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恩是人类基本美德之一。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是人类最基础的道德良知,也是社会生活的行为原则和处世哲学[1]。“恩”在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的生存与发展中,已内化为中国文化优秀核心[2]。在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许多传统文化和生存生活方式式微乃至消亡,感恩文化也难以幸免[3]。感恩失范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病灶”之一。感恩失范于个人而言,对其综合素质、道德感、朋友圈、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于社会而言,感恩失范关乎群体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社会安全及文明建设等方面[4]。因此,推行感恩教育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贺州学院以感恩教育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抓手,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及新途径,将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党委领行、多部门联动配合、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大学生参与的工作机制,建成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新模式。本文将贺州学院在近年来施行感恩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感想整理成文,以期能对“三全育人”深入深化工作提供帮助。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新型感恩教育知恩报恩是人类的基本道德要求。世界各地都有各自浓郁、鲜明的感恩文化。新型感恩教育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将家庭教育、社会服务及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互动模式。新型感恩教育以学校(教师)—学生的系统化教育为中心,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通过经常性的社会实践,从亲情、人情及家国情实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感恩教育渗透。通过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力军的日常化和制度化的感恩教育,通过以主题班会、校园活动、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及师生互动等具体活动,将家庭亲情、社会人情和师生友情融合成新型的“朋友圈”,努力实现培养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工作者的目的。新型感恩教育强调感恩和施恩,侧重于实践教育,重视在实践中或者活动中,启发或激发学生接受和感受对“关爱”“帮助”等行为以及“美”“喜悦”等心理感觉的能力,最终达到对和谐社会、对家庭友好、对人友善的认同,甚至升华成将孝顺、善意善举“内核化”的美好人格。二、从源头上重视和认可感恩教育,保障感恩教育日常化、制度化实施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6]。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的感恩教育落实“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实践。从“源头”上就要重视和认可感恩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引申。1.“源头”指的是领导层。领导层充分认同感恩教育,是推行感恩教育的基础,是感恩教育形成日常化和制度化的关键。相对专业教育而言,感恩教育是一种追求内化、素质化的教育,需要长期、持久地实施,且效果往往不显著,难以彰显成效,甚至难以获得社会、上级领导以及大学生在短时期内的认可。部分高校领导对感恩教育往往停留在做几次报告、搞几次活动及开几次会议的认知层面,并未上升到增强素质和完善人格的层面上去支持。因此,感恩教育有时往往流于形式,成“来时轰轰烈烈,去时空空荡荡”之景。贺州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依地方而生存、为地方服务”已是全校共识,而感恩教育是衔接地方服务与办学育人之间的桥梁。贺州学院领导层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将感恩教育视为“办学特色、建校基石”之一。为了鼓励和深入发展感恩教育,对推行和践行感恩教育的工作者在工作、奖励和考核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激励措施。此外,还针对教辅人员设立课题研究基金,专项资助有关感恩教育方面的研究。有了如此的源头“活水”,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得到了保障,感恩教育的开展便“自成溪流”了。2.“源头”指的是家庭教育。家教是人类社会最主要、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对个人的影响可谓“长达终身、深及灵魂”。从本质上说,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家庭生活中体现出的感恩意识、施恩和报恩行为,对感化和教化孩子远比其他教育来得更深刻、更有效和更直接。在我国,大多数家长对大学教育存在诸多误解,例如,大学教育只是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不再需要家长这个角色了;大学生已是成人,家教不再对大学教育有作用了;“校门口一丢,四年心不忧”等。然而,大学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同样肩负着性格培养、人格塑造及教养养成等人文教育责任,这些方面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参与。贺州学院的学生生源绝大多数还是以广西各县各地为主,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以长大了的“留守儿童”一代为主力军。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代人与父母、家庭的联系较少,沟通方式常常“接不上线”,“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易产生误解。在感恩教育践行中,贺州学院认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家长与学生之间的重要连接点。感恩教育由己及人,感受和理解家人的关心、爱意是实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节假日必须与学生家长联系,主动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进步和变化,代学生问候长辈,掌握家庭近况。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可针对其家庭近况巧妙地引入话题,与学生开展“零距离”交流,以中间传递人的角色,拉近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校园”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消除学生与家庭之间的误解,使感恩教育能明确、具体地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推行。3.“源头”指的是学生。