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_第1页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_第2页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_第3页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_第4页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问题探析摘要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国家放开了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一些限制,开始允许高校扩大招生和办学规模,并给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在这一背景下,一些高校极积进行学校教学设施硬件和学生公寓楼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在财政教育有限的前提下,开始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对解决高校在扩招中所面临的硬件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高校是一个传统的事业性单位,对于承受市场风险的经验不足,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并引发了一些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个别的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对高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就目前某省高校财务管理中已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如:财务风险的现状、风险类型、特点和成因等方面,提出规范高校财务筹资制度,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完善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和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高校企业产权制度等方法。关键字:高校,财务,风险控制

目录摘要 11引言 42高校财务风险 42.1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42.2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53某省高校的财务风险分析 73.1某省高校财务现状 73.2某省高校的财务风险类型 73.2.1筹资风险 73.2.2财务管理风险 83.2.3投资风险 93.3某省高校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03.3.1筹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103.3.2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113.3.3财务管理风险形成的原因 114某省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134.1规范高校财务筹资制度 134.1.1严格控制贷款规模 134.1.2强化贷款资金管理 134.1.3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144.2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 144.2.1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144.2.2严控会计审核流程 154.2.3建立高校财务公开制度 154.3完善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164.3.1建立专项经费预算体制 164.3.2规范专项经费使用审批程序 164.3.3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监督机制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引言我国的财政体制近三十年来一直在有序地、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革中。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基金)作为中国财政支出预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入2000年以后,高等院校开始与部委脱离,部分院校转为教育部直属,而教育经费的划拨,也从传统的分散对口管理,改为集中统一由教育部编制预算和划拨经费。与此同时,高校也取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并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为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扩大办学规模和影响力,高校开始多渠道的筹集资金,以满足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职能与地位开始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统体制下单纯的高等教育机构,而逐渐转化为投资主体,成为了集教育、产业经营、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多元化经济主体。这一变化的出现,促使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发生迅速转变。即单一的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为主的财务会计工作,需要向效益化综合化,包括项目核算、项目使用效果和财务风险管理在内的财务管理方式转变。这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也需要向突出高校自主管理的专业化和资金使用绩效化的方向发展。十八大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能否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对高校管理者的一个重大挑战。这其中,能否管理和控制好资金的使用,确保项目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的需求,防范一切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优化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制度,是能否高校取得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2高校财务风险2.1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活动某环节由于无法预知和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而给高校财务状况带来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高校的资金活动主要包括筹集资金、调拨资金、融通资金、使用资金、结算资金和管理资金等活动,高校的经济活动不仅仅包括教育资金运动,还包括经营资金的运动和从属于教育资金的生产活动。高校在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可能由于无法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营运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2.2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类(1)债务风险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许多高校学生数量呈现较大的增长态势为了解决新增学生的就读和教师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问题,高校不得不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兴建新的校舍,扩大学校规模,但由于高校并非企业,作为国有公办的事业单位,并不具有良好的盈利模式。