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华一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的黑陶B.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2.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由此说明()A.外服是商朝统治的主要支柱B.内外服制依靠血缘关系维系C.原始民主传统在商朝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D.内外服制的兴衰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3.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4.《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是()①承认土地私有②打击旧的贵族③增强军队战斗力④强化社会控制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 B.争霸战争的影响C.变法运动的兴起 D.国家统一的趋势6.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提倡节俭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④崇尚“道法自然”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7.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始皇在全国推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内外服制 D.刺史制8.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9.《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记述了上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下列事件不能在《汉书》中查到的是()A.文景之治 B.尊崇儒术 C.均输平准 D.士族专权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D.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11.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12.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人“毫不通融”地“执行汉化政策”:“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派一个委员会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这个人最有可能出身于A.汉族 B.氐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1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属于唐太宗边疆管理的措施是()A.唐蕃会盟相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C.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D.击败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14.(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此地方政制上一大变化最终引发()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玄武门之变15.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D.放松人身依附关系16.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举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17.“租庸调是唐前期国家的主要税法。这种据丁征收同样数额的税制,只有在自耕农大量存在,土地占有比衰平均的条件下才能实行。”下列关于“租庸调制”的解读,正确的是①与均田制相辅相成②材料中的“丁”是指21岁—59岁的成年人③“庸”是指可以纳绢或布代役④此项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天台国清寺门外桥头有一石碑(如图),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讲述的是唐代一位僧人为了编历法,从长安奔赴台州拜师学习算法,他到国清寺时,寺前原本东流的溪水出现往西流的奇观。这块石碑是国清寺为了纪念这位僧人千里求师的顽强毅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而立的。这位僧人()A.在那烂陀寺学习多年 B.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C.日本建造唐招提寺 D.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19.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贾思勰《齐民要术》

②《九章算术》③孙思邈《千金方》

④《黄帝内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0.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或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姐常情不能免者。”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A.已建立完善的“糊名”制度 B.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冲击C.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程序设计保证公平公正21.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22.宋代路、州、县三个层级具有上下领属关系,但路一级诸监司(帅、漕、宪、仓)互相牵制,事权分化,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可见,宋代地方制度()A.基于藩镇体制框架适度优化 B.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形成更有效的地方治理模式 D.消除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23.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颁布《畿县保甲条例颁行》。条例规定,以每五家为一组,五组为一大保。每一农户凡两丁以上,则选一人来当保丁,在平时进行耕种,在战时入伍进行训练。每一大保当中选择最富裕的人担任保长,防止农民的反抗行为。这有助于()A.完善地方行政制度 B.消弭社会矛盾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维护地方治安24.辽代部族组织的地方管理机构以部为单位,根据各部以下是否统有石烈(县),分为部族—石烈一弥里(小乡)与部族一弥里两类。每部设有部族节度使司,在节度使司内,设节度使、副使、节度判官等职,节度使一般为部族最高长官。由此可见,辽朝()A.在部落内部实行猛安谋克制 B.地方出现藩镇割据局面C.游牧体制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D.北面官的地位高于南面官25.如图是中国某时期各政权对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甲国在12世纪后期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②乙国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③12世纪,丙国与甲国签订和议,向甲国称臣④13世纪,乙国亡于甲国入侵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26.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管理这一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 B.澎湖巡检司 C.刺史 D.宣政院27.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 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28.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29.元朝鉴于宋、金钱币短缺的不足,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各人皆乐用此币”。由此可见,元朝纸币的发行()A.缩小了南北经济差异 B.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C.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 D.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30.唐文宗时期“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即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反映了宋代()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门第观念的淡化C.科举制实现了社会公平 D.伦理道德的弱化31.《二程遗书》写道“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这段话意在说明()A致良知 B.心即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格物致知32.《中华文化概论》描述某种艺术形式称“(它)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的介入而趋于雅化。它小而狭,巧而新,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其主流以‘婉约’、‘阴柔’为主,但也有豪放一派。”下列属于材料所描述的艺术形式的是()A.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3.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秩序 D.导致了朝贡贸易体制崩溃34.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35.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二、非选择题36.仔细研读以下来自教材的图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此列出秦朝实施地方管理的层级,并从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视角概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唐朝三省位置图》中数字①②③中选出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37.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家言论孔子仁者爱人。孟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荀子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据《论语》《孟子》《荀子》整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