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4637.1-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暴雨_第1页
DB34T4637.1-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暴雨_第2页
DB34T4637.1-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暴雨_第3页
DB34T4637.1-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暴雨_第4页
DB34T4637.1-2023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暴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7.060CCSICS07.060CCSA.47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4637.1—20231SpecificationformeteorologicaldisastercomprehensiveriskSpecificationformeteorologicaldisastercomprehensiveriskinvestigationtechnology—Part1:Rainstorm2023100720231107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4/T4637《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DB34/T463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暴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信息有限公司。惠、戴晓慧、谢党。引 言实用的气象灾害防治区划、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风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DB34/T4637旨在规范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拟由九个部分构成。1和灾害风险评估。2和灾害风险评估。3和灾害风险评估。4和灾害风险评估。5和灾害风险评估。——第7部分:大风。目的在于规定大风灾害风险普查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致灾危险性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8和灾害风险评估。——第7部分:大风。目的在于规定大风灾害风险普查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致灾危险性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8和灾害风险评估。9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暴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暴雨灾害风险普查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致灾危险性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本文件适用于暴雨灾害的风险普查。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暴雨 rainstorm24h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水。暴雨灾害 rainstormdisaster暴雨导致江河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来源:GB/T33680—2017,2.5]暴雨灾害 rainstormdisaster暴雨导致江河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来源:GB/T33680—2017,2.5]承灾体 hazard-affectedbody承受暴雨灾害的对象。暴露度 exposure承受暴雨影响的承灾体的数量和价值量。脆弱性 frangibility受到暴雨不利影响的倾向或趋势。风险普查 riskinvestigation收集气象灾害相关信息,经数据处理后,对致灾危险性和灾害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单元 assessmentunit评估对象的区域范围,可为县(市、区)、乡镇(街道)。4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地面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的逐日、逐小时降水量等,见附录A;——人口数、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等的最新承灾体资料;——历次或历年暴雨导致的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资料,资料年限不少于10年。暴雨灾害损失调查内容见附录B;——行政边界矢量数据和分辨率不低于30弧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处理过程识别暴雨持续天数≥1天的或者间断日仅1天且出现中雨以上的降雨过程。统计分析暴雨事件统计分析内容见附录C。致灾危险性评估暴雨过程强度指数按公式(1)计算:𝑅=𝐴×𝐼按公式(1)计算:𝑅=𝐴×𝐼1𝑝𝑟𝑒+𝐵×𝐼24𝑝𝑟𝑒+𝐶×𝐼𝑝𝑟𝑒+𝐷×𝐼𝑑𝑎𝑦········································(1)式中:𝑅——暴雨过程强度指数;A——最大小时降水量权重系数;I1pre——归一化的最大小时降水量,归一化处理方法见附录B——最大日降水量权重系数;I24pre——归一化的最大日降水量,归一化处理方法见附录C——过程累积降水量权重系数;Ipre——归一化的过程累积降水量,归一化处理方法见附录D;D——暴雨持续天数权重系数;Iday——归一化的的暴雨持续天数,归一化处理方法见附录D。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见附录E,A+B+C+D=1。年雨涝指数按公式(2)计算:=1∑𝑛∑𝑚𝑅 (2)𝑛11式中:𝑌r——年雨涝指数;𝑛——资料年数;𝑚——暴雨过程次数;R——暴雨过程强度指数。山洪孕灾环境影响指数按公式(3)计算:式中:

𝐼𝑒=−0.3+0.6×𝐼𝑐−𝐼𝑐𝑚𝑖𝑛····························································(3)𝐼𝑐𝑚𝑎𝑥−𝐼𝑐𝑚𝑖𝑛𝐼𝑒——山洪孕灾环境影响指数;IC ——山洪地形因子影响指数,按表1Icmin——最小山洪地形因子影响指数;Icmax——最大山洪地形因子影响指数。表1山洪地形因子影响指数高程标准差(𝜎)米海拔高度(𝐻)米𝐻<100100≤𝐻<300300≤𝐻<500500≤𝐻<800𝐻≥800𝜎<10.10.20.30.40.510>𝜎≥10.30.40.50.60.720>𝜎≥100.40.50.60.70.8𝜎≥200.50.60.70.80.9高程标准差(𝜎高程标准差(𝜎)按公式(4)计算:𝜎=√∑ (ℎ−ℎ)8𝑗=1𝑗8̅2(4)式中:𝜎——高程标准差;hj——邻域8个点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评估点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平原内涝孕灾环境影响指数按公式(5)计算:𝐼𝑓=−0.3+0.6×𝑇𝑐−𝑇𝑐𝑚𝑖𝑛····························································(5)式中:𝐼𝑓——平原内涝孕灾环境影响指数;TC ——平原内涝地形因子影响指数,按表2Tcmin——最小平原内涝地形因子影响指数;Tcmax——最大平原内涝地形因子影响指数。表2平原内涝地形因子影响指数高程标准差(𝜎)米海拔高度(𝐻)米𝐻<100100≤𝐻<300300≤𝐻<500500≤𝐻<800𝐻≥800𝜎<10.90.80.70.60.510>𝜎≥10.80.70.60.50.420>𝜎≥100.70.60.50.40.3𝜎≥200.50.40.30.20.1山洪致灾危险性指数按公式(6)计算:式中:𝐻m——山洪致灾危险性指数;𝐼𝑒——山洪孕灾环境影响指数;

=𝐼𝑒×+×𝐴2 (6)𝐴1——山洪孕灾环境影响指数的权重系数;𝑌r——年雨涝指数;𝐴2——年雨涝指数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见附录E,𝐴1+𝐴2=1。平原内涝致灾危险性指数按公式(7)计算:式中:𝐻n——平原内涝致灾危险性指数;

=𝐼𝑓×𝐴3+×𝐴4 (7)𝐼𝑓——平原内涝孕灾环境影响指数;𝐴3——平原内涝孕灾环境影响指数的权重系数;𝑌r——年雨涝指数;𝐴4——年雨涝指数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见附录E,𝐴3+𝐴4=1。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根据风险就高原则,将山洪致灾危险性指数和平原内涝致灾危险性指数进行叠加,取两者的高值,得到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按公式(8)计算:𝑇𝐼=Max{𝐻m,𝐻n} (8)式中:𝑇𝐼——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𝐻m——山洪致灾危险性指数;𝐻n——平原内涝致灾危险性指数。致灾危险性区划采用自然断点法(见附录F)对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进行分类,将致灾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较高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危险等4个等级,可依据致灾危险性等级制作危险性区划图。灾害风险评估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评估指标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评估指标见表3。表3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评估指标承灾体暴露度脆弱性指数人口人口密度(𝑑p)人口受灾率(𝑟p)GDPGDP密度(𝑑g)直接经济损失率(𝑟g)农作物农作物播种密度(𝑑c)农作物受灾率(𝑟c)计算人口密度按公式(9)

𝑆𝑑p=𝑃 (9)𝑆式中:式中:𝑑p——评估单元人口密度,单位为人/km2;𝑃——评估单元人口数,单位为人;𝑆——评估单元国土面积,单位为km2。7.1.2.2GDP密度按公式(10)计算:𝑑g=𝐺 (10)𝑆式中:𝑑g——评估单元GDP密度,单位为万元/km2;𝐺——评估单元GDP,单位为万元;𝑆——km2。7.1.2.3农作物播种密度按公式(11)计算:𝑑c=𝐶 (11)𝑆式中:𝑑c——评估单元农作物播种密度;𝐶——评估单元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为km2;𝑆——评估单元国土面积,单位为km2。7.1.2.4人口受灾率按公式(12)计算:𝑟= ×100%······································································(12)Lpp𝑃式中:𝑟p——评估单元人口受灾率,单位为%;𝐿p——评估单元受灾人口,单位为人;𝑃——评估单元人口数,单位为人。直接经济损失率按公式(13)计算:𝐺式中:𝐺

