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部分(9篇)_第1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部分(9篇)_第2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部分(9篇)_第3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部分(9篇)_第4页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部分(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9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展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途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途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浸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一、重力的功试求以下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图7.4-1:重力做功=图7.4-2:重力做功=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重力做功=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练习1:如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程度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二、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定义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重力势能的单位: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考虑与讨论:阅读课本说一说,并答复上面有关问题。练习2.质量是100g的球从1.8m的高处落到程度板上,又弹回到1.25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m/s2〕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讨论歌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不知道哪棵更高”这是说高度具有。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重力势能也有。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参考平面的选择是任意的,选不同的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是否相等?重力势能的差值是否一样?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二1、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p简单电路的构造、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科学素养、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详细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通过联络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天鹅城堡电路模型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1、引入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例题:设计报警电路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p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p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p,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那么,对学生电路图进展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缺乏。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假设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展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3、课堂练习:平安带未系提醒电路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canwait,beltup!》讲述了平安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平安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平安的重要作用,不容无视!交通平安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平安带,平安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②系好平安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③当司机坐上座位,假设未系好平安带,指示灯亮;假设系好平安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小结。车门未关提醒电路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三知识目的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理解什么是偏振现象,知道偏振是横波的特点.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偏振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目的通过光的偏振现象和机械波的偏振现象的实验比照,理解光波是横波的本质.情感目的培养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学会用理论指导理论,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道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做好实验的重要性.在复习前两节内容干预、衍射的根底上进展小结,让学生理解:光的干预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波的偏振现象,然后演示光的偏振现象实验,最好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观察偏振光.引导学生分析^p横波的偏振特性,区别纵波的无偏振特性,再让学生区别偏振光与自然光.并分析^p讲解偏振光的产生方式,这一局部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查找资料.最后进展总结。1、光的偏振可以用激光演示仪和偏振器进展演示.方法:使激光束的行进方向正对着学生的观察方向,使激光束通过偏振器.转动偏振器的某一个偏振片,用毛玻璃屏接收透过偏振器的光束,可以在屏上看到光的亮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当两个偏振片平行时,透光最强;当两个偏振片垂直时,透光最弱.2、本实验也可以将偏振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用两个偏振片对着光线来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光的偏振〔一〕引入新课问题:光的干预和衍射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我们知道波有横波和纵波,那么,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呢?让学生考虑、猜测.老师让学生观看机械波的偏振实验.〔二〕教学过程1、首先用机械波来说明横波和纵波的主要区别.我们已经知道绳波是横波,假如在它的传播方向上放上带有狭缝的木板,只要狭缝的方向跟绳的振动方向一样,绳上的横波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过去;假如把狭缝的方向旋转90°,绳上的横波就不能通过了,这种现象叫偏振.横波的振动矢量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时,偏于某个特定方向的现象纵波只能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所以不可能有偏振.光是否也会产生偏振呢?2、演示光的偏振现象:自然光:从普通光直接发生的天然光是无数偏振光的无规那么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一定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一样的光叫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一样,这种光都是自然光.让太阳光或灯光通过一块用晶体薄片作成的偏振片p1,在p1的另一侧观察,可以看到它是透明的.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偏振片p1,这时看到透射光的强度并不发生变化.再取一块同样的偏振片p2,放在偏振片p1的后面,通过它去观察从偏振片p1透射过来的光,就会发现,从偏振片p1透射过来的光的强度跟两偏振片p1、p2的相对方向有关.把晶片p1固定,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偏振片p2时,从p2透射过来的光的强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当p1与p2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大,当p1与p2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的.强度最弱,几乎等于零.把上述的光现象跟机械波的偏振现象比拟,说明光通过偏振片时产生偏振现象,由此确定光波是横波.要求学生总结上述现象,尝试类比机械波的偏振来解释上面的实验现象?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p1〔叫起偏器〕后,相当于被一个“狭缝”卡了一下,只有振动方向跟“狭缝”方向平行的光波才能通过.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l后虽然变成了偏振光,但由于自然光中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一样,所以不管晶片转到什么方向,都会有一样强度的光透射过来.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p2〔叫检偏器〕去观察就不同了;不管旋转哪个偏振片,两偏振片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射光最强,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最弱.光的偏振现象并不是罕见的.