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课题小数的意义(一)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本节教材继续以元、角、分为模型,层层递进的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但对于小数的意义及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还不了解,对小数的认识仅建立在对元、角、分的认识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较少。教学策略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北四数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人民币(教学用)、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同学们,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这是昨天老师去买菜,随手拍的一张照片)。赛跑时我们的成绩。还有体检时,我们的身高体重。师:昨天晚上老师在微信群里抢到了一个红包,金额是1.11元,那这个1.11元是什么意思呢?二、探究新知小数的意义1.做一做,说一说(1)1.11元是什么意思?(2)1.11米是什么意思呢?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2.学生完成涂一涂,想一想,填一填。3.学生交流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学生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交流。5.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再次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三、巩固练习1.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下面图形中的涂色部分。2.先说一说下面每个数中的“3”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连一连。3.想一想,填一填。4.用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四、课堂小结1.11元是1元1角1分。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五、教学板书小数的意义(一)1.11元是1元1角1分。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六、教学反思优点: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缺点:个别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有所遗忘,导致分数和小数互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改进措施:在新课导入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分数的回顾,让孩子们彻底理解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原理,加深印象,另外,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二)课题小数的意义(二)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借助分数直观图,即面积模型初步体会了小数与十进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教科书创设了长度和质量两个测量活动情境,主要是借助测量活动中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成较大的度量单位,体会小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学情分析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两个单位也不陌生,本课学习起来较轻松,不过要注意质量单位的转化。教学策略分析教材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分析学生“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3.处理教材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把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教学准备刻度尺、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会测量吗?请同学们把你测量到的班级黑板的长度汇报上来好吗?二、探究新知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1.学生汇报课间测量到的数据。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发现单位不同后,学生思考:怎么办?当学生提出将单位统一后,学生尝试将测量结果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单位换算。然后抽上组汇报,老师讲评。师总结:由于米、分米、厘米都是十进制的,所以可以直接用分母为10或100的这种分数来表示,或用小数表示。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教师找学生作答。三、巩固练习1.量一量,填一填。2.一只军舰鸟的体重约为1千克600克,翼长2米1分米,骨骼重113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1千克600克=()千克2米1分米=()米113克=()千克3.4.52厘米=()米5.6米=()米()分米5元6角7分=()元1.35元=()元()角()分6.0.3小时是多少分钟呢?想一想。四、课堂小结把长度、质量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现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五、教学板书小数的意义(二)36厘米=0.36米12克=0.012克500克=0.5千克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课时采用学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缺点:个别学生在换算千克和克时混淆进率是千进制。改进措施:在练习题设计上增加一两道千进制的换算,让学生多尝试,加深印象。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3课时小数的意义(三)(1)课题小数的意义(三)(1)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重点是通过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的途径理解小数的意义与小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表,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与千分位等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与数字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在数位顺序表上认识小数点所起的指示个位位置的作用,数位的计数单位;第三个问题是解释两个相信小数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等复名数单位和单名数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基本掌握,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再次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策略处理教材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引导自主探索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3课时小数的意义(三)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计数器、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景图)通过看图片我们知道,北京地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22.222米/秒,你知道像这样的小数每个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进而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小数的意义(三)二、探究新知二、探索新知(一)小数的构成、数位及计数单位1.师: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师抽生板书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教师补充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并板书有序。教师讲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上每个数位表示的意义。2.抽生到黑板前写22.222,师生共同观察其写得是否正确。3.请同学们自己制作小数数位表并在数位表上写出30.402、0.098,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4.认一认5.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小组讨论得出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二)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页“试一试”,并涂一涂,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的非常牢固了,让我们趁热打铁,来看几道巩固练习。1.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1)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2)14.24中,个位上的“4”表示()个();百分位上的“4”表示()个()。2.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3.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4.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0.001×100.0010.001×100.001×1000.001×10000.01×100.01×1000.01×10000.1×100.1×1000.1×10000.001×100.001×1000.001×1000四、课堂小结小数的意义(三)小数是由整数、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五、教学板书小数的意义(三)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22.222表示2个0.001表示2个一表示2个0.01表示2个十表示2个0.1六、教学反思优点:运用教材主题图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在一个相对轻松地环境下,积极学习,自己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缺点:本节课,我运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尤其在第二部分认一认数位,学生没有产生兴趣,甚至出现厌烦的心理。