于是,高校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如果贷款到期,许多高校又无经费还款,国家财政划拨的经费一般都是学校专项工作经费和补助,又不能挪用。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高校就拆东墙补西墙,通过再向银行贷款,来偿还老的贷款,这样的做法很显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产生较大的债务风险。目前我国高校没有破产制度,即使有些高校的财务己经破产。学校在经费紧张时,也会向银行信贷,合理负债无疑是自身发展的一种催化剂,运用得好也是一种很好的杠杆作用。但银行贷款既不是政府投入,也不是学校的创收,而是一种债务,是高校财务预算的提前透支。这种透支是要靠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起作用的,如何偿还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否则对本金和支付利息偿还的沉重负担就会发展成高校的债务风险。(2)投资风险大学的校办企业和别的企业一样,是需要投资的,也存在投资的风险。高校后勤服务改革后,衍生出许多服务企业,这些服务企业面向外界,走向大众化,走的是市场化经营的道路,既然有了投资,可能带来利润,也可能导致投资被打水漂,所投资金不仅收不回来,甚至还会产生亏损。(3)流动性和制度性风险高校在招生规模扩大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再加上整个社会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影响,许多高校都顺应潮流,纷纷圈地盖楼,贷款来扩建,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但由此带来的过度负债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的收入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9月开学和财政拨款时期,而支出则是任何时间段都会存在,因此,高校如果没有做好预算管理,就非常容易导致过多的资金用于基础性的建设,而日常开销缺乏现金,导致收支不平衡,流动性差,造成临时性财务困难。这样就造成学校支付能力减少,影响学校正常运转,造成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如果财务的内控制度跟不上,或者财务管理发生重大问题,往往带来严重的管理风险问题。由于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有的高校重复投资现象频繁,资源浪费现象不断,导致高校对相关工程投入巨大资金,却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益,从而带来管理风险。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高校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由于高校领导的权利过于集中,缺乏对高校领导行使权利的督促,可靠的实权断然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本来高校十分有限的资金就是用来发展高校的事业,而高校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导致资金的流失,有的领导贪污腐败被判了刑罚,但已被贪污掉的资金己经无法追回来了,这其实是制度导致的高校财务风险。

3某省高校的财务风险分析3.1某省高校财务现状改革开放之初到2012年,某省高校的发展规模从原来的10所(7所普通大学,2所高等院校,1所成人高校)发展到目前的74所(28所本科学院,8所普通专科学校,31所高职院校,7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开放初期的在校学生的规模从18135人发展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800000人,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4400%。我区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历史性地大跨越。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1]、[2012]统计表明,某省壮族自治区2011年度高校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等等整体情况如下:1、2011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同比上年增长23.95%、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比上年增长10.60%;2、2011年度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实际拨款479.53亿元(全国总平均7821.7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18.84%;3、2011年度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实际拨款10208.52元、全国总平均13877.53元、差3500多元。4、至2012年,全区高校债务近92多亿元(系借款本金,不含应付利息)。占是2011年度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479.53亿元的近20%。由上述某省高校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总体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建设虽然取得历史性跨越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足。在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上和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方面都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特别严重的是全区高校债务近92多亿元,按全区74所高校来计算其规模可观。由于财政对高校预算教育经费的不足,高校另需偿还举债,造成高校在教育投入和公用资金的不足日渐显示出来。对今后可能引发的偿债、信用、现金流量等财务风险,不可小觑。3.2某省高校的财务风险类型3.2.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为当今高校最迫切解决的风险。高校规模的改、增、扩建带来的债务风险。因为所有的学院和大学,为促进大学水平,扩大学校教育基础设施的规模。学校也因为过度的债务,偿还本金或利息,当成本增长超过日常公共支出的比例时,可能导致高校资金无法维持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风险。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在1985年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中央提出以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贷、息、基(财政、教育税、学费、产业、社会捐赠、信贷、利息、基金)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发展,高等教育以政府、社会、和学生家庭成本分担为基础的新筹资模式的建立,高等教育投资呈现来源主体和来源渠道多元化趋势。