𝑟g

=Lg×100% (13)𝑟g——评估单元直接经济损失率,单位为%;𝐿g——评估单元直接经济损失,单位为万元;𝐺——评估单元GDP,单位为万元。农作物受灾率按公式(14)计算:𝐶=Lc×100% (14)𝐶式中:𝑟c——评估单元农作物受灾率,单位为%;𝐿c——评估单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单位为km2;𝐶——km2。风险指数7.2.1风险指数分为以人口为承灾体的风险指数(𝑅𝑝)、以GDP为承灾体的风险指数(𝑅𝑔)和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风险指数(物为承灾体的风险指数(𝑅𝑐)。7.2.2风险指数计算前应对𝑇𝐼、𝑑p𝑑g𝑑𝑐𝑇𝐼′、𝑑p′𝑑g′𝑑𝑐′、𝑟g′、𝑟c′。归一化处理方法见附录D。7.2.3𝑅𝑝按公式(15)计算:𝑅𝑝=𝑇𝐼′𝑤1×𝑑p′𝑤2×(15)式中:𝑅𝑝——以人口为承灾体的风险指数;𝑇𝐼′w1𝑑p′w2w3——归一化的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的权重系数;——归一化的评估单元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的权重系数;——归一化的评估单元人口受灾率;——人口受灾率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见附录E,𝑤1+𝑤2+𝑤3=1。7.2.4𝑅𝑔按公式(16)计算:𝑅𝑔=𝑇𝐼′𝑤4×𝑑𝑔′𝑤5×𝑟𝑔′𝑤6···························································(16)式中:𝑅𝑔——以GDP为承灾体的风险指数;𝑇𝐼′w4𝑑𝑔′w5——归一化的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的权重系数;——归一化的评估单元GDP密度;——GDP密度的权重系数;——归一化的评估单元直接经济损失率;w6 ——直接经济损失率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见附录E,𝑤4+𝑤5+𝑤6=1。7.2.5𝑅𝑐按公式(17)计算:式中:

𝑅𝑐=𝑇𝐼′𝑤7×𝑑𝑐′𝑤8×𝑟𝑐′𝑤9····························································(17)𝑅𝑐——以农作物为承灾体风险指数;𝑇𝐼′ ——归一化的暴雨致灾危险性指数;w7𝑑𝑐′——归一化的评估单元农作物播种密度;w8——农作物播种密度的权重系数;——w9农作物受灾率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见附录E,𝑤7+𝑤8+𝑤9=1。风险区划采用自然断点法(见附录F)对风险指数进行分类,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等5个等级,可依据风险等级制作风险区划图。附录A(资料性)暴雨事件调查内容见表A.1。表A.1暴雨事件调查内容字段单位记录说明站号-开始时间-格式为yyyymmdd,示例19800101结束时间-格式为yyyymmdd(一)致灾因子持续时间天过程累积降水量mm平均降水量mm/天日降水量极大值mm1小时降水量最大值mm3小时降水量最大值mm6小时降水量最大值mm12小时降水量最大值mm(二)伴见灾害性天气(可选)暴雨发生时段内的灾害天气极大风速m/s冰雹最大直径mm冰雹持续时间min发生时及前后时段内冰雹最大直径及持续时长附录B(资料性)暴雨灾害损失调查内容暴雨灾害损失调查内容见表B.1─表B.2。表B.1历次暴雨灾害损失调查内容字段单位记录说明发生时间-与表A.1相对应结束时间-与表A.1相对应受淹村(社区)名-精确到村(社区)受淹村(社区)代码-(一)淹没信息采集(一)至(七)为按过程及影响乡镇收集淹没信息和灾情;(一)至(二)除重大过程外。过程最大淹没面积km2基于村(社区)填写,精确到0.0001km2过程淹没持续时间h基于村(社区)填写(二)采集点淹没信息和灾情采集点名称-遭受淹没的采集点的名称采集点经度°′″格式为00°00′00″采集点纬度°′″格式为00°00′00″采集点海拔高度m精确到0.01m采集点最大淹没水深m按照漫水洪痕高度填写,精确到0.01m采集点淹没开始时间-格式为yyyymmddhh,示例1980010110采集点淹没结束时间-格式为yyyymmddhh,示例1980010101采集点最大淹没水深出现的时间h若历史灾情为天(d),换算成小时(h)填写采集点影响信息描述-文字描述(三)居民区受灾情况居民区受灾面积km2精确到0.0001km2损坏房屋间倒塌房屋间受灾人口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人死亡人口人失踪人口人当年总人口人受淹信息-文字描述受淹区域、受淹程度等表B.1(续)字段单位记录说明(四)农业受灾情况主要作物类型-受灾面积km2精确到0.0001km2绝收面积km2精确到0.0001km2农业经济损失万元精确到0.1万元(五)工业受灾情况工业经济损失万元精确到0.1万元受灾情况-文字描述主要受灾工业企业信息-文字描述受灾企业名称、位置以及是否有潜在危害等(六)基础设施受灾情况学校受灾情况-文字描述学校位置、受灾信息医疗卫生机构受灾情况-文字描述医疗卫生机构位置、受灾信息(七)受灾情况汇总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一次过程受灾的全部经济损失,精确到0.1万元雨情水情描述-文字描述降水、水情过程等,包括降水、流量、水位等信息详细灾情描述-(尽量用定量数据描述),置(经纬度信息)的泄洪情况等表B.2表B.2字段单位记录说明县(县级市、市辖区)名-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填写县(县级市、市辖区)代码-乡镇、村补位000000受灾年份-格式为yyyy,示例1980受灾次数次受灾人口人次死亡人口人损坏房屋间倒塌房屋间农业受灾面积km2精确到0.01km2农业绝收面积km2精确到0.01km2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精确到0.1万元总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精确到0.1万元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精确到0.1万元附录C(资料性)暴雨事件统计分析内容暴雨事件统计分析内容见表C.1─表C.5。表C.1单站雨季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统计分析内容字段单位记录说明站号-3─10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雨季时段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3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5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7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8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10月多年平均降水量mm表C.2表C.2字段单位记录说明站号-年份-格式为yyyy年暴雨日数日4─10月暴雨日数日4月暴雨日数日5月暴雨日数日6月暴雨日数日7月暴雨日数日8月暴雨日数日9月暴雨日数日10月暴雨日数日表C.3单站历年大暴雨日数统计分析内容字段单位记录说明站号-年份-格式为yyyy年大暴雨日数日4─10月大暴雨日数日4月大暴雨日数日5月大暴雨日数日6月大暴雨日数日7月大暴雨日数日8月大暴雨日数日9月大暴雨日数日10月大暴雨日数日表C.4单站不同重现期不同日数最大降水量统计分析内容字段重现期(年)单位记录说明站号--1日降水量5mm3日降水量5mm5日降水量5mm10日降水量5mm1日降水量10mm3日降水量10mm5日降水量10mm10日降水量10mm1日降水量20mm3日降水量20mm5日降水量20mm10日降水量20mm1日降水量50mm3日降水量50mm5日降水量50mm10日降水量50mm1日降水量100mm3日降水量100mm5日降水量100mm10日降水量100mm表C.5单站不同重现期不同历时最大降水量统计分析内容字段重现期(年)单位记录说明站号--1小时降水量5mm3小时降水量5mm6小时降水量5mm12小时降水量5mm24小时降水量5mm1小时降水量10mm3小时降水量10mm6小时降水量10mm12小时降水量10mm24小时降水量10mm1小时降水量20mm3小时降水量20mm6小时降水量20mm12小时降水量20mm24小时降水量20mm1小时降水量50mm3小时降水量50mm6小时降水量50mm12小时降水量50mm24小时降水量50mm1小时降水量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