改进措施:适当加进一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计数器,跟同伴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3课时小数的意义(三)(2)课题小数的意义(三)(2)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重点是通过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的途径理解小数的意义与小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表,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与千分位等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与数字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在数位顺序表上认识小数点所起的指示个位位置的作用,数位的计数单位;第三个问题是解释两个相信小数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另外使学生明白小数的末尾填上0,去掉0,大小不变。学情分析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等复名数单位和单名数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基本掌握,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再次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策略处理教材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或调整、补充。引导自主探索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3课时小数的意义(三)(2)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2.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教学准备计数器、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回忆一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呢?思考一下: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改变吗?板书:小数的意义(三)(2)二、探究新知二、探索新知(一)下面两个商店的毛巾价格一样吗?师:小熊商店每条毛巾5元,小狗商店每条毛巾5.00元,问你两个商店的毛巾价格一样吗?小狗商店商店的毛巾是5.00元,我们可以回想一下,5.00表示5元0角0分,所以5元=5.00元,所以两个商店的毛巾价格是一样的。结论:在表示价格时,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钱数不变。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师:0.6我们想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6份,表示0.6。0.60我们可以像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60份,表示0.60。通过用重叠的方法验证0.6=0.60。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练一练不改变数的大小,0.03和0.30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实际的去体验,0.03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3份0.30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30份,也可以看做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大小不变,所以0.30末尾的0可以去掉,而0.03的0不可以去掉。课堂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的非常牢固了,让我们趁热打铁,来看几道巩固练习。1.下列哪些数中的“0”都可以去掉而大小不变?30.3500.0037.800400.40076.890403.0606000.70702.化简下列各数。0.3001.800000.0000412.00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列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10.041.754005202.65004.判断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5.00元=5元()7元=0.7元()8米=8.00米()2.04吨=2.4吨()4.5千克=4.500千克()0.60升=0.6升()0.001×100.001×100.001×1000.001×1000四、课堂小结小数的意义(三)(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五、教学板书小数的意义(三)(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充分让学生去想象小数点末尾填上或去掉0后,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举例、去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缺点:本节课,教师个别引导语不到位,留给学生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以至于个别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改进措施:多增加一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商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5课时比大小课题比大小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材以运动会跳高和跳远比赛的情境为载体,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直观模型和小数意义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和数线比较小数的大小;第三个问题是概括小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方法。三个问题侧重点不同,但又都围绕着小数的意义,其中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基础。学情分析数的大小比较是数的认识的基本问题,本节课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而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教学策略分析教材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分析学生“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在于能否备好自己的学生。3.处理教材把握教材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比大小教学目标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兴。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师:同学们,昨天老师的学校举行了跳高、跳远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绩吧!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跳高成绩表。比较王红和李娜的跳高成绩,即比较0.69米和0.8米的大小。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引入本课二、探究新知1.谁跳得高?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远成绩表。方法一:师:0.69米可以将它换算单位是6分米9厘米0.8米换算单位是8分米6分米9厘米˂8分米0.69˂0.8方法二:0.69表示69个0.1,0.8表示80个0.1,所以0.69˂0.8方法三: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2.谁跳的远?通过数位表、数轴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得出结论。学生接着交流讨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三、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或“=”。2.33.30.930.944.504.50.0570.0536.96.80.9912.奇思和淘气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谁更高?涂一涂,填一填,再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3.比大小。0.8390.96.076.75.455.634.034.0097.2177.227.1971.94.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⑴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⑵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5.数学游戏。四、课堂小结比大小整数-----比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小数-----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再比较……五、教学板书比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再比较……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采用了三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比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小数比大小的规律,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扮演,相信孩子们都能够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学习气氛较好。缺点:在巩固练习中,个别程度好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原因是练习题过于简单,应当适当加入一些新形势的练习。改进措施:备练习,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教师应该多备练习题,新型题。备学生,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习题要难易结合。