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光的昆虫少年一一最新作文素材、角度、评论、时文最新素材:昆虫少年:以虫为友,谛听自然之道沉迷于“昆虫世界”的11岁少年殷然,坚持把各种各样的虫子带回家中,家里养了200多种昆虫,他将它们看成是“拳击手”,每天和虫子PK。在殷然看来,虫子是一种奇特的生物,如萤火虫,就是一个能产生发光物质的化学家。喜欢昆虫,哪怕被人嘲笑,他都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在探索虫子的过程中结交了众多虫友。“昆虫的害益之分是人类乱编的,所有自然中的物体,都没有好坏之分”,这是殷然眼中的“自然之道”。殷然捕捉虫子的过程中,也充分感受体验神奇瑰丽的大自然。然而少年的热爱之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小学五年级的殷然,时常要面临养虫子和做作业的冲突,面对“想做的事情”与“应该做的事情”,如何做到一种最佳平衡?庆幸的是,殷然生长在一个“虫羽鸟”家庭,父母都理解并支持他的热爱,尤其是母亲,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有自己的逻辑,也有对于事物轻重缓急的一套排序。而如果不满足殷然想做的事,他就没有力量去做他应该要做的事情,比如学习。同时也会对儿子循循善诱,教导殷然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从来不曾荒废学习。和虫友们进山研究的休息间隙,让殷然背诵《鸿门宴》《滕王阁序》《出师表》等名篇,并告诉他,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做的事和应该要做的事是一种平衡。研究学习两手抓。智慧的父母会在尊重的基础上,给孩子立边界,立规矩,无论何时,父母要把握好大方向,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提供必须的条件,为孩子做好托举,同时,父母一定要拽进手中的那根底线,不允许孩子突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殷然妈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通透,她说“孩子有自己的逻辑,他有自己做事情的顺序,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在他的世界里,未必会排第一。角度、立意:顺应天性,尊重兴趣,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小小萤火虫,在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眼中,是发光的化学家。对孩子痴迷于虫子,一般父母会骂孩子没出息,但在殷然父母眼中却充满了乐趣。开明睿智的父母,不会粗暴扼杀孩子的兴趣,而是给予支持,尽量提供便利,使孩子的天性自由舒展。倾听内心召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兴趣并无高下之分,热爱读书是高雅的兴趣,喜爱昆虫,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何尝不是一种科学兴趣。只要认准的事,就大胆执着的去做,何惧他人异样的眼光?精彩速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不可复制。因此,父母培养教育孩子,应细心、耐心呵护孩子兴趣的种子,使之萌芽,生长,成长为参天大树。11岁的昆虫少年殷然,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埋头学习时,他却将目光投向大自然,但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深谙教育的艺术和智慧,与其粗暴禁止,不如和孩子一起玩,寓学于乐,并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尊重兴趣,顺其天性,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具有自由之思想思想,独立人格。尊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精彩评论:最高级的“炫富”11岁男孩喜欢昆虫,父母助他养200多种,这才是最高级的“炫富”。提到爱好,很多人都喜欢和利益关联起来,比如送孩子上兴趣班,总要先想一下对孩子将来是否有帮助,能否提升气质或者成绩。比如孩子学习芭蕾,可以改善体态身姿,男生学习跆拳道、书法,可以加强体质、习得一手好字。但就有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孩儿,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唯独痴迷于养虫子……11岁男孩喜欢昆虫,父母助他养200多种。前段时间,《小小少年》第三集上线,视频中的主人公就是n岁的殷然,他从小就爱观察昆虫,更喜欢养各种虫类。大多数人对虫子都是带有抵抗心理的,毕竟不像小猫小狗一样可爱。但殷然的父母却不一样,他们非常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为孩子喜欢昆虫,母亲也会主动去了解,还经常带孩子去森林里“冒险”,她从来不认为孩子喜欢昆虫是一种难以启齿、奇怪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爱好,是合格父母的第一步因为殷然的爱好在多数人看来很奇怪,学校里的同学也都不爱和他玩,看他在一旁捉昆虫,都会投来鄙夷、惊讶、甚至恶心的目光,就连老师对他也有些害怕。在这个世人都不理解他的阶段,父母的关心理解,成为了殷然生命中一束光芒。有一次,殷然给母亲看一只刚拿出来的铁线虫,妈妈问他:这是不是已经成体了?所谓的“成体”,就是指昆虫已经发育成熟的状态。小殷然马上就否定了,虽然妈妈并没有讲对,不过对虫子专有名字的理解,已经可以说明,妈妈正在用心融入自己的世界,理解昆虫对他的意义。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下,殷然自己也养起了昆虫,高达200多种。其实不管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只要愿意为之学习、付出努力,尽自己所能给出最大的支持,那才是最高级的“炫富”。尊重孩子的情绪,是父母的必要课程父母要学会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安抚孩子的情绪,并时刻把握住自己的心理。在《小小少年》中,殷然在要出门时,突然发起了倔脾气,明明已经和昆虫老师约好了见面,但自己又不想出门,只想在家观察昆虫的状态。妈妈和他好说歹说都不行,最后和他沟通到:我对你已经歇斯底里了,如果你继续现在这个状态,你感觉会怎么样?殷然回答:会搞砸!那你想搞砸吗?不想。这段对话中,妈妈通过让殷然主动思考事情的后果,让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不得不为妈妈的明智点赞。当然,并非所有父母都能做到正视孩子的梦想《少年说》中有一个反面案例:一个叫徐思睿的女生很喜欢写东西,她将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件都用小说的方式写了出来。爸爸发现后十分愤怒,认为她不好好学习,并将她辛辛苦苦写的小说全部撕掉,五年,共30万字啊!徐思睿站在台上对着爸爸说:“那几天,我感觉自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父母的一个错误举动,会给孩子的童年蒙上一道灰色的影子,甚至从此失去梦想和兴趣。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孩子的兴趣过于偏门,那父母应该任其发展还是立即阻止?