某省高校随着连续几年的扩招,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的要求,以成本分担理论为依据,立足本省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了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投资,为普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在某省人们所设想的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的来源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是形成了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为主的“两极化”现象,两者比例合计占到某省高校教育经费的90%以上。3.2.2财务管理风险(1)收支失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其主要特点为:收入方面:现行高校学生学费的行政事业收费等非税收入实行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按照当年度人大会批复通过的高校非税收入的当年预算数,采用实拨拨款支付。而实际上这部份学费实际归属期为当年9月至次年7月时间(学费归属期实际上属跨年度反映的收入,而高校只反映时点收入系只反映当年收入,按收取日点确认当期收入),造成校方与学生学费双方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支出方面: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清理、投资和高校“基建帐”未能在高校财务基本帐上反映,游历在基本帐外反映。如:在2013年度审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某省幼儿师范学校财产转让所得16544000元,固定资产报废891109元均不报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验收;在2013年某省全区高校的资产清产核资中,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某省某技术学院账实不符资产高达350多万元,其高校固定资产仅仅4200多万元。这造成高校资产虚高、虚减不实的现状。支出和收入的不合理结构长期存在于高校财务会计失衡将导致恶化高校财务状况。(2)违规滥用专项经费财务风险近些年来财政预算投入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管好、用好并尽可能发挥其作用日渐重要。2013年度审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私自将当年教育事业费列支结转自筹基建款91680900万元;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私自将当年学生助学金年终结余2529300万元用于冲减基建借款年末余额;2013年度区财政厅在检查某医专学院时发现,学校方用2012年度将教学设备专用资金转变用途近200万元发放办公人员工绩效工资和任课教师上课费。同年度区财政厅在检查某职业学院发现,学校方将当年教育经费未用完结余的资金390多万“以拨代支”转入学校基建户。所以,建立教育专项经费的财务决策体系,既内部审计监督和财务综合评估决策制度方能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3)经济主体不明析并违约时的经济违约财务风险创办学校食堂饮食服务、校办企业等第三产业导致一批没有法人资格,却挂靠校方又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运行实体。据笔者多年调查了解和与相关学校的校办企业人员交流。某省74所高校食堂饮食服务企业中,除某省师范学院成立有学校校办有限公司企业外,其余高校食堂饮食服务企业均没有法人资格,全部挂靠校方。当其形成经济纠纷、人员受工伤害、工伤亡并发生经济违约时,归根到底其财务风险实际上还是由高校来承担。3.2.3投资风险我国高校办企业有其历史背景和中国特色,并不是国际普通做法。中国高校办企业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二是通过举办企业为高校创收,弥补高校经费的不足;三是充分利用大量富余人员的需要。它包括校办产业内部财务风险以及与校办产业相关的高校连带责任风险校办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事业与企业不分,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远远不能和社会上的大中型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校办产业债台高垒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连带责任风险是指:校办企业虽然脱离高校主体,形成自负盈亏的独立性组织,但实际上并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他的财务风险实际是由学校来承担的,学校作为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理当为校办产业负责。一旦校办产业清算,学校要承担投资份额的损失,因此对学校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的财务风险。其他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学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的投资。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行,某省高校原有的校园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扩大招生的社会需求,在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几乎都建起了大学城和高教园区,这势必要花大量的资金,建设资金不能到位,短期内难以开发,各个学校只好争先恐后地向银行借款,用于专业学科及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建设投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的主要因素,各高校无一例外的投入重金来保证对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但是一些高校缺乏对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往往是为了完成外国政府或机构的援助贷款计划,为了应付学校达标检查,还有的是为了完成当年的教学投资预算而购买设备,总的来说的由资金来安排设备投资,而不是根据需要来安排资金,设备投资存在盲目性和重复购买现象,造成极大浪费。3.3某省高校的财务风险形成原因3.3.1筹资风险形成的原因随着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某省省属高校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某省人们所设想的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来源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是形成了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费为主的“两极化”现象。某省省属高校教育投资来源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90%。其中近几年来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下降十分迅速,而学费上升幅度较大,这种现象透视的财务风险很严重,这与某省省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相适应,因此亟待做出调整,以保证教育投资拥有一个稳定、持续的来源渠道。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高校迅速扩张,政府没有同步增加对高等教育投入而造成的。从财政支出理论出发,迅速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必然会造成利益的再分配,引起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冲突,所以让政府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同步增加对高校的投入,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而仅依靠预算内拨款已不足以维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广泛筹措教育经费,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政策下,预算外教育经费比例逐年上升,是符合成本分担理论的。