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6课时买菜课题买菜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学生已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估计所需钱数;第二个问题是运用已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计算所需钱数;第三个问题是总结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通过三个问题的学习,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也较轻松。学情分析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如元、角、分的现实背景中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方法已掌握,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较易掌握。教学策略1.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势利导。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买菜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数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在开始新课之前呢,老师要问大家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老师今天去文具店,想买一盒水彩笔,老师有20元,老师想问问大家,老师买完水彩笔还剩多少钱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8元,那我们来回顾一下,怎样列竖式呢?回顾总结出:整数笔算需要注意的事项:(1)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2)做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前一位退了一,就少了一。二、探究新知估一估师:星期天的早晨,笑笑去菜市场买菜,她要买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油菜每把1.25元,芹菜每把2.41元,我们大家来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呢?1元多加上2元多结果应该比3元多,比5元少。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方法一:分步计算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方法二:画图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方法三:列竖式计算1.25+2.413.66检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一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3.66-1.25我们同样可以选择分步计算、画图、竖式计算的方法。竖式计算1.25+0.742.76-2.1总结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三、巩固练习1.淘气家两个月的水费情况如右表所示。⑴估一估,50元交水费够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⑵两个月的水费共多少元?2.同学们进行跳远比赛。冬冬跳了3.1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0.23米,强强比亮亮少跳0.12米,强强跳了多少米?请把下图补充完整再计算。3.照样子填一填。4.计算5.亮亮身高1.45米。他站在0.4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爸爸身高多少米?6.一箱苹果质量(含箱子)是46.6千克,倒出一半苹果后的质量是24.3千克,全部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四、课堂小结买菜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将小数点对齐(1)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2)做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前一位退了一,就少了一。五、教学板书买菜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采用了三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小数的计算规律,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板演,孩子们都能够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学习气氛较好。缺点:在巩固练习中,个别程度好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原因是练习题过于简单,应当适当加入一些新形势的练习。改进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质疑。多1备练习,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教师应该多备练习题,新型题。备学生,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习题要难易结合。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7课时比身高(1)课题比身高(1)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教材选取了一组数据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样品小数的意义探索算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有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做好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即可。教学策略1.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势利导。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比身高(1)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课前铺垫口算.0.32+0.450.27+0.691.4+1.90.33+1.25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片2.学生尝试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算式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2.4+1.72.4-0.86.0-2.4思考:这些算式和前面有所不同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算法。思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3.归纳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三、巩固练习画一画,算一算。计算竖式计算20-15.6=16.8-9.95=8-4.64=4.5-3.08=四、课堂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五、教学板书比身高(1)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2.4+1.7=4.1(米)2.4-0.8=1.6(米)6.0-2.4=3.6(米)2.42.46.0+1.7-0.8-2.44.11.63.6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是关于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孩子们学前基础较好,学起来比较轻松,课堂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点:课上对于计算方法提醒较少,个别学生还存在写竖式错误的现象,如:小数点没有对齐。改进措施:教师要时时不忘提醒孩子们牢记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填上0去掉0大小不变的性质,指导学生讲这一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8课时比身高(2)课题比身高(2)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教材选取了一组数据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样品小数的意义探索算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有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做好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即可。教学策略1.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势利导。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比身高(2)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引导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如:(1)笑笑这次称体重是多少千克?(2)淘气上次称体重是多少千克?(3)机灵狗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二、探究新知笑笑这次称体重是多少千克?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笑笑这次的体重=上次的体重+增加的体重。列出算式29.5+3.62=教师强调:29.5是一位小数,3.62是两位小数,计算时先把29.5看作29.50,再从百分位开始计算。淘气上次称体重是多少千克?淘气上次的体重=这次的体重-增加的体重。38-2.65=教师强调:先把38改写成两位小数38.00,再从百分位开始减。3.机灵狗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机灵狗增加的体重=这次的体重-上次的体重。同样画线段图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再次强调:4.归纳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三、巩固练习1.玫瑰花8.64元/枝,向日葵8.36元/枝,月季花5.94元/枝。玫瑰花和向日葵各买一枝,一共要花多少钱?一枝月季花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2.森林医生。3.用竖式计算。4.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8.1015.0030.0700.0906008.1015.0030.0700.0906005.(1)书店里新购进了4种书,奇思都很喜欢。他只有15元,能买哪两本书?还剩多少元?(2)妙想买了其中两本书,正好16元,她买的是哪两本书?6.