动手,便先奔向那里隐藏起来,以解救林冲。

示例五:救下林冲,鲁智深本想杀了两个公人,林冲劝说后,饶了两人性命。可见他不

想给有妻室的林冲带来更多的麻烦。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

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12分)北京冬奥会踏着立春的脚步如约而至,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创意惊艳

世界。校学生会开展“走近传统之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宣传材料中的一段话,有几处不恰当,请按要求修改。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被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

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己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最著名的清明、立春、

立夏、冬至都溶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

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C

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五彩斑斓的民俗活动。

①A句中词语重复,应删去被。

②B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溶入”,正确写法是“融入

③C句中有词语使用不恰当,应将“五彩斑斓”改为“丰富多彩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你对节气的了解,填写下面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②根据节气先后,给下面杜甫的三首诗歌排序:BAC。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3)同学王晓认为现代社会了不了解节气无所谓,节气也没有什么用处.请你结合以上

题干中的材料内容来劝说他。

【分析】(1)本题考查病句、字形、词语运用。

①句中“为”与“被”重复,所以删去"被"字。

②“溶入”一般指液体的汇入;“融入”融合、混入。文中指的是最著名的清明、立春、

立夏、冬至都融合、混入了节日的氛围。据此可知“溶入”应写作“融入”。

③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五彩斑斓”不可用于形容“民俗活动”,

语句的意思应是民俗活动花样很多,内容丰富,据此可知应将“五彩斑斓”改为“丰富

多彩”。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和口语交际。

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可据此作

答。

②A句诗是白露节气.因为诗句中有“露”与“白”字。B句诗是雨水节气,因为诗句

中有“好雨”与“当春乃发生”。C句中“玉露凋伤枫树林"意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

蚀下逐渐凋零,发生在深秋时节,指的是寒露节气。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BAC。

③劝说别人,首先要称呼,拉近之间的距离,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最后用委婉的语气

表达出来。示例:王晓同学:你好,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

体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它已经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二十四节气。

【解答】答案:

(1)①被②溶入融入③五彩斑斓丰富多彩

(2)①暑相连秋处露秋

②BAC

③王晓,你这样看待节气我能够理解,毕竟我们现在接触涉及节气的活动较少。但是你

看有些我们放假的节日像清明节,实际上就是节气啊!而且传统诗词里也蕴含着节气知

识,如果不知道一点,也读不懂诗词背后更深的意味呢。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

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

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55分)

4.(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门缝里的风景

清山

①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

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

时无限惦念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又迅速把乡村忘记了。

②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

不断。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

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

来开。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

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逼仄,阳光也不充足,

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

③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

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

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

而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

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

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

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

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④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

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来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下咽。

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

不要总想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⑤于是,他真的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

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

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地问,你说什么呀?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

了电话。

⑥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

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

至想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儿子、孙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

们怎么坐得住?朝门缝里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

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⑦她急着站起来。第一次,她猛地想起身,但没有起来,又坐了下去;第二次,她伸展

开手臂,头使劲向前拱,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

用两手撑着腿,费力地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

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了,一点点用力,终于站

了起来。

⑧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得厉害。

⑨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⑩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

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⑪他第一次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

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

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⑫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大了。

妻子半天没有吱声。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

亲都无法站起来,回家的门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聊的一项是C

A.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回家看年迈父母,不能只当“客人”,要融入其生活,如交流

些共同话题(如儿时话题),主动做家务等。

B.文章中的他是一个爱家,爱父母的人,他尽力与父母沟通,刚开始不大适应,后面较

适应了。

C.城乡不同的生活会让人没有共同话题,文章中的他就和父母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亲

情也越来越淡。

D.文章的结尾一句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无论多么忙碌,都要常回家看看,不然就会发

生“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

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他感到心里涔:得厉害。(赏析加点词语)

(3)试分析“妻子”在文中的作用.