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受教者、接受者,一般来说,他们处于教育体系中最末的一环。现行的感恩教育通常也认为学生是教育的终端,仅仅把感恩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或者通识教育,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教育,满堂灌的“填鸭式”说教也好,主题专一的班会也行,感恩典范植入式的文艺汇演也罢,最终都是为了在学生身上得到响应。把学生当作教育工具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感恩教育的推行,甚至扭曲感恩教育的目的。贺州学院在多年的感恩教育实践中得出的观点大相径庭,我们认为:学生是感恩教育的中心,同时也是感恩教育之源,即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因此,任何感恩教育的开展,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现在的“00后”学生对教育、对活动的感受点、兴趣点及接收点,精心策划、循循善诱。学校的系统化教育要善于将“家庭温情”“社会和国家变化和进步”“制度改良”“互助帮扶”等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积极向上的案例巧妙地、隐含地包装到各类活动中。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达到社会认同与个人认同相统一。4.感恩源于关怀。儒家认为,人有恻隐之心。有关心才有施恩。现代的关怀伦理认为,关怀不只是一套具体的行为方式或言语,更应该是一种持续的生命状态。我们不能只把关怀(施恩)看作个体单方面的美德或行动,更应该强调关怀(感恩)是一种关系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维持或保持良好关系,是营造感恩教育生态的最好方法,也是进行日常化和制度化的最佳方式。三、潜移默化在形式中淡化,在内容上加强,寓教于活动任何工作的实施,都要通过相应的形式。新型感恩教育的实施,不外乎课堂教学、班级活动、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工作的简单化和直接化。感恩教育的目的很单一,就是培养人的知恩感恩乃至报恩的意识和行为。感恩教育也没有什么高深难懂的理论和技术。部分高校在施行感恩教育时,只流于讲几句大道理、灌几壶心灵鸡汤,草草了事,这样当然也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在下一次开展活动时就更加不愿意贯彻感恩教育了,造成了一个“死循环”。贺州学院在“三全育人”视角下,主要采用了以下三方面措施。1.提升思政人员、教辅人员的感恩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是施教者教育手段多样化、灵活化的基础。由于施教者自身对“恩”文化的认知局限,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将教学工作简单化,只是采用搜集感恩教育素材、组织感恩教育的活动等方式,用“大道理”、口号式的言语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这种教育往往因学生缺乏真实体验或者反感情绪而陷入“空对空”的困境。贺州学院将感恩教育作为特殊课题,单独地、专门的组织“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系列课题,为思政人员在项目申报、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扫除职业提升阴霾、提高思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丰富了感恩教育的教育内容,提高了感恩教育的理论水平并逐步形成了感恩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校内的思政人员、辅导人员的感恩专题教育交流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树立榜样。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认为,榜样是引发关心的最关键因素。感恩教育不是专业技能教学,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每节课向学生灌输感恩意识,但是要与学生建立关怀关系,以言传身教来启发他们如何关怀别人。教育工作者作为“施恩”的榜样,要把关怀落到实处,平等待人,要发自内心地去关怀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关怀,并学会关怀他人。在高校,辅导员的形象和才华是树立榜样的关键。贺州学院对辅导员的要求特别强调“必有突出之处”“必有可爱之处”。通过本身的特长去吸引学生,引发关注,从而转化成相互关心。这是今后长期开展感恩教育的根基所在。3.淡化形式,提升内容,春风化雨,育人于无形。部分高校的感恩教育,多局限于资助工作中,认为所谓“恩”不过是“受利”“受益”或“受助”。在资助工作中,找典型拍拍照、发发言、写写心得、叙感受或高歌《感恩的心》一番。这样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感恩教育直接化,让受助者和其他人五味杂陈甚至心生反感,完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感恩教育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形式化的做法,都要摒弃。4.感恩教育的内容要丰富。不仅局限于直接的受“恩”,应该将乡土文化、社会关怀及友好互助等进步的、美好的部分都作为感恩教育的一部分。凡是能引发同情心、同理心,激发人类关爱的内容,都可以及时地、灵活地用作感恩教育,用以增强道德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及国家认同感。5.感恩教育的实施不需要固定的形式。在开班会之前或之后,或在同学小聚集之处,或在课间课后,都可以通过交流当时的热门话题、热门事件,有意识地引向感恩教育的方向。比如,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出入校园受到较严格的限制,导致群情不满。有教师利用出入之便,买了五六种柑橘去开班会。在疏导学生的不满情绪后说,这期间大家外出减少,但手机联系反而多了,多年不联系的朋友也联系上了,各地的特产互相寄送,真是个大饱口福的好日子啊。然后拿出柑橘让全班来品尝,能说得出品种的还有奖励。结果不但化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练习含答案
- 美容美发工具采购协议
- 《大数据分析》课件
- 江西省万载县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1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中图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活动 开展小区域调查教案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Meet my family第3课时(Let's spell Lets sing)教案 人教PEP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3-4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二节海水的性质课件
- 包豪斯设计课件
- 租赁备案代办委托合同
- 幼儿园游戏方案与案例-完整版PPT课件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参考模板)
- ASME培训教程ASME规范第VIII-1卷-压力容器
- 过磅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绳子的故事(课堂PPT)
- 医学人文与修养(课堂PPT)
- 第2章 行车荷载分析-3
- 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论文
- 110米钢桁梁顶推架设监理实施细则
- 金属间化合物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