(1)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四、课堂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五、教学板书比身高(2)(1)笑笑这次称体重是多少千克?29.5+3.62=33.12(2)淘气上次称体重是多少千克?38-2.65=35.35(3)机灵狗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10.5-8.79=1.71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是关于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孩子们学前基础较好,学起来比较轻松,课堂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点:课上对于计算方法提醒较少,个别学生还存在写竖式错误的现象,如:小数点没有对齐。改进措施:教师要时时不忘提醒孩子们牢记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小数末尾填上0去掉0大小不变的性质,指导学生讲这一性质运用于练习之中。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9课时歌手大赛课题歌手大赛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它是以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教科书呈现了歌手大赛的情境,并安排了三个递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不同方法估算谁的总分高;第二个问题是通过计算高出的分数进而引出并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个问题是拓展解读不同的算法。通过这三个问题的逐一解决,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法则,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学过整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难度不大,教师在教授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以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策略1.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势利导。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课时歌手大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以及掌握小括号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以及掌握小括号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一、复习导入。1.笔算.0.38+0.454.27-0.69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先将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计算:1489-(264+905)说出整数混合的计算方法.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二、探究新知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2.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列式为:8.65+0.40=(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9号选手的总得分是9.05分,他的总得分比5号选手低了多少分?引导生列式9.43—9.05=(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4)归纳算法:方法一:(分步列式)8.65+0.40=9.05(分)9.43—9.05=0.38(分)方法二:(列综合算式)9.43—(8.65+0.40)=9.43—9.05=0.38(分)(如果学生还能提供其他合理的算法,也应给予肯定。如:9.43—8.65—0.40或9.43—0.40—8.6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方法二”的算法,为什么用上小括号?小括号中的运算求的是什么?师:“方法二”是用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谁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课堂小结:小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三、巩固练习1.两根绳子长分别是1.18米和1.23米,爸爸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接头处用去0.25米。⑴估一估,接好后的绳子够2米长吗?与同伴交流。⑵接好后的绳子实际有多长?(1)1.18米可以看成1.20米,1.23米也可以看成1.20米,两根绳子大约长2.40米,去掉接头处的0.25米,接好的绳子够2米。(2)1.18+1.23=2.41(米)2.41-0.25=2.16(米)2.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4.6-1.75+2.087.41-(2.96+3.04)3.2+1.27-2.493.⑴这些小动物能同时过河吗?⑵又来了一只小鹿,它的质量是17.83千克。如果这些小动物分两批过河,可以怎样分?4.⑴3年前淘气有多高?现在有多高?⑵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5.用彩色笔在右图中画出三条线,使各条线上所有数的和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⑴正好等于1。⑵最接近18。⑶最大。四、课堂小结小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五、教学板书歌手大赛方法一:分步列式方法二:(列综合算式)8.65+0.40=9.05(分)9.43—(8.65+0.40)9.43—9.05=0.38(分)=9.43—9.05=0.38(分)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是关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面的内容,注重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孩子们学前基础较好,学起来比较轻松,课堂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点:学生计算量不够,由于对应用题分析和练习时对运算顺序、方法分析过多,学生真正做题的时间不太多,计算的练习量不够,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不够。改进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向老师们请教,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是内容更急合理;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平时备课和教学中,及时记录和反思,不断提高。
北师四下《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10课时练习一课题练习一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整体来看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策略1.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特点,因势利导,从整体出发。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多让学生回顾、整理。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0课时练习一教学目标1.能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沟通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比较大小、加法和减法的有关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算意识。4.借助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能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掌握知识间的练习。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掌握小数的性质和计算单位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吧,俗话说学以致用,不能用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没有用的知识,同学们用的如何,我们今天练习一下就知道了。(板书:练习一)二、探究新知基础知识练习1.把涂色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1)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每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占几份?(2)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2.在下图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大小。提出问题:(1)数线上9和10、10和11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表示多少?(2)9.8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位置在哪?10.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位置在哪?并比较他们的大小。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交流:(1)笑笑输入算式时,哪里出错了?(2)13.19和原来的加数13.79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加数减少了,和会发生什么变化(4)应如何修正这个错误?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练习5.脱式计算5-(4.19-2.83)4.28+0.53-3.371.54+2.08+3.62要求: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7.(1)哪辆自行车的车座离地面近些?(2)哪辆自行车的车身长?(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4)和家长一起量一量你家自行车车座离地面的高度和车身长。8.星期天笑笑要先去少年宫,再去看外婆,然后直接家(1)笑笑共要走多千米的路?(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提示:图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提示:图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四、课堂小结练习一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性质和计算单位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复习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五、教学板书练习一小数的性质小数的计算单位比较小数的大小4.小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六、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关注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本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相对到位,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缺点:学生计算量不够,由于对应用题分析和练习时对运算顺序、方法分析过多,学生真正做题的时间不太多,计算的练习量不够,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性不够。改进措施:重视教学过程,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向老师们请教,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是内容更急合理;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更好的为课堂服务,平时备课和教学中,及时记录和反思,不断提高,同时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审题、估算、验算、检验的方法等。