(4)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文中多次提到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且“他”

都很不耐烦的作用。

(5)本文标题“门缝里的风景”好在哪?请你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是一篇小说。讲述了在城里安家的“他”很少回家。回家时,敲了很久的

门,都没人来开门,进家后他与母亲说的都互不感兴趣,母亲要他好好工作,没事就不

要回家。于是他也就只在中秋节、春节时回家。一次春节回家,他敲了很久的门,没人

来开,通过门缝,他看到了几次站起都没成功的母亲,明白了敲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

人来开原因,为母亲身体的衰弱多病而心痛;为自己误会父母对自己回家不够热忱而愧

疚;为自己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够关心父母而自责悔恨。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文章体现了“他”对父母关心不够的自责和愧疚,“文章中的他就和父母之间的

鸿沟越来越深,亲情也越来越淡”的理解错误。

故选:Co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从句子中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等方面入手。①句“搜寻”“抓”“用力”是母亲的动作,句中采用了动作描写,

是对母亲急于开门又力不从心的状态的描写,这些动词细致地表现出了母亲对我深沉的

爱,体现母爱的伟大。②句中“疼”字既是指看到母亲艰难开门后,“他”心疼母亲。也

指自己对父母关心不够的愧疚和自责。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文章中对妻子的刻画不多,但贯穿始终。妻子不习惯农

村生活,总是催促回去,或是回去后怨气不断。在看到母亲艰难地开门时的情景后,兴

致勃勃地听母亲讲“我”小时候的事,并且主动下厨做饭。妻子的形象在情节上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更具有真实感。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多次提到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这

是为了写母亲行动不便,父亲耳背听力不好作铺垫。同时写母亲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艰

难开门与“他”都很不耐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主题,更好地表达了母爱和“他”

因为不够关心父母的自责。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去作答,

表面上“风景”就是透过门缝看到的事物,实际上是指“他”在门缝中看见了想为“他”

开门而艰难无助的情景。这一“风景”让“他”意识到多年来“他”对母亲的误解,为

后文塑造母亲伟大而深沉的形象作铺垫,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了解“风景”到

底是什么。

答案:

(1)C

(2)①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抓”“斜”“一点点”等词,细致地刻画出

母亲因为腰疼起身开门的艰难和无助,表现了母爱的感人至深。

②为母亲身体的衰弱多病而心痛;为自己误会父母对自己回家不够热忱而愧疚;为自己

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不够关心父母而自责悔恨。

(3)文章对妻子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贯穿全文,情节上推波助澜,内容上使文章更有

生活气息,更有真实感。

(4)从结构上讲,为揭示下文母亲行动不便、父亲耳背而导致门迟迟不开的原因作铺垫

(也可答“埋下伏笔”);从内容主旨上讲,他的不耐烦恰与下文母亲为他艰难开门的行

为形成对比,更突出母亲感人至深的爱以及他内心的悔恨愧疚,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

力量。

(5)“门缝里的风景”既指他所发现的母亲强忍腰疼艰难为他开门的令人心疼的场景,

又指母亲那份即使爱到无力但仍然全力表达出来的对孩子的感人至深的爱,一语双关,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点评】理解标题的含义:①联系文章主题;②联系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文章内容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内在深层含义两方面分析;④从主要人物形象或描

写对象的特点等方面分析;⑤从标题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文章内容的联系入手分析。标题

的作用(妙处):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③点明文章的中心

思想:④吸引读者注意;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5.(17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

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

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

情绪,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

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

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

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

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

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

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

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

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

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

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

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

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

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愉

悦与幸福。

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

斥着悲观情绪。悲观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

人。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删改)

【材料二】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

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后被

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

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被贬僧州后,他采

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脩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材料三】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小学生被迫线上学习。还不到半个月,林杨同学就

憋闷得慌,他在贴吧发了一条求助信息,很快收到网友跟帖。

发表新帖〈返回列表12345671/7页下一页>

查看:35()回复:51速来帮帮我?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2020—3—2316:40只看该作者>

1林杨我要憋疯了!谁来帮帮我啊!

Q□发表于2()20-3—2316:53只看该作者〉2楼

二毛毛虫我都烦躁得要变成一条死虫子啦!

一□发表于2020-3-2317:05只看该作者〉3楼

_快乐得大白负面情绪犹如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伤人伤己!快赶走你的坏情绪吧!

□发表于2020-3-2317:10只看该作者〉4楼

E万水千山三招立马让你不心烦:深呼吸,放轻松,慢慢来!

Q□发表于2020—3—2317:14只看该作者〉5楼

T菜鸟先生图书打八折,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儿!赶快来抢购吧!