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局部光,除了从光直接射过来的,根本上都不是自然光,只是我们的眼睛不能鉴别罢了.假如用偏振片去观察从玻璃或水面上反射的光,旋转偏振片发现透射光的强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知道反射光是偏振光.3、光的偏振的应用:光的偏振现象在技术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拍摄水下的景物或展览橱窗中的陈列品的照片时,由于水面或玻璃会反射出很强的反射光,使得水面下的景物和橱窗中的陈列品看不清楚,摄出的照片也不清楚.假如在照相机镜头上加一个偏振片,使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把这些反射光滤掉,而摄得明晰的照片;此外,还有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等.探究活动1、利用偏振镜观察光的偏振现象.2、考察光的偏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四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展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3〕知道进步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化认识事物的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让学生关注消费、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通过探究活动,进展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根底。1、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2、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确实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一、复习〔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间隔。〔2〕功的计算方法w=f·s二、新课教学1、考虑: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建筑工地上的一堆沙子运上三楼?通过比拟三种做法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引出机械的三种功,并总结出三种功之间的关系。引入机械效率。2、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gh3、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w有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防止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5、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j,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400j/500j=0.8=80%。6、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7、例题: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高,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解:w有=gh=200n×2m=400jw总=fs=120n×4m=480jη=w有/w总×100℅=400j/480j×100%=83.3%8、如保进步机械效率通过对例题进展改动得出使用同一动滑轮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及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一样的重物,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从而得出进步机械效率的方法。三、稳固练习:出示幻灯片,对本课内容进展检测四、小结:让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五、作业:同步练习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五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刚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②接着让学生考虑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消费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老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考虑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④刚刚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互相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分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互相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老师对此进展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挤、吸引等叫做作用。〕2、概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老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p,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互相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1、学生实验: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2、〔多媒体投影〕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p得出结论;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5、质疑讨论: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6、做一做: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p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老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学生演示:〔1〕轻压气球〔2〕轻拉压弹簧〔3〕使锯片变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质疑讨论:〔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4.磁铁可以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p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分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消费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挤。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假如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讨论!1、力的大小如何比拟?2、怎样对力进展测量?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六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可以利用公式进展有关计算。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和实验方案。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络;关注消费、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责任感。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可以答复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学生答复引出课题《机械效率》。环节二:新课讲授生成概念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一样。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一样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一样,然后开场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环节三:稳固进步深化理解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机械效率是否可以到达100%。通过总结学生答复得到机械效率不能到达100%。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老师提问学生答复的方式进展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作业:如何进步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七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络.平均速度计算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阅读】p15“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局部,答复以下问题。a级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表示,δx的大小表示,δx的正负表示【考虑与交流】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m处,那么δx=,δ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假如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δx是正值还是负值?2、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3、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道路运动,开场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阅读】p10第二局部:速度完成以下问题。