北师四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1课时图形分类课题图形分类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教学是建立在之前认识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在教材中安排了实践活动,“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事例,接着又设计活动“拉一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比四边形好以及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都能够从生活中的实物中找出立体、平面图形,而且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但是少部分学生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混淆。2.已有的经验、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把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将图形进行分类,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分类思想和能力。但是从学生的分类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分类过程凭感觉的比较多,没有真正明确地利用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另有一部分学生在分类过程中没有把握同一个标准,致使分类比较混乱。3.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点和难点。虽然学生能够对图形进行分类,但是在分类过程中把握图形的共性与差异,感受图形边、角、面的特点却是比较困难。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活动,给予学生重组的活动时间和思维发展空间,在进行充分的交流,肯定学生的不同分类标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0页—第21页的“图形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的图片,简易长方形框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谈话激趣导入:同学们,下面的这些东西你们都认识吗?他们都是什么图形?二、教学过程二、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你会给这些图形分类吗?试试看吧!二、1.小组活动:把上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4人活动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将学具进行分类,每分一次,都要说明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汇报交流: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曲线围成线段围成三条边四条边3.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各类图形的特点。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了解各种图形的特性:1.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运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情况吗?桥上的三角形拉杆防盗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墙壁上的四边形挂钩2.用活动的长方形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架实验后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这些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桌凳上的斜拉条,固定作用。四、随堂演练1.淘气像下面这样对图形进行分类,你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吗?与同伴交流。2.你能解释为什么吗?预设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淘气把一张长方形纸如下图折叠,猜一猜。⑴淘气怎样剪一刀,会剪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⑵如果想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可以怎样剪?生自由讨论,示范剪的过程。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自我评价,再谈收获。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学生自由总结交流汇报。四、教学板书图形分类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平行四边形不稳固三角形具有稳固性
五、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我利用各种学具和教具,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区别的过程中,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既完成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生活建筑中的图形,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加深印象,内化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缺点:我仍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第一次分类是将图形分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充分的学具学生直接独立分类,学生中一定会有人想到分成这两大类。然后快速交流后就直接对平面图形继续分类,再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改进措施:对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种历练,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掌控自如,今后我要对学生的学情和教材把握准确,灵活地处理课堂生成,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点拨相机结合。“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今后我要努力将枯燥的习题课变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我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
北师四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1.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一般来说,进行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对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即符合上述原则。教材中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里又包含等边三角形。但按边分类难一些,为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也引用十分广泛,学生并不陌生。教学策略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页—第26页的“三角形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难点难点: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一、1.激趣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猜谜语!那么我们认识的三角形都有哪些种类?怎么划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分类》。(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二、(一)确定分类标准(课件出示一艘用各种三角形拼成的大船)(1)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图案象什么?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你觉得每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一样吗?能具体说说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你打算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呢?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一种:可以根据这些三角形角的特点来分类。二种:也可以根据边的特点给这些三角形分类。(二)分组探究(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给三角形分类。小组合作,利用附页3图1剪下的三角形,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可以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分工合作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三)汇报展示按角分类(1)你们组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2)你认为哪几个三角形可以分为一类?请学生到白板前边分类边说理由。