其实只要孩子喜欢的事物不伤天害理,不违反道德伦理,那么爱好不分好坏,有些兴趣爱好不足以改变人生,却能丰盈生活乐趣。就拿画画来讲,大多数人都喜欢写实派,要求孩子画什么像什么。但这只不过是多数人的观点罢了,父母要求得多了,只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影响其发展。因此,不管孩子是喜欢养昆虫,还是喜欢画一些人们看不懂的画,这是孩子的兴趣,想让孩子快乐自信地成长,就要给予他们等量的尊重。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最近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新鲜出炉,纪录片《小小少年》摘得最佳系列纪录片奖。这部豆瓣9.2分、B站9.8分的高分纪录片,通过详实的记录,真实地呈现了心有热爱的小小少年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耕耘自己的兴趣。其中,有一位广州少年一一殷然,是痴迷于虫子的“小专家”,他在家里养螳螂、养各种各样的虫子,研究它们的成长规律。节假日和一起热爱研究昆虫的虫友,比如已退休的香港警察/蝴蝶专家、华农学生/螳螂甲虫研究者,一起走进山野研究和收集昆虫。“虫子是有害的!虫子很丑!”面对人们这些“常识”,他却说自然之道,无害益之分。导演也因此把这一集的题目叫《自然之道》。殷然的妈妈邢晓娟,是一位家庭主妇,她怎样看待孩子这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兴趣呢?她说:“我觉得人生好玩了很多”,“我和殷然只是享受那一刻”。她觉得孩子专注在兴趣里的眼神很迷人,如果硬是拿掉这点快乐,人生不是非常没趣吗?妈妈还说,开始自己是一名旁观者,但是后面看着看着,干脆跟着孩子一起玩一起研究。殷然的父亲也渐渐发展成为摄影爱好者,殷然在找昆虫的时候,爸爸就去拍虫子的天敌一一鸟。孩子研究昆虫有什么用?殷然的妈妈说了一段很动容的话,她说,“有不有用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殷然是享受到了那一刻……蚂蚁有六条腿,它的触角长什么样,这种东西不会影响他的人生,但是他那种快乐的感觉,会一直留在他的心里。”在纪录片的最后,殷然受科学课老师的邀请,给全班同学上一节虫子的分享课。他尽力“备课”,在课堂上对各种昆虫的由来和习性信手拈来,有形象的比喻,也有生动的细节,把昆虫的知识讲得活泼幽默。课上和同学互动。被尊重的孩子走得更远心理学家尹建莉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中说: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幸福。殷然的母亲说“孩子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时,眼神是非常迷人的,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给搞没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没趣吗?”人,能在小时候就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能得到父母的支持,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在《小舍得》中,颜子悠喜欢研究虫子,梦想做生物学家,但是他的兴趣和梦想在妈妈的眼中不值一提,妈妈认为学生学习最重要,她扔掉孩子的蜗牛,停掉孩子的足球课,将孩子狠狠逼在学习的跑道中,最终子悠的精神垮掉了。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有的孩子热爱读书,有的孩子喜欢跑步,有的孩子痴迷于虫子,有的孩子能歌善舞,人生的赛道有很多条,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条,孩子才愿意拼尽全力向前奔跑。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赛道,并且做他身后坚定的支持者。李佳琦说,自己开始做专柜柜员,做主播的时候,身边充满了流言蜚语和各种鄙视,认为一个男孩子卖化妆品,做主播就是不务正业。但是他的母亲却始终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面对闲言碎语,霸气回志:“他没有偷,没有抢,凭自己的专业挣钱,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的。”正是妈妈对自己的尊重和支持,李佳琦才有勇气走到今天。90后湖南男孩林卓宇,5岁开始写作,12岁出书,先后获得200多个文学奖项,是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被称为“90后作家掌门人”。林妈妈说儿子热爱写作,就尊重他的兴趣,喜欢大自然,就带他游山玩水。她认为“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自由成长,我们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王人平老师说过:通透的父母都懂得,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有趣比有用更重要。不扼杀孩子的梦想,不漠视孩子的天赋,相反,做孩子梦想的支持者,一旦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他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巨大力量,拥有无限可能。尊重不等于无底线的包容有一位妈妈发帖说,15岁的孩子天天痴迷玩手机,如果没收手机,孩子就会大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威胁跳楼离家出走。她无奈地问道“孩子成长这些年,我们给予了最大的尊重,什么要求都满足,为什么换回来的却是一个更加叛逆的孩子,难道尊重是错的吗?”尊重没有错,但是这位妈妈错把溺爱当尊重。《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这本书中提到,给孩子适当赋权,不是把控制权都交给孩子。很多家长把尊重当成了溺爱,当成了无底线的包容,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长大的孩子骄纵任性,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会无法无天。对孩子的尊重是要有底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爱眼日活动的策划方案范本
- 二班级上期班主任方案
- 心脏瓣膜病人的护理
- 地下阳台改造方案
- 小区装修清洁方案
-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
- 建筑维修实施方案
- 缺陷查询方案么
- 教育创新策略的国际化视野
- 健康教育课程中饮食知识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探讨
- 咨询设计服务项目的应急预案
- GB/T 25156-2020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 FZ/T 73019.2-2020针织塑身内衣调整型
- 墙面抹灰施工方案35316
- 胜任力调查问卷
- 商业租户招商营运一户一档移交资料清单
- 废弃物分类、清运、处理流程图
- 电白局设备采购4开标过程评标报告
-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古诗词大赛-九宫格练习课件
- 医院(诊所)门诊病人登记簿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