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比较分析3500字(论文)】_第1页
【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比较分析3500字(论文)】_第2页
【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比较分析3500字(论文)】_第3页
【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比较分析3500字(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比较分析目录TOC\o"1-2"\h\u4060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比较分析 112454引言 17491一、儒家“仁爱”思想内涵 24399二、墨家“兼爱”思想内涵 221524三、墨家兼爱和儒家仁爱的相同点 32969四、墨家兼爱和儒家仁爱的不同点 340611.与宗法制的关系不同 3164552.心理动因不同 432344五、结语 4摘要:墨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儒针对当时动乱不堪的社会现实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儒家的仁爱思想重孝悌,强调爱应是由“亲亲”之爱逐步扩大到“爱物”的差等之爱,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则是强调“视人若己”的无差等之爱。墨儒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进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历来都争论不休。本文分别论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的各自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关键词:引言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相互有异同。自从孟子批判“墨氏兼爱,是无父也”,便开始了儒墨两家的纷争。墨家和儒家在爱思想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差比,孔墨二人的“爱”各自的内涵不同。孔子“仁爱”思想强调“忠恕”之道,爱人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从消极的角度来讲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他”,如果利己和利他之间产生冲突,则选择利他。这种利他之爱并非一视同仁,而是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亲疏程度依次递减,由爱父母推至爱所有人,而产生不同的等级,所谓“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的“兼爱”虽然也强调“利他”,但其内涵并非纯粹大公无私的利他,墨子是要同时兼顾爱人与爱己,他认为在爱他人的同时也能使他人爱自己,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的“兼相爱”。墨子并没有设定当爱他人和爱自己产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的情况。这种“兼爱”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墨子主张爱人应该“远施周遍”,这种一视同仁的爱被儒家批判为扰乱人伦秩序的“无父”乱象。儒家“仁爱”思想内涵儒家中的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与人为善,就是泛爱众人也就是说,仁是无关利弊的情感投射,是本能的善意,当然这种本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这种培养源自亲情的密切互动,就如你不是圣人,也不会生来对所有人的爱都是无私的,是没有区别的,但这种爱可以后天培养出来,先从最基本的你;对你亲人的爱:夫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仁起源于人际的情感,而非刻意的利益。由于感受到人际的情感,而自觉对此家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此将此私情生华为家国情怀,则为仁。爱人是仁的初始动力,仁起于情感,然后通过学习反省,对此情感加以升华,即用理性加以约束才能达于仁。.儒家的仁爱讲亲亲之爱,基于人伦。五伦是指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符合人性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却说自己爱朋友爱他人?这样的人,你愿意爱且信任吗?或者,一个人,只爱自己的家人,对同事朋友其他人却冷漠麻木,没有起码的人情味,这样的人,你愿意结交吗?仁爱的出发点是亲情,是父母子女之间与生俱来的爱。然后将心比心,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从爱父母子女,到父老乡亲,到华夏族人,到蛮夷戎狄。最后,让世界充满爱。兼爱则相反,主张不分男女老少、亲疏远近、尊卑贵贱,都一视同仁地爱,这有点类似西方人的博爱。仁爱有先后有等级有差别,兼爱无先后无等级无差别。仁爱以人之天性为根据,人之常情做基础。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墨家“兼爱”思想内涵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即爱天下所有人,无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人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其所有主张的核心都离不开“兼相爱”,他认为“不相爱”是天下混乱、君臣、父子兄弟都“亏人自利”的根源;“交相利”天下就不会陷入混乱。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是平的,人与人之间也就应该公平相待,兼爱彼此,只有这样,才有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世界需要和平,世界也在不断呼唤和平,然而正是由于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像故事中的墨家那样既有爱心又有实力保障全人类和平的国家,因此世界和平直到今天仍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三、墨家兼爱和儒家仁爱的相同点虽然儒家仁义与墨家兼爱爱有所不同,但两种思想的核心是都强调爱,把爱当作自己的救世理念。他们两人都希望规范人们的不良行为,通过引导世人去“爱人”来实现社会稳定。是两个学派用“爱”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当时社会混乱的共同出发点和立足点。可见无论是儒家有差异化的仁爱,还是墨家无差异的兼爱,都有着“爱”的共同属性,并有着相同的目的,两家思想都希望通过“爱”的形式来建立和平、无纷争的世界。孔子和墨子在“爱人”的思想都有注意到了人们自身的价值。孔子和墨家强调尊重人的时候,不仅尊重人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且也看到了个体本身的主观性作用。而且,在思想的宣传方面,两者也是相同的。为了证明自己理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扩大其理论的影响,儒家和墨家自家的伦理原则与本性相结合,认为其是上天赐予世人的品质。四、墨家兼爱和儒家仁爱的不同点1.与宗法制的关系不同“宗法制简言之就是依靠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儒墨两家与我国传统宗法制的关系的不同,也导致了其命运的不同[7]。孔子的“仁”与周朝的“礼”密不可分。在《论语·颜渊》中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记载。可见,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仁”的境界首先就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定。而周朝的“礼”其实质就是等级制度与血缘关系的统一,具有宗法性。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孔子以合不合“礼”作为是不是“仁”的判定标准,而“礼”本身就包含在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之内,所以孔子的爱人思想必然符合传统的宗法之爱,与血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墨家的兼爱正是因为看到了儒家的“仁爱”具有的差等性,而差等之爱在墨子看来是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源,所以要解决社会的乱象,就应该提倡不分尊卑贵贱,血缘亲疏远近的“兼爱”思想,做到“爱人之父,犹爱己之父;爱人之家,犹爱己之家;爱人之君,犹爱己之君;爱人之国,犹爱己之国”。显然,在社会动乱不堪的春秋末期,这种无差等的爱人思想符合广大下层人民的利益,但是这种思想与我国传统社会所提倡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宗法等级观念是格格不入的。2.心理动因不同与儒家认为爱是源于人们的报恩心不同,主张兼爱的墨子认为爱人是源于爱他人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利”,即“兼相爱,交相利”。可见,墨子的兼爱是基于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的[8]。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给予别人的爱来唤起对方对我们的爱,墨子将其表述为“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墨子希望通过“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爱人原则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已达到恢复社会的安定和谐局面的美好愿望。但是,在如何使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兼爱的问题上,墨子引出了他的“天志”观。在墨子的“天志”观里,墨子把兼爱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用“天”来为兼爱立说,并且墨子所言的“天”可以通过观察人的行为对人进行奖惩,“顺天意者,天则奖之;逆天意者,天则罚之”。既然兼爱所有人是上天的宗旨,那么,人们为求得“天”的庇佑,自然就要顺应天的旨意做到兼相爱。不管是墨子的“投桃报李”,还是其借用上天的旨意推行其兼爱学说,都体现出人们都是为了一定的“利”在爱人。可见,墨家的兼爱思想在爱人时的心理动因不同于儒家仁爱出于人的本性而衍生出来的报恩心,而是出于人们对于一定的“利”的追求。五、结语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独特文明,这种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延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墨儒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学派,其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以后,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经过对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思想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希望能更好的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参考文献【1】辛晓霞,向世陵.非儒和斥墨中的儒墨之同[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06):6-11.【2】黄克剑.儒墨之辨[J].浙江社会科学,2001(05):115-123.【3】路德彬,赵杰.论墨家伦理观的真髓及其价值——从儒、墨比较谈起[J].齐鲁学刊,1992(01):119-124.【4】井清.略析儒墨两家的同与异[J].甘肃社会科学,1994(01):68-71.【5】郭齐勇.儒墨两家之“孝”、“丧”与“爱”的区别和争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