(3)咱们给这三组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吧?(板书三角形的名字)(4)比较各类三角形的异同。观察这三类三角形,每类中至少有几个锐角?(两个)想一想,根据按角分类的标准,怎样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看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5)数学游戏:猜一猜按边分类1说一说。如果按边分类,如何分类?(指名到白板前分一分)介绍按边分类每种三角形的名字。认识等腰三角形(1)介绍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边叫做腰;腰与腰之间的夹角叫顶角,第三边叫底。腰与底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还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验证,折一折、量一量,指名到白板前通过用直尺或量角器验证。)发现两个底角相等。(1)认识等边三角形。在这些等腰三角形中,还有几个与众不同的,你能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办法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通过折、量的办法找出其中的等边三角形)像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它的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º。小结:我们对三角形又有了更多的认识,你学会了吗?想不想比试一下看谁学的最棒?三、随堂练习1.练习分类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大家从角和边两种不同标准来给三角形分类,分的很准确。现在,这些三角形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的家并安排好自己的房间吗?2.完成“练一练”的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画三角形。(学生先独立在数学书上做,同时指名到白板前画,再集体核对答案。)3.剪一剪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不知道愿不愿意让我们的小手也活动活动。拿出正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它怎么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呢?你能为它们取个名字吗?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呢?4.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就请你选择1.我学会了……;2.我发现……;3.我感触最深的是……;任意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下好吗?四、板书设计三角形分类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边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五、教学反思优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修正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有效的,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在小组汇报时,抓住按角分的关键,让其他各组同学也试着分一分,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能掌握按角分的这种方法。在按角分类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为最后游戏中让学生猜角做好铺垫。这两点算是本节的成功之处吧!缺点:在分类三角形后不让他们进行讨论,而直接进行交流,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很难形成统一的答案,此时我让学生找出造成分类混乱的原因(标准不同),因此让学明白分类时所依据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可以按照什么进行分类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推测是否可以根据角和边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三种三角形的特点就可以了。改进措施: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以后的课中,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北师四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3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1)课题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1)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的基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规律,概括出一般结论,即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基础技能。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已经有不少同学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却不知道怎样得出这个结论,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观察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页的“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2.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重点: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教学难点难点: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情景对话引入读一读教材例题(教材第24页例题)老师:同学们,你们认同上面的两个三角形的话吗?(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A:一样大学生B:不知道。学生C:大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老师:既然大家的意见的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二、教学过程小组活动: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填一填认识三角形的内角与三角形的内角和老师:同学们,大家昨晚预习过了,有谁知道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吗?(请学生回答)学生A:三角形的内角指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老师:有同学愿意帮老师用投影仪指出你们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吗?学生B: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角形,∠1,∠2,∠3都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老师: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三角形有多少个内角呢?学生:3个。老师:顾名思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代表什么呢?学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即上诉图形中∠1,∠2,∠3度数之和。小结:三角形的内角指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即三角形每相邻两条边跑的夹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这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实际测量,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老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了,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有什么方法呢?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老师:不错,我们要想知道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最熟悉的方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算一算。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来量一量,算一算,填一填,完成下面这个表格(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表格)(PPT展示)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老师:同学们,和小组里的其他成员讨论一下自己的表格是否和别人的一样。同学:一样。老师:那请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同学A: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同学B:有些不是180゜。老师:那不是180゜的,是否接近180゜呢?学生:接近。老师: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实际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出的内角和不都是180゜。验证三角形内角和180゜。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方法一: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老师:从量一量那里我们可以猜测三角形内角和180゜,说起180゜,我们还记得什么角是180゜吗?学生:一个平角是180゜。老师:是的,要想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我们就得看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否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动手拼一拼。第一步:老师:每个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将三角形三个角标出来,然后撕下来。如图所示第二步:将撕下来的三个角,拼一拼(将操作过程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粘贴在黑板上)第三步:学生观察与总结老师:同学们,通过撕一撕和拼一拼,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A: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刚好拼成一个平角。