实例: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刻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拟哪位运发动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1、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拟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a级1、为了比拟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2、速度公式v=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s或㎝s-1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方向,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家仔细比拟分析^p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速度”跟初中学习的“速度”一样吗?假如不一样,有什么不同?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δt内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决定,它的_____________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量,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假如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教材第16页,问题与练习2,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个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速度?总结:质点从t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问题:以下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1.百米赛跑的运发动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2.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到达150km/h.3.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4.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5.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知识点三:速度和速率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局部的内容并填空:速度既有,又有,是量,速度的叫速率,速率是量。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时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举例:大学物理教学设计光学局部篇八1.知识目的〔1〕理解实验室中制硝酸的反响原理、理解工业上氨氧化制硝酸的反响原理。〔2〕理解王水等的性质。〔3〕掌握有关硝酸反响的计算2.才能和方法目的〔1〕通过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学习,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通过有关硝酸的计算,进步计算才能。3.情感与价值观目的通过玻尔跟诺贝尔奖的故事,对学生进展受国教育。硝酸的强氧化性的稳固。[复习稳固上堂课内容]让学生完成以下各个问题,可以独立完成,假设不能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间进展讨论。问题1:在硝酸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再加热时会产生褪色现象。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褪色,再加热又会变红色。请分析^p上述产生这两现象的化学反响原理。问题2:什么叫“王水”?“王水”的性质上有什么特征?[老师介绍]化学家玻尔巧妙珍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那种强烈的爱国心和科学智慧完美统一。问题2:下面是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其中各步转化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引入]在上列转化反响中,找出能用于工业制硝酸一条反响道路。[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意见逐渐统一到以下两条反响道路上。反响道路一:n2→no→no2→hno3相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属于吸热反响〕2no+o2=2no2〔属于放热反响〕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响〕反响道路二:nh3→no→no2→hno34nh3+5o24no+6h2o〔属于放热反响〕2no+o2=2no2〔属于放热反响〕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响〕[引导学生讨论]上述两种反响途径,哪种更合适用于工业上制取硝酸学生从反响的可能性、原料、能量消耗等各个方面进展讨论可得出结论。[老师讲授介绍现代工业制硝酸的方法]早期工业曾有硝石法、电弧法制硝酸,现代工业上一般都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3.硝酸的工业制法氨氧化法制硝酸反响原理:4nh3+5o24no+6h2o〔属于放热反响〕2no+o2=2no2〔属于放热反响〕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响〕消费步骤和产要设备:氧化炉:氨氧化成一氧化氮;吸收塔: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蒸馏浓缩:用浓硫酸或硝酸镁作吸水剂进展蒸馏浓缩可得到更浓的硝酸。这种方法可制得96%以上的硝酸溶液。[引导]实验室假设要制取硝酸,应该选什么作为原料?同学们可以联络实验室制氯化氢的方法进展类比。[板书]4.硝酸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可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反响制取硝酸:nano3+h2so4(浓)nahso4+hno3↑注意,一般情况下,该反响不需高温,以使硫酸氢钠跟硝酸钠进一步反响〔这一点跟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有差异〕。[引导]硝酸的化学性质比拟复杂,有关硝酸的计算问题也比拟复杂,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有关硝酸参加反响的计算问题。5.有关硝酸的计算例1:某化肥厂用氨制备硝酸铵。:由氨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硝酸跟氨合成硝酸铵。那么制取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消耗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损失〕解析:设氨的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制硝酸所用的氨为xmol,那么与硝酸反响的氨为〔1-x〕mol。根据题意,反响关系为:nh3~hno31mol1molx×96%×92%yy=x×96%×92%nh3+hno3~nh4no31mol1mol1-xx×96%×92%即有:〔1-x〕=x×96%×92%解得:x=0.531mol所以制取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消耗氨的质量分数为53.1%。题2:在c(no3-)等于4mol·l-1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100ml混合溶液中,参加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响后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枯燥后称重为24.8g。将此沉淀参加稀盐酸中无气体产生。滤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无现象,后参加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过滤,加热,冷却,称重为4g。求参加反响的铝的质量。[解析]题中所述的反响关系可表示成如下:再结合溶液中no3-离子守恒进展整体分析^p。由于反响前no3-是以cu(no3)2、agno3形式存在,反响后no3-是以al(no3)3、cu(no3)2形式存在,所以有:m(al)=〔4mol·l-1×0.1l-〕××27g·mol-1=2.7g。参加反响铝粉的质量为2.7g。1.实验室可以利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加热制取硝酸,这是利用了硝酸的〔〕。〔a〕氧化性〔b〕强酸性〔c〕不稳定性〔d〕挥发性2.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取硝酸时,先制成质量分数为50%左右的硝酸,再制成质量分数为96%的浓硝酸,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加热蒸发浓缩〔b〕加生石灰吸去水分后再过滤〔c〕加硝酸镁后再蒸馏浓缩〔d〕参加浓硫酸后再分液3.在容积为672ml的烧杯里充满no、no2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缓缓通入280mlo2,反响恰好完全,且水充满了烧瓶〔所有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总反响为:no+no2+o2+h2o=2hno3〔b〕总反响为:4no+8no2+5o2+6h2o=12hno3〔c〕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l-1〔d〕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mol·l-14.某金属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响生成no2,消耗金属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那么该金属可能是〔〕。〔a〕cu〔b〕ag〔c〕al〔d〕fe5.有关物质有如图1-3-4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浓溶液与单质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响①,a的稀溶液与足量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响②,d的稀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据此填空:〔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d________,e_______。〔2〕反响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响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的浓溶液与单质b加热时能否产生g?为什么?〔结合图给信息答复〕大学物理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