但预算内教育经费下降过快过大,引起的财务风险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学费比例上升的原因:从公共关系理论来讲,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它既有一定的私人受益性,又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它应由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合理分担,在财政拨款即定的情况下,再加上其他各项经费来源渠道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某省省选择的是较大幅度的增加学费,造成学费成了事业收入的主要部分。3.3.2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1)投资内部使用效益偏低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虽然在某省投资支出的使用结构中,人员经费比例较公用经费比例多很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某省投资支出的使用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存在师生比较低,教师工资水平过低等问题,师生比反映了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这两个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2008年省属高校师生比为1:20多,有的甚至达到以上,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的及格线是1:18,某省省属高校超过合理比例三倍多,从侧面放映了当前高校存在这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某省省属高校投资的内部使用效益。(2)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发展规划、办学理念的指导不够对于公办高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理念我国可以说我们仍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一是没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引导和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个别高校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建,带来了资金需求的膨胀;二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在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由于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强调硬件办学条件建设,加大了学校的建设负担;三是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对高校贷款建立风险评价预警系统和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导致部分高校贷款规模过大,超出了经济能力,带来了财务风险。3.3.3财务管理风险形成的原因(1)缺乏科学的管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了法人实体,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减少,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高校在筹集资金、调度资金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高校的许多财务行为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式下财务的合理管理。然而,不少高校的财务管理者及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这一转变,不能正确测算学校的财力,盲目性较大,导致管理方面的风险加剧。另外高等学校和银行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过于分散的局面,给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督增加了难度。(2)教育成本支出加大高校负债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为增加学校的事业费收入,解决正常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打下基础。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是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加之许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严重不足,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3)借款费用过高贷款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便是利息。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利息费用可以通过运用贷款资金所取得的收益来补偿。对于非营利的高校来说,贷款资金本身不带来收入,更无盈利可言,利息费用只能通过学校的事业收入来弥补。因此,负债金额越大,所支出的利息费用就越多,日常运行中有形效益支出比例越低。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和其他公用经费支出。从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来看,当一个高校的利息费用超过其收入的10%时,该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原有规模便很难保持,甚至会萎缩。其直接后果是降低教职工待遇或使教职工待遇无法正常增长,严重的还可能缩减科研方面的支出,从而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科研质量下降。在当前强调以人为本,突出骨干教师待遇的情况下,其后果更为严重。(4)负债结构不合理现在高校使用的银行贷款有两种,一种为项目贷款,这类贷款的周期长,风险的可控性较强。另一种为流动资金贷款,这类贷款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强、使用灵活、资金利率较低、资金使用率高,负债成本相对较小。高校贷款不论期限长短,最终都要通过现金流量来偿还,如果不考虑负债风险系数的大小,一味追求低成本,过多的使用流动资金贷款,则会导致负债风险的短期集聚,在没有适当的现金保证情况下,就会形成还款困难,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金性财务风险。(5)对预算工作认识不清由于预算工作实施的时间不长,人们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对其不重视。在做预算时,由于对整体工作缺乏预见性,预测的手段也不先进,不科学,进而造成了预算的不准确,同时上级没有统一的监督体制,使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4某省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4.1规范高校财务筹资制度4.1.1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严格控制贷款规模,是高校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具有相应的法人地位,通过从银行取得贷款,为一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取得贷款的同时,高校也不可避免要面对相应的财务风险,付出资金成本,并承受还贷的压力。