老师:是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刚好拼成一个平角,平角180度,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方法二:将三角形三个角折一折。老师:同学们将手中三角形标一标老师:按下图进行折一折老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还是刚好拼成一个平角。老师:是的,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小结: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每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都能拼成一个平角。三、随堂练习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回顾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2.如图,用两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⑴想一想,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想的。⑵量一量,算算它们的内角和。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剪,再填一填。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4、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四、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五、教学反思优点:1.教学设计不错,环节紧凑,思路清晰重视操作过程,时间把握得好。本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做小组实验,从而让他们自己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印象深刻,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一个比一个直观、生动。从量一量、算一算,到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缺点:在进行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动时,老师应该先用板书上的三角形来示范一次,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因为有些学生折不出来。拼的时候,也有出错把三角形拼成平角后,要用直尺或者是量角器测量一下,看看得出的图形是不是平角,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不能光用眼晴来判断。改进措施:新授课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都要看到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并且思维灵活,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掌握了知识之后能够灵活地应用,教学效果才会比较好。
北师四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4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2)课题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2)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在经历量、摆、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中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后,通过观察学习实践,掌握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和经验,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认识了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但是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必须要创设问题情景,并组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把动作的逻辑内化为思维的逻辑,为学生探索图形的性质积累经验,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知识。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观察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5页—第26页的“试一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的情况下,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2.会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3.在动手实验、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现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且能应用。教学难点难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直尺、量角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一、谈话导入新课。师: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见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就是帕斯卡(课件出示帕斯卡),他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12岁时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律,同学们也非常了不起,用了很多方法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通过介绍一些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过程二、新知探究1.出示回题1: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师:谁来说说图意?生:图中有一个三角形,已知其中的两个角分别是60°和40°,让我们猜猜是什么三角形,要根据三个角的情况来判断。师:请同学们自由猜一猜,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想法。师:只知道两个角的度数,能不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生:必须知道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什么角。师:已知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60°和40°,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如何计算?预设生:180°-60°-40=80°。(板书)师:这是个什么三角形?你是怎么判断的?生:这个三角形中的最大的角是80,是锐角,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板书)2.出示问题2:你还能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吗?师:你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猜出是什么三角形吗?说说你的想法。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预设:180°-60°=120°可能是钝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等边三角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研究结果,和其他学生形成成果共享,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数学结论,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交流数学知识藴藏的规律,用到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随堂练习三、巩固练习出示随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出示填出下面各角的度数。看谁算得准,全班交流思考过程。挑战自我:探索四边形内角和。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四、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180°-60°-40=80°180°-60°=120°五、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帕斯卡小时候的故事引入,从而揭示课题,引出研究问题。缺点:本课的不足之处是习题的设计受课本资源的限制,没有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改进措施: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北师四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第5课时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课题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征。因此,教材先安排了一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图,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脊柱的运动解剖》课件
-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
- 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2
- 双十二时尚之道
- 驶向辉煌共创精彩
- 音乐制作师劳动合同三篇
- 深部护理科护士的工作总结
- 竞选班干部的演讲稿模板集锦八篇
- 2023年-2024年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A卷)
- 2024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
- 第二章 粉体制备
- 预应力空心板计算
- 2024版珠宝鉴定技师劳动合同范本3篇
- GA/T 1740.2-2024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要求第2部分:湖泊型
- 2023年开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期末检测卷(三)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内衣行业运营状况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吉首大学《高等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打印和复印服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