如有需求,请拨打电话:XXXXXXXX

(1)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

时疏导。

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

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

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D.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作悲观情绪的垃圾桶,是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调控负面情绪的

有效方法。

(2)“材料二”中,苏轼面对人生坎坷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材料一”中的哪

些方法相吻合?请作具体分析。

(3)你认为“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对林杨同学赶走“憋闷”情绪是否有帮助?请选择

两条作评价。

(4)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两种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材料三”

中得林杨赶走负面情绪。

我选择的方法是:①肯定现在的自己②多建几根支柱

我的跟帖是:①朋友,你宅在家里,虽然难受,但你没感染病毒,这是多么幸运的事

啊!(肯定现在的自己)

②趁宅在家里,你还可以培养一两项爱好,做点你喜欢的事,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

在一起,多多交流,加深感情。(多建立几根支柱)

【分析】本题为以调控情绪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三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评价能力,第四题考查实

际运用和书面表达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这两种方法不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是借此调控自己的情

绪。

故选:Co

(2)”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

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与材料一中“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

一起进步”相符合,因而是“向正能量靠拢”的方法。“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

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与材料一中“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

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相符合,因而是“多建立几根支柱”

的方法。“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与材料一中“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

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相符合,因而是“记下自己的情绪”的方法。

(3)此题可选择一条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足。如:快乐的大

白的跟帖说明了负面情绪的坏处,采用祈使语气,未给出具体帮助,反而可能加重林杨

的负面情绪。

(4)此题可从材料一选择两种调控情绪的方法,跟帖内容与方法相符合即可。如选择“肯

定现在的自己”这一方法,可拟写跟帖为:朋友,你宅在家里,虽然难受,但你没感染

病毒,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答案:

(1)C

(2)①多建立几根支柱。如他在杭州与佛印结友,在惠州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等。

②记下自己的情绪。如他通过写诗文排遣苦闷。③向正能量靠拢。如他与心胸开阔的佛

印结友,在僧州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

(3)示例一:毛毛虫的跟帖对林杨没有帮助,甚至会加深林杨的负面情绪。(或毛毛虫

发泄自己的烦躁,与林杨产生共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林杨的负面情绪。)

示例二:快乐的大白的跟帖说明了负面情绪的坏处,采用祈使语气,未给出具体帮助,

反而可能加重林杨的负面情绪。

示例三:万水千山的跟帖给出了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可能对林杨有一定帮助。

示例四:菜鸟先生的跟帖是为图书打广告,对林杨没有帮助。

(4)我选择的方法是:①肯定现在的自己;②多建几根支柱;③向正能量靠拢。(任选

两种即可)

我的跟帖是:①朋友,你宅在家里,虽然难受,但你没感染病毒,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肯定现在的自己)

②趁宅在家里,你还可以培养一两项爱好,做点你喜欢的事,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

在一起,多多交流,加深感情。(多建立几根支柱)

③如有可能,你可以向逆行者们学习,申请当社区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向正能量靠拢)

【点评】解答对材料内容掌握类习题,要将选项内容与材料相应原文仔细比对,

6.(16分)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妄妇之

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害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律①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②。"武③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

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昌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

(《苏武传》节选,有删减)

【注】①律:卫律,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②相坐:连带治罪。③武:西汉大臣,出

使匈奴被扣密。④弥山:满山。⑤青:使……肥美滋润。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②富贵不能浮淫:使……迷惑

③后里欲复见我虽:即使

④明日复然然:这样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乙】文中的苏武具备【甲】文中孟子提出的作为大丈夫的哪些标准?(用原文语

句回答)请概括【乙】文中表现苏武“大丈夫”品行的两件事。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

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

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

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

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

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带治罪于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

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揖然不动。卫律

说:“苏君!卫律以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

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

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不理会他。卫律说:“你通过我而

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你想再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义,背叛皇上、背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

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单于更加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

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解答】(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

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

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到了你家。女:同“汝”,你。

②句意: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淫:使……迷惑。

③句意:以后即使你想再见我。虽:即使。

④句意:明日也是这样。然:这样。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怒,发怒;惧,害怕。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

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②中重点词语有:汝,你;杯,背弃。句意为: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义,背叛皇

上、背弃亲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文中“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可以看出卫律举剑威胁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