因此,高校不能一味的只考虑项目资金的压力而简单的依靠从银行贷款解决短期内的资金问题,同时也要从远期的收益和还贷的角度出发,做好收支预算,控制贷款规模、根据学校的资金情况和收入能力,做好贷款和还贷计划。建议现阶段某省高校主管部门完善各高校贷款规模。按照“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从高校贷款建设规模的可行性、收益性、现在和未来学生生源规模是否与货款建设投入容量相适应及可能支付的成本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惟有如此,才能将贷款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住,建全高校在货款方面的自我约束机制。4.1.2强化贷款资金管理 对贷款资金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自律机制,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包括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高校贷款基金申报、审批和监督使用。而要有效地对高校的财务状况和信贷资金进行监管,就需要建立严谨科学的审批制度和信贷等级评价制度,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和把握。具体而言,高等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财政部门,需要对高校的贷款实行事前审查,具体贷款总额限度内的审批、过程中监督、事后跟踪管理的机制,并根据各个学校的财务状况,设定取得信贷还付本金和利息的上限。对于信贷额度达到上限的学校,不再批准其新的信贷筹资方案,如有违规信贷行为,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高校经过批准后取得的贷款资金,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监督,包括:对贷款项目的严格论证、对资金使用规模的合理规划、对资金使用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实时监督。对于贷款资金的支出使用,要依据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财务审查,对相关的财务手续和账户资金状况都要进行专项审计。最后,还要落实还贷计划,根据高校的还贷能力和贷款的资金规模,做好各个财务年度以及季度、学期的还贷资金安排。要让高校计提一定的准备金,以避免还贷风险,当学校的某一时期的收入出现变动时,能够及时做出调整,用准备金填补还贷的资金缺口。4.1.3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扩宽高校的经费筹资渠道,是开源节流的重要一步。在防范高校的资金使用风险的同时,更要通过提升高校的创收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还贷的压力。高校的收入,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教育事业经费拨款和学生的学费。学校的各院系要积极帮助困难学生、同时落实好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这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个人困难,同时又缓解了学校的收费难题。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植,利用高校在招生政策上的自主权,为地方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以换取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校园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政策扶植。这样,在高校希望通过土地置换取得建设资金的时候,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从而间接的扩宽了高校的筹资渠道。此外,还要做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将科研成果与产业投资相辅相成,以科研带动高校投资产业的发展,同时又以产业投资扩宽高校的筹资渠道,避免高校过度的依靠银行贷款的方式取得资金。4.2构建安全高效的会计系统4.2.1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在财务预算管理上,要明确财务主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职责,高校主管财务领导、财务负责人要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建立约束机制。其中,实现财政预算编制的透明化,公开预算制定的标准和过程,接受广泛的监督,是确保预算决策的公开、公正、合理性的重要保证。此外,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预算计划,积极落实增收减支政策,对于实现了增收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要予以表扬,对于节省了经费开支的单位和个人,也要进行表彰。对单位和个人都是优秀的,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没有能够实现预算收入目标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予以通报批评,对于在预算经费的使用上严重超值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要将预算管理的成果与岗位责任、绩效考核相联系,以通过考核,充分调动个单位在预算管理上的积极性,防范盲目支出导致预算超支,避免财务上的风险。4.2.2严控会计审核流程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审查过程,是完善、提高高校财务核算审批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现行的高校的财务管理,沿用传统上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但是现在,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需要有所提升,从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转向包括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在内的多元化财务管理模式,并建立一整套更加严格、科学、规范的财务监督和审计制度。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也要从单一地财务核算向财务决策的方向转变,注重投资使用效益、效果管理、投资风险和资金管理。在财务工作中要增加对资金使用的过程监管、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综合评估,要把握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和特点,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建设和投资活动中去,完善财务核算和资金审计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和隐患,最大限度的将财务风险化解到最低。4.2.3建立高校财务公开制度(1)实现方法一是作为学校的教职工大会上一个会议环节,向大会报告学校的财务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今后的预算编制方案、重大项目的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等。使广大教职工能够定期了解到学校的财务整体状况和预算情况。二是在学校的校委会、联席会、办公会、干部座谈会上,将财务信息的通报作为各项会议的一个议题,并使其形成制度化。三是在学校的内部网站上,发布年度的财务信息,并发布重大项目的经费预算和执行情况。这种方式,便于学校的师生随时查阅。四是通过财务简报的形式,对一些重要的财务决策、财务支出、以及一些大家比较关心或容易引起争议的财务信息进行通报。比如招待费用。五是通过内部信息系统,让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能及时查看经费的支出、结余、审批等状况,动态了解财务状况。六是建立沟通渠道,师生教职工如果对经费支出有质疑,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由财务部门予以公开的答复和情况说明。(2)实现意义在高校实行财务公开制度,一是有利于建设健康的高校财务环境,避免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在财务管理环节中的滋生,避免暗箱操作等不当行为在财务管理环节中的出现,避免为了吃回扣而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发生。二是有利于学校内部的团结,实行财务公开,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可以使广大师生了解到经费使用的真实情况,消除对财务经费使用情况的种种质疑。同时,让广大师生了解到经费的使用情况,还可以集思广益,得到一些节省经费的好办法。三是有利于避免违规行为对学校利益的损害,降低财务风险,使财务管理受到广泛的监督,杜绝讲人情的做法,杜绝为个人谋私利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对经费使用的监管。4.3完善教育专项经费管理制度4.3.1建立专项经费预算体制建立高校的专项经费预算管理体制,有利于贯彻‘量入为出’的经费使用原则,有利于降低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专项经费的预算管理,要综合考虑教育需求与财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在预算的编制上,要对收入的增长有一定的预估,对收入不能实现增长的可能性也要做一定的预案,避免因收入未实现预期增长而导致预算赤字。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首先保证重点经费的支出,再合理安排其他项目的支出。要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对没有使用完的经费要进行上报和上缴,不要对结余的经费采取突击消费、用完为止的办法。4.3.2规范专项经费使用审批程序专项资金的审批标准程序使用,经费审批可分为以下步骤:一,相关单位定期向学校提交本单位的专项经费拨付使用后的执行情况,同时提出下一阶段的专项经费预算计划和领用申报手续。二,学校根据对各相关单位在现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目标任务的考核,并统筹考虑各单位的预算申请,对各单位的预算计划进行调整,编制出整体的专项经费预算计划。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专项经费预算执行报告以及预算方案。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四,根据经批准的预算,高校发给有关单位单位专项资金预算分配的投资或使用。然后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专项预算经费编制预算支出计划的明细,上报学校审核。4.3.3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监督机制一,在预算的支出上,要实行校级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避免各单位利用专项经费私设小金库,避免违规滥用专项经费。二,在预算的执行上,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避免随意调整预算支出。如果因实际情况的变化确实需要对预算支出金额做出调整的,需要有相关单位出具书面的报告,并提交申请,由上级各单位逐级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并且同时还要考虑到预算经费的整体支出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预算超支

。结语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传统国民教育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时期,随着扩招不断延续。现在办学现状已无法满足扩大招生规模后发展需要,其当务之急是为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扩张的需要,新校区建设。为解决高校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部分高校开始摆脱传统的仅仅依靠财政拨款办学的模式,转而引入社会筹资渠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高校基础建设项目的资金问题,在短期内就建成了一批新的教学基础设施以及新的校区,对于高校扩大招生和办学规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高校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采取了担保贷款等方式,从银行取得了巨额的信贷,这就使得高校开始面对前所未有的还贷压力。部分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没有能够达到预期,或基础建设项目预算超支,使得学校的收益不能满足还贷的需要,从而引发了财务问题。还有个别的高校在取得银行贷款后,由于资金监管不力,导致专项资金被挪用,给学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也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构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高校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学院金融风险管理问题,希望开发一套解决方案,以有效地解决金融风险预防、控制和解决问题。对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的极积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1] 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2] 孙志国.办学规模扩大背景下的高校财务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11,01:73-75.[3] 冼永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及运用[J].企业经济,2011,03:165-167.[4] 张曾莲,吴雪琴.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01:1-7.[5] 黄海波,刘飞虎.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模型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86-90.[6] 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7] 李素红,黄耕,尹志军.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判别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02:86-91.[8] 万宇洵,黄文雅.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58-60.[9] 张庆伟.试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7,01:91-93.[10]成法民.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2007,06:80-82.[11]顾晓良.高校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2:128-132.[12]林立妍.陕西